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各章小结.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634646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的各章小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心理学的各章小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心理学的各章小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小结1、 1879 年, 冯特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此人被誉为 “ 实验心理学之父 ” 。2、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群体心理。4、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5、个性倾向性可划分三个主要的子系统: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6、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目标:描述心理现象的具体事实;清晰地解释发生的事实;客观地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行为的控制。7、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文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8、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华生 ;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 ;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 人文主义心理学 。9、简述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研究心理是有什么构成的。(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意识的功能,为社会大众服务。(3)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及创始人:华生,观点:环境决定论,第二势力。(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勤、考夫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第一势力。(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第三势力。(7)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奈瑟、皮亚杰、布鲁纳。第二章小结1、 脑 是心里产生的器官,心理是 神经系统 活动产生的现象。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元 也叫 神经细胞 。3、神经元基本结构,由 胞体 、 轴突 、 树突 三部分组成。4、大脑皮层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 额叶 、 顶叶、 颞叶 、枕叶。5、大脑的 左 半球是“优势半球”。言语中枢在 左半球 。6、简答:心理、行为与客观环境的关系。 答:客观环境是心理与行为的源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可以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活动,还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去改造环境,指导实践活动。第三章小结一、名词解释:A、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反映。 B、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二、填空1、外部感觉包括 视觉、 听觉 、 嗅觉 、 味觉 、 肤觉 ;内部感觉包括 运动觉 、 平衡觉 、 机体觉 。 2、根据知觉的对象是否属于人,可把知觉分为 物体知觉 , 社会知觉 。3、感受性的大小可以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关系。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属于 感觉适应 ;月明星稀属于 感觉的对比 ;看到红色、黄色容易产生温暖的感觉,这属于 联觉 ;以鼻代目,以目代耳属于 感觉的补偿 。5、海军衣服天蓝色、陆军衣服草绿色利用知觉的 知觉的整体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属于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物体的角度改变,但仍把它知觉为一个标准的物体,属于知觉的整体性 。三、简答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1. 答:(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2. (二)感觉和知觉的联系知觉的产生要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是比感觉更复杂的心理反应形式。感觉和知觉都只是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他们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都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2、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或知觉活动规律有哪些)?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答:1.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 2.知觉对象本身的组合及其活动性 3.知觉主体的主观因素4、制作教具时,如何应用感知规律(举例说明)?制作教具时,要利用好下面三个规律:感知对刺激的依存性规律。对比规律。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相关规律。直观教学应考虑到直观教具的颜色、大小、声音强度等。比如呈现给学生的图片,挂图要色彩鲜明、大小适中、线条粗细安排合理。5、论述:如何应用感知规律来组织教学?答:1、正确的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新异性、强度、对比、运动变化);2、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有意注意的能力(提高活动目的性;智力活动与相适应的实际操作结合;激发学习动机,培养间接兴趣;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3、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化的规律。四、判断1、在生理机制正常的情况下,只要有刺激的存在,人们就能产生感觉。( )2、感觉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知觉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 )改:直觉和感觉都是认识的感性阶段。3、痛觉是可以适应的。( )4、知觉的产生要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是比感觉更复杂的心理反应形式。( )第四章小结一、名词解释: 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二、填空1、根据记忆存储信息的久暂,可把记忆分为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感觉记忆的信息通过 注意 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通过 复述的方式 进入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7+-2个组块 。3、记忆过程包括 识记 、 保持 、 再认或回忆 三个基本环节。4、先前学习和记忆的内容对后继的学习和记忆内容的干扰作用叫前摄干扰 ;后继的学习和记忆的内容对先前的学习和记忆内容的干扰作用叫倒摄干扰 ;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现象称为 首尾效应 。三、判断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为5-9个组块。( )2、教学中不能让学生使用机械识记。( )(可以使用机械识记,但是效率相对较低,容易遗忘)3、过度学习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 )4、材料达120%的过度学习,记忆效果最佳。 ( )(150%)四、简答1、简述遗忘的规律。答:先快后慢2、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防止遗忘?答:提高记忆力要防止遗忘。为了防止遗忘,就应针对遗忘产生的原因及遗忘发展的“先快后慢”规律,正确地组织复习和练习,以便及时强化,加深理解,巩固所记内容。复习是增强记忆、克服遗忘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正确复习的方法是:1、应“趁热打铁”,及时复习;2、制定复习计划要有科学性;3、复习要经常性和多样性;4、经常运用识记过的材料。3、遗忘的原因。答:A、记忆痕迹衰退说 B、干扰抑制说 C、动机性遗忘说 D、线索依赖性遗忘 E、同化说4、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5、比较常见的记忆术有哪些?答:*PQ4R法 *定点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 *韵律法 *记笔记策略。6、如何利用记忆的规律来组织教学?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识记及保持。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识记人物;要注意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注意指导学生每次识记材料的数量;注意知识的归纳和系统化,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和改革教学方法,让识记材料成为直接操作的对象;指导学生提高再认和回忆的效果;指导学生科学的复习,采用尝试回忆的方法有效地进行追忆。第五章小结一、名词解释 。