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日光温室袋料香菇栽培技术开发与推广工作总结2.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684987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渭北日光温室袋料香菇栽培技术开发与推广工作总结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渭北日光温室袋料香菇栽培技术开发与推广工作总结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渭北日光温室袋料香菇栽培技术开发与推广工作总结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渭北日光温室袋料香菇栽培技术开发与推广工作总结一、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实施基本情况1、项目总体情况渭北旱原果树面积450多万亩,每年修剪枝杆200多万吨。这些枝杆过去农民当柴烧掉,或放在田间、地头、路旁烧掉,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但这些资源是袋料香菇等食用菌的优质原料,若全部用来生产香菇等食用菌,可产香菇木耳等食用菌17万吨,总产值可达70亿元,若资源利用20%,产值可达14亿元。此外,渭北旱原是陕西省玉米主产区,大量的玉米芯等农作物废料都是香菇等食用菌的好原料。因此,渭北旱原具有发展袋料香菇等食用菌的丰富资源。苹果是渭北旱原的主导产业,因而每年都能生产大量的枝杆,这个资源是废物利用,不受砍伐森林资源的限制,因而香菇等食用菌可以进行长期生产,形成重要产业。香菇是低温变温型食用菌。渭北旱原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4月,气温在518之间,昼夜温差10以上,大气相对湿度大多在50%70%之间,既不寒冷,也不湿热,特别适宜栽培优质香菇。在海拔1000m以上地区,58月份气温在1525,则可生产反季节优质香菇。渭北旱原有生产香菇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气候特点,在渭北旱原生产香菇,栽培技术是关键。目前,渭北广大菇农引进南方传统的小棚架模式栽培香菇,(每棚600-800袋),由于渭北冬春季节寒冷干燥,小棚的面积小,保温、保湿比较困难,只能采用割袋放苗,劳动量较大,限制了渭北香菇产业化的发展。(1)项目内容简介本项目渭北日光温室袋料香菇栽培技术开发与推广针对陕西省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市场对食用菌产品的需求,经过研究、示范和推广,形成渭北日光温室袋料栽培香菇模式;选育适宜渭北日光温室袋料栽培的优良品种“渭香1号”、“渭香2号”和“申香10号”;加强日光温室袋料栽培香菇技术的管理;形成渭北日光温室袋料栽培香菇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标准日光温室、优选菌种、优选原料、优选栽培期、规范配料、规范灭菌、规范接种和规范管理等主要技术。(2)完成的主要指标利用日光温室袋料栽培香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2009年2011年公司示范种植日光温室袋料香菇10万袋,总收入可达到85万元,纯收入达到61万元。2009年2011年在白水县推广种植360万袋,总收入可达到2880万元,纯收入达到1980万元。在渭北果区推广1200万袋,实现总收入8400万元。纯收入5200万元,共推广1560万袋,实现总收入11280万元。纯收入7180万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3)对企业发展、改善民生、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作用,促进农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该项目的实施,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建成一个高标准现代化的制袋场,建成一个规范化高效益的养菌和出菇示范园。在白水县形成生产120万袋香菇的生产基地。香菇产业的发展,对企业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009年2011年公司示范种植日光温室袋料香菇10万袋,总收入可达到85万元,纯收入达到61万元。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在渭北形成食用菌产业,为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开拓一个新的途径。还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很好地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引领广大农民走上依靠科技发家致富的良性发展之路。该项目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一个新的就业门路,为城镇富余劳动力和富余资金也找到一个新的投资途径。据调查,生产1000袋香菇约需40个劳动日投入,约投资劳力费用1000元;生产500万袋香菇约需20万个劳动日投入,约投资劳力费用500万元。