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天河高三综合历史.docx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660913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天河高三综合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天河高三综合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天河高三综合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天河区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三)历史 本试卷共11页,41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客观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西汉盐铁论中描述:“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或时贳(赊欠)”。从中可以看出A汉朝已有农村小市场 B市坊界限已被打破C西汉时期草市的普及 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13据古籍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准备了“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却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A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 B技术存在着致命缺陷C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D缺乏市场效益的推动14. 民国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写出这样一首竹枝词:“垂帘听政忆当时,国事全行付女儿。知否荷兰仍女主,要求参政复何疑”,这说明作者A解放妇女维护女权 B有一定的民主意识C主张模仿荷兰制度 D肯定慈禧垂帘听政1521世纪初的一份研究成果认为19201936年间中国民营工矿业“顽强地有突出的发展”,所以把这一时期称之为中国民族工业继“黄金时代”之后的“白银时代”。为此你认为下列表述不可以作为史实依据的是A棉纺业、面粉业继续发展 B部分国产产品出口日本C新兴工业部门有较大发展 D民间开始出现办厂热潮161958年8月22日,著名的“大跃进”典型县徐水县委草拟了关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规划草案,提出1959年,30岁以下的文盲都消灭,到1963年,达到高小以上文化程度;再过5年,30岁以下的人都达到高等专科以上的文化程度,成为专家”。根据以上材料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徐水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之首 B徐水县的教育发展程度居于全国之首C徐水县是较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县 D徐水县当时的教育思想存在左倾倾向17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决定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中国这一举措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D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18中国近代著名的留学生领袖任鸿隽曾有这样一段论述:“所谓科学精神者无他,即凡事必加以试验,试之而善,则守之勿失;其审择所归,但以实效而不以俗情私意羼之,是也。”你认为下列言论符合材料精神的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真理尽管苦涩,然而鲜明” D“真理常常藏在事物的深底”19孟德斯鸠认为,“商业能够治疗破坏性的偏见。因此,哪里有善良的风俗,哪里就有商业。哪里有商业,哪里就有善良的风俗。这几乎是一条普遍的规律。”孟德斯鸠的这番话A提出了经济领域的权力分治原则 B认为商业有助于社会品德的养成C奠定了资产阶级商业法律的基础 D认为商业能够导致社会风俗败坏2015至16世纪,欧洲的重商主义者把黄金和白银看作财富的基础。下列现象不符合这一想法的是A西班牙王室在殖民地把开采贵金属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B殖民者开发矿业使拉美工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C殖民国家在拉美获得矿产品并限制美洲经济需求与发展D殖民者建立多个垄断公司,使拉美成为宗主国的附庸21恩格斯指出:“最先承认人权的美国宪法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黑人奴隶制,阶级的特权受了指斥,而人种的特权,则为法律所神圣化。”这说明A1787年美国宪法存在致命错误 B美国黑人奴隶没有得到基本的人权C美国资产阶级享有法律特权 D美国宪法也有悖于人权理念的地方2220世纪30年代关于苏联的五年计划,当时的西方世界普遍认为“五年计划是乌托邦的理想,苏俄政府已走上经济失败之途”,而曾到苏联进行过实地考察的大公报记者曹谷冰却认为“如果今后两三年中,没有意外的阻碍发生,俄国重工业建设的成功,是没有疑问的,不但可以成功,而且平均计算起来,还会超过五年计划里面所预期的成绩。”这两种论调:A日后的事实证明都是错误的 B体现了两种意识形态的本质区别C有一定道理,属于个人之见 D是对日后苏联解体原因的准确分析231932年,瑞典政府首次提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改革政策,企图拉起一张社会保障的大网,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也能生活下去。