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统测一试卷.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640204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语文统测一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语文统测一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语文统测一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统测试卷学校_ 班级 _ 座号 _ 姓名_装订线(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题 号一二三附加题总 分(一)(二)(三)(四)得 分一、基础(25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1分)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汉乐府长歌行)(2分) (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分)(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1分) (5)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2分)(6)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2分)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老妇人朝肃立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j gng ( )。 (2)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hung mi ( )的画面。 (3)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 b k dng( )。 (4)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进行洗劫和防火,让圆明园dng rn w cn ( )。3下列病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人的一生难免要遭遇挫折,所以遭遇了挫折就灰心丧气,那他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B开学第一课以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富有教育意义。C小明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4从下面词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写一段描写人物的话。(80字之内) (4分) 悠闲 能耐 健忘 央告 阻遏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5食品安全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研究下面的数据,回答问题。(4分)某市食品安全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600人)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人数比9.7%18%20.5%51.8%(1)研究结论: (2分)(2)你认为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从政府和民众的角度应该采取什么措施?(2分) 二、阅读(45分)(一)(12分)陋室铭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B. 无案牍之劳形/不劳而获 C谈笑有鸿儒/大展鸿图 D. 可以调素琴/风调雨顺7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 8本文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 、 、 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3分)9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的开头,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不陋”,而立意于“惟吾德馨”,以下文字皆由此而发。 B“德馨”揭示了文章中心,是本文的文眼。 C作者写“诸葛庐”、“子云亭”的目的是为了赞颂自己的陋室比之更有名。 D作者借陋室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此种写法叫托物言志。(二)(10分)芦花荡 孙犁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10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2分)_ 11结尾处提到,“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请你分析这里环境描写的作用。(2分)_ 12“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请你揣摩分析加点字词的表达作用。(3分) 13根据选文内容,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老头之所以不用枪就能打败十几个鬼子,是因为用了计谋,先在枯木桩子上系上了钩子,然后在闷热的中午用新鲜莲蓬把偷偷洗澡的鬼子引诱到了埋有钩子的水域,使他们束手待毙。B倒数第四段中,“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找”字用得妙,形象地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了敌人的愚蠢。C选文的第二段划线句子,“望”“瞪”形象地写出敌人的贪婪和对白洋淀的可望而不可即,表现出白洋淀军民对敌人的打击很大。D选段中老头子之所以张皇失措,是因为刚开始离太远,没看清日本鬼子在苇塘里洗澡,后来害怕鬼子追赶上,所以显出害怕的样子,到后来老头还是成功引诱敌人进入圈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三)(15分)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住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23期,有改动)14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4分)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15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16结合语境,在画线句子“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的后面,试以第一人称写出“我”此刻的心理活动。(4分)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段“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暗示出本文的女店主是个做事勤快能干的人。B“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这些语句其实已为后文写她是位下肢瘫痪的女子埋下了伏笔。C文章多次出现那棵香樟树,这是文章的线索,它象征着女主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D文中的女店主总是做自己“真走运”,这是她懂得感恩、心存感激、心地善良的体现。 (四)(8分)保尔回过头去。“这里有一百人交给你,”托卡列夫走到保尔跟前,对他说,“你分配他们干活,要注意,别让他们偷懒。”保尔把活分给这些新来的人。有一个高身材、穿着皮领子的铁路制服大衣,戴着一顶暖和的羔皮帽的人,非常愤怒地转动着手上的铁锹。他对站在他身边的一个戴着海狗皮帽子、帽顶带一个小绒球的青年女子说:“我才不铲雪呢,谁也没有权利强迫我干这个。我是一个铁路工程师,要是请我领导工作,我倒可以答应。但是铲雪的事情,决不是你我分内的事,这在章程里没有规定。这老头子违法行事,我要控告他。谁是这里的厂长?”他问他旁边的一个工人。保尔走上前去。“公民,您为什么不干活?”那男子用轻蔑的眼光,把保尔全身从上到下地打量了一番,反问道:“你是什么人?”“我是工人。”“那么,我和您没有什么话说。叫工长来,或是你们的”保尔翻眼看了看他,说道:“要是您不肯干,您就别干。只是车票没有我们的签字,您就别想上车。这是工地主任的命令。”说完保尔又问那女子:“女公民,你也拒绝吗?”可是,他马上愣住了,因为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冬尼娅杜曼诺娃!她好容易才认出了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保尔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一只脚穿着破靴,另一只脚穿着一只古怪的套鞋,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都没有洗过。只有他那双眼睛,那双永远炯炯发光的眼睛还跟从前一样。这正是他的眼睛。就是这个像叫花子的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之前还是她所热爱的人!世事变幻,多么惊人啊!冬尼娅不久之前结了婚,这回正和她丈夫到一个大城市里去,她丈夫在那铁路管理局担任一个重要职务。她想不到会在这样的情境下遇到她少年时代的恋人。她甚至觉得不便和他握手。瓦西里会怎样想呢?保尔现在竟潦倒到如此地步,真叫人难过啊。显然,这青年除了掘土之外不会有更大的出息了。她犹豫不决地站在那里,脸烧得通红。那个铁路工程师已经给这衣衫褴褛的人气昏了,因为他竟敢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妻子,在他看来,这实在太放肆了。傍晚收工的时候,人们都回到车站去。冬尼娅的丈夫匆忙走在前头,打算在车上占个好位子。冬尼娅在路边站着,让所有的人走过。走在最后的一个是保尔,他已经疲倦得要命,一边走一边拄着铁锹。“保夫鲁沙,你好!”冬尼娅跟他并排走着,说,“老实说,我真没有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现在的政府里找到一个比挖土好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了委员或是有了什么同样的职位了呢。你的生活怎么搞得这样惨啊”保尔站住了,惊奇地看了她一眼,说:“我也没有想到你会这么这么酸臭。”他想了一想,才找到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冬尼娅的脸红到耳朵根。“你还是那么粗鲁!”保尔把锹扛到肩上,迈着大步走开了。走了好几步,才回答说:“不,杜曼诺娃同志,说实在的,我的粗鲁比你的所谓礼貌要好得多。你用不着担心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倒是过得蛮好的。是你的生活已经变得比我所想的还要坏。两年以前,你还好一些;那时候你还敢和一个工人握手。现在你浑身已经发出卫生球的味道了。说句老实话,现在我和你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18这次意外相遇,保尔对冬尼娅是什么样的态度?他为什么采取这种态度? (1+3分) 19结合名著,说说这次铁路相遇后保尔有哪些遭遇?并结合全文分析他的性格特点。(4分) 三、作文(50分)20请以“你很重要”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成长路上,总有对我们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事、物。“你”,可以是父母、师长、同学;可以是一本书,一句话。“你”也许是一次摔跤,一次哭泣;也许是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字迹清楚,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附加题(1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选自史记)1解释词语:(2分)止( ) 名( )2翻译:(3分)子待虎伤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_3用一个成语概括“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2分)成语:_4故事中管与用什么方法智杀两虎? (3分)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