加之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就业机会,可解决当地2000多人的就业。(4)人才队伍建设该项目的实施,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人员的帮助下,为企业培训一批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举办日光温室袋料栽培香菇技术的培训班五期,培养技术骨干50人,农民技术员200人,以增强企业的技术力量,促进“公司+农户“产业化模式的顺利实施。2、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概况和主要模式(包括服务企业科技人员总数、主要合作模式、项目团队建设和投入人员结构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派遣梁连友副研究员、李鸣雷副教授全面负责项目的设计、技术研发、技术培训和实施,解决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合作模式是帮助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为企业培训一批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以增强企业的技术力量,促进“公司+农户”产业化模式。项目团队建设和投入人员结构姓 名职务/职称学 位专业分工为本项目工作时间单位名称梁连友副研硕士农学项目总负责和技术研发4月/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井建英总经理研究生经济管理项目总负责和项目实施常年白水康家公司李鸣雷副教授博士食用菌技术研发与培训4月/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付秋菊副经理专科食用菌示范和推广常年白水康家公司吴晓莲办公室主任本科经济管理行政、文秘、协调常年白水康家公司党改侠农艺师本科农学实验示范培训4月/年白水县农技中心王书礼经济师本科经济管理财务常年白水康家公司王西斌技术员中专食用菌制菌示范推广常年白水康家公司3、项目经费筹集和使用的基本情况。项目建设期经费的来源:总经费为550万元,其中:国拨经费40万元,货款310万元,企业配套资金200万元。 经费支出:人员经费18万元,设备经费262万元(设备购置费212万元,设备试制费50万);交流经费4万元;材料费210万元;燃料及动力费22万元;测试及化验费19万元;会议差旅费4万元;管理经费9万元,其它费用2万元4、其他。项目经费在预算中申请国拨经费是100万元,实际国拨经费是40万元,因此贷款由250万元增加到310万元,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二、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实施主要成效1、项目实施在服务企业方面,包括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大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问题等方面的成效。(1)通过试验,选育出在渭北旱原气候条件下,利用果树修剪枝杆栽培袋料香菇品种,不同栽培方式对应的最优品种组合为: 春季栽培:选择渭香1号和渭香2号两个品种。渭香1号适应性强,易出菇,朵大菇厚,柄短,易形成花菇,优质高产,较对照9015产量增加16.4%,抗杂菌能力强,制袋成功率达95%以上,在养菌期间抗高温能力可达3538,菌龄120150天,是渭北旱原果区春季栽培香菇的主要品种。 反季节栽培: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在710月份高温季节生产香菇供给市场,初步筛选出申香10号,该品种适应高温出菇,出菇温度1027,菇较大,灰褐色,生物转化率95.1%左右,易出菇,柄较短,优质,菇形圆整,菌龄7090天。产量较高等特征。(2)研究并推广渭北日光温室袋料香菇栽培模式。(3)研究并推广渭北日光温室袋料香菇栽培技术。(4)进行,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在示范阶段和规模化基地发展中,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是成败的关键。这是由香菇等食用菌区别于一般农作物的特点决定的。在生产中,因一个重要环节不严格,就会造成严重损失。在管理中,因延误半天时间或几小时就可能造成很大损失。这就要求技术指导必须可靠、及时。在示范工作中,组织人员全力以赴巡回指导农民的生产示范。群众随叫随到,不分下雨天晴,白天黑夜。按生产阶段,或全体集中或分示范户、组进行技术培训,现场实习指导,使示范工作终于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定期召开大型香菇栽培技术培训会,如香菇生产形势、制袋养菌技术、越夏管理技术、出菇管理技术,采取公司与技术相结合,大范围兴办培训班,要求示范户学习实施,具体安排,服务到户。2、项目实施的主要产出,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市场规模与经济效益等。(1) 香菇栽培菌株的引进、筛选研究从引进和组织分离的30个菌种进行出菇试验,选择其中12个比较好的菌种分别进行春栽和反季节品种比较试验。 