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装卸机械电气设备修理技术要求.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685413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口装卸机械电气设备修理技术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港口装卸机械电气设备修理技术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港口装卸机械电气设备修理技术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港口装卸机械电气设备修理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港口装卸机械电气设备修理,其中对电气设备的一般技术要求和调整数据,也适用于其他机械电气设备的修理.本标准不包括高压电气设备的修理.1电源电路1.1 供电拖引电缆的修理1.1.1 电缆芯线间,导体与绝缘间以及绝缘与护套间应无变质,无粘合和老化现象.1.1.2 电缆接头端子一般用压接,应保证有足够的接触面和压力,接头处必须包扎绝缘带,芯线绝缘层外,应半覆盖加绕一层绝缘带,电缆护套剥除处需用绝缘物封妥,以保护芯线绝缘及加强绝缘强度,同时防止潮气进入电缆内部.1.1.3 电缆芯线局部损坏可以进行焊接.焊接时不应采用酸类焊剂,同时也不允许将整个线芯一起焊接, 应保证有足够的接触面和抗拉强度,焊接后应擦除干净,外面应包扎绝缘层.1.1.4 电缆橡套破损通常用热补的方法进行翻新处理,选用相同规格的绝缘材料.翻新处电缆外径不应超过原外径的10%,表面须打光.1.1.5 供电拖引电缆一般使用YC、YCW重型橡套电缆,因能承受较大的机械外力作用.YCW电缆还具有耐气候和一定的耐油性能,视使用环境条件合理选用.港口装卸机械拖引电缆的长度一般不应小于50M.移动供电装置上使用的软电缆.电缆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直径的10倍.1.1.6 电缆绝缘厚度允许偏差为-10%,护套厚度允许偏差为-20%。橡套不应有超过橡套厚度允许公差范围的凹陷及气泡、裂缝.1.1.7 电缆常用绝缘材料性能分别列于表1与表2.表1名称成分含胶量XJ-30丙种绝缘橡皮不小于30%XH-40乙种护套橡皮不小于40%XHF-40乙种不延燃护套橡皮不小于40%1.1.8 各型电缆芯线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为65。1.1.9 电缆经修理后,芯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应在2M以上.1.2 滑线与受电器的修理1.2.1 滑线、受电器及瓷瓶应清洁、无油垢, 瓷瓶无裂纹和缺口,螺栓须紧姑.1.2.2 滑线应平直,无锈蚀和明显烧蚀缺陷,接头的固定应用搭板固定在滑线上.1.2.3 受电器弹簧、拖架和引线应连接可靠,动作灵活,无变形和过热退火现象.1.2.4 滑线应刷涂红丹漆,室外小车滑线使用的螺栓、螺母和垫片等零件必须镀锌.1.2.5 在换修钢滑线时,必须注意其长度,当大车或小车在极限位置时,应长出集电器200mm以上.1.2.6 钢滑线驰度,在跨度25M以下时,拉紧长度为90mm;跨度25M以上时, 拉紧长度为200mm。1.2.7 受电器滑块厚度磨损极限应不小于原图纸规定厚度的1/2,滑块与滑线接触面应不小于80%.滑块在滑线上滑行时不应发生火花.1.2.8 钢滑先常用的电流等级有100A,300A和600A.100A时滑块自重3kg;300A时滑块自重6.65kg。滑块材料用HT10-26.表2型号试片橡皮成品橡皮老化条件抗拉强度不小于kgf/厘米2拉断伸长率不小于 %抗拉强度不小于kgf/厘米2拉断伸长率不小于 %温度时间hXj-305025040250100296Xh-401103009030080296Xhf-40802507025080296注: (1)、YZ、YQ、YZW、YQW、YCW绝缘材料用XJ-30.(2)、YZ、YQ、YC护套用XH-40.(3)、YZW、YQW、YCW护套用XHF-40.1.2.9 按发热条件,钢滑线的最大负荷及允许负荷如表3和表4.表3角钢滑线狭钢轨滑线钢滑线尺寸毫米负荷A型式负荷A直径毫米负荷A50X50X5330741085050X50X63458430106060X60X641511535127060X60X843015625-75X75X857018745-75X75X1070024790-表4截面毫米2电流A截面毫米2电流A30190653254023085385502701004001.2.10 滑线与受电器带电体对地绝缘值应在2M以上。在梅雨季节以及台风引起的海潮直接侵袭的沿海港口, 其对地绝缘值应不低于0.5M。1.3 导线及线路的技术要求1.3.1 导线的绝缘和护套无损伤、粘合、老化龟裂,表面光滑。1.3.2 导线走向合理,排列整齐,接线端子需套以鲜明的不褪色标记,卡箍完整、紧固.1.3.3 穿线用钢管应清除内壁锈迹、毛刺,管子的弯曲度不得小于90度,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其直径的6倍(管子两端不受此限)。