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5(中图版必修2)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619682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5(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5(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5(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等概念,并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性及其特点。 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是如何估计的,并了解有关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不同观点。 联系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讨论,估计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讨论评价比较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掌握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加强环境保护。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地球环境人口的容量,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对待。在我国应搞好计划生育工作。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即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 2.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 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教学方法 从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入手,联系实际生活事例,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伴随着人口的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口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那么,我们的地球能一直承受人口的持续增长吗?我们身处的地球环境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这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本节内容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基本常识,以便对我们的地球环境容量有一个了解。下面我们学习第三节内容: 1.3 环境人口容量(板书) 面对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事实,人们时常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供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有一个,地球表面的环境是有限的,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于是,人们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板书) 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为什么提出环境人口容量?这可能是学生会首先想到的问题。所以教材一开始,就从人们关心自身所处的环境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引出环境人口概念。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结合以下问题,了解相关内容。 问题展示(用投影仪或多媒体计算机将以下问题展示于屏幕之上,便于学生思考与阅读课文内容) 课堂活动: 学生看完课文后,根据上述所列问题,老师可组织学生展开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或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列举一些事例来阐述或解答上述问题等,最后,老师可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加以概括、总结,点明核心内容。 1.环境人口容量概念产生的背景(板书) 从前二节内容我们已经知道,随着人口的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已经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实质已引起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不协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在这种状况下而产生。 近两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不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约两千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21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目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是谁首先正式提出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已难考证。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应该说是从环境容量的概念中引申出来的。环境容量的概念又是从物理学中电容的概念而来,这是日本学者西村肇借用过的。他认为,一个电容器所能容纳的电荷数有一定的容量,那么,环境对污染物也有一定的容量,这种容量取决于它的自净能力。如果环境的自净能力大于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量,环境就呈现良性稳定状态;但当排入环境的污染物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时,环境就会恶化。后来,人们又在环境容量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2.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板书) 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上述这一定义,其实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具体的时期,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2)资源、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3)生活(包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4)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板书) 由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1)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资源的种类繁多,一般在研究中主要考虑的是几种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 (2)科技发展水平。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比如在原始社会,人类几乎没有掌握多少科技知识,所能获得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很小。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口,在原始社会条件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也不可能想象的。 (3)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生理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生活消费不仅指物质生活消费,同时也包括文化精神生活的消费。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并不相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此外,除了上述因素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社会分配制度,对环境人口容量也有影响。 补充材料: 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课题。它主要讨论人口增加与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是特定空间(整个地球、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可供养多少人的问题,也就是特定空间的最大抚养能力和最大负荷能力,马尔萨斯在讨论人口问题时曾谈到特定环境下的理想人口,即适度人口。实质上,合理人口容量就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耗尽不可再生资源条件下,特定空间资源对人口的最大负荷能力。因为人口增加量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的负载量是有限的。人口地理学家必须研究人口的合理增长与资源负载能力的关系,为人类有计划控制人口增长,寻求最合理的增长规律提供依据。以便使资源能得到合理负载,人类又能合理地利用自然,避免因资源枯竭而给人类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开拓新资源的可能性的潜力是无限的。因此,既不要盲目乐观,无控制地、盲目增加人口,也不要认为人类前途黯淡,无法生存而悲观失望。要科学地评价自然负载能力,寻求合理的人口容量。既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也要不断地改造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可见,研究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地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承转: 我们学习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那么,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甚至整个地球,应该有多大的人口容量较为合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了解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与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板书) 请同学们针对以下问题,阅读课文内容。 投影展示以下问题: 1.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的两重性?如何正确理解? 2.对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的三种观点如何评价?有何借鉴意义? 3.如何估计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怎样正确对待? 在同学们看完课文后,老师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并让学生多举事例,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的分析,得出较为合理的、正确的结论,加深印象。最后,老师加以点拨、总结。 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我们应结合上述提及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来具体分析: 1.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性(板书) 环境人口容量的两重性,即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例如,现有的资源总数并不确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人口消费水平等也在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是,这并不排除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在具体时期内,假定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保持不变,如课文指出的假定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时,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就是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无论是整个地球,还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具体的估计值,都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这一基础上的。为了简便,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例如土地资源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2.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板书) 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必然会得出不同的估计结果。在地球上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上,比较典型地存在以下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1)悲观派的观点:面对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加速利用的情况,以及由此引出的多种问题,悲观者认为,现今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 (2)乐观派的观点: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在经济高度发展、科技进一步提高的未来,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不过,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总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已能主动调节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正如悲观者的观点,在特定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效应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3)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间的观点:介于悲观者和乐观者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3.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板书) 在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这里的16亿主要是基于土地承载力而估计出来的。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正如前面提到的,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如土地人口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1995年2月,我国大陆人口已达到12亿;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1296亿人。虽然尚未超过学者们估计的我国人口承载量的最高值,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例如:人口与耕地的关系。我国土地很辽阔,但其中将近一半难以利用。人口又多,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和经济活动都集中在一半的国土上,从人均量来看,我国属于世界人均可耕地最低的国家行列,目前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三分之一。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生活用地不断增加,可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的趋势。从这个角度上看,土地是我国最紧缺的资源之一。 人口与淡水的关系。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没有水,人无法生活,生产也无法进行。我国北方绝大部分地区都程度不同地缺水,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尤为严重,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从人口与淡水的关系来看,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由于缺水,工农业生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有些地区已出现地下水枯竭的迹象。 对于上述现象,我们必须正视我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我们主要了解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估计方法等。由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两重特性,所以,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有不同的观点,这是我们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此外,我们还应具体了解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情况,针对我国目前的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状况等,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及我国的环境关系,认识到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 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 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环境人口容量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指它的确定性 C.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D.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 答案:C 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 A.资源基础 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 D.人口素质 答案:A 3.我国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 ) A.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 B.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相对稳定的趋势 C.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已达极值 D.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有些地区已出现地下水枯竭的迹象 答案:D 4.有关中国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矛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草地最少的国家 B.中国属于世界人均可耕地最低的国家行列 C.随着计划生育的进行,中国人均耕地可望在短期内转为上升趋势 D.中国是一个淡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答案:B 5.实现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 A.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B.依靠人口众多的优势,制止环境退化 C.尽可能地少利用或不开发资源,保持生存环境的良性发展 D.只有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才能促使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答案:A 教后反思 通过习题自学演练掌握两个概念的区别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