菌丝生长速度与长势在室温培养情况下,菌丝满袋前菌丝日均生长量及长势情况见表1、2。春栽渭香1号、渭香2号及V201菌丝长势洁白有力 整齐;9608、L-9015、L939长势正常 整齐。反季节申香10号及L26长势正常 整齐。表1春栽各菌种菌丝生长状况菌种(品种)菌丝日均生长量(mmd)菌丝长势情况菌丝满袋时间(d)渭香1号 6.3洁白有力 整齐 35渭香2号6.1洁白有力 整齐36V2016.1洁白有力 整齐 3696085.9长势正常 整齐 37L-90155.9长势正常 整齐 37L-939 5.9长势正常 整齐 37表2 反季节各菌种菌丝生长状况菌种(品种)菌丝日均生长量(mmd)菌丝长势情况菌丝满袋时间(d)申香10号 5.9长势正常 整齐 37L-26 5.8长势正常 整齐 38WL5.9长势正常 整齐 37NH-1 5.8长势正常 整齐 38武香1号 5.9长势正常 整齐 37申香935.5长势相对较弱 40 原基形成、转色及出菇前表现状况从表3、4看出,菌丝满袋后,春栽渭香1号、渭香2号、L-9015、V201、9608、L-939转色较慢,菌皮、原基适中。反季节L-26、申香10号、NH-1、GL-47、武香1号、WL、申香93 转色快,菌皮薄。表3 春栽各菌种出菇前表现状况菌株转色时间(d)原菌状况出菇前状况渭香1号45菌皮适中、原基硬实高温季节不易烂筒渭香2号46菌皮适中、原基硬实高温季节不易烂筒V20145菌皮适中、原基硬实高温季节不易烂筒960845菌皮适中、原基硬实高温季节不易烂筒L-901545菌皮适中、原基硬实高温季节不易烂筒L-93943菌皮适中、原基硬实自然温差、干湿刺激下有菇蕾发生表4 反季节各菌种出菇前表现状况菌株转色时间(d)原菌状况出菇前状况申香10号43菌皮薄、原基较硬实自然温差、干湿刺激下有菇蕾发生L-2643菌皮薄、原基较硬实自然温差、干湿刺激下有菇蕾发生WL46菌皮薄、原基较硬实自然温差、干湿刺激下有菇蕾发生NH-142菌皮薄、原基较硬实自然温差、干湿刺激下有菇蕾发生武香1号45菌皮薄、原基较硬实自然温差、干湿刺激下有菇蕾发生申香9342菌皮薄、原基较硬实自然温差、干湿刺激下有菇蕾发生 出菇产量对比春栽品种10月初开始控制出菇,采用日光温室高棚层架脱袋管理工艺进行管理,各品种均管理到5月底第四茬出菇。从表5看出,鲜菇总产量和生物学效率较高品种为渭香2号、渭香1号和V201。渭香1号单生,菇型较大,较对照L- 9015产量增加16.4%。反季节品种7月初开始控制出菇,采用日光温室高棚层架脱袋管理工艺进行管理,各品种均管理到10月底第四茬出菇。表5 春栽香菇不同品种产量结果和生物学效率菌 株出菇情况菇型鲜菇总产量(g/袋)生物学效率(%)渭香1号单生大、中1489.1114.9渭香2号单生中、小1533.2118.3V201较单生大、中1363.3105.29608较单生大、中1288.299.4L-9015较单生大、中1279.198.7L-939较单生大、中1202.692.8表6 反季节香菇不同品种产量结果和生物学效率菌 株出菇情况菇型鲜菇总产量(g/袋)生物学效率(%)申香10号较单生大、中1232.495.1L-26丛生大、中1272.698.2WL丛生严重大、中1102.885.1NH-1丛生严重大、中1118.486.3武香1号丛生大、中1070.482.6申香93丛生严重大、中1048.480.9从表6看出,鲜菇总产量和较高品种生物学效率为申香10号和L-26,特别是申香10号较单生,菇型大,较对照武香1号产量增加14.2%。试验结果表明,在渭北旱原气候条件下,利用果树修剪枝杆栽培袋料香菇,不同栽培方式对应的最优品种组合为:A.春季栽培:选择渭香1号和渭香2号两个品种。渭香1号适应性强,易出菇,朵大菇厚,柄短,易形成花菇,优质高产,较对照9015产量增加16.4%,抗杂菌能力强,制袋成功率达95%以上,在养菌期间抗高温能力可达3538,菌龄120150天,是渭北旱原果区春季栽培香菇的主要品种。B.反季节栽培: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在710月份高温季节生产香菇供给市场,初步筛选出申香10号,该品种适应高温出菇,出菇温度1027,菇较大,灰褐色,生物系转化率95.1%左右,易出菇,柄较短,优质,菇形圆整,菌龄7090天。产量较高等特征。(2) 渭北旱原日光温室袋料香菇栽培模式及优势香菇(Lentinus edodes (Berk.)sing)又称香蕈、椎耳、香信、冬菰、厚菇、花菇,是我国食用历史悠久及首次驯化栽培的优良食用菌之一,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被誉为“菇中之王”。香菇富含多糖等抗癌物质,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7.5和80。传统的香菇栽培为段木栽培,出于对林木资源的保护,我国大力推广了以木屑为主要原料的袋料香菇栽培技术。陕西渭北旱原是世界公认的优质苹果生长区,苹果栽培面积达500万亩,每年的修剪枝条和更新换代时挖的老树枝杆合计约200万吨,相当于山区200多万立方米的木材,为香菇的袋料栽培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资源。 合理安排生产季节根据渭北旱原的自然条件,由于温室大棚覆盖遮阳网和草帘,夏季7-8月份有降温作用,冬季12-翌年3月份具有增温和保温作用,可根据不同品种的菌龄和市场的需要合理安排菌袋生产季节。根据试验,2-4月份制袋接种,申香10号和武香1号夏季7-9月份出菇,渭香1号和L9608为 9-翌年4月份出菇。这是因为:制袋期在低温季节,培养室加温比降温更容易,能源消耗少。温度低菌丝生长虽然较慢,但菌丝旺盛健壮。发菌期在低温季节,容易控制杂菌污染,可提高制袋成功率。