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中学中考地理模拟试卷(七)D卷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65115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中学中考地理模拟试卷(七)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粤教版中学中考地理模拟试卷(七)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粤教版中学中考地理模拟试卷(七)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1 页 共 17 页 粤教版中学中考地理模拟试卷 七 D 卷 一 选择题 共 29题 共 88分 1 2 分 2016八下 民勤期中 属于南方地区传统体育项目的是 A 赛马 B 龙舟 C 摔跤 D 登山 2 2 分 2016八上 高安期中 下图中山脉和河流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有关此界线 描述正确的是 A 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B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C 4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D 1月 0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3 4 分 2012 迁安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 完成下题 1 第 2 页 共 17 页 与 两大地理区域分界线 大致吻合的是 A 与一月 10 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B 二 三阶梯分界线 C 水田和旱地分界线 D 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2 放暑假时 在广州读书的小明想给北方的妈妈带回点当地的水果 不可能是 A 苹果 B 香蕉 C 菠萝 D 芒果 4 4 分 2018八下 仪征期中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 完成小题 1 与 区域分界线大致吻合是 A 干旱与半干旱地区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 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2 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表述 正确的是 第 3 页 共 17 页 A 地区相比 地区为常绿阔叶林 为落叶阔叶林 B 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 农业适于发展旱作农业 C 地区严重缺水 适于发展河谷农业 D 地区农业分布的限制性因素是气温 5 2 分 绵延的青山 无边的草原 成群的牦牛 胆怯的羚羊 湛蓝的天空 虔诚的喇嘛 这 是下列什么地区写照 A 南方地区 B 西北地区 C 青藏地区 D 北方地区 6 2 分 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 所描述的气候类型是 A 高原山地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7 2 分 下列四幅图中 与江汉平原最为接近的是 A 第 4 页 共 17 页 B C D 8 2 分 2017八上 天水期中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与主要分布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 耕地 东北平原 B 耕地 塔里木盆地 C 草地 华北平原 D 林地 内蒙古高原 9 2 分 下列不属于青藏地区的是 A 西藏自治区 B 青海省 C 四川省西部 D 陕西省 第 5 页 共 17 页 10 2 分 2019八下 阿拉善左旗期中 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 淮河一线一致的有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10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1 月份 0 等温线 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A B C D 11 4 分 2017八下 揭西期末 读 我国北方地区某城市天气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地区最易发生沙尘暴 扬沙和浮尘天气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该城市可能是下列城市中的 第 6 页 共 17 页 A 拉萨 B 太原 C 上海 D 广州 12 2 分 2017 齐齐哈尔 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区是 A 灌溉农业区 B 河谷农业区 C 水田农业区 D 旱作农业区 13 2 分 2017八下 合浦期中 我国季风区主要分布在 A 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C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D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4 2 分 南方地区有我国 鱼米之乡 的美称 是由于盛产 A 海洋水产和小麦 B 大米和面粉 C 稻米和淡水鱼 D 鱼和热带水果 15 4 分 2016八上 龙岗期末 读图 南方人心中的中国美食地图 第 7 页 共 17 页 1 北方人的主要粮食作物及耕作模式是 A 水稻 旱作 B 小麦 水田 C 水稻 水田 D 小麦 旱作 2 请你选择最恰当的选项填充图中的 啥 A 牦牛肉 B 煎饼果子 C 海鲜 D 叉烧饭 16 2 分 关于如图所示省份的叙述 正确的是 第 8 页 共 17 页 A 纬度低 B 相邻三个省区 C 海岸线长 D 北部山区人口密度小 17 10 分 2014 六盘水 读东北地区图 完成以下问题 1 东北地区大部分处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2 人们把东北称为 白山黑水 白山 是指长白山 位于图中 A B C D 3 第 9 页 共 17 页 图中甲代表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东北平原 