穿线管只允许锯割,并用管箍接头,管内导线不得有接头,管口要有护线嘴保护.线管、线槽的可用点焊固定在金属构件上,但不得焊穿.1.3.4 门座起重机,桥式起重机和电吊等起重机上通常采用铜芯线的电线电缆(绝缘材料有橡胶和聚氯乙烯塑料)。除控制屏、操纵台及室内照明配线外,其线芯截面应不小于2.5mm2。1.3.5 电缆穿管时,管子内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的导线不能穿在同一管中;36V以下的安全电压照明线不能与其他导线穿在同一管中。1.3.6 移动供电装置上使用的软电缆,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其直径的10倍。1.3.7 导线接线端子一般用冷压接头或焊接方法,接头处应保证足够的接触面与压力.1.3.8 导线对地和线间绝缘阻值应不小于2M。1.4 电缆卷筒受电器的修理1.4.1 电缆卷筒受电器须内外清洁,无油垢,密封垫圈完整,防雨防尘效果好,无卡住现象,旋转正常.1.4.2 卷筒限位开关须灵活可靠,在卷筒上剩有2圈时限位开关应动作,使行走机构停止,以防止电缆被拉断.1.4.3 集电环表面平滑,不得有灼伤或熔渣.光洁度不低于6,各环对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5mm,集电环厚度不小于原图纸规定厚度的2/3.1.4.4 电刷需研磨圆弧面,与集电环的接触面按有效面积计算不应小于80%, 电刷磨损大于原图纸规定高度的1/2应换新.1.4.5 刷握与集电环的距离要调整得当.弹簧无过热退火现象, 电刷压力应不小于0.25kgf/cm2,同一刷架上每个电刷的压力其相互差值不应超过10%. 电刷与刷握间的间隙应在0.050.3mm之间.每次更换电刷一般不超过电刷全数的1/3.1.4.6 电刷和刷架相连接的铜辫应紧固, 各铜辫(相间)应无短接或过于靠拢.1.4.7 绝缘材料应耐高温、迟燃,自灭防火.禁止使用易燃品做绝缘材料.1.4.8 电缆卷筒受电器带电体对地以及集电环间绝缘阻值应不小于2M。1.5 旋转式中心受电器的修理1.5.1 中心受电器应清洁,无油垢。连接螺栓紧固并有防止自动松动措施, 旋转时同轴度好。1.5.2集电环表面平滑,不得有灼伤或熔渣.光洁度不低于6,各环对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5mm,集电环厚度不小于原图纸规定厚度的2/3.1.5.3电刷需研磨圆弧面,与集电环的接触面按有效面积计算不应小于80%, 电刷磨损大于原图纸规定高度的1/2应换新,对于环形结构的电刷(铜质),与集电环的接触面应在3/4以上.1.5.4刷握与集电环的距离要调整得当.弹簧无过热退火现象, 电刷压力应不小于0.25kgf/cm2,同一刷架上每个电刷的压力其相互差值不应超过10%. 电刷与刷握间的间隙应在0.050.3mm之间.每次更换电刷一般不超过电刷全数的1/3.1.5.5电刷和刷架相连接的铜辫应紧固, 各铜辫(相间)应无短接或过于靠拢。1.5.6 接线螺栓与集电环平面的垂直度公差为1mm.1.5.7绝缘材料应耐高温、迟燃,自灭防火.禁止使用易燃品做绝缘材料.1.5.8 中心受电器带电体对地以及集电环间绝缘阻值应不小于2M。2 电机2.1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及起重、直流电机的修理技术要求。一般检查与要求2.1.1 电机经修理后,应内外清洁无垢,名牌完整、无油漆覆盖、字迹清晰,各零部件完好无缺,螺栓、螺母应紧固无松动现象.转子转动灵活,运转正常无异声.轴伸径向无偏摆现象.对有电刷的电机,电刷接触应良好,位置正确.电机外壳及端盖应无影响机械强度的裂痕.2.1.2 电机绕组更换或是电机的出口引线更换后,必须在电机的出线端套上永久性的标记.电机接线应与端子标记一致,各端子的接触应良好紧固,端子板应完整,引出线应有良好的绝缘,电机内部连接线不得触及转动部分.转子及刷架的引出线均应有完善的固定装置,并牢固无损.2.1.3 电机的定子、转子铁芯齿端沿轴向朝外张开,这是由于铁芯两侧压圈的压力不够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修理时,可使其恢复原状,压力可按20kgf/cm2来选用.对于有过热的铁芯或局部烧毁的铁芯,应将整个铁芯解体,清除硅钢片齿和槽边缘上的刺,涂绝缘漆烘干后再组装.对于鼠笼型电机转子的断条及脱焊现象,须进行补焊或更换新的.电机的转子经过上述修理后应做平衡试验.2.1.4 电机轴常见的损坏情况有轴弯曲,轴径磨损和轴裂纹、断裂等.当轴的直线度误差小于0.20mm时,可不矫正,稍稍磨光轴径即可.如果直线度误差大于0.20mm时,则应矫正,并在轴伸端、轴径处经过磨光或车床车削.轴上的键槽损坏后,可用加宽键槽的方法来补救,但加宽的宽度不应大于正常键槽宽度的15%,这时键也要相应更换.如果键槽无法加宽,可将轴 转过一个角度另铣一个键槽.轴径稍有磨损时,可在车床上稍加车削加工,但轴径的减少不能超过原来直径的5%6%,同时轴承也要相应的更换.有裂纹或已经断裂的轴,可按原来轴的材质另加工一根来更换.2.1.5 定子铁芯压入机壳后不得有松动现象,定位螺钉应紧固;轴与转子铁芯之间的配合键要紧密,在电机转子交替正反运行时, 不得有松动现象。