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688072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加强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逐步实现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范化,防止和减 少事故的发生,现颁发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请认真执行。 执行中的问题,请及时告知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 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行在用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制度,保证在用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 ,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是检验、确定在用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的基本要求。有关单 位制订的实施细则,原则上应符合本规程。 第三条本规程适用于: 属于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适用范围的在用压力容器(以下简称压力容器)。 在用液化气体汽车槽车和铁路罐车的槽、罐体部分(以下简称槽、 罐车)。 第二章 检验单位、检验员的 资格、责任和权限 第四条凡从事本规程范围内检验工作的检验单位和检验人员,应按劳动部颁 发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机构资格认可规则及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员 资格鉴定考核规则的要求,经过资格认可和鉴定考核合格。 第五条经资格认可的检验单位和鉴定考核合格的检验员,可从事允许范围内 相应项目的检验工作。 第六条检验单位应保证检验(包括缺陷处理后的检验)质量,检验时应有详 细记录,检验后应出具在用压力容器检验报告书。凡明确有检验员签字的检 验报告书必须由持证检验员签字方为有效。 使用单位对检验结论有异议,可向当地或省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 察机构提出复议。 第七条检验人员要与使用单位密切合作,按本规程第三章的要求,做好停机 后的技术性处理和检验前的安全检查,确认符合检验工作要求后,方可进行检验。 第八条检验员可根据检验的具体情况,增减检验项目。 第九条检验单位和检验人员的检验工作,应接受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 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 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及 安全注意事项 第十条检验员在检验前,一般应审查下列内容和资料: 设计单位资格,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设计图样,强度计算书等; 制造单位资格,制造日期,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竣工图,劳动部 门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单位出具的安全质量监检报告,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 监察机构审核签发的进口压力容器安全性能检验报告; 大型压力容器现场组装单位资格,安装日期,验收记录,以及有关规范 规定的竣工验收文件和资料等; 运行记录,开停车记录,以及有关运行参数,介质成分,载荷变化情况 ,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等资料; 检验资料,历次检验报告、记录和有关资料; 有关修理或改造的文件,重大修理、改造方案,批准文件,施工记录, 检验报告,竣工图等; 使用登记证件等。 