栽培成品高达95 %100 %。制袋、接种、发菌管理正值农闲,不与农活争劳力,有利于精心管理,提高菌袋的发菌质量。渭香1号和L9608菌丝生长期长达120150天,甚至180天以上,营养积累丰富均匀,出菇后畸形菇少,有利于提高香菇的质量和商品价值。 因地制宜、合理配料渭北旱原是我国著名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每年修剪果树枝杆约200万吨,因此,以果树废枝杆为主要原料的生产优质香菇是当地的优势。配方:木屑78,麸皮20,石膏1、营养素适量,含水量55-60,混合拌匀。将培养料装入1858cm聚乙烯塑料袋中,于100下常压灭菌1820h。冷却后,于无菌室接种。每袋一侧刺四穴,接人菌种,用2063cm的聚氯乙烯塑料袋套袋封口。按常规方法进行菌丝培养及出菇管理。日光温室袋料香菇栽培管理A.场地选择与整理:选择阳光充足、背风、近水源、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之处作为栽培场地(一般在田间) 。B搭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渭北地区干旱多风,温室塑料大棚要座北向南,棚宽810m、长4060m,棚架可采用钢筋、竹木结构,外在棚架上覆盖一层薄膜,上面一层遮阳网,一层草帘,棚的两端设卷膜结构和棚顶排风口相结合的通风换气系统,以及喷雾和床架等设施。C.床架:床架一般宽100、长68,分57层,层间距2530,中间走道80,床架可采用钢筋结构,亦可采用竹木结构3。然后将棚内灌入清水,待水渗下后,在棚内撒施石灰粉,即可将菌袋搬到架子上。D.菌袋转色:按常规生产程序进行菌袋生产,待全部完成发菌后,即可将白色菌袋上架,通过调节草帘和塑膜的覆盖以及昼夜间的揭盖,一则促使菌袋表面的白色菌丝倒伏,二来增加菌袋的温差,促使其尽快转色。E.调温催蕾:完成转色的菌袋,经补水处理后,将菌袋一律间隔5左右、单层排放,通过调节草帘和塑膜的覆盖以及昼夜间的揭盖进行温差刺激,配合棚内的用水、光照等,约35天即有小菇蕾现出。此后,保持常规用水。温度保持在628、空气湿度7595。通过调整棚顶的覆盖物,使棚内光照强度保持在300500勒克斯。适量的通风,使棚内保持较清新的空气。F.出菇管理:由于香菇菌袋的塑料膜较厚,其菇蕾无法自行破袋而出,故需人工割破塑料膜,方法是:脱袋出菇,有小菇蕾现出时将塑料袋用小刀片切开脱掉;在发生菇蕾的地方,用放菇刀将塑料膜切开,注意不要伤到菇蕾。如果管理细心,可将塑料膜沿菇蕾切一圆形口,这样可最大程度的避免发生畸形菇。从幼蕾伸出之后,就进入出菇管理阶段,该阶段应保持温度在628、湿度7595、光照5001000勒克斯及适当的通风。当菌盖直径达到2厘米以上时,可对菇体直接喷施食用菌三维营养素。当香菇菌盖边缘仍呈下卷状态(铜锣边)、但有要展开的趋势时,即应及时采收。a. 夏菇管理:夏季(68月)由于渭北6-9月气温较高,不利于香菇原基发育,必须精心管理,才可获得满意效果。这段时间的管理,主要是降温、保湿、拉大温差,促进出菇。降温的方法是:加厚棚顶遮阴物,使棚内无阳光直射;向棚顶喷水降温;使昼夜温差达8左右,并通过喷冷水降温“催蕾”,使棚内相对湿度达85%90%。通过上述管理,3450天后菌筒表面就会出现菇蕾。继续加强控温、调湿、通风、透光等管理,35天,子实体即可成熟。b. 秋菇管理:秋季(9 月11 月) 气温变化较大,初秋气温高于20 以上时可在早、晚气温较低时,揭开大棚膜两头或两侧裙膜进行通风散热, 每天1 次2 次, 每次30 分钟, 适当喷水保持棚内相对湿度在85 %90 %左右, 防止菌棒被风吹干。秋末气温低于12 时, 可将遮阳网适当收拢, 让一定阳光照射, 保持棚内“三阳七阴”,增加棚温。每批菇采收后,停止喷水,揭膜通风8 小时12 小时, 让菌丝休息复壮7 天左右, 然后白天喷水,并盖紧薄膜,提高棚温;晚上揭膜通风,人为制造温差、干湿差,34 天后,即可长第二潮菇。c. 冬菇管理:冬季(11月翌年2 月) 由于渭北112月天气寒冷,若不采取必要增温和保温措施,香菇原基不能发育,很难出菇。这段时间主要是增温和保温,促进出菇。引光增温:冬季野外菇场寒冷,可把薄膜罩严,增加地温。同时选择晴天把遮荫物减少,让阳光透进场内,增加热源。晚上盖严防寒。选择通风时间:每天选择温度较高时通风一次,时间不要很长。控制湿度:冬季不宜喷水,只要保持湿润,不致干枯即可。d. 春菇管理:春季(3月5月) 气温回升,此时,应盖好遮阳网,加强通风。每天结合采菇揭膜通风,若气温高于20 , 揭开棚膜两头让其通风, 闷热天或雨天则棚膜四周都揭开。看天气晴雨决定是否喷水, 喷水后等菌棒表面晾干后再罩膜。进行干湿、温差刺激时,白天盖严薄膜,晚上12时后揭膜通风1小时。(3) 渭北旱原日光温室袋料香菇栽培模式的优势分析气候、资源优势渭北旱原地处北纬3410-3620,东经10620-11040,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1.4,6月份为13.8,3-6月份为12.7。春秋昼夜平均温差10。年平均降雨量420700mm范围之间,相对湿度50-70%,既不寒冷,也不湿热,特别适宜栽培优质香菇花菇。陕西渭北旱原是世界公认的优质苹果生长区,苹果栽培面积达500万亩,每年修剪枝条量约100多万吨,更新换代时挖的老树枝杆每年平均有100多万吨,两者合计约200万吨,相当山区木材200多万立方米。这些原料转化成香菇,可产干品20万吨。按目前的市场价每吨4-5万元算,产值可达80-100亿元。