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综合设计.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669015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80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综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某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综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某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综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录某山区二级公路综合设计摘 要本项目位于江西省最南端的龙南县,路线走向大致由北向南而行,整个地形特征呈中部高,两端低,道路沿线路基边坡相对稳定,无不良地质路段,道路所经之处基本都是山岭和荒坡,占用可耕种土地资源较少。原有道路为山区三级公路,路面破损严重,路基宽7.5米,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改建道路要求尽量利用旧路。路线全长为6.48Km,负责设计的路段为桩号从K0+000至K3+369.484,长3369.484 米,采用双向两车道形式,无中央分隔带,路基宽度为10m,设计时速为60km/h,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这次设计充分运用AUTOCAD、海地公路优化设计软件进行道路设计计算基础图,运用HPDS2006路面结构设计软件进行路面结构的设计及验算。关键词:二级公路;平面设计;路面设计;挡土墙设计;排水设计。3目录Synthesis design of a mountain secondary roadAbstractThis design for a secondary highway design in mountainous area.Long Naxian on the southernmost tip of this project is located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route runs roughly from north to south and central the terrain feature is high, low, on both ends along the road subgrade slope is relatively stable, no bad geological sections of roads are basic in the path of all the mountains and slope, occupy less arable land resources. Original road level 3 highway in the mountain areas, road surface damage is serious, roadbed width of 7.5 meters, has not adapt to the needs of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rebuilding roads requirements as far as possible use of old road.Line length of 6.48 Km, is responsible for the design sections for the pile number from K0 + 000 to K3 + 369.484, and 3369.484 meters long, using two-way two-lane form, without the median, roadbed width of 10 m, the design speed of 60 Km/h, pavement structure using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This design not only makes us understand the various step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road, but also the skilled use of AUTOCAD drawings and also mastered the use of software for optimization design of roads in Haiti. In addition to the graduation design is also important, as college students before graduation walkthrough, gives us a smooth path to jobs, but when your responsibi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Key words: secondary road; graphic design; pavement design for the retaining wall design of plumbing design.目录目录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51.1路线及工程概况51.2 沿线气候、水文特征、地形地震地理及其与公路的关系51.3 沿线材料分布情况61.4 环境保护61.5 新技术采用及计算机运用情况61.6设计依据71.7 设计内容7第二章 道路等级和技术标准确定以及本设计基本概况82.1 公路等级的确定82.2 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92.3 选线设计10第三章 公路平、纵、横设计123.1平面线形设计123.2 纵断面设计163.3 平、纵组合设计193.4 横断面设计203.5 平曲线超高及过渡方法223.6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25第四章 路基设计274.1边坡设计274.2 路基高度的确定284.3 路床处理284.4 路基压实标准284.5 路基填料选择28第五章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305.1 路基排水设计目的和一般原则305.2 路基排水设计305.3桥涵设计33第六章 路基防护与加固设计356.1坡面防护356.2 挡土墙设计37第七章 路面设计407.1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407.2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437.3 水泥板接缝设计467.4 方案比较47第八章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488.1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488.2交通标志488.2交通标线498.3安全设施49设计总结50参考文献51致谢52黄海英:某山区二级公路综合设计(1)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1.1路线及工程概况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二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10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0.75米,硬路肩为20.75,行车道为23.50米。