电机运行时,不应产生不正常的响声和振动.2.1.6 轴承内外径无裂纹或磨损的条纹,滚动体或座圈上无疲劳剥落的小坑或碎落隔离环或转动圈边缘应无损伤.轴承径向间隙:球轴承不应超过0.15mm;滚子轴承不应超过0.20mm。润滑脂的用量不宜超过轴承盖容积的2/3,对于转速在2000r/min以上的电动机应减少为1/2.2.1.7 绕线型电机及直流电动机电刷的压力一般为0.15kgf/cm20.25kgf/cm2,装卸机械允许将压力加大50%75%。同一刷架上每个电刷的压力差不应超过10%,弹簧不能因过热而退火.电刷的导电接触面积不小于电刷横截面积的75%,电刷磨损到原图纸规定高度的1/2时,应更换新电刷,更换的电刷应与原电刷的牌号相同.当每次更换的新电刷超过半数时,应以1/41/2负载运行12h后,再满载投入运行.刷握距滑环表面应有2mm4mm的距离.电刷与刷握内壁一般保持0.1mm0.2mm的游隙,以保证电刷在刷握内有一定的游移余地.电刷和刷架相连接的铜辫应紧固,各铜辫(相同)应无短接或过于靠拢情况.2.1.8 集电环在运行中因电弧的闪烙或电刷对集电环的磨损,使其表面有斑点和伤痕,可将集电环表面精车一刀.集电环表面应光滑, 光洁度不低于6,对轴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10mm. 集电环的厚度不应小于原图纸规定厚度的2/3。集电环之间, 集电环、引线与轴之间的绝缘材料应无明显的烧迹,并能承受1000V试验电压而无法击穿和闪烙现象.2.1.9 整流子表面因磨损或灼伤而凹凸不平时,可装在车床上精车一刀,其切削速度约为1m/s1.5m/S,进刀量约为0.05mm0.10mm/转,进刀时应注意不要使换向片之间产生短路毛刺,切削完毕后再用“00#”细砂纸磨光,并用千分表检查整流子对其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其公差为0.03mm. 整流片间沟内云母不得突出,沟的深度应为0.5mm1.5mm.2.1.10 机座和端盖碰损、裂缝可用焊接,对于交流电动机的铸铁件可用铸铁焊条热焊(必须预热700800度),焊接后应放置保温炉内逐渐冷却,以消除焊体的内应力; 对于直流电动机的钢件可用直流弧焊接,焊接过程中应防止其变形. 电机座和端盖的同轴度应符合原图纸的要求.2.1.11 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在接近工作温度(75C)时,每千伏不低于1M。 测量绝缘电阻用的兆殴表电压等级如下:电机额定电压(V) 兆殴表电压标准(V)500以下 5005003000 10003000以上 2500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绝缘电阻值换算到温度为75C时的绝缘电阻,有两个经验换算公式:对于非A级绝缘的电机,公式为:对于A级绝缘的电机,公式为:R=Rt10a(t-75)(2)式中:R75温度为75度时的绝缘电阻, M;Rt温度为t时的绝缘电阻, M;t测量绝缘电阻碍时被测量物体的温度,.C;a绝缘物体的温度系数,A级绝缘材料,a=1/40.2.1.12 发热试验.实验的目的时校核电机在额定状况下各部位的温升是否符合表5的要求.电机在额定状况下连续运行,达到各部位的温升稳定为止,测定电机各部位的温度.对于铁芯、轴承、集电环、整流子的温度可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不宜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绕组的温度可用电阻发来测量.绕组对于冷却空气的温升(单位以.C计),对于铜导线绕组的换算公式:(3)式中:Rr在发热状态时绕组的电阻, ;R1r在冷却状态时绕组的电阻, ;T1r在冷却状态时绕组的温度, .C;T1冷却空气的温度, .C。对于铝导线绕组亦可应用上公式,系数235改为245.表5电机部位产品类型A级E级B级F级H级温度计法电阻法温度计法电阻法温度计法电阻法温度计法电阻法温度计法电阻法绕组一般50606575708085100105125TH455560706575759090110TA40505565607070-85105铁芯一般60-75-80-100-125-TH55-70-75-90-110-TA50-65-70-85-105-集电环整流子一般8090-100-TH7580-85-TA7075-80-轴承40轴承滑动30滚动5545注:1、TH-湿热带型;TA-干热带型2、周围环境温度:一般TH型为40度;TA型为50度;如一般产品在电机名牌上规定环境温度为35度时,则电机温升限度相应地增高5度.2.1.13 超速试验.超速实验是检验电机转子在离心力作用下的机械强度.电机在空载的情况下,应能承受提高到额定转速的120%,对于调速直流电动机在最高转速时,经2min转子的机械结构应不发生.2.1.14 绕组匝间绝缘强度实验.电机绕组的匝间绝缘强度应能承受外施电压为130%额定电压,历时5min而不损坏绝缘.本试验若在转动情况下进行时,其转速不得超过15%额定转速. 对于调速直流电动机,应在额定最高转速时进行.对于交流电动机,提高电压的同时,允许提高其频率,但频率的提高不得超过15%额定频率.本试验在超速试验之后进行.2.2 交流电动机的修理2.2.1 鼠笼型电动机允许满压直接启动;绕线型电动机,在转子电路中必须串入外接电阻方可启动.2.2.2 当三相电源平衡,电压为额定时,电动机三相空载电流中任何一相与三相空载电流平均值的偏差不得大于10%.