思维 :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定势:又叫心向,指重复先前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它表现为一个人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习惯方式去思考和解决的心理倾向。表象:又称意象,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现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二、填空1、思维的特征是 间接性 、 概括性 。2、根据思维的抽象水平,可将思维分为 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语言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可分为 常规性思维和 创造性思维 。3、能说出某一种事物的多种用途,这种思维是 发散思维 。4、阅读西游记时,头脑中出现孙悟空的形象属于 再造想象 。5、问题解决中,因受到某种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属于 原型启发 ;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只看到某物的通用功能,而看不到其它可能的功能,这属于 功能固着 。6、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称为 表象 ;其基本特征是 直观形象性 和 概括性 。7、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梦8、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再造想象 。三、判断1、情绪高涨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 中等程度才最好2、解决问题过程中,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3、定势对问题的解决只有消极作用,没有促进作用。( )4、表象是感知与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是二者之间的中介。( )四、简答1、思维的基本过程有哪些?其中,最基本的思维过程是?答:基本过程: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其中,最基本的思维过程是:分析与综合。2、如何掌握科学的概念(或在概念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A、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 B、提供概念所包括事物的变式 C、适时给概念下定义 D、形成概念系统 E、在实践中加以应用。3、什么是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答:问题解决是指人们在活动中面临新情境与新课题,又没有现成的有效对策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是:1、问题情境 2、情绪与动机水平 3、定势 4、原型启发 5、功能固着 6、个性特点。4、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是什么?答:1、发现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5、什么是想象?它的功能是什么?答: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 它的功能有预见功能、补充功能、代偿功能。6、思维的品质有哪些?答:1、广阔性和深刻性 2、独立性和批判性 3、灵活性和敏捷性 4、逻辑性。7、创造性思维及其特点,过程是什么?答: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特点:1、思维结果的新颖性和价值性 2、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机结合 3、多有灵感出现 4、创造想象的参与。过程: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验证阶段。8、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改变传统的教育质量评定观,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 3、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指导 4、建立良好的创造环境,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 5、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个性。第六章小结一、名词解释: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二、填空1、注意的功能有 选择功能 、 保持功能 、 调节与监督功能 。2、奇装异服、奇形怪状易引起人的注意,这是 有意注意 。三、判断1. 白日梦不是真正做梦,而是意识处于一种迷糊状态。()2. 人在睡眠时,意识活动就停止了。()3. 梦发生在快波睡眠期。() 4.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一切心理活动而进行着的心理特性。()5. 无意注意就是没有意义的注意。()6. 注意的分配是无条件的。()7. 注意的转移就是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的分心现象。()四、简答1、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正确地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答: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2.人自身的状态 首先应尽量防止引起分散学生注意的刺激的干扰,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秩序。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尽量防止单调或教学过程松弛。2、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答: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智力活动与相适应的实际操作结合程度 3.间接的兴趣4.人格的力量3、注意的品质有哪些?答:1.注意的转移 2.注意的范围 3.注意的稳定性 4.注意的分配第七章小结一、名词解释: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二、填空1、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 表情 ,包括三种 面部表情 、 姿态表情 、 语调表情 。2、根据需要的起源可把需要分为 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 根据需要对象的性质,可分为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情绪的种类有 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按社会内容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征;优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是指人的 心境 。三、简答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答:他认为人的需要是按层次递进的,把它分为5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答:情绪和情感是两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不同层次的主观体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表现在:1、从需要角度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满足与否联系的体验形式;情感是同有机体的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联系的体验形式,这是人类独有的高级情感。2、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情感体验发生得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3、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是不稳定的,具有情境性、冲动性;情感一经产生较为稳定,具有稳固性和长期性,情感比情绪稳定、深刻。4、从外部表现看,情绪外部表现较为明显、外露;情感比较内隐,外部表现不如情绪强烈。情绪和情感又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2、情绪离不开情感。3、情绪和情感的功能。答: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能 4.信号功能4、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情感1、要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2、培养高尚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3、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幽默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情绪:1、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并端正学生的情绪经验 3、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看问题5、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1、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并端正学生的情绪经验;3、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4、不良情绪的调控5、情感的培养。第八章小结一、名词解释 : 意志: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有意识地支配和调整个人的行为以克制困难的心理过程。二、填空1、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主要有两个阶段 作出决定阶段 和 执行决定阶段 ;意志活动的中心环节是 执行决定阶段 。2、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种冲突属于 双趋冲突 。三、简答1、什么是意志?意志行动的特征是什么?