设计速度为60Km/h,路线总长3369.484 米,起点桩号K0+000.00,高程227.726m;终点桩号为K3+369.484,高程254.262 m,最高高程为254.262 m。采用双向两车道形式,无中央分隔带,路基宽度为10m,设计时速为60km/h,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整个排水系统由边沟、截水沟组成。挡土墙采用仰斜式挡土墙。本路线设计中没有设置桥梁共0座,设置涵洞共3道,桩号分别为K1+985.000、K2+890.000、K3+015.000的圆管涵。1.2 沿线气候、水文特征、地形地震地理及其与公路的关系经调查,该道路所处地区为江西最南端的赣州市龙南县。龙南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宜人,雨水丰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8.9,无霜期286天,全年日照时数1782.8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509.7毫米。 (1)地形地貌本路段路线走向大致由北向南而行,道路沿线两边路基边坡相对稳定,无不良地质路段,植被较发育,覆盖层较薄。覆盖层以种植土、亚沙土和亚粘土为主,含少量的碎石质土,覆盖层厚2米左右,稻田中种植土厚0.6米左右,下伏基岩为硅化板岩。道路所经之处基本都是山岭和荒坡,占用可耕种土地资源较少,部分路段分布有松、杉、茶林。(2)气象水文项目所在区域内地形以低山丘陵地貌为特征,树枝状水系发育,属山间溪流,大小溪流源头均来自崇山峻岭之中,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山沟间普遍发育有地表水流,区内小溪流纵横交错,水流量受季节影响,春、夏两季流量大,秋冬季节明显减下,强降雨可导致地表水暴涨暴落。 路线所经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本区降雨量随时间、地区分配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9.7mm。年最高降雨量2595.5mm,年最低降雨量938.5mm。每年3-6月份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56.4%左右。每年10月至次年的1月份为旱季,占全年降雨量的14.2%左右。年平均气温在19.2左右,无霜期286天,全年日照时数1782.8小时。 区内地表水系发育,水网密布,均属赣江水系。主要有桃江支流,由南向北注入桃江。根据多年水文资料,桃江多年平均水位标高166.73米,平均地表径流模数26.11/sk,历年最高水位标高173.86m,最大流量3460m/s,历年最低水位标高165.84m,最小流量1.46m/s。区内地表径流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是降雨,特别是丰水期、枯水期与降雨量的多寡密切相关。桃江径流年季变化较大,丰水年与枯水年交替频繁。丰水期多洪水,系暴雨多,多集中在5-8月份。(3)主要自然灾害根据1987年版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的划分,本路段区域划分为5类,即江南丘陵过湿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主要自然灾害以水毁为主,其次滑坡、泥石流等,公路应加强排水系统。 (4)地震防治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本路线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250m的圆曲线,由于其加宽值比较小,可以不加宽。对于本次工程来说,JD5处的半径150m小于250m,需设置加宽;其它各处均不需设置加宽。表 3-11 公路平曲线加宽值加宽类型平曲线 半径(m)汽车轴距前悬(m)250200200150150100100707050503030252520201535.2+8.80.81.01.52.02.5(2)加宽的过渡加宽的过渡方式有比例过渡、高次抛物线过渡、回旋线过渡和插入二次抛物线过渡。本次设计中采用的是比例过渡方式。则加宽缓和段内任意点的加宽值: (3-1)式中: Lx任意点距缓和段坡点的距离(m); L加宽缓和段长(m); b圆曲线上的全加宽(m)。比例过渡简单易于操作,但经过加宽以后的路面内侧与行车轨迹不符,缓和段的起终点出现破折,于路容也不美观。这种方法一般可用于二、三、四级公路。本次设计JD5处加宽设计如下表所示。表3-12 JD5处横断面加宽交点平曲线半径加宽宽度圆曲线长度缓和段长度总加宽长度加宽总面积交点号桩号(m)(m)(m)(m)(m)(m2)JD5K2+950.668150.001.00119.65120.00359.65239.653.5 平曲线超高及过渡方法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这就是曲线上的超高。合理设置超高,可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行驶在曲线上的稳定性和舒适性。(1) 超高的计算超高是为了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而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超高横坡度在圆曲线上应是与圆曲线半径相适应的全超高,而在缓和曲线上则是逐渐变化的超高。因此,从直线上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上的单向横坡的路段,称作超高缓和段或超高过渡段。超高值的计算公式为: (3-2) 式中: ih 超高横坡度 u 横向力系数 v 行车速度 (km/h) R 圆曲线半径 (m)根据规范规定,二级公路一般地区圆曲线部分最大超高值不大于8%。且考虑到超高横坡度与路线纵坡组合而成的坡度,即合成坡度,规范规定二级公路山岭重丘区的最大允许合成坡度不的大于10%。设计速度为60km/h时,u 与R的关系式为:u =2395.1049/R2-7.8030/R+0.03914 速度V是根据路况和环境变化实际采用的行驶速度。计算时,速度应采用实际行驶速度,约为设计速度的70%90%,高速路取低值,低速路取高值。将由式(3-4)计算出的值代入式(3-3)中计算,当计算出的超高度小于路拱横坡时,取ih=iG;当计算出的超高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