若资源利用为20%,年产值可达16-20亿元,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品质优势根据测定,苹果枝木屑制作香菇菌袋生产的香菇总蛋白质含量19.35,比猪肉总蛋白质含量高2.45,比鸡蛋总蛋白质含量高4.55,香菇脂肪含量仅1.56,较猪肉脂肪含量低27.64,较鸡蛋脂肪含量低10.04,并且根据测定香菇蛋白质含有多种维生素,含17-18种氨基酸,香菇多糖具有防治心血管病、抗癌,防治佝偻病、抗感冒等药理作用,所以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被近代人誉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见表7)。 表7 香菇(干品)与粮食、肉、蛋营养比较种类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VB1VB2灰分%香菇19.351.5643.77.160.4741.3435.2小麦11.72.767.56玉米8.84.569.62.1猪肉16.929.21.120.9牛肉20.110.21.1鸡蛋14.811.61.1 延长出菇时间渭北旱原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在自然条件下,均不能出菇。但温室塑料大棚加盖遮阳网和草帘,夏季具有降温作用,冬季具有增温和保温的作用,春节前出菇70以上,而且出菇质量高。因此,渭北夏季可栽培中高温型香菇品种,冬季可延长中低温型香菇品种的出菇时间,增加生物转化效应。 有利于规模化栽培由于春季气温低、杂菌活动力差, 栽培成品高达95 %100 %;越夏时间长,转色好,菌丝生理成熟充分,春季木屑原料营养充分,产菇多;栽培时间充足,利于大规模种植;菌种不易老化,质量高;春栽正值农闲时间,劳动力充裕,成本较低;春节前出菇,产菇多、价格高、销售畅,效益高。 占地面积少、省工、高效、管理方便、出菇率高棚架式摆放,既节约用地、管理方便,冬季温度低,香菇生长慢,采取温室大棚搭棚,既能增加棚内温度,又可控制棚内湿度,加快香菇生长,产量高;同时采取层架、立体、塑料搭棚的管理方法,可人为的营造菇棚小气候,利于育菇阶段管理。(4) 渭北旱原日光温室袋料香菇栽培技术要点A栽培时间 渭北旱原地处黄土高原,属于半湿润偏旱区,具有暖温带的气候特征,即冬冷夏热,春干秋湿,四季分明,降雨不匀,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冬季相对湿度较低,大陆性气候显著,一年四季温度变化明显。在自然条件下,渭北旱原10月次年5月都适宜香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但12月气温太低,不利于子实体发育,需要采取保温、加湿措施,69月因气温过高,极端最高温度可达38,子实体很难形成。结合近年来春栽香菇的实践,该地区合理的生产季节安排是:1月至2月中旬制作菌种,2月下旬至4月底接种(具体接种时间依高温到来之前菌丝长满袋为宜)。夏季68月正值一年中的高温季节,平均温度在2325,此时发菌快,但同时杂菌活动非常活跃,且有短期高温天气,易造成烧菌和烂袋,所以该阶段重点应做好通风降温工作。10月上旬至次年5月底为出菇盛期。从接种到出菇结束需一年左右,管理得当春节前后即可结束。B.栽培原料春栽香菇由于营养生长期长,消耗养分多,故应选用优质原料并进行科学配制,以保证有足够的营养供应。否则,造成营养比例失调,会使香菇产量低,且菇小,肉薄、质差。根据试验研究,“渭香一号”适宜于以阔叶树木屑为栽培基质,而以果树修剪枝条的粉碎物为培养基质效果最好,常用培养基配方为:木屑(果树修剪枝条)80%,麸皮18%,石灰1%、石膏1%、营养素0.10%、含水量5560%。培养基的配制要求原料新鲜、干燥、无霉烂。拌料时,先将干料拌匀,再将溶于水的成分如糖、营养素随水加入,加水一般按料水=11左右的比例。装袋前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PH值调至5.56.5。装好袋后及时进行常压灭菌,保持灭菌锅内温度升至100维持1215h(具体灭菌时间依锅内菌袋量而定)。灭菌后趁热出锅,如发现菌袋有破损时要及时用胶布粘好。待菌袋自然冷却后立即接种,接种时一定要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量要足,促进菌丝及早发育。C栽培模式根据几年来春栽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渭北旱原形成大袋小棚不脱袋立体层架式栽培模式。该模式具有如下特点:(1)采用大袋栽培。根据试验采用1855cm的塑料袋栽培,发菌快、便于散热、有利于越夏、管理方便、生物学转化率高、栽培效率高。(2)出菇场所应构筑每棚容量为1000筒左右的层架式出菇房,塑料搭棚,便于棚内温、湿度的调控,可提高产量,增进品质。(3)层架式摆袋,既可节约用地,方便管理,又使菌袋处于合适的环境中,有利于花菇的形成。(4)出菇阶段的管理,采用不脱袋的开穴管理,创造菌袋内湿外干的有利于花菇形成的环境条件。冬天气温比较低,应采用升湿催蕾,降湿促花的管理办法提高出菇率和花菇率。(5)这种模式占地少,管理方便,有利于香菇的工厂化栽培和专业化生产。D转色管理香菇菌丝长满菌袋并达到一定成熟度时,在一定温湿度和通气条件下,表面菌丝会分泌红棕色汁液并逐步倒伏,形成具有保温、隔热、避光、保湿、抗杂作用的褐色菌皮,这个过程称为转色。菌袋转色是香菇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标志。菌袋要在越夏前基本完成转色,以防杂菌污染。接种后的6080d,香菇菌丝可长满袋。此时在不脱袋的条件下,菌筒表面会形成瘤状物,表示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很快就要转色。春栽香菇,采用不脱袋转色、不脱袋出菇,这样有利于保湿。