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686295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春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年春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年春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下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一、积累运用(1-6题每题3分,7-8题每题4分,共26分)123456 1、下列字形和加短横线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A.晕圈(yn) 伫立(ch) 优柔寡断 节衣缩食B 鸬鹚 (c)恹恹(yn) 以身徇职 盘虬卧龙C 佝偻 (lu) 承蜩(tio) 见义思迁 海市蜃楼D 亵渎 (d) 芥蒂 (d ) 渴不可耐 心无旁骛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立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B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已举足轻重。C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D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晚会上,演员表演了音乐、舞蹈和气功等文艺节目。B、去年,中西部地区仅占全国约14%的进出口、17%的外资、22%的对外投资,表明了沿海与内陆的开放型经济C毫无疑问,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在与更多国家互联互通中,为本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D.当“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真诚牵手合作,所制造的,将不仅是两国人民的幸福和理想,更是高质量产品。 4、 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绝灭,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如再不及时挽救,华南虎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A B c D5、 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高尔基,苏联作家,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 小市民我的大学和剧本等。海燕是高尔基采用象征手法写成的一首散文诗。B.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作者用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等来烘托陋室不陋。 C.活板作者是南宋沈括,本文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紧扣“活”字这一特征进行说明,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D.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的最后结局大都悲惨,原因是他们的投降路线。其中鲁智深和李逵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6.对下列新闻拟定的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A.教育部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B.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将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C.中高考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D.指导纲要明确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方向。新华网北京月日电(记者吴晶)根据教育部网站日公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指导纲要明确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方向,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并分别针对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根据指导纲要要求,相关部门的联合工作机制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评价和督导机制也要相应建立。据悉,这份指导纲要自去年月开始起草,经过了调研、讨论、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等多个环节。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小桥流水人家, 斯是陋室, ;.无丝竹之乱耳, 。池鹤一诗中与“鹤立鸡群”意思相近的完整的一句诗是 。李白在宣州 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的一句诗是 。 8、综合性学习(4分) 同学们,我们正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展望青春,我们满怀理想,憧憬未来,那就让我们为火红的青春鼓劲、加油、歌唱吧!我们班将举行“青春随想”综合性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的几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1) 班上准备开展以“青春赞歌”为主题班会,一共预设了四个环节,现已设计了两个,请补充另外两个青春心愿 青春颂歌(2) 在“青春颂歌”环节中,请你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对青春赞美的话妈妈会派人来看我 二、现代文阅读文章一(16分)有个6岁的小男孩,爸爸打工,每天早出晚归,家里只剩下他和妈妈。