C 华北平原 D 洞庭湖平原 4 图中乙代表的工业基地是 A 辽中南地区 B 津京唐地区 C 沪宁杭地区 D 珠江三角洲 5 电视剧 闯关东 讲述的是解放前以朱开山一家为典型的山东人到东北谋生创业的艰苦历程 电视剧 中 大量山东人奔赴东北去开荒谋生 主要原因是当时东北地区 A 地广人稀 土壤肥沃 B 森林资源丰富 C 社会秩序安全稳定 D 交通便利 18 2 分 读工业基地图 该工业基地得以发展的基础是具有丰富的 第 10 页 共 17 页 A 水力资源 B 铝 铜 等有色金属资源 C 森林资源 D 煤 铁 石油等矿产资源 19 2 分 2016八下 钦州期末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有一句著名的信天游歌词 见面面容易拉话 话难 其原因是地表 A 河道纵横 B 沼泽遍布 C 冰川广布 D 千沟万壑 20 12 分 如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 读图完成问题 1 图中数码 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 银川平原 第 11 页 共 17 页 B 柴达木盆地 C 珠江三角洲 D 河套平原 2 图中数码 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 银川平原 B 柴达木盆地 C 珠江三角洲 D 河套平原 3 气候正常年份 图中甲地 1月份的平均气温可能是 A 3 B 3 C 6 D 9 4 气候正常年份 图中甲地 1月份的平均气温可能是 A 3 B 3 C 6 D 9 5 处位于我国某高原 该高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林地 B 耕地 第 12 页 共 17 页 C 草地 D 建设用地 6 处位于我国某高原 该高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林地 B 耕地 C 草地 D 建设用地 21 6 分 2018八下 建湖期中 读 我国某地著名地形区景观 照片回答小题 1 对照片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地势坦荡 一马平川 B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C 地表崎岖 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D 远看是山 近看是川 2 该地形区形成此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A 风的侵蚀 B 流水的侵蚀 第 13 页 共 17 页 C 冰川的侵蚀 D 流水的沉积 3 下列不属于该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A 土质疏松 易被冲刷 B 人口稀少 人类影响小 C 地表缺少植被 D 夏季降水集中 22 2 分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主要表现在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人地矛盾有所缓解 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A B C D 23 2 分 2011 三明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采取的生物措施是 A 修建水库 B 植树种草 C 修挡土坝 D 疏浚河道 第 14 页 共 17 页 24 2分 北京是中共中央 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所在地 全国政协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 人民检察院也住在北京 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 各人民团体的中央机构都在北京办公 与我国建立了外交 关系的各个国家 都在北京设立了驻华使馆机构 据此回答 据此说明北京的职能之一是 A 全国的军事中心 B 全国的经济中心 C 全国的政治中心 D 全国的文化中心 25 2 分 2012 泸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 届五次会议分别于 2012年 3月 5日和 3月 3日在北京开幕 据此回答第 16题 由上述的新闻 我们可以 知道北京是我国的 A 金融中心 B 政治中心 C 工业中心 D 经济中心 26 2 分 2017 威海模拟 北京市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读北京市略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大部分位于温带 小部分位于热带 B 北依太行山 西邻燕山 第 15 页 共 17 页 C 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 D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故宫 颐和园 秦岭兵马俑等 27 2 分 2016八下 隆化期末 以下城市产业建设符合北京未来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发展方向的 是 A 主要发展高层房地产业 B 积极发展旅游业 C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 大规模发展钢铁等重工业 28 2 分 北京市的最主要的城市职能是 A 全国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 B 全国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 C 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D 全国文化中心和工业中心 29 2 分 2012 南充 下列中国城市中 为国家政治和文化交流中心的是 A 北京 B 上海 C 香港 D 天津 第 16 页 共 17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 29题 共 88分 1 答案 略 2 答案 略 3 答案 略 4 答案 略 5 答案 略 6 答案 略 7 答案 略 8 答案 略 9 答案 略 10 答案 略 11 答案 略 12 答案 略 13 答案 略 14 答案 略 15 答案 略 16 答案 略 17 答案 略 18 答案 略 19 答案 略 第 17 页 共 17 页 20 答案 略 21 答案 略 22 答案 略 23 答案 略 24 答案 略 25 答案 略 26 答案 略 27 答案 略 28 答案 略 29 答案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