绕线型电动机当转子静止时, 转子三相电压任何一相与三相平均值的偏差不得大于2%。经过修理的交流异步电动机, 绕线型电动机的空载电流不应大于90%的额定电流; 鼠笼型电动机的空载电流不应大于表6的范围, 电动机的空载运转一般不少于1小时.如绕线型电动机的空载电流大于90%的额定电流,鼠笼型电动机的空载电流大于表6的范围,则应查找原因,如确认电机性能下降,在测其效率,所测数值低于74%时(电机工作于额定状态下),该电机可做报废处理.表6 容量极数0.125KW0.5KW以下2KW以上10K以上50KW以上100KW以上2709545704055304523351830480966585456035552540203068598709050653565304522338909875905070377035502535注:表中空载电流指三相平均值2.2.3 当电源电压(频率为额定)与其额定值的偏差不超过5%时,电动机应能输出额定功率. 当电源频率(电压为额定)与其额定值的偏差不超过1%时,电动机也应能输出额定功率。2.2.4 电动机的绕组应能承受1min的绝缘介电强度试验而不发生击穿.试验电压为交流,频率为50HZ及波形为正弦. 试验电压有效值见 表7. 电动机的容量在40KW及以下,使用场合不重要的电动机,交流耐压实验可用2500V兆殴表代替.同一台电动机不应重复进行本项试验,若确定需要在安装后,开始运转之前再进行一次额外试验,其试验电压应不超过上述规定值的75%,试验前应测定绝缘电阻.2.2.5 电动机的额定电压等于或大于1000V且容量等于或大于500K定子绕组应做直流耐压试验,其试验电压值见表8.2.2.6 电动机解体修理后,重新组装时应测转子与定子的气隙,其值不小于表9的规定. 气隙的最大允许偏差不应超过其算术平均值的10%。2.2.7 绕线型电动机转子绑线交流耐压实验的电压为1000V, 也可用2500V兆殴表代替.2.2.8 绕线型电动机转子变压比测得的数值应与名牌比较不得超过5%。测量时转子绕组开路,定子绕组加以三相平衡电压.2.2 直流电机的修理2.3.1 电机绕组重新更换或部分更换后,应测量绕组的直流电阻值,其值与制造厂出厂数据或以前测量的数值比较,差值不应大于2%,以15度时的电阻值做比较.电阻换算公式:(4)式中:r15-绕组在温度为15度时的电阻;导线的温度系数,铜a=0.004,铝a=0.00385;绕组在温度为度时的电阻;测量电阻时绕组的温度.对于小于或等于40KW,而使用场合不重要的电动机亦可不测量.2.3.2 气隙误差的测定,当气隙在3mm以下时,不应超过20%;在3mm及以上时, 不应超过10%。2.3.3 整流子与绕组的焊接应良好,无开焊、漏焊及夹渣、甩锡,过热变形等现象.整流子的表面应清洁无污、不得有机械损伤或火花灼伤.2.3.4 安装刷握时,按电刷中心测定的整流子圆周上刷握间的距离,应等于整流子的极距,其允许误差:等于或小于200KW的电机,不大于1.5%2%;大于200KW的电机,不大于 0.5%.2.3.5 绕组的极性连接正确,电刷的中性位置应满足良好的换向要求.换向检查应当使电机在额定状态下运行,且各部分绕组的温升达到稳定状态,换向是电刷下的火花等级不应超过级.火花等级见表10.表7试验对象实验电压定子旧线圈重嵌后,接线前1.5 U1,但不小于1.15 U1 +600定子线圈备品,在嵌槽前2.25 U1 +2000定子线圈备品,在嵌槽后2. U1 +1000定子旧线圈和新线圈接线焊接后1.3 U1,但不小于U1 +500异步电机转子绕组局部更换线圈后1、 不可逆电动机2、 可逆电动机2 U2+5004 U2+500大修定子而不更换线圈1.5 U1,但不小于1000大修转子而不更换线圈1.5 U2,但不小于1000大修转子全部更换线圈1、 不可逆电动机2、 可逆电动机2 U2+5004 U2+500大修定子全部更换线圈2U1 +1000,但不小于1500注:U1-定子绕组额定电压,V;U2转子绕组额定电压,V表8试验对象试验电压全部更换线圈3 U1大修2.5 U1小修2 U1注: U1-定子绕组额定电压,V表9同步转速rpm气隙最小值30000.25+15000.20+1000及以下0.20+注:D-转子半径,mm2.3.6 直流电机绕组经过大修后,应转动正常,调速范围符合要求.在做空载检查时,一般不少于1h.2.3.7 经过大修后的直流电机,应做短时过载试验在下列负载历时15S不至于损坏或产生残余变形.2.3.7.1 对于直流电机应能承受150%额定电流.此时电压应尽可能接近额定值.2.3.7.2 对于直流电动机在激磁不变,加额定电压的情况下,应能承受150%的额定转矩,调速电动机的短时过转矩试验在额定最低转速及最高转速时,按其响应的过转矩进行.2.3.8 直流电机的绝缘介电强度试验电压的标准见表11.40KW及以下不重要的直流电机,电枢绕组对轴的交流耐压试验可用25002500V兆殴表进行.表10火花等级电刷下的火花程度换向器及电刷的状态说明1无火花整流子上没有黑痕即电刷上没有灼痕可以连续运行电刷边缘仅有小部分有微弱的点状火花或有非放电性的红色小火花电刷边缘绝大部分或全部有轻微的火花整流子上有黑痕出现,但不发展,用汽油擦其表面即能除去,同时在电刷上有轻微的灼痕可以连续运行2电刷边缘全部或大部分有较强烈的火花整流子上有黑痕出现用汽油擦其表面不能除去,同时电刷上有灼痕。