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总结汇报.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661081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社会科学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总结汇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文社会科学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总结汇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文社会科学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总结汇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社会科学部前身为1958年百色医学专科学校建校时成立的政治教研组。1978年12月,学院成立马列主义教研室,1986年成立德育教研室,1993年,德育教研室和马列主义教研室合并,成立社科部。2002年4月,社科部更名为人文社会科学部,定为学院党委直属的正处级教学单位建制,承担全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任务。2006年1月,人文社会科学部接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学与信息方向)的建设和发展任务,学科建设从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向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管理学科并举的两个学科共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部下设9个教研室、1个研究中心、1个资料室。9个教研室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人文艺术教研室,军事教研室,就业指导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前6个为直属管理教研室,后三个分别挂靠学院武装部、招生就业处和临床学院。1个研究中心是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资料室藏书量为5600多册。目前共有12间办公室,20台电脑、7台打印机,1台摄像机、1台电视机、1台录像机、1台VCD等教学设备。三年来承担全院51门必修课程,18门选修的教学任务。一、学院党委切实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部教学工作的领导。学院党委始终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部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自2004年6月迎评促建工作启动以来,把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部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工作作为学院评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严格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十字方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精神,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十分重视人文社会科学部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四个保证”:(一)领导机制保证:成立校级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学院党委宣传部、人文社会科学部、教务处及学工处等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一直明确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院长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学院领导把人文社会科学部视为学院建设、改革与发展的“智囊团”,将人文社会科学部负责人列为学院党委中心学习组成员;学院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经常参加人文社会科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有关会议,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切实解决人文社会科学部的教学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管理机构保证:人文社会科学部按正处级建立,直属学院党委。人文社会科学部设立主任一名,副主任二名,下设9个教研室。人文社会科学部负责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日常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三)教学办公条件保证:学院领导根据人文社会科学部教学的特点,在全院行政和教学用房紧缺的情况下,都想方设法优先保证人文社会科学部及其教研室的办公用房,及时配置教学建设所用的计算机、电视机、复印机、打印机、录像机以及图书资料等等。(四)经费保证:学院依照上级有关规定,近几年来每年上级规定按生均15元的规定划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为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顺利完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保障人文社会科学部教学工作。截止2007年5月,我部共有专任专业技术人员44人,其中专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8人。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高级职称比例为22.72%,中级职称比例为29.55%,初级职称比例为47.73%。平均年龄36岁,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呈理想状况,出现了发展潜力较大和发展态势较好的趋势,有力地保障了人文社会科学部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认真制定本部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学院的支持,主动协助组织部和人事部门做好高学历人才引进工作。2.切实实施本部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使教师通过攻读硕博士研究生、进修、参加学术会议、访问学者等方式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3.加强教师的校内培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一是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理论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应有作用。二是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充分激发中青年教师的潜力,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三是加强教师业务学习,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和改革。鼓励教师参加学院的各种教学竞赛,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4.搞好教师的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在教师职务聘任、晋升、表彰奖励和其他工作中,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思想政治问题“一票否决制”。5.做好稳定教师队伍工作,发挥高学历教师的作用。结合本部学科专业建设实际,切实落实学院“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留人机制,“能干事、干成事”的用人机制,“学校培养,个人发奋”的育人机制,落实教学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和使用,选用具有高学历的教师担任教研室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近年来,由于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措施有力,极大地我部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对教师综合评价平均分在86分以上,这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认可。三、围绕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近3年来,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区内外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经验,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按照中央文件的有关要求和面对新的情况及新的任务,积极探索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发挥人文社科部在教书育人中应有的作用。在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建设、改革和发展工作中坚持“两个”原则: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科学教育发展观统领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着眼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二、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教学创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同国内外重大事件、同学生共同关注的经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贯彻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形式和手段,使教育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几年来,我部通过开展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大讨论,把自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精神上来,把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总方向,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建设、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做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无论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生动活泼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二)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几年来,针对部分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太感兴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理论课教学在“新”、“活”和“实”等方面还有欠缺。