妈妈已是肝硬化晚期,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男孩很懂事,看妈妈的病情稍微轻些时,他就用小手拉着妈妈在院子里散散步;当妈妈难受需要喝水时,他就吃力地去倒水,然后一匙一匙地喂妈妈喝;他从不出去玩,总是寸步不离地陪伴着妈妈。 妈妈心里很难受,她多想亲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一想到日后,别人的孩子都有妈妈疼,唯独自己的孩子没有,她的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簌簌地滚落。她试探着问儿子:“假如有一天妈妈走了,永远不再回来,你会不会想妈妈?”看儿子咬着嘴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妈妈忍住满腔悲痛,镇静地说:“儿子别怕,好好看着妈妈的眼睛。你记住,即使妈妈有一天真的走了,也会派个人经常来看你的。” 妈妈病情突然恶化的那天早晨,儿子被好心的邻居哄着带出去了。晚上,当儿子再被带回来的时候,家里已经没了妈妈的身影。儿子小小的心灵里隐约预感到了什么,他不哭也不闹,有关妈妈的字眼儿一句也不提,情绪反常得令所有的大人惊诧不已。 爸爸每天仍要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儿子,只好把他一个人丢在家里,叮嘱他千万不要跑出去。有一天,爸爸收工回家,却没有看见儿子,爸爸的脑子嗡的一声就蒙了,赶紧四处去寻找。最后,爸爸在一个十字路口发现了儿子:一个瘦弱的小身影正独自蹲在那儿,眼巴巴的朝路人张望着。爸爸嫌儿子不懂事,自己干了一天的活累得够呛,还得出来找他,所以不问青红皂白上去就打了儿子两巴掌,并厉声呵斥:“谁让你不听话,到处乱跑的?”儿子委屈得嚎啕大哭:“我想妈妈了!妈妈说她会派人来看我,我在等那个来看我的人。” 一句话,惹得男人泪湿眼眶。望着儿子可怜巴巴的模样,男人霎时悲伤成河,眼泪潮水般涌了出来:在妻子离去的日子里,他的心常常被思念撕咬着,但他尽力不让儿子看到他的悲伤,总是趁洗脸的时候,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爸爸知道,儿子几乎每晚都会梦见妈妈。说实话,爸爸何尝不想有个人来看望一下儿子,给他幼小的心灵一点点安慰。可这份奢望,又是多么不现实啊!爸爸只好轻言细语地哄儿子:“好孩子,也许那是妈妈怕你舍不得,在哄你、安慰你。” 儿子执拗得很,他不满地朝着爸爸嚷:“不,你才哄人呢!妈妈从不说谎,她说会派个人来看我,就一定会有人来看我的。”假如这时候奇迹出现,有个人突然走到儿子跟前说:“好孩子,我就是你妈妈派来专程看望你的。”该多好啊!那么,无论让男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心甘情愿。就这样,一天,二天,三天总能在十字路口看到男孩孤单瘦弱的小身影。 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女人,指名道姓要找儿子。儿子心底咯噔一下,马上就猜到:这个女人该不会是妈妈派来看望我的吧? 陌生女人凝望着眼前的小男孩,一双眼睛突然盈满了晶莹的泪水。她温柔地轻唤着:“好孩子,来,让阿姨好好瞅瞅你。”这句话,更加证实了男孩最初的判断。一霎间,忧伤的记忆里,那股渴望妈妈爱抚的愿望,立刻又潮水般溢满男孩周身。他轻轻走近女人,两眼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她的眼睛这是一双美丽的眼睛,它投射出来的目光,漾满了母亲特有的慈爱与温情!她抱歉地说:“孩子,阿姨早就想来看你了。” 原来,妈妈在临终前做了个伟大的决定:死后捐出眼角膜。妈妈对受捐者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她只希望对方能经常来看看自己的孩子。而这个陌生女人正是妈妈眼角膜捐赠的受益者。遵照与捐赠者的约定,一康复她就来看望好心人的儿子。 女人越瞅越觉得眼前的男孩是如此亲切。她猛地把男孩揽在怀里,轻轻地抚摸他的后背:“好孩子,阿姨来就是想替你妈妈好好看看你,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你的,你就把我当作妈妈吧!” 男孩的泪水簌簌的往下淌,激动得胸脯不停的起伏,仰起脸,深情地望着这双充满爱意的亲切的眼睛,喃喃地说:“你终于来了,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看我的!” 男孩脸上露出了甜美幸福的微笑。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0这是一篇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作品,请选择最能打动你的一位人物(男孩、爸爸、妈妈、女人),结合全文分析其形象。(谈到两点即可)(3分) 11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短横线词语的作用。(2分) 男孩的泪水簌簌的往下淌,激动得胸脯不停的起伏,仰起脸,深情地望着这双充满爱意的亲切的眼睛。 12、分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2分)男人霎时悲伤成河,泪水潮水般涌了出来:在妻子离去的日子里,他的心常常被思念撕咬着,但他尽力不让儿子看到他的悲伤,总是趁洗脸的时候,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 13、下列判断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倒数第四段是一段补叙,补充说明了妈妈的伟大决定,去掉这段文章就会出现漏洞。B. “就这样,一天,二天,三天总能在十字路口看到男孩孤单瘦弱的小身影。 写男孩坚持不懈地等妈妈回来。C“总是趁洗脸的时候,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运送”一词写出了爸爸对妻子浓重的思念之情。D女人要儿子把自己当妈妈是因为女人对儿子瘦小的同情和怜爱。14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发生在男孩家里的感人故事折射出的哪一点社会正能量让你感悟最深?请联系社会实例谈谈。(3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12分)中国民间乐器的性格 乐器和人一样,也是有性格的。就像人的嗓子,有的人的嗓子可以唱得高一些,有的人的嗓子却只能唱低音。