菌筒转色通常在培养菌丝的场所进行,也可置荫棚床架上转色。转色的适宜条件是温度保持在2024,小环境空气湿度8595,有散射光,通气良好。袋内转色时由菌丝分泌出一种褐色素,经1020d会由浅到深形成一层褐色菌膜,这层菌膜既能保护菌袋不受杂菌污染,又可减少水分蒸发,保护原基形成。温度过高时会分泌黄水,要及时除去,以免烂筒。转色适当的菌膜,带有光泽的棕褐色,出菇正常,质量好、产量高;转色不当的菌袋,出菇早晚及菇蕾疏密不一,大小不等,产量和品质较差。E越夏管理每年的68月高温期的越夏管理是春栽香菇成功的关键环节。“渭香一号”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是335,最适生长温度2426。菌丝长时间处于35以上导致死亡。该地区夏季温度较高,易发生烧菌和烂袋现象。故越夏的任务是千方百计降低场所温度,保证菌袋安全越夏,其主要管理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a.选择适宜的越夏场所:越夏场所要求卫生、通风、避光、干燥和凉爽,菌袋可在室内、窑洞、室外荫棚处等越夏。b.菌袋科学排放,做好降温工作:越夏管理十分重要,会直接关系到出菇的产量和质量。在这期间主要是做好降温工作,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菌袋在室内地面上呈井字型或三角形排列,高5层以下,垛与垛之间排放整齐,中间留有过道;或棚架上单层排放,以利通风散热;在连续高温时,可增加覆盖物,关闭门窗,以减少热辐射;阴雨天要关闭门窗,保持室内干燥,以防止杂菌污染;利用门窗通风降温,昼关夜开,菌袋内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下,以防烧袋。若菌袋在荫棚越夏,那么荫棚不能有破损现象,以免太阳光直射到菌袋上和雨水进入袋内等。如发现菌袋有污染现象,要及时剔除,以防感染其它菌袋。c.适时合理刺孔:菌袋刺孔能增加氧气供应,加快发菌;促进热气散发,防止袋内温度过高。在菌袋培育期间,刺孔23次。第1次当菌丝长到8cm左右时在菌丝圈内向内刺34孔,孔深约1cm;第2次待菌丝圈基本相连时进行,每个接种口刺58个孔,孔深1.5cm,第3次在菌丝长满菌袋时进行,于菌袋表面均匀刺孔2030个左右;孔深约1.5cm。值得注意的是刺孔的多少、深浅和时间要根据菌袋情况灵活掌握,适时合理。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高温天气不宜刺孔,防止烧菌和孔口处发霉;二是刺孔要分期分批进行;三是菌袋在有瘤状物突起部位、污染部位、菌丝未到部位等都不宜刺孔。F.出菇管理:出菇管理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即催蕾、护蕾和疏蕾。催蕾即是促进香菇原基发生并顺利分化成幼菇。通过浸水,使菌袋含水量恢复到55%左右。催蕾可在菇棚内或室外地上进行,不论在那种场合均要达到原基发生和分化的条件:菇棚温度应控制在1018,昼夜温差在810左右,这样既有低温刺激,又有温差刺激,有利于花菇的形成;菇棚内的相对湿度宜维持在80%左右。如遇连雨天气,须封闭塑膜,以免湿度过大。培养料含水量在55%60%;要及时通风换气,使棚内有充足的氧气和一定的散射光。当上述条件均适宜时仍不现蕾,可采取振动方法,振动也是一种催蕾的有效措施;护蕾就是在现蕾后用刀片将其周围的薄膜划去,以防挤压菇蕾,让幼菇伸出薄膜,使其尽早接受阳光和新鲜空气,顺利生长;当菇蕾较密时还应进行疏蕾,每袋留1018只,促使菇体肥大。G子实体发育期管理在一般条件下,从出菇到结束可收56潮菇,一般平均每月出一潮菇。从发生季节分主要有秋菇、冬菇。越夏后的菌袋都在菇棚(房)或窑洞出菇。不同时段气候条件不同,应采取不同方法达到培育不同菇的目的。a.秋菇管理:1012月发生的为秋菇。10月开始气温由高到低,越夏菌袋内的菌丝经近半年生长,贮藏了大量营养,现蕾后要依据天气情况,分别采取培育厚菇和花菇的技术措施。若秋雨连绵、空气湿度较大时,培育花菇比较困难,可先培育一潮厚菇。如果秋季天气晴朗,要抓住时机培育花菇。当菇蕾长至23cm大时是催花管理的最佳时期,过早催花易造成小菇蕾干枯夭折,过晚催花只能形成爆边花菇。催花时菇棚要保持较低的温度815,较大的温差81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并及时通风换气。偶遇小雨或雾天要紧盖薄膜。b.冬菇管理 12月至翌年5月是冬菇生产阶段。此时气温低,空气干燥,此阶段管理重点是提高菇房温度,可采取加厚菇房覆盖物、减少通风次数通风时间(尽量在中午通风)、及时密闭棚膜等措施。如果晚上低于8还应修火道加湿。调节塑料棚内温度在816,温差810。抓紧时间培育23潮花菇。当菇蕾长到23cm时,去掉棚上的遮阳物,让菇架及菌袋直接在冬季的太阳照射下催花。白天晴天时,去掉薄膜,让幼菇在阳光下生长,有利于裂缝增白,提高花菇等级。c.采收:适时采收是保证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根据营销目标确定采收时期和分类标准,如出口及内销干制品应在67成熟采收为宜,若鲜品销售则8成熟采收为好。(5)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利用日光温室袋料栽培香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2009年2011年公司示范种植日光温室袋料香菇10万袋,总收入可达到85万元,纯收入达到61万元。2009年2011年在白水县推广种植360万袋,总收入可达到2880万元,纯收入达到1980万元。