2005年由本部主任农乐颁副教授负责的学院重点课题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立项后,积极配合学院重点立项课程建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建设和改革,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大脑),使学生真懂、真信,并能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内容坚持“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精”,即突出“理论课”内容的思想性和科学性,重点讲清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即突出理论课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使理论课教学符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三者关系的要求,即教学内容的确定能够围绕有助于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两方面来进行。同时,深化“两课”教学,增强教学时代特色。教师关注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根据实践的变化,及时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充实、丰富教学内容,吸取当前理论界中和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弥补所使用教材某种程度上的滞后性。结合医学生特点,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自学科的特点,渗透、联系、贯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教学。与此同时,我部加强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广泛发动、全员参与、群策群力,组织开展民族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由原学院党委书记崔践同志、社科部副主任陆天贵同志,聚集人文社会科学部专兼教师的智慧与力量,编著出版大医精诚民族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索一书,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以专题形式,它汇集了我部教师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教育课、党建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成果。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理念上,我部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结合医科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学与研究的统一;在教学方式选择上,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指导自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市场调查、参观访问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师根据医学生的特点,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教育教学的同时,着重在医学哲学思维能力上培养学生的医学创新思维能力,让同学们通过收集、整理、运用资料,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也促使学生转变学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概论课教师求真务实抓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实践理论结合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指导学生成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指导、组织学生学习科学理论,带领学生深入农村、城镇社区、厂矿、重点工程基地等,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学习十六大精神论文评选活动,社科部教师亲自做好学生论文的撰写指导和评审工作,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此次活动,在汇编出版医学生与实践“三个代表”一书,其以文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为特点,从不同角度触及了医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对未来的思考,体现了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反映出学生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本项活动对推动学生对理论学习和研究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教师在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研究中,如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是一次成功的教学改革尝试。(三)建立教育学社会实践基地,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实践性、时代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教学要取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预期效果,必须把抽象的理论教学同丰富多彩的时代特点、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我部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特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并使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化。到目前为止,我部建立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基地共12个。实践教学在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创造能力、求实精神,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五个原则:1、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3、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学生人人参加社会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4、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保证学生社会实践长期健康发展。5、坚持优化社会实践教学资源,整合校内校外资源,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制度上,把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不断丰富的教学内容。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深刻体会蕴涵在各门课程中反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体现科学精神、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之,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丰富多样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育医学生人文精神,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社会科学部贯彻落实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几年来,我部不断挖掘人文教学资源,适时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共开设18门人文素质课。这些人文课程,由教学水平较高、学历较高的教师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由于老师们综合能力较高,教学经验较为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形式生动活泼,使得人文课程成为广大医学生们普遍喜欢的课程,得到学生的较高评价。在人文教育教学内容中,我部从现代医学发展要求出发,坚持医学与人文相交融,注重人文素质对医学生成才的奠基和促进作用。一是以人文课程为渠道,以人文社科访谈与讲座系列活动为载体,丰富了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进步,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和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具有“大医精诚”风范的医学生。二是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三是常年派出教师为学生党校上课,指导开展辩论赛、演讲会、书画摄影比赛、“杏林风”征文比赛和系列文化讲座等活动。四是指导学生社团的辐射作用,以活动为载体推进素质教育。五是以大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为载体,加强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汇编出版医学生与实践“三个代表”论文集;指导学生申报继承和弘扬百色起义精神载体的研究和实践课题获自治区大学生社团重点立项研究(已结题),并撰写相关论文。人文艺术教研室教师在指导文化艺术类社团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3项,自治区级奖励32项;协助宣传部指导大学生通讯社开展宣传报道等工作,定期举办“杏林风”文学征文比赛,出版优秀作品文集凯风自南-大学生优秀文集;集邮协会被评为“广西集邮先进集体”,其参展邮品集获国家级奖励9项,自治区级奖励11项,市级奖励21项,学校成为首批“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协助学院团委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三下乡”活动,开展义诊、敬老助残、青春期健康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教、纪念馆义务讲解、社区挂职服务、校外辅导等活动。学院连年被评为自治区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6年被评为全国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师主动协助学院红十字会宣传发动学生参加义务献血活动,连续八年位居百色市献血总量之首。心理学课程教师积极配合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教育、咨询、治疗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关注弱势群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积极配合招生就业处认真做对毕业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和择业观教育,培养他们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增强学好本领,服务农村基层的信心和决心。五、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加强课程建设。1.科研成绩较显著。多年来人文社会科学部强调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使学术专著、教材出版、论文发表、科研立项等科研指标出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科研基础、条件、档次、成绩以及科研经费等等到明显提升。