第十一条影响内外表面检验的附设部件或其他物体,应按检验要求进行清理 或拆除。 第十二条为检验而搭设的脚手架、轻便梯等设施,必须安全牢固,便于进行 检验和检测工作。 第十三条对槽、罐车检验时,应采取措施防止车体移动。 第十四条高温或低温条件下运行的压力容器,应按照操作法的要求缓慢地降 温或升温,防止造成造伤。 第十五条检验前,必须切断与压力容器有关的电源,拆除保险丝,并设置明 显的安全标志。 第十六条如需现场射线探伤时,应隔离出透照区,设置安全标志。 第十七条进行内外部检验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必须将内部介质排除干净,用盲板隔断所有液体、气体或蒸汽的来源, 设置明显的隔离标志。 具有易燃、助燃、毒性或窒息性介质的,必须进行置换、中和、消毒、 清洗,并取样分析,分析结果应达到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取样分析的间隔时 间,应在使用单位的有关制度中作出具体规定。 人孔和检查孔打开后,必须注意清除所有可能滞留的易燃、有毒、有害气体 。压力容器内部空间的气体含氧量应在(体积比)之间。必要时, 还应配备通风、安全救护等设施。具有易燃介质的,严禁用空气置换。 能够转动的或其中有可动部件的压力容器,应锁住开关,固定牢靠。 需要进行检验的表面,特别是腐蚀部位和可能产生裂纹性缺陷部位,应 彻底清扫干净。 检验用灯具和工具的电源电压,应符合安全电压的规 定。 内部检验时,应有专人监护,并有可靠的联络措施。 第十八条检验用的设备和器具,应在有效的检定期内,经检查和校验合格后 方可使用。 第四章 检验 第十九条压力容器的检验周期,应遵照压力容器监察规程的规定;槽、 罐车的检验周期,应遵照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安全管理规定和液化气体铁 路罐车安全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条检验的一般程序检验的一般程序(图),是检验工作的常规要 求,检验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检验项目,并进行检验工作。 第二十一条检验的基本要求 外部检查应以宏观检查为主,必要时可进行测厚、壁温检查和腐蚀介质 含量测定等。 内外部检验应以宏观检查、壁厚测定为主,必要时可采用以下的检验方 法: ()表面探伤; ()射线探伤; ()超声波探伤; ()硬度测定; ()金相检验; ()应力测定; ()声发射检测; ()耐压试验; ()其他。 第二十二条外部检查内容 压力容器的本体、接口部位、焊接接头等的裂纹、过热、变形、泄漏等; 外表面的腐蚀; 保温层破损、脱落、潮湿、跑冷; 检漏孔、信号孔的漏液、漏气,疏通检漏管; 压力容器与相领管道或构件的异常振动、响声,相互摩擦; 按照本规程第六章要求进行安全附件检查; 支承或支座的损坏,基础下沉、倾斜、开裂,紧固螺栓的完好情况; 排放(疏水、排污)装置; 运行的稳定情况; 安全状况等级为级的压力容器监控情况。 第二十三条内外部检验内容 第条外部检查的有关内容。 结构检查 应重点检查下列部位: ()筒体与封头的连接。 ()方型孔、人孔、检查孔及其补强; ()角接; ()搭接; ()布置不合理的焊缝; ()封头(端盖); ()支座或支承; ()法兰; ()排污口。 几何尺寸 根据原始资料审查情况,检验员可结合下列内容检查,并做记录: ()纵、环焊缝对口错边量、棱角度; ()焊缝余高,角焊缝的焊缝厚度和焊脚尺寸; ()同一断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 ()封头表面凹凸量、直边高度和纵向皱折; ()不等厚板(锻)件对接接头未进行削薄过渡的超差情况; ()布置不合理的焊缝; ()直立压力容器和球形压力容器支柱的铅垂度; ()绕带式压力容器相邻钢带间隙。 凡是已进行过几何尺寸检查的,一般不再重复检查,对在运行中可能发生变 化的,应重点复核。 表面缺陷 ()腐蚀与机构损伤 测定其深度、直径、长度及其分布,并标图记录。对非正常的腐蚀,应查明 原因。 ()表面裂纹 内表面的焊缝(包括近缝区),应以肉眼或倍放大镜检查裂纹。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不小于焊缝长度的表面探伤检查: 材料强度级别的;钢制的;有奥氏体不锈 钢堆焊层的;介质有应力腐蚀倾向的;其他有怀疑的焊缝。 