在渭北果区推广1200万袋,实现总收入8400万元。纯收入5200万元,共推广1560万袋,实现总收入11280万元。纯收入7180万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利用农作物秸秆、玉米芯、果树修剪枝条、木屑以及畜禽粪便等农林废弃物生产平菇、香菇、双孢蘑菇等食用菌,可以实现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获得种类丰富的食用菌产品,不仅满足了人类对真菌蛋白的需求,而且,栽培食用菌的废料有机质含量很高,可直接作肥料,对改良土壤十分有利。食用菌是21世纪人类继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之后的第三大食物来源,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天然、营养、健康的保健食品。食用菌生产是利用微生物循环工程,可大规模地将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及森林物质中被浪费的70%有机物转换成人们必需的高蛋白食品,为人类生产出营养丰富的安全健康食品-菇类鲜品或深加工产品,替代肉类和粮食,解决人类的食物短缺问题,以完成“农业生产(粮食和其他作物)-秸秆利用(农田废弃物)-食用菌-食用菌栽培基料-有机肥料-还田进行农业再生产”,整个循环过程没有废料产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社会效益食用菌生产是一个极具活力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我国的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左右,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循环经济优质生态型产业。食用菌生产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行业优势,是目前农村中各类种养殖业中经济效益最高的,利润一般是产值的50%以上;同时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的优势,为我国农、林、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利用玉米芯、农作物秸秆、木屑等农林废弃物生产以平菇、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为当地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开拓一个新的途径,还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了一个新的门路,为城镇富余劳力和富余资金也找到一个新的投资途径。可增加国家地方的财税来源,按国家8%的税率计,10亿元产值可增收税费8000万元。3、项目实施在促进地方优势产业发展、应对金融危机、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主要成效。该项目的实施,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建成一个高标准现代化的制袋场,建成一个规范化高效益的养菌和出菇示范园。在白水县形成生产120万袋香菇的生产基地。香菇产业的发展,对企业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009年2011年公司示范种植日光温室袋料香菇10万袋,总收入可达到85万元,纯收入达到61万元。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在渭北形成食用菌产业,为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开拓一个新的途径。还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很好地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引领广大农民走上依靠科技发家致富的良性发展之路。该项目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一个新的就业门路,为城镇富余劳动力和富余资金也找到一个新的投资途径。据调查,生产1000袋香菇约需40个劳动日投入,约投资劳力费用1000元,生产500万袋香菇约需20万个劳动日投入,约投资劳力费用500万元。加之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就业机会,可解决当地2000多人的就业。4、项目实施在加强院(校)企合作,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促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成效。(1) 院(校)企合作,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科技创新的平台,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一方面,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技的战略基点。