高福利是以高税收为前提条件的,二战后至今,长期实行高福利导致国家生产与国民收入增长缓慢,劳动者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力不强。这就是难以治愈的“瑞典病”。“瑞典病”的病因是A福利政策 B税收过高 C生产停滞 D经济危机第卷 主观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160分。 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律疏议卷22“妻殴詈夫”条记载:“诸妻殴夫,徒一年;若殴伤重者,加凡斗伤三等。”但该条注下又云:“须夫告,乃坐”。【材料二】宋朝袁州府志卷十三称:江西一带,“编户之内,学讼成风;乡校之中,校律为业。”【材料三】明代朱元璋曾发布榜文,斥责浙江、江西的民众“多好争讼,不遵法度”,要求两地百姓“改过从善,息争止讼”。清朝的康熙皇帝曾公开宣称:“若庶民不畏官府衙门且信公道易伸,则讼事必剧增。若讼者得利争端必倍加。”(因此)社会舆论对于“兴讼”者常视之为“刁健之徒”,“为卑鄙而薄之”。材料二三均选自陈景良中西司法传统的差异及其意义【材料四】近二十年来,人们似乎又走上另一个极端,将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唯一或者最主要的方式,动不动就诉诸法院,于是,“一元钱官司”屡屡出现。电影秋菊打官司的那句台词“讨个说法”,成了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的代名词。20多年前,全国每年的民商事案件平均只有50多万件,而20多年后的今天则上升到了500多万件,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10倍。选自2007年3月26日海南日报问题:(1)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判集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某甲居家被妻子殴笞,邻人到官府控告甲妻的违法行为。县府断其妻三年徒刑。据材料一,如果你是“某甲”,请做出至少两种选择并说明理由。(8分)(2)据材料二、三,概述宋和明清两个时期诉讼的特点,并分别说明其原因。(8分)(3)据材料四,分析中国现代诉讼案件的不断增多说明了什么?(6分)(4)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诉讼的看法。(4分)39.(26分)社会结构的变迁必然导致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请回答下列有关农民的三个问题:(1)19世纪中后期的东西方都面临着社会重大变革,简述这一时期英国、俄国和中国农村的农民所处的境况。(12分)(2)简要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苏联政府对农民政策的异同。(10分)(3)2005年12月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在香港召开时,接近一百个南韩农民代表纷纷纵身跃入维多利亚港,他们穿着橘色救生衣,拿着旗帜在水中来回游动,并挥拳叫嚷。一名男子喊道:“逼我们去死!”。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1314151617181920212223ADBDDDBBBDCA二、非选择题38. (1)带妻子回家,恕妻子无罪。理由:根据唐律疏议邻居无权控告,妻子可以无罪。(4分) 重新上告,将妻子送进监狱。理由:根据唐律疏议,丈夫有这个权利。(4分) 接受官府处理判决结果。理由:丈夫懦弱无能(4分) (2)特点:宋朝诉讼成风;明清政府控制诉讼。(4分)原因:宋朝学院重视律法教育;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愚弄百姓。(4分)(3)国家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加快;公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司法解决争端的有效性已逐渐为公众所知;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民事纠纷增多。(6分,答对三点即可)(4)诉讼受政府控制和引导,不同时代有不同特色;整体来看,诉讼在逐步走向民主和维护民权;受阶级和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制约,真正的公平诉讼之路仍然漫长,制度仍然有待完善。(4分,答对两点即可)39.(1)英国:农民出现分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雇工;移民海外的:寻求新的发展机会。(4分)俄国:政治上:逐渐变成自由人,但不彻底的改革使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逐渐分化为农场主或沦为雇工。(4分)中国:小农经济逐步解体,农民生活困苦;部分农民爆发起义(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社会动荡不安;极少数破产农民流向城市,沦为雇工。(4分)(2)相同点:政府都采用行政手段加强了对农业的管理和控制。(2分)不同点:美国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提供补贴等使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增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苏联通过集体化,把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8分) (3) 世贸组织和全球化给部分农民带来了灾难,侵害了他们的利益,部分人已经无法忍受,于是通过极端方式表示抗议;但是,全球化必然促进国际贸易和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求辩证看待该现象,涉及一个角度只给2分)。(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