2003年以来获各级科研课题立项28项,其中省部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9项;院级课题16项。发表论文63篇,其中全国核心期刊8篇,专业核心期刊9篇,参编教材3部(已出版2部)、参编专著4部。获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学院教学比赛一等奖2人,教学质量优秀奖2人,教案评比三等奖1人,获200年广西高校优秀教材成果二等奖1项,获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2.加强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落实学院课程负责人制度,加强课程教师团队建设,目前有院级重点课程2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医学伦理学;院级网络课程建设1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建设)。六、搞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配合学校组织人事部门做好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工作。聘请校内外颇有影响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能力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职称层次不断提高。2.狠抓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我们在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借鉴兄弟院校经验,特别是重点医科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方案,体现课程建设的超前性,立足于广西,服务于边疆,服务于老区的性质,体现自己的特色。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以“卫生”与“管理”为两大轴心,课程建设紧紧围绕卫生与管理来设计,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将卫生与管理密切结合,实现卫生当中有管理,管理当中有卫生。另外,我们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过程中不断体现理论联系实践,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深化理论,有效的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学生培养成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有用人才。3.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全体教师的中心任务。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结合本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解说博大精深的理论。另一方面,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爱学、勤学、善学。4.组织学生开展素质拓展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用能力,组织学生开展素质拓展系列活动。主要有应用文写作知识比赛、即兴演讲比赛、辩论赛、英语口语比赛等,同时还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厂矿和企业开展调查活动,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七、搞好教学管理和教书育人工作。1.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按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求,我部通过试讲管理、教学内容监控、教学环节管理、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质量反馈等,严肃教学纪律,规范教学活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2.加强教风管理。以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风建设和管理,以教风建设提升师德师风水平。 我部明确要求,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部教师,在为人、授业、解惑过程中,要做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近年来本部教师获各级先进个人称号19人次。3.加强教研室的教研活动管理。通过强化集体备课、公开课、示范课等形式,共同研究课程教学出现的教学重点、难点、热点和疑点问题,集思广益,推进教学改革。 4.坚持听课制度。按人文社会科学部教研室工作条例要求,要求各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听、评课,互相学习,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八、改革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为了充分发挥医学伦理学的育人功能,实现我院办学目标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近几年来,人文社会科学部和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根据教育部和卫生部关于医学院校应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在校学生的思想品德课重要内容的规定,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积极探索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2002年3月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获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2005年4月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课题获学院重点资助项目;2005年5月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研究与实践课题获广西高校党建和德育工作资助立项;2005年9月民族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获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一批资助立项;2006年3月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重点课题。2007年元月西部民族地区医学院职业道德教育研究获国家教师科研基金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组全体教师在探讨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改革和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中,借鉴区内外高等医学院校的改革经验,结合学院实际,改革教学方法和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以增强医德教育的感染力和教育效果;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医德内功,促进他们在校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获学院2005年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相关论文8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在全国学术会议上被评为优秀论文奖3 篇。指导医学伦理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学生)汇编感恩家庭道德教育的文章、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课程和参加医德“床边见习” 的部分心得体会鹅城杏子 精诚心语一书。对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九、存在问题1、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高职称教师偏少。2、科研教研水平有待提高。科研经费投入不足,高一级的科研成果少。3、实践教学生均活动经费成本越来越高,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十、今后工作设想我部将继续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深化思想理论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医学而努力。1.坚持与时俱进精神,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建设。首选是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内容,减少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其次是教材内容必须结合专业实际,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延伸课程来建设,发展医学边缘学科专业,培养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第三是组织形式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人文素质讲座、形势报告会等,扩展学生综合素质。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1)不断探讨新教学方法,坚持以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和感召力。(2)改进教学手段,加强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指导,增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学效果。(3)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充实、真实地形象地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教学活动。(4)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必须转变学习效果的评价观念和标准,深化改革,实行教考分离,应从过去轻能力、重知识记忆考核方式向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转变,由过去以考试和作业的综合评定为主向考试成绩、作业成绩、课堂纪律及行为表现综合评定,力求成绩评定科学、客观、公平、公正。(5)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发挥实践育人作用。一是进一步搞好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实践基地的运行机制。二是校内要把公共理论课教学与社团活动、学校党建、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二是建立和完善师资在职培养制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开展在职进修、读书报告会、学术讲座和讨论、集体备课、参加讲习班、外出参观学习等渠道和形式,培训和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三是着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和科研促进教学研究活动,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发挥人文社会科学部应有的作用。 人文社会科学部2007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