因此,高校立足于学科优势,通过构建产、学、研、用一体的校企合作联盟,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需要,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另一方面,科技的竞争不仅表现为科技创新竞争,还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竞争。通过校企合作这一渠道,高校的科研成果在企业得以产业化,实现了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的共享,不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技术、新成果和创新人才。(2) 院(校)企合作,为企业找到技术依托,为企业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才队伍建设方面有显著成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过程,任何一项新技术的价值都必须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得到体现,企业不但要承担研发活动,还要进行研发投入。同时,企业不但要自己创新,还要把别人的成果拿来应用,要把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学习和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该项目在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培养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三、对于进一步推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技含量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但食用菌生产分布不均衡,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水平低,布局分散、缺乏栽培技术规范、栽培技术规范不能够得到执行,所以,应该加大对食用菌科研与推广的科技投入,发挥食用菌产业优势。食用菌是我省传统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但由于研究基础薄弱,产业化水平低等原因,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慢,新品种数量缺乏,育种技术落后。因此,通过科技攻关,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创新能力是食用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任务。本项目开展了食用菌品种资源的引进、食用菌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研究,先后选育出平菇、香菇、杏鲍菇、草菇等食用菌新品种,在我省的适宜地区推广应用,开展了平菇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奠定了在全国的研究地位。2.积极开展农村食用菌标准化技术研究,促进食用菌产业化发展针对我国农村食用菌生产现状,研究总结形成以品种和技术相结合的农村食用菌标准化栽培技术,通过统一菌种生产、统一菌袋培养、统一出菇管理、统一采后处理,实现食用菌生产的合理分工,降低食用菌栽培的技术风险,提高食用菌的产品质量,提高食用菌栽培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食用菌生产持续健康发展。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我国虽然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但还不是食用菌生产强国,我国食用菌研究整体水平薄弱,因此,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品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对提高我国食用菌科研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4.加强与地方政府、科技人员的合作,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我省的食用菌生产分布不均衡,陕南以香菇、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历史久远,生产规模、产量较大;关中、陕北食用菌生产种类少、规模小。2009年以来,课题组与白水县农业局、白水县园艺站等单位合作,建立“食用菌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园”,指导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以示范园为窗口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平台,构建了示范(示范园)企业(合作社)科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