如短时出现这一级火花,换向器上不出现拙痕,电刷不致被烧焦或损坏只允许在短时冲击负载及过载时发生3电刷整个边缘有较强烈的火花即环火,同时有大火花飞出整流子上有黑痕相当严重, 用汽油擦其表面不能除去,同时电刷上有灼痕。如在这一级火花短时运行,则换向器上出现拙痕,电刷被烧焦或损坏只允许在直接启动或逆运转时发生表11修理情况试验对象一般电机试验电压起重及冶金电机试验电压整流子修理,电枢线圈未修理整流子全部更换绝缘后,尚未与线圈连接(2Ue+2500)X0.85(3Ue+2500)X0.85整流子保留旧绝缘, 尚未与线圈连接,对整流子1.3Ue+250,但不小于Ue+7503Ue+500,但不小于1250电枢修理完后1.3Ue,但不小于Ue+5003Ue+250,但不小于1000电枢线圈全部更换,整流子未修理线圈在嵌线后与整流子连接前,对线圈(2Ue+2500)X0.85(3Ue+2500)X0.85整流子与线圈连接前,对整流子1.3Ue+500,但不小于Ue+10001.5Ue+750,但不小于1250电枢修理完后1.3Ue,但不小于Ue+5001.5Ue+250,但不小于750部分线圈修理,而不将整流子与线圈拆开未修理的部分与损坏的线圈拆开后1.3Ue+250,但不小于Ue+7501.5Ue+500,但不小于1000电枢修理完后1.3Ueg,但不小于Ue+5001.5Ue+250,但不小于750磁极修理磁极修理完后1.3Ueg,但不小于Ueg+5001.5Ueg+250,但不小于750全部更换线圈绕组1KW及以下的电机2Ue+5003Ue+500,但不小于12501KW以上的电机2Ue+1000, 但不小于15003Ue+1000,但不小于1750他激励磁绕组2Ueg+1000, 但不小于15003Ue g +1000,但不小于1750注:Ue-直流电机的额定电压,V;Ueg-直流电机的额定励磁电压,V。实验时,其电压的波形为正弦波,频率为50HZ,历时1min不被击穿.该试验应在绝缘电阻测定,超速试验,短时过载试验合格后进行.3 低压电器 适用于交流和直流系统一般用途低压电器的修理.3.11 一般检查与要求3.1.1 电器所有零部件的灰尘,污垢,锈迹等均应清理干净,个部件完整,金属零件不得有裂纹,镀层无明显脱落现象,塑料压制件表面应光滑,不得有缺口、肿胀变形等缺陷.3.1.2 各类开关触头应无明显灼痕,无锈斑,表面光滑,光洁度不低于4,开关闭合后须接触良好.触头厚度小于原厚度的1/2时应更换,触头上不得涂抹润滑油.3.1.3 电器所有黑色金属制成的零件(除摩擦部分外)均应有防腐蚀保护层.3.1.4 电器各活动部分均应动作灵活,无卡绊现象,在转动和滑动处必须加润滑油.3.1.5 所有用螺钉(螺栓)连接处均不得有松动或自松脱现象.3.1.6 电器绝缘电阻测量,常温下带电体对地绝缘电阻值应在2M以上.3.1.7 经过修理的电器在试运行中,线圈、触头等的温升应符合表12和表13的规定.表12零部件名称和材料最高允许温度在环境温度为40度时允许温升在空气中各类触头铜及其合金制成的刷形式、插销式锲形触头7030铜及其合金制成的指形滑动式、桥式或插入式触头9050铜及其合金制成的接触面镀锡的插入式触头10060铜及其合金制成的接触面镀银的插入式触头12080银基陶冶合金制成的触头12080银或银基合金制成的触头12080在油中各类触头铜、银式镶有银片者10565其他油浸电器的油面10060油浸电器的油浸零部件10060用康铜、铁珞金合金制成的电阻元件340300铸铁电阻元件340350表13绝缘材料线圈在空气中允许温升线圈在油中允许温升耐热等级长期工作制反复短时、间断长期及短时工作制A658060E809560B9010560F115130H1401553.1.8 普通型成套电器设备的电间隙和漏电距离列于表14.表14电器类别额定电压或回路电气间隙应不小于漏电距离应不小于电力传动500V812控制站50V1000V1428低压配电屏一次回路1220高压开关柜二次回路46照明开关箱一次回路1015注: 成套电器设备的电气间隙和漏电距离是指导电零部件之间,一个电器元件和另一个电器元件的导电零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漏电距离。.3.2 刀开关、转换开关的修理3.2.1 杠杆传动手动操作的刀开关和刀形转换开关,在其传动机构的外壳上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须有直径不小于8mm的接地螺钉.其旁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刀开关的闭合和分断位置应明显地表示出来.3.2.2 刀形转换开关必须有中间定位装置,定位可靠,以防止从分断位置自动合闸.3.2.3 各电流等级刀开关操作机构的操作力应不大于表15的所列数值.3.2.4 在额定电流下,周围介质温度为40时, 刀开关和刀形转换开关各部分的最大允许温升如表16所列。表15结构形式操作力100A200A400A600A1000A1500A中央正面杠杆操作机构式303030303540侧方正面杠杆操作机构式303035354040侧面手柄式30303535-中央手柄式3030353540-表16序号不带绝缘的导电部分的名称最大允许温升1分断电路的钢质零件或通过弹性接触的钢质导电零件252导电紫铜与黄铜零件的接触50注:凡与绝缘体接触的零件,其温升不得超过绝缘材料规定的温升 在额定电流下, 当周围介质温度为40时,刀开关的导电部分及接触部分的最大允许温升不应超过50,对于产生触头压力的弹性零件的发热,不应超过保证触头压力稳定的及无残余变形的允许值.3.2.5 刀开关的电气间隙应不小于10mm,漏电距离应不小于14mm。