如发现裂纹,检验员应根据可能存在的潜在缺陷,确定增加表面探伤的百分 比;如仍发现裂纹,则应进行全部焊缝的表面探伤检查。同时要进一步检查外表 面的焊缝可能存在的裂纹缺陷。内表面的焊缝已有裂纹的部位,对其相应外表面 的焊缝应进行抽查。 对应力集中部位、变形部位、异种钢焊接部位、补焊区、工卡具焊迹、电 弧损伤处和易产生裂纹部位,应重点检查。 有晶间腐蚀倾向的,可采用金相检验或锤击检查。锤击检查时,用 公斤重的手锤,敲击焊缝两侧或其他部位。 绕带式压力容器的钢带始、末端焊接接头,应进行表面裂纹检查。 ()焊缝咬边检查。对焊接敏感性材料,还应注意检查可能发生的焊 趾裂纹。 ()变形及变形尺寸测定,可能伴生的其他缺陷,以及变形原因分析。 壁厚测定 ()测定位置应有代表性,并有足够的测定点数。测定后应标图记录。 测定点的位置,一般应选择下列部位: 液位经常波动部位; 易腐蚀、冲蚀部位; 制造成型时,壁厚减薄部位和使用中产生的变形部位; 表面缺陷检查时,发现的可疑部位。 ()利用超声波测厚仪测定壁厚时,如遇到母材存在夹层缺陷,应增加测 定点或用超声波探伤仪,查明夹层分布情况,以及与母材表面的倾斜度。 测定临氢介质的压力容器壁厚时,如发现壁厚“增值”,应考虑氢腐蚀的 可能性。 材质 ()主要受压元件材质的种类和牌号一般应查明。材质不明者,对于无特 殊要求的钢制压力容器,允许按钢号材料强度的下限值,进行强度校核;对 于槽、罐车和有特殊要求的压力容器,必须查明材质。对于已经进行过此项检查 ,且已作出明确处理的,不再重复检查。 ()主要受压元件材质是否劣化,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化学分析、硬度 测定、光谱分析或金相检验等,予以确定。 有覆盖层的压力容器 ()保温层是否拆除,应根据使用工况和外部环境条件而定。有下列情况 之一者,可不拆除保温层: 制造时对焊缝全部表面已探伤合格; 对有代表性的部位局部抽查,未发现裂纹等缺陷; 壁温在露点以上; 外部环境没有水浸入或跑冷; 外表面有可靠的防腐蚀措施; 有类似使用经验的; 检验员认为没有必要的。 ()有金属衬里的压力容器,如发现衬里有穿透性腐蚀、裂纹、局部鼓包 或凹陷,检查孔已流出介质,应局部或全部拆除衬里层,查明本体的腐蚀 状况或其他缺陷。 ()用奥氏体不锈钢堆焊衬里的,应检查堆焊层的龟裂、剥离和脱落等。 ()对于非金属材料作衬里的,如发现衬里破坏、龟裂或脱落,或在运行 中本体壁温出现异常,应局部或全部拆除衬里,查明本体的腐蚀状况或其他缺陷。 ()对于内外表面有覆盖层的,应先按本条()、()检查内表面, 如发现有裂纹等严重缺陷,则应在外表面局部或全部拆除覆盖层,进行检验。 焊缝埋藏缺陷检查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一般应进行射线探伤或超声波探伤抽查,必 要时还应相互复验: 制造中焊缝经过两次以上返修或使用过程中焊缝补焊过的部位; 检验时发现焊缝表面裂纹,认为需要进行焊缝埋藏缺陷检查的; 错边量和棱角度有严重超标的焊缝部位; 使用中出现焊缝泄漏的部位及其两端延长部位; 用户要求或检验员认为有必要的部位。 已进行过此项检查,再次检验时,如无异常情况,一般可不再复查。 ()检测方法和抽查数量,由检验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按照本规程第六章要求,进行安全附件检查。 紧固件检查 对高压螺栓应逐个清洗,检查其损伤和裂纹情况,必要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探 伤。应重点检查螺纹及过渡部位有无环向裂纹。 第二十四条强度校核 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强度校核: ()存在大面积腐蚀; ()强度计算资料不全或强度设计参数与实际情况不符; ()错边量和棱角度有严重超标; ()结构不合理,且已发现严重缺陷; ()检验员对强度有怀疑。 强度校核后,再次检验时,如无异常情况,一般可不再重复校核。 强度校核的有关原则: ()原设计已明确提出所采用的强度设计标准的,可按该标准进行强度 校核(原标准有错误的除外); ()原设计没有注明所依据的强度设计标准或无强度计算的,原则上可 根据用途(如石油、化工、冶金、轻工、制冷等)或类型(如球罐、废热锅炉 、搪玻璃设备、换热器、高压容器等),按当时的有关标准进行校核; ()国外进口的或按国外技术设计的,原则上仍按原设计规范进行强度 校核; ()压力容器的材料牌号不明,可按该压力容器同类材料的最低标准值 选取; ()焊缝系数应根据焊缝的实际结构型式和检验结果,参照原设计规定 选取; ()剩余壁厚按实测的最小值减去到下一个使用周期的两倍腐蚀量,作 为强度校核的壁厚 ()强度校核压力,一般取压力容器实际最高工作压力。