什么样的嗓子唱什么样的歌是不能乱来的,这也有一种看不到的规律在里边,如果违反了这种规律,歌手就会唱得很不像话。 中国乐器的性格大多都是悲剧性的,比如二胡,就是一种很悲剧性的乐器,所以瞎子阿炳才会用它来演奏他内心的凄苦。他一边拉着胡琴一边在江南细雨里慢慢走着,又是长长巷子,巷子里的石板路面一块一块都给雨水打得一片湿亮这应该是晚上,二胡着了雨的湿气,没了一点点亮丽。 马头琴更是这样,而且往往拉马头琴的人还在那里调着琴弦,那悲剧的味道就出来了。它是一种骨子里哀伤的乐器。草原的晚上是一无遮拦的空旷,你站到蒙古包的外边去,天和地都是平面的。没有树也没有山,什么都没有。忽然马头琴就那么浑浑地响起来了,拉的是什么?是嘎达梅林。那样哀怨,那样悲伤,那远方飞来的小鸿雁真是令人柔肠百转。听马头琴演奏这只曲子的时候你最好要喝一些烈酒,但是不能太醉,也不能一点也不醉,这时候你也许会被马头琴感动得流泪那是一种极好的体验。马头琴也能演奏节奏快的曲子,比如骏马奔腾保边疆,节奏是很快的,配着敲打得一如疾风暴雨的木鱼,让人从心里怀念那骏马们踏来踏去的草场,如果是碰巧刚刚下过一场雨,想那草场是一塌糊涂的。演奏这种节奏快速的曲子不是马头琴的本色,马头琴的本色就是低沉、苍凉、迂回、哭泣般的浑浑的音色。二胡和马头琴相比,还有那么一点点亮丽在里边。马头琴即使演奏那些倜傥一些的曲子,仍不失暮色,入蒙古民歌喇嘛哥哥,这支曲子有很明显很强烈的挑战性,但一演奏起来,还是脱不掉悲剧的味道。 箫是孤独而不合群的避世者,需要更大的耐性去领略,需要想象的合作,不是铺排得很满,而是残缺的,像马远注的山水,再好,只是那么一个角落,树也是一棵两棵地吝啬在那里半死不活,需要读它的人用想象和它进行一种合作。箫的性格其实是悲剧性的,是一种精神境界里边的凄苦,箫和笛大不一样,笛是亮丽的,“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这一声笛是何等的亮丽,也是这一声笛,月色才显得更加皎洁,诗的境界才不至于太凄冷。笛是乡村的,箫却是书生化了的,你看牧童会坐在牛背上吹着一曲欢快的曲子。乐哉悠哉,是何等的悠闲,可你无论如何也难想象出牛背上牧童会吹一支洞箫。 理解音乐永远个性化的,上百上千人在一起听音乐,真不知道人们在那里各自听出些什么!乐器是有性格的,它静静地待在那里什么也不是,一旦被人操纵着,它的性格就出来了,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往往是,到后来不再是人操纵乐器,而是乐器操纵了人。(节选自中国民间乐器的性格,有删改) 15分析第2段划线的描写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分) 16为什么说马头琴是“是一种骨子里哀伤的乐器”?请结合第3段的内容作具体分析。(3分) 17在第4段中,作者是如何表现箫的性格的? (3分) 18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乐器的性格是悲剧性的,因其声音悲怆凄凉而令让潸然泪下。 B. 说它“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是因为乐器一旦演奏,就传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C “乐器操纵了人”是指乐器本身的性格让观众一看到就产生一种悲壮感。 D.通篇采用比喻的手法说明了中国民间乐器的性格。三、古诗文阅读(一) 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第19-22题 (12分)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短横线的词的意思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奇怪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B、高可二黍许(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C、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是) 中轩敞者为舱(作为) D、东坡右手执卷端(上面) 其人视端容寂(端正)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2)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1.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三段具体描写了“船头” 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说明雕刻内容的真实性。 B“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雕刻者技艺的赞叹和对书东坡与黄鲁直友情的礼赞 C“诎右臂支船”中的“诎” 与“ 绝类弥勒”中的“类” 、“左臂挂念珠倚之”中的“倚”用法相同。 D 从第二、三段看, 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用料体积小;所刻东西多;刻画细腻逼真。 22.第三段的结构形式是 ;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是 (3分) (二)古诗赏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3、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 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初冬的景色特点。 D本诗的主旨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一个“异”字统领的景物有: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2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分析其作用。(2分)四、作文(50分)25.下边是校园中位居十大不文明之首的现象,请你选取一种现象,写一篇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字数在600字以上。