3.3 熔断器的技术要求3.3.1 熔断器的结构必须完整,无裂缝、破碎.不许在熔断管或熔断体压接熔丝或其他金属丝.熔断管应充满填料,并无漏出现象.熔断体与熔断器座的接触须可靠,压接紧密,无松动.3.3.2 熔断器电压.容量须符合规定,熔芯需按要求选配.封闭管式熔断器,管子不得用其他绝缘管代替, 熔断器管上不得钻孔.3.3.3 起重机机械熔断器的额定电流除按图纸要求选配外,对于用来保护经常启动以及启动时间较长的电动机时,还可以按下式选择:熔断器的额定电流(熔断体)电动机的起动电流/(1.62)式中电动机的起动电流为工作中同时启动的电动机起动电流之和.3.4 自动空气开关的修理3.4.1 触头磨损到原图纸规定厚度的1/2时应更换.触头接触面(线)应不小于80%,灭弧罩或灭弧栅应完好无损.3.4.2 三相动静触头装配后,应分别在一平面上. 三相触头不同时接触应不大于0.5mm,触头偏移以不碰栅片为限.3.4.3 带复式脱扣器的自动开关的电磁脱扣元件和热脱扣元件均应按规定整定,紧急脱扣线圈完好,工作灵敏可靠.3.4.4 复式脱扣器和热脱扣的热脱扣元件,在周围介质温度为25(湿热带产品整定温度为40)时, 自动开关从冷态开始同时通电,其脱扣性能应符合表17的数值.表17实验电流对脱扣器额定电流的比值冷态下元件动作时间DZ10-100DZ10-250DZ10-6001.1倍2h内不动作5h内不动作1.45倍不超过1h不超过1h3.4.5 分励脱扣器应在40环境温度条件下施以110%的额定电压,以每隔5S的间隔操作开关断开10次之后,仍应在不超过75%额定电压时能自动开关可靠断开.3.4.6 当自动开关在闭合位置,欠压脱扣器线圈在额定电压下加热至稳定温升时,应保证电压降低到额定值的40%及以下时必须动作,使自动开关断开电路.在电压为额定值的75%及以上时必须使自动开关可靠接通.在40%75%额定电压范围内欠压脱扣器的动作情况不做规定.3.4.7 DZ10-250、DZ10-600自动开关触头超额形程小于2mm时应重新调整,调整时可将触头压力弹簧上两个螺母向外拧出,使超额形程调到2mm3mm,但触头开距仍保证在18mm(DZ10-100自动开关触头形程为不可调式).3.4.8 断路器的超额形程小于0.5mm时,或陶冶金触头厚度小于0.5mm时,则必须更换新的. 3.4.9 DZ10-200、400、600自动空气断路器,如果触头的厚度小于1mm时(银钨合金的厚度)则必须更换和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触头压力,断开距离和超额形程应符合表18的要求.(表18略)3.4.10 DZ10-100、250、600自动开关的触头压力,断开距离和超额形程应符合表19的要求. DZ10-600触头闭合后前端开口不大于0.5mm,动触头偏移前后不大于1mm,左右不大于1.5mm。(表19略)。3.5 控制器的修理3.5.1 控制器挡位明显,零位准确,手柄操作力适度.控制器上消弧罩应完整牢固,切不得妨碍可动部分的转动.3.5.2 控制器动静触头接触良好,各触头压力均匀,接触面相对错位不大于1mm.3.5.3 触指或触片上如有烧焦的地方,需用细錯或尖錯修整.在休整后,触指沿触片移动,在触片的全长度内,必须紧密的接触,而且接触面不应小于全长度的75%.对凸轮等控制器的接触环应涂以薄层工业用凡士林油.3.5.4 触片磨损到1mm1.5mm时,或触指磨损到4mm5mm时,必须进行更换.3.5.5 非调整式控制器必须有定位装置,以保证控制器操作机构在一定转换位置的稳定性.3.5.6 接点断开时的距离及接通时的超额行程,其值可参照下列要求:凸轮控制器: 超额行程2mm4mm,断开距离12mm16mm。鼓形控制器: 超额行程1.5mm2.5mm。非可调整式主令控制器同上面可调整式的要求.3.5.7 控制器的触指从触片上滑下来时,触指应下落1.5mm2.5mm范围内.当超额行程过大时,则将加巨触指和触片的磨损,也可能引起触指的破裂.3.5.8 鼓形、凸轮和主令控制器触头压力的调整,其数值见表20. (表20略)。3.5.9 手动式主令控制器的最大操作力应不大于4X10N(kgf)。3.5.10 KTJ型控制器的技术要求:3.5.10.1 控制器的电气间隙不得小于6mm,漏电距离不得小于8mm。3.5.10.2 在手轮轮缘上操动控制器所需的力,应不超过表21的规定.表21型号操作力10N(kgf)型号操作力10N(kgf)KTJI-506KTJI-10010KTJI-808KTJI-150123.5.10.3 控制器的定位装置应保证其手轮在任何转换位置时,均无松动现象.3.5.11 采用联动台控制时, 主令控制器应备有零位自锁,其手柄的操纵方向与起重机各运行机构运行方向一致.3.6 接触器的修理3.6.1 接触器铁芯截面应保证平整、清洁、无油垢,与静铁芯接触时应吻合,不得歪斜.其交流接触器分磁环应完整无损.接触器铁芯吸上后不应发出噪音.3.6.2 触头接触良好,不过热.电磁线圈通电后,所有主触头应同时接触,其先后误差不得超过0.5cm,且自始至终保持接触,接触长度不应小于触头宽度的75%,动静触头接触时,在横的方向允许有1mm以内的偏移,触点的相对错位不大于1mm.断电后,所有主触头应同时断开.