装有安全装置 的,校核用压力不得小于其开启压力(或爆破片爆破压力);盛装液化气体的, 强度校核压力,应取原设计压力; ()强度校核时的壁温,取实际最高壁温;低温压力容器,取常温值; ()壳体直径按实测最大值选取; ()强度校核时,应考虑附加载荷; ()由具有设计经验的设计人员或检验员担任,并出具有设计审核水平 人员签字的强度校核计算书。 对本条款()、(),不能以常规的方法进行强度校核的,可采 用有限元方法或应力分析设计等方法校核。 第二十五条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耐压试验应遵守压力容器监察规程、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安全管 理规定、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安全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 气密性试验应遵守压力容器监察规程、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安全 管理规定、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安全管理规程的规定,同时还应符合本规程 附件二在用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安全规则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需进行缺陷评定处理的,应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监察规程的有 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七条检验报告书 检验单位的检验人员,应按附件一在用压力容器检验报告书,根据 所进行的项目,认真、准确填写: 检验员应认真分析研究有关资料和检验结果,签署检验报告,并盖检验 单位印章,一般应在投入使用前送交使用单位。 在用压力容器检验报告书由劳动部规定格式,省级劳动部门印制。 第二十八条安全状况等级应根据检验结果评定,以其中评定项目等级最低 者,作为评定级别。 第二十九条主要受压元件材质,应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如用材与原设计 不符,材质不明或材质劣化时,安全状况等级划分如下: 用材与原设计不符 ()如材质清楚,强度校核合格,经检验未查出新生缺陷(不包括正 常的均匀腐蚀),不影响定级;如使用中产生缺陷,并确认是用材不当所致, 可定为级或级。 ()槽、罐车和液化石油气储罐的主要受压元件材质为沸腾钢的,定为级。 材质不明 对于经检验未查出新生缺陷(不包括正常的均匀腐蚀),并按钢号的材 料校核其强度合格,在常温下工作的一般压力容器,可定为级或级;如有缺 陷,可根据相应的条款进行安全状况等级评定。有特殊要求的压力容器,可定为 级;槽、罐车和液化石油气储罐,可定为级或级。 材质劣化 如发现石墨化、应力腐蚀、晶间腐蚀、氢损伤、脱碳、渗碳等脆化缺陷时, 根据材料的劣化程度,可定为级或级。 第三十条有不合理结构的,其安全状况等级划分如下: 封头主要参数不符合现行标准,但经检验未查出新生缺陷(不包括正常 的均匀腐蚀),可定为级或级;如有缺陷,可根据相应的条款进行安全状况 等级评定。 封头与筒体的连接型式 如采用单面焊对接结构,且存在未焊透时,槽、罐车定为级,其他压力容 器根据未焊透情况,可定为级到级。 采用搭接结构的,可定为级或级。 不等厚度板(锻)件对接接头,按规定应削薄处理,而未处理的,经检验未 查出新生缺陷(不包括正常的均匀腐蚀),可定为级,否则定为级或级。 焊缝布置不当(包括采用“十”字焊缝),或焊缝间距小于规定值,经 检验未查出新生缺陷(不包括正常的均匀腐蚀),可定为级;如查出新生缺陷 ,并确认是由于焊缝布置不当引起的,则定为级或级。 按规定应采用全焊透结构的角接焊缝或接管角焊缝,而没有采用全焊透 结构的主要受压元件,如未查出新生缺陷(不包括正常的均匀腐蚀),可定为 级,否则定为级或级。 