No 1、语言不文明、出口成脏、不懂得尊重他人;No2、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缺乏环保意识;No 3、毁坏公共设施,浪费水电和粮食;No 4、上课迟到,旷课、逃课、睡觉、说话、吃东西;No 5、抄袭作业,考试作弊;No 6、在课桌上、墙壁上乱涂乱画;No 7、带手机进入会场、课堂或其他学习场所,并随意接听,肆意让手机铃声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No 8、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No 9、食堂打饭菜不按秩序、乱插队;No 10、观看或阅读污秽的书刊或声像制品。 八下期中答案:1.D 2.B ;3C;4.B;5.A;6.C;7略;8、(1)青春座右铭 青春故事 青春感悟 青春脚步青春畅想 (2)青春似火,热情奔放;9 示例一:男孩坚信妈妈临终前的诺言,坚持等候,终于迎来了妈妈派来看他的阿姨,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示例二:身患绝症的妈妈临终前决定捐献眼角膜,请求受益者看望她的儿子,让儿子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示例三:女人坚守与捐献者的约定,一康复就来看望捐献者的孩子,给男孩带来了母爱的温暖。(事件1分,结果1分,表述1分。) 10 示例一:男孩? 他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对生病的妈妈细心照顾:拉着妈妈散步,喂妈妈喝水,陪伴妈妈;面对身患绝症即将离去的妈妈,虽然伤心难过,但为了让妈妈安心,咬着嘴唇强忍着泪水;妈妈去世后,他不哭也不闹,有关妈妈的字眼一句也不提。他是一个纯真(执着)的孩子:坚信妈妈临终前与自己的约定,相信妈妈会派人来看他,经常到十字路口等候妈妈派来看他的人。 示例二:妈妈? 她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她爱自己的孩子,她因自己不能尽到做母亲的责任而自责难过;为了让他人能重见光明,为了让孩子能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她捐献了眼角膜。她是一个聪明智慧的人:为了不让孩子因为自已的离去而孤单、思念,她把眼角膜捐献给一位女人,希望对方以母亲的身份经常看望其子,给孩子带来母爱的温暖。她是一个冷静的人:面对生离死别,她在儿子面前忍住悲痛,镇静地告诉儿子“别怕,妈妈走后会派人来看你”。 示例三:女人 她是一个守信用的人:她坚守与捐献者的约定,一康复就赶来看孩子,告诉孩子把自己当作妈妈;她是个充满爱心的人:一康复就来看孩子,对孩子倾注了一位母亲的怜爱,见到孩子,眼睛盈满泪水,把孩子深情地揽在怀里,轻轻地抚摸俨然就是一位慈爱的母亲。 示例四:爸爸 他是一个疼爱孩子的人:妻子离去他虽伤心难过,但为了不影响孩子,他总是克制自己,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妻子死后,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他期盼有个人能替妻子看望孩子,给孩子幼小的心灵一点安慰,让他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心甘情愿。 他是一个富有责任心(勤劳)的人:他为了撑起家庭,每天早出晚归,外出打工。 他是一个坚强的人:妻子离去,伤心欲绝,却强忍痛苦依然外出打工。 (以上四个人物任选一人,谈到其中两点即可 其中人物评价1分,分析2分,评价和分析必须吻合,不一致则以评价为主。) 11通过动作描写(动作细节描写)(1分),表现了男孩见到妈妈派来看他的阿姨时(1分)的激动喜悦之情(1分)。 12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突出了妻子去世后男人悲伤、思念之情(1分)和对孩子的疼爱(1分)。 13.A 14(3分)示例一:女人的感恩与回报引起我的共鸣。浙江富商陈光标致富后不忘感恩回报社会,将大量的钱物捐给需要帮助的人,亲自到地震灾区参与救援。相反,一些人反借公益事业谋个人福利,“诈捐门”事件屡屡发生。我们要懂得感恩与回报,社会将更加美好。 示例二: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让我感到特别温馨。“最美教师”张丽莉舍已救人的感人事迹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传递;十几年来,背着养母去上学的孟佩杰全面诠释了亲人之间的关爱。生活中人人都需要关爱,我们应弘扬文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德,使人间充满爱的温情。 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社会的温暖、人性的善良、母爱(父爱)的无私与伟大、坚守诺言、懂得感恩与回报、孩子的纯真、家庭的温馨等角度,结合社会实例谈感悟皆可。(感悟1分,联系社会实例2分,正反面的例子皆可 。)参考答案 15渲染了冷落、凄清的气氛,衬托出阿炳内心的凄苦(1.5 分),形象地表现了二胡悲剧的性格特点。(1.5分) 16马头琴的本色就是低沉、苍凉、迂回、哭泣般的音色,无论演奏什么样的曲子,都脱不了悲剧味道。演奏哀怨、悲伤的曲子,会让人柔肠百转,感动得流泪;演奏节奏明快的曲子,会让人觉得不谐调;演奏调侃性的曲子,也脱不了悲剧的味道。(3分) 17(1)通过和马远的山水画类比,突出箫不是铺排得很满,而是残缺的这一特点,说明箫是极孤独而不合群的避世者,是一种精神境界里边的凄苦,需要想象的合作。(1.5分)(2)通过和笛子的比较,说明箫不适合演奏节奏鲜明悠闲的曲调,突出箫的凄清和含蓄的特点。(1.5分) 18、B ;19、B;20(1)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2)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手卷下的衣褶里。(关键词:比)21 D;22.总分(1分) 原因: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竟然可以关闭,从这里说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诗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2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23、B 24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作用:一是表现了边塞的悲凉、戍边生活的艰辛、军事事态的严重;二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蓄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