带有常闭接点的接触器接通时,一般应先断开常闭接点,而后接通常开接点.3.6.3 若触头相接触的部分镶银,当银层被磨损并露铜后,或超行程减小到原来的一半时,应更换.3.6.4 灭弧罩应完整无损,无受潮、炭化、破碎等现象, 灭弧线圈匝间无短路, 灭弧栅片无脱落,无烧蚀, 栅片应清洁, 栅片数量不得任意减少, 灭弧线圈的极性不得接反.3.6.5 当电源电压在接触器额定值的85%115%(交流),65%105%(直流)范围内时,应可靠地工作.在冷态下,吸上电压值,交流为额定的85%,直流为65%;释放电压值交流约为额定值的30%40%(交流),直流为5%10%(直流)。3.6.6 港口起重运输机机械常用的接触器触头压力,开距及超行程见表22。触头的初、终压力未给出时,一般可按下式求得:触头终压力FZ=(1.52.5)X10N(kgf)触头初压力FC=1/2FZX10N(kgf)当触头额定电流大于40A时,接触器触头的终压力可按下式求得:FZ=2.25IedX10N/100(kgf)式中: Ied触头额定电流(A)。3.7 热继电器的修理3.7.1 热继电器的调节旋钮旋动后,其整定电流误差允许不大于整定值的2.5%.3.7.2 热继电器在自动复位时,其复位时间不大于5min, 热继电器在手动复位时,在动作后2min内按复位按钮应能可靠复位.3.7.3 热继电器动作机构应正常工作,可用手拨动4、5次观察之.调整部件不得松动,如已经松动,则应加以紧固并重新进行调整试验,检查调整部件时只能用手或螺丝刀轻轻触动,不得用手拧或推位.3.7.4热继电器的接线螺钉应拧紧,触头必须接触良好,盖子应盖好,在监视热元件是否良好时,只可打开盖子从旁观察,不得将热元件卸下.若必须卸下,则安装以后,仍需重新通电试验.热元件和双金属片应无显著永久变形, 双金属片绝对不能弯曲.3.7.5 更换热元件时,必须注意到产品型号,热元件编号,热元件的额定电流及制造厂等,最好使用原制造厂的热元件.自制热元件和双金属片应注意材料型号,规格以及双金属片的方向.3.7.6 热继电器修理后的校验.试验环境温度尽量接近工作环境温度,试验电流应稳定,先将热元件以额定电流预热,然后将电流提高到额定电流的120%时,如在20min内动作,即位合格, 热继电器保护特性见表23.表23热继电器整定电流倍数动作时间原始状态1.0长期不动作1.220min元件加热到稳定状态1.52min元件已加热到稳定状态6.05min冷态3.7.7 如有热继电器的安秒特性曲线,则可做冷态试验,即不是预先通入额定电流,而是在室温下直接通入动作电流(如1.2倍、1.3倍、1.5倍和2倍的额定电流),其动作时间应符合特性曲线的要求规定.3.8 电磁继电器的修理3.8.1 继电器塑料骨架无残缺、断裂、变形。非磁性垫片无磨损,磁体极面无变形。3.8.2 继电器闭合时无滞缓现象,开放或断电后,可动部分应完全回到原位,当动接点与静接点及可动铁芯与静铁芯相互接触(闭合)时,应吻合,不得歪斜.3.8.3 时间继电器的动、静铁芯接触应十分紧密,不得有尘埃油垢,钟表式时间继电器的钟表机构应封闭良好,并有润滑油.气囊式时间继电器气室应密封,空气道不得阻塞.电磁式时间继电器在更换非磁性垫片时, 垫片厚度应与原规格相同.JS11型时间继电器电动机的修理须符合本标准2章的要求,塑料齿轮应完好.3.8.4 线圈电压为额定电压的85%105%时,应能可靠工作.3.8.5 继电器衔铁吸上后,弹簧在被压缩的位置上应有一定被压缩距离(约1mm2mm).触点超额行程一般应不小于1.5mm,常开触头的开距不小于4mm, 常闭触头的开距不小于3.5mm。3.8.6 电磁继电器的吸上值决定于衔铁断开时的间隙及其弹簧的压力,如减少此间隙和放松弹簧,可减少吸上值.反之,可提高吸上值.但调整断开间隙和弹簧的压力时,应保证桥形接点的超额行程.3.8.7 电磁继电器的释放值决定于衔铁吸上后的最终间隙和弹簧的压力,如增加非磁性垫片的厚度或增加弹簧的压力,可以提高释放值,从而提高返回系数.反之,则降低释放值. 但调整最终间隙时应保证桥形接点的超额行程.3.8.8不我待对于时间继电器(不包括带气囊的和钟表机构),若要减少延时,可以增加衔铁与铁芯向间非磁性垫片的厚度或数量; 要增大延时,则应减小衔铁与铁芯间的间隙.有些时间继电器可用更换阻尼环的方法来改变延时。3.8.9 继电器调整时, 弹簧不能太松,否则也会使铁芯粘住, 吸上后弹簧仍能压缩1mm2mm的行程.此外, 断开后的间隙不能太小, 应保证桥形接点的超额行程.3.8.10 为了避免铁芯粘住,不许单独使用小于0.1mm以下的非导磁性垫片. 时间继电器的非磁性垫片如已经磨损,应更换新的,也可用黄铜片、磷铜片或其他非磁性材料的薄片按原来的规格自制. 垫片一般用厚度0.1mm0.3mm铜片制成, 垫片要平直,材料不宜太软,否则将会影响使用过程中动作时间的不准确.3.8.11 过电流继电器的整定, 整定值按设计规定,如无规定值时,对交流继电器,可按电动机启动电流的120%130%进行整定。对直流继电器,可按电动机最大工作冲击电流的110%115%进行整定。过电压继电器的整定, 整定值按设计规定,如无规定值时,可按电动机额定电压的110%115%进行整定。3.9 按钮、限位等主令开关的修理3.9.1 按钮在按下或释放时,应无卡住现象,并保证触头的接触良好.停止按钮及紧急按钮的颜色必须是红色的,紧急按钮应突出于板面.带指示灯按钮应色泽匀调、清晰、无斑点阴影,透明度好.3.9.2 限位开关在两端极限范围内运动自如,定位装置能准确地将开关固定在各位置上.自动复位的开关复位时应灵活,不应中途停留,在最后位置上应有挡杆或其他类似的装置.3.9.3 限位开关(终端开关)的定位,应考虑到机械可能最大的贯性行程(机械行程的裕度).