如开孔位置不当,经检验未查出新生缺陷(不包括正常的均匀腐蚀), 对于一般压力容器,可定为级或级;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压力容器,可定为 级或级。如孔径超过规定,其计算和补强结构经过特殊考虑的,不影响定级; 未作特殊考虑或该补强但补强不够的,可定为级或级。 第三十一条内、外表面不允许有裂纹。如有裂纹,其深度在壁厚余量范围内 ,打磨后不需补焊的,不影响定级;其深度超过壁厚余量,打磨后进行补焊合格 的,可定为级或级。 第三十二条机械损伤、工卡具焊迹、电弧灼伤,以及变形的,其安全状况等 级划分如下: 机械损伤、工卡具焊迹和电弧灼伤,打磨后不需补焊的,不影响定级; 补焊合格的,可定为级或级。 变形可不处理的,不影响定级;根据变形原因分析,继续使用不能满足 强度和安全要求者,可定为级或级。 第三十三条内表面焊缝咬边深度不超过、连续长度不超过 、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度不超过该焊缝长度的,外表面焊缝咬边深度 不超过、连续长度不超过、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度不超过 该焊缝长度的:对一般压力容器不影响定级,超过时应予修复;对有特殊 要求的压力容器或槽、罐车,检验时如未查出新生缺陷(如焊趾裂纹),可定为 级或级,查出新生缺陷或超过上述要求的,应予修复;对低温压力容器的焊 缝咬边,应打磨消除,不需补焊的,不影响定级,经补焊合格的,可定为级或 级。 第三十四条受腐蚀的,其安全状况等级划分如下: 分散的点腐蚀,如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不影响定级: ()腐蚀深度不超过壁厚(扣除腐蚀裕量)的; ()在直径为的范围内,点腐蚀面积不超过2,或 沿任一直径点腐蚀长度之和不超过; 均匀腐蚀,如按剩余最小壁厚(扣除到下一次检验期腐蚀量的倍), 校核强度合格,不影响定级;经补焊合格的,可定为级或级。 第三十五条错边量和棱角度超标,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属一般超标,可打磨或不作处理,可定为级或级; 属严重超标,经该部位焊缝内外部无损探伤抽查,如无较严重缺陷存在 ,可定为级;若伴有裂纹、未熔合、未焊透等严重缺陷,应通过应力分析,确 定能否继续使用。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和检验周期内,能安全使用的定为级, 否则定为级或级。 第三十六条焊缝有埋藏缺陷的,按以下要求划分安全状况等级: 单个圆形缺陷圆形缺陷、非圆形缺陷的定义见标准。的长 径大于壁厚的或大于时,定为级或级;圆形缺陷的长径小于壁厚 的或的,其相应的安全状况等级见表和表; 非圆形缺陷均指未见开裂迹象的。与相应的安全状况等级,见表。 第三十七条有夹层的,其安全状况等级划分如下: 与自由表面平行的夹层,不影响定级; 与自由表面夹角小于的夹层,可定为级或级; 与自由表面夹角大于或等于的夹层,需计算在板厚方向投影的长 度,可定为级或级。 第三十八条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鼓包,应查明原因,并判断其稳定情况,可定 为级或级。 第三十九条耐压试验不合格,属于本身原因的,可定为级。 第六章 安全附件检验 第四十条安全附件应符合压力容器监察规程、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安 全管理规定、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安全管理规程,以及有关标准的规定。不 符合规定的,不准继续使用。 按规定只要求局部探伤的压力容器(不包括低温压力容器)表1 圆形缺陷与相应的安全状况等级评定区mm101010201030实测厚度mmt1010 t1515t2525t5050100缺陷点数安全状况等级 26912151821242730333639310121618222428303436404241315192125273133373943455152127333945注:圆形缺陷尺寸换算成缺陷点数,以及不计点数的缺陷尺寸要求,见GB3323的规定。按规定要求全部探伤的压力容器、低温压力容器和槽、表2 罐车圆形缺陷与相应的安全状况等级评定区mm101010201030实测厚度mmt10 10t1515t2525t5050100缺陷点数安全状况等级236699121215151818213791012131516181921222441012131516181921222425275121518212427注:圆形缺陷尺雨换算成缺陷点数,以及不计点数的缺陷尺寸要求,见GB3323的规定。 