答: 意志:意志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有意识地支配和调整个人的行为以克制困难的心理过程。特征: 1.意志行动有明确的预定目的 2.意志行动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2、什么是学习动机,如何培养学习动机?答:A、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B、培养学习动机:1、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欲和学习积极性 3、利用反馈 4、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 5、适当地运用竞赛。3、什么是挫折、挫折感?对人有什么影响?我们应如何应对?答:A、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的无法克制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挫折感是因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B、对人的影响:1、挫折感可以使人产生攻击行为。2、挫折感还会使人产生与攻击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反映,即过度忧郁。3、当挫折损害人的自尊心之后,有的人还可能出现自欺欺人的反应。C、应对:1、正确对待挫折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4、善于调控情绪。4、意志品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与其相反的意志品质分别是什么(了解)?答:基本特征: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等。1、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盲从和独断。2、与坚定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性和刚愎、执拗。3、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4、与自制力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抑制功能,易冲动、意气用事等等。5、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答:1.明确意义,增强责任感 2.树立理想,确立目标 3.抓住机会,努力实践 4.吃苦耐劳,持之以恒 5.讲究方法,循序渐进 6.优化个性,健全体魄第九章小结一、名词解释: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二、填空1、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禀赋,较少受到文化和知识的影响的能力是液体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都不断发展的能力是 晶体能力 。2、创造与成就的最佳年龄是 2540岁 ;智商在 140 以上就是智力超常; 70 以下就是智能不足;中度不足是 2550 ;重度不足是 25以下 。3、能力在全部人口中的表现为 常态 分布。三、简答1、能力、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答:能力、知识、技能的区别:(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以概念和思想的形式为人们所掌握。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它以动作方式的形式为人们所掌握。(2)知识、技能、与能力具有不同步性和不同的发展趋势。能力、知识、技能的联系:能力与知识、技能具有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1、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知识、技能的获得。2、一定的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条件。2、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 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能力类型的差异 4、能力的性别差异。论述:3、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促进青少年能力的发展?答案:A、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一、遗传的作用。关于遗传在能力发展和个别差异形成中的作用,从三条途径进行研究:1、研究血缘关系疏密不同的人在能力上的相似程度。2、研究养子、女与亲生父母和养父母能力发展的关系。3、对同卵双生子进行追踪研究。遗传对智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遗传素质上,它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前提和基础,能力就不可能得到发展。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1、产前环境和早期营养的影响。2、早期经验的作用。3、学校教育的影响。三、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智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智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四、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虽然各种影响因素在决定能力高低与发展历程中各占比重是多少还无法精确估算,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即遗传、环境和人自身的主观努力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是缺一不可的。B、促进青少年能力的发展:1、重视早期教育。2、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3、重视学校教育。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在科技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促进能力的发展。4、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5、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6、根据能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第十章小结一、名词解释 :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常说的脾气、秉性。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二、填空1、人格的基本特性有 人格的独特性 、 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的整体性 、 人格的功能性 。2、人格主要由 气质 和 性格 组成。3、高级神经活动强,平衡,不灵活,其气质类型是 黏液质 。三、判断1、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说明气质是稳定不可改变的。()(是很难改变)2、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四、简答1、性格有哪些方面的特征?答: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2、性格与气质的关系?(理解) 答:A、气质和性格属于不同的人格特征。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二者反映了人格的不同侧面。气质表现的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性格表现的则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2、气质主要是先天的,更多由生理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特点决定;性格则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主要由人的社会环境所决定。3、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性格则有好坏之分。4、气质可塑性较小,变化较慢;性格则相反。5、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气质形成的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较晚,起作用的时间也晚。B、人格中的气质和性格又是密切联系的,气质与性格同属于人格特征,二者互相渗透、互相制约。气质对性格的影响表现在:1、气质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或形式。2、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或发展的速度。3、论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试分析自己的性格及其形成过程)。答:一、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家庭环境因素: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家庭教养方式:权威型: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过分支配,一切由父母控制;放纵型: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教育达到失控状态;民主型: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自主权,并给孩子以积极正确的指导。学校教育因素:早期童年经验首先,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但二者不存在对应关系。其次,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再次,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6、自我调控因素:上述各因素体现的是人格培养的外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人格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总之,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