当机械运动到两个极限位置时,限位开关应及时断开并切断电路,同时不会压坏限位开关的零件或使之歪斜.3.9.4 具有定位装置的,限位开关,应保证其操作臂在任何转换位置时均无松动现象.具有复位装置的,限位开关,应保证其操作臂的可靠复位.具有荷重杠杆的,限位开关,在移去平衡重锤时,其荷重杠杆应保证能可靠地操作,限位开关。3.9.5 终点开关应在接通状态下测量触桥的超程值,其值应在2mm4mm内.触头的压力值用测力计来测量,最终压力应在(0.30.6)X10N(kgf)以内,触头闭合时在其间垫以纸片进行检查,拉出纸片时,新触头上的压力应为0.6 kgf,而磨损了的触头上的压力应不低于0.3*10N(kgf)。触头的磨损允许在1mm1.5mm范围内. 超程值不得小于1mm.在检查终点开关时,还必须注意切断挡板,操纵尺杆和杠杆是否完好.磨损了的零件(如触桥、固定触头、弹簧)应更换.3.10 磁力起动器的修理3.10.1 磁力起动器主要是由接触器和热继电器组成,其修理可参照接触器和热继电器的要求进行.3.10.2 可逆式起动器的两个交流接触器必须有电气连锁.对于装设机械连锁的接触器,其连锁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对于电气连锁应保证两个交流接触器中的任何一个闭合后,另一个就不得闭合.对于机械连锁应保证两个交流接触器中的任何一个闭合后,另一个就不得闭合.当用相等力量同时推动两个交流接触器的衔铁时,任何触头不得触及静触头.3.10.3 起动器的电气间隙:额定电流40A及以下的起动器不小于6mm;大于40A的起动器不小于8mm(触头开距除外).起动器的漏电距离: 额定电流40A及以下的起动器不小于6mm;大于40A的起动器不小于8mm.3.10.4 QC1型磁力起动器主触头和连锁触头的压力,开距及超程分别列于表24及表25.表24启动器等级触头压力X10N(kgf)触头弹簧长度mm分开距离控制超额行程的间隙初压力终压力自由装上终末0.60.90.91.226211912142.5.51.51.83.03.633.52724.515.519.5343.03.66.37.253423816.520.5566.47.91316554843.519235.56.6表25启动器等级连锁触头分开距离mm连锁触头超额行程mm连锁触头压力指标X10N(kgf)初压力终压力不小于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42.53.50.0540.0720.1080.1448.53.05.00.2310.2810.3640.144注:启动器等级按额定电流分。3.11 电阻器的修理3.11.1 电阻片需无灼痕、断裂或显著变形,引线须固定在支架上,排列整齐、牢固.连接导线进入电阻箱部分应包玻璃纤维或其他耐热绝缘套管.3.11.2 组装电阻片的钢棒外须包扎绝缘层.绝缘层采用云母和石棉制成,用换氧树脂等粘接,在绝缘损坏后可用同样的材料恢复.3.11.3 因固定电阻片的螺母松驰生铁电阻元件接触耳环接触不良而在耳环表面集有熔化的碳层,会使接触面加剧发热而损坏,清扫时应全部拆开,仔细将接触表面加以清理,用细砂皮打平,并拧紧钢棒螺母。所有螺栓、螺母连接均应有防止自松脱措施.3.11.4 电阻器应具有直径为8mm的接地螺钉.接地处应具有良好的导电表面,其附近须有明显的接地标志.3.11.5 电阻器的电阻元件之相邻各片间不应有短接.3.11.6 电阻器任何一点的温度不得高于350度.当发热温度低于100度以下时,则表示电阻器容量过大.3.11.7 绕线电阻元件断线进行焊接时,允许绕线的工作长度略为短23圈. 焊接时必须采用硬焊料,如黄铜焊料、银焊料或磷铜焊料。最好采用电阻焊方法焊接.3.11.8 电阻器的电气间隙应不小于8mm,漏电距离不小于10mm。3.12 变阻器的修理3.12.1变阻器电阻元件需无灼痕、断裂或显著变形。变阻器电阻元件的瓷管应完好. 引线排列整齐、牢固. 变阻器转换触头上所集的灰尘,允许用干的或用汽油等浸过的布片擦去.3.12.2 变阻器转换触头,在整个电阻范围内切换时,其阻值不应出现介跃现象.3.12.3 变阻器的外壳上必须装有不小于M6的接地螺钉,在接地处处应无漆和平坦洁净,靠近接地螺钉旁应有接地标志, 接地螺钉允许用变阻器地脚螺钉中的一个螺钉作为接地之用.3.12.4 在变阻器的外壳上,必须装有指示牌,操纵变阻器时, 在指示牌上能清楚的看到电压或转速升高或降低的方向.3.12.5 康铜带或康铜丝等绕组电阻元件断线时,可进行焊接,焊接时,必须采用硬焊料,如黄铜焊料、银焊料或磷铜焊料。3.12.6 当周围介质温度为40度时, 变阻器电阻元件和转换部件容许温升不超过表26的规定.3.12.7 变阻器的电气间隙和漏电距离不小于表27的规定。表26名称容许温升电阻元件300静触头70动触头70闸刀703.13 频敏变阻器的修理3.13.1 线圈与铁芯之间应以浸漆处理的木条撑紧,间隙相等,无松动.线圈底部与铁芯接触处应加绝缘软衬垫,防止线圈被磨损.3.13.2频敏变阻器应具有直径为8mm的接地螺钉.接地处应具有良好的导电表面,其附近须有明显的接地标志.表27额定电压V额定电流60A额定电流60A电气间隙漏电距离电气间隙漏电距离60以下2233602503355251380446638150066883.13.3 频敏变阻器的电气间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