第四十一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使用: 无产品合格证和铭牌的; 性能不符合要求的; 逾期不检查、不校验的; 爆破片已超过使用期限的。 第四十二条安全附件的检验,分为二种: 运行检查:指在运行状态下对安全附件的检查。 停机检查:指在停止运行状态下对安全附件的检查。 运行检查可与外部检查同时进行;停机检查可与内外部检验同步进行,也可 单独进行。 表3 非圆形缺陷与相应的安全状况等级缺陷位置缺陷尺寸安全状况等级未熔合未焊接条状夹渣一般压力 容器有特殊要求 的压力容器球壳对接焊缝;圆 筒体纵焊缝,以及与封头连接的环焊缝H0.1t 且H2mmLtH0.15T 且H3mmL2tH0.2t 且H4mmL3t34圆筒体环焊缝H0.15t 且H3mmL2tH0.2t 且H4mmL4tH0.25t 且H5mmL6t34 注:表中H是指缺陷在板厚方向的尺寸,亦称缺陷高度;L是指缺陷长度。 第四十三条安全附件的运行检查: 压力表 检验人员应注意同一系统上的压力表读数是否一致。如发现压力表指示失灵 、刻度不清、表盘玻璃破裂、泄压后指针不回零位、铅封损坏等情况,应立即更 换。 安全阀 ()检验人员应注意安全阀锈蚀情况,铅封有无损坏,是否在合格的校验 期内。 ()安全阀与排放口之间装设截止阀的,运行期间必须处于全开位置并加 铅封。检验员应对其进行检查,如需动用该阀,应指派专人操作,运行负责人和 检验员应在场,做好操作记录。 ()检查中发现安全阀失灵或有故障时,应立即处置或停止运行。 爆破片 ()检查爆破片的安装方向是否正确,并核实铭牌上的爆破压力和温度是 否符合运行要求。 ()爆破片单独作泄压装置的(图),爆破片和容器间的截止阀,应处 于全开状态,并应加铅封。还应检查爆破片有无泄漏及其他异常现象。 ()爆破片和安全阀串联使用。 爆破片装在安全阀出口侧时(图),应注意检查爆破片和安全阀之 间所装的压力表和截止阀,二者之间不积存压力,能疏水或排气。 爆破片装在安全阀进口侧时(图),应注意检查爆破片和安全阀之 间所装的压力表有无压力指示,截止阀打开后有无气体漏出,以判定爆破片的完 好情况。 图爆破片单独使用 爆破片截止阀 ()爆破片和安全阀并联使用(图)时,应参照款()进行检 查。 液面计 ()检查液面计最高和最低安全液位有无明显的标记,能否正确指示 出介质实际液面,防止假液位。 图安全阀爆破片串 联使用 爆破片安全阀压力表截止阀 图安全阀、爆破片 串联使用 爆破片截止阀压力表安全阀 图安全阀、爆破片并 联使用 爆破片截止阀安全阀 ()寒冷地区室外使用和介质低于的压力容器,以及槽、罐车, 其选型应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要求,并检查使用状况是否正常。 ()超过检验期限、玻璃板(管)损坏、阀件固死或经常出现假液位 ,应停止运行。 第四十四条安全附件的停机检查: 安全阀 对拆换下来的安全阀,应解体检查,修理和调整,进行耐压试验和密封试验 ,然后校验开启压力,并应符合有关规程、标准的要求。 新安全阀应根据使用情况调试后,才准安装使用。 安全阀校验合格后,打上铅封并出具合格证。 压力表 检查压力表的精度等级、表盘直径、刻度范围、安装位置等,应符合有关规 程、标准的要求。 校验压力表必须由有资格的计量单位进行,校验合格后,重新铅封并出具合 格证。 爆破片 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更换。 紧急切断装置 对拆下来的紧急切断装置,应解体、检验、修理和调整;进行耐压、密封、 紧急切断、耐振动等性能试验。具体要求应分别符合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安全 管理规定、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安全管理规程的规定。检验合格后,重新铅 封并出具合格证。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本规程由劳动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本规程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