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1.2《环境问题概述》教案1(湘教版选修6)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62872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1.2《环境问题概述》教案1(湘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1.2《环境问题概述》教案1(湘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1.2《环境问题概述》教案1(湘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 环境问题概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2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分析材料、归纳总结的方法。 2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现象、原因、结果的讨论,启发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本地区某一突出环境问题的调查,使学生掌握对地理现象的调查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辩证的、全面的观点认识环境的变化。 2通过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3通过对本地区某一突出环境问题的调查,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协调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是时代的需要。教学重点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危害教学难点 根据所得到的环境问题信息分析其原因和危害教学媒体与教具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文字、图片、影像等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环境问题是学生平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能遇到的问题。请你说说,你生活的环境中存在有哪些环境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板书】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学生说明自己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教师总结】凡是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都称为环境问题。【启发提问】是什么原因引起环境问题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吗?【引导学生回答】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由于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不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其中,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思考活动】下列环境问题哪些属于原生环境问题,哪些属于次生环境问题?说出你的判断理由。(1)火山喷发造成的大气污染( )(2)不适当的农业灌溉引起的土地退化( )(3)地震破坏引的水体污染( )(4)森林的乱砍滥伐、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的荒漠化( )(5)捕杀动物造成动物种群减少 ( )【学生回答】(1)火山喷发造成的大气污染(原生环境问题) (2)不适当的农业灌溉引起的土地退化(次生环境问题) (3)地震破坏引起的水体污染(原生环境问题) (4)森林的乱砍滥伐、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的荒漠化(次生环境问题) (5)捕杀动物造成动物种群减少(次生环境问题)【承转】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吗?【教师讲述】不是的,次生环境问题又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讨论】哪些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哪些属于生态破坏?【学生回答】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如水体枵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等。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的环境问题。如森林毁灭、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过渡提问】当今社会中,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引起的呢?【板书】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学生回答】大多数环境问题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 57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2.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害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人口的高速增长的影响;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害的主要表现是: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阅读】阅读课本第5页的阅读材料,说明工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工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增强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和控制能力不利影响:对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造成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产生的“三废”污染了环境。【读图思考】读图1-2,分析以下两个问题:(1)“图l2世界人口l8041999年增长示意”说明了什么问题?(2)它将产生哪些后果?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后果?可采取哪些措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世界人口呈高速增长趋势,每增加l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迅速减少。(2)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冲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干扰和破坏,二是环境污染加剧。原因: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对工农业生产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对土地的占用、对其他各娄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生产规模和消费规模的扩大,生产和消费中排放的废弃物也在不断增多。因此,随着人口增加,资源需求与资源短缺的矛盾逐渐加剧,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压力更大,任务也更艰巨。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并且后者更重要。【承转提问】那么,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什么会造成环境问题的产生呢?【学生看书后回答】科学技术进步不但为人类带来文明,也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如随着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废旧物资的增加等等,对环境的破坏力都随之增强。如:猎捕工具的改进,导致大量动物资源濒临灭绝;淘汰的电子产品形成的垃圾,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承转】阅读课本第6页阅读材料“电子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讨论】回想自己身边所遇到的环境问题,请你说说还有哪些因素也会产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有哪些危害表现?【实践活动】调查你生活的地区有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危害。 第二课时【新课导入】人类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水资源危机、水土流失与荒漠化,都成为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不利因素,同时也是当前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板书】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师讲述】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板书】1.全球性的大气环境污染【自主学习】阅读课本810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2. 什么是酸雨?酸雨有哪些危害?世界有哪三大酸雨危害区?3. 臭氧层遭破坏的原因及危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原因危害全球变暖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再加上毁林,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全球变暖导致南、北极地区部分冰川融化,加上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酸雨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酸性气体酸雨对水生生物、农作物、森林的生长发育都会产生危害,它还腐蚀建筑物,在某些情况下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损害。臭氧层遭破坏造成臭氧损耗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向大气排放了过量消耗臭氧的物质氟氯烃等。臭氧层的破坏,会使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减弱,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2酸雨(Acid rain)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世界上有三大酸雨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我国南方。我国酸雨主要的分布地区有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市)【引申思考】全球气候变暖,除了造成海平面上升外,还可能产生哪些危害?为什么欧洲、北美洲和我国的南方成为世界上三大酸雨区?【点拨】第题全球变暖的危害可启发学生从农业生产,水资源的变化,气候要素变化等方面考虑;第题可提示学生从酸性气体的排放、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方面考虑【板书】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教师讲述】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讨论】讨论造成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带来的危害。【学生回答】主要原因主要危害植被破坏滥砍滥伐、森林火灾等森林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干、洪涝灾害加剧等。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生物资源减少,珍稀物种减少。水土流失与降水、土壤、植被破坏有关。水土流失不但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损失,而且破坏了土壤结构。土地荒漠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荒漠化的扩展使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的能力降低,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过渡】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也是造成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故、我国重庆川东油田特大井喷事故等,就属于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板书】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阅读】阅读课本第13页阅读材料“川东油田特大井喷事故”,归纳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实践活动】环境问题因果关系竟答 根据上面提到的环境问题,利用活动卡因果关系卡片,反映这些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深入了解其规律,通过竟答活动,促进对环境和环境保护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活动方式: (1)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将混合好的卡片均分给各组。 (2)各组阅读、讨论卡片内容,然后各持一卡准备应答。 (3)各组依次宣读本组“现象卡”。每宣读一张“现象卡”,其他各组成员(有时是本组成员)应立即找出相应“结果卡”、“原固卡”及“实例卡”并宣读。(注意,通常每一现象卡含有2-3张相同“结果卡”、“原因卡”及“实例卡”。) (4)各组将“现象卡”宣读完毕后,若还有“实例卡”则继续按组依次宣读,使各组的“实例卡”与相应的“原因卡”吻合。 (5)待各组“现象卡”宣读完毕后,按照其每个现象的因果关系重新分组,各组重新宣读该套“结果卡”、“原因卡”及“实例卡”。讨论它们的因果关系和防治措施。 计分方法:各组起始分100分,答对加加分,若不能正确地持相应“结果卡”、“厚因卡”及“实例卡”应答,则倒扣10分。抢答结束,统计各组的积分,对该班活动的优胜者给予奖励。20081219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