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三里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617666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贵港市三里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西贵港市三里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西贵港市三里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暑 期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的调查自动化091 学号 3090343208【摘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所在农村的农业技术推广情况。在2011年暑假,我回到广西贵港市三里镇,按照老师的布置,我就在本镇走访相关人员和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情况,对本地农村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情况作了调查。在本次活动我了解到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对农村农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当地一些发展环节还是很薄弱,应该引起政府更多关注。现将这些成果整理成以下论文。本文主要对农村的发展现状以及当地有关部门对农民的培训情况一些阐述。关键词:农村、农技推广、农民培训我们三里镇位于贵港市西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32公里,全镇现辖10个村委,1个居委,有70个自然屯,27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万人。全镇总面积133平方公里,有耕地55万亩,其中水田9万亩,早地25万亩,林地面积589万亩。境内有中小型水库6座,常年有效库容1112万立方米,可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农业主产优质稻、原料蔗外,培植果蔗、鄂莲4号优质莲藕、蚕桑、淮山、甜竹笋、无公害蔬菜、蘑菇、林果等数个大生产基地(带);畜牧水产养殖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见长于龙宝猪的大批引进和养牛、养鸭、养鱼等规模性发展。全镇有造纸、建材、食品、加工、服装、金属制品等企业256个。农村富余劳力进城经商或入厂务工, 占农村全部劳力的比重达到245,形成了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格局。 以上就是三里镇的整体概况。三里镇的农业技术培训机构是“三里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它成立于1965年,该机构有23名成员,成立至今已发展了较完备的机构体系。在本镇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所在的村是三里镇十个村委之一的九岸村,它地处镇南部,有较好的水利,所以水稻种植能占到村里农业种植的较大比重,并且是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此外村里有种甘蔗玉米花生之类的旱地作物,虽然这些并不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但也是增收的必要辅助。总体上来说,村里经济比较贫穷,因为没有农业革新技术,农民没有致富出路,只能种水稻外出务工养活全家生计。没有科学带领,农民增收困难,这些情况困扰着一代又一代村民。农民都想更好的发展致富,可由于各种原因发展很无奈。近些年国家和政府对农村的发展加大了扶持力度,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也确实做到了惠农的初衷,可这些都显得并不那么有力。必须承认作用是有的,现实是农民还是很困难。当然光靠外力帮助效果不显著,关键在农民自身。所以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与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农民发展的关键,也是本次活动所探讨的。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农业的发展,新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新技术的推广,而这就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机构的职责。我们三里镇农业技术推广在本镇农业发展起着一定作用,该机构按上级的指示组织协调着全镇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在此次的调查中,我了解到,近些年三里镇有许多农业技术革新。如养蚕新技术的推广,超级稻的引进,冬菇的种植,冬季玉米的试验,以及许多带给农民增收的技术和品种。使镇上农业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只是我所在的村并没有得到相关的太多支持,因为镇上发展力度不够,总体还是弱的,只能惠及少部分村落。这说明了什么我也不太清楚,以现在一个大学生的角度还不足以看透其中的道理。经过这个暑期的调查,我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情况。现在我们就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看不同的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对农技推广部门的采访在对培训机构调研中,可以了解到所在镇大致的情况。在被问及农民的年人均收入是否有提高时,他们也不知道。因为这些数据在小镇子里面没有统计也不可能统计。不过从现象上看农民的生活比以前好些,有些程度的提高了。但从这些中看出,水平提高并不归功于农业的发展,很大部分是农民外出务工所得,这几乎成了他们的主要收入。既然本地发展于农业并无多大关系,那么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就没有那么高了,似乎没多大关心。这小地方的发展就是这样,农民和政府都不够重视农业发展。因为观念里都是外出打工能多赚些钱,有些农业上就荒废了。当然网络培训更是没有的事,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一是有关人员知识技能水平的因素,还有观念的因素使得这成为了不可能,至少目前来说是这样。对某些村子来说偶尔还是会去传授有关知识的。比如农技站2010年在三里镇双凤村进行养蚕,超级稻,莲藕种植的培训做的还算到位,农机部门也在做农机推广服务活动,这就不用多说了。村民也因此掌握了一些技能。这就是些有限的培训活动。对农民的走访我们准备好了相关的调查问卷,那是老师已经安排好的题目,我们以它为依据进行了访问。主要涉及问题是村子里农技培训情况。在问到村子里是否举办过相关培训时,他们好像都不知道那叫什么,感觉挺茫然。因为他们没有得到过任何培训,当然就不清楚什么事农技培训了。这方面的知识匮乏让人感到这里的发展太欠缺了,欠太多太多。我作为一个本地人,一个在校大学生,感到很无奈,农村,农民的不到发展的培训,这就是现状。当被问到是否愿意参加农技培训时,农民都表示他们都是愿意的,只是条件不允许,从他们口中还可以了解到,是当地政府农技部门组织的不得力,使得他们得不到相应的农业技能的提高。这些年来,出现的新的事物主要是速丰桉的种植。从我的了解,我认为,这也是农民跟风的表现。因为速丰桉刚出现的时候看到效益挺好挺赚钱,村民就纷纷的去效仿。效益好也只是刚开头的几年,后来慢慢的市场不好,价钱也跌得很多。这也就成了不赚钱的东西,不过这也花费了农民的时间精力土地去经营速丰桉的种植。相应的问题其中有原因是农民种植不科学管理不完善造成的桉树生长不好,效益下降。想我们家就种有技亩的速丰桉,那是父亲跟祖父在家管理的,他们都不怎么知道科学种植方法。当初开始种植业师跟别人开始的,跟着先种的人学,让他们给些建议。可是大家水平都有限并不能有所提高。因为确实没有科技人员给过相关知道,也没有过培训。只是村民们的经验,全是自发行为。仅从这一件事中,就可以看出并不是农民不愿意接受新,他们有热情无奈无机会接触到像样的培训。政府相关机构不能给村民相关指导,比如市场上的技术上的。我想这就是人太多村子太多分散了有关部门的精力造成执行力不足吧。反正从各方面上都有欠发展,并不是指去追责于某某相关部门,这在大环境下造成的,也能基本反映出大部分地区的现状,不仅在于我们村上。当然以上说的只是我们村的情况,毕竟三里镇还有其余的村子,他们的发展跟我们的差不多,只有一些村子发展起来了。他们的环境有些不同所经营的经济作物也不同。还有政策资源的倾斜使得一些地方会发展得比较快,比如有的农业技术培训大部分的在其中的一些村子,其他相对就少得多了。这是发展资源的不对称。除了以上说到的,当然还有好的方面。那就是村民自行引进的技术和新品种,也算是自力更生吧。下面就来举个例子。第一,引进冬菇种植。这也是增收的亮点。农民可以利用冬季土地闲置的时候进行冬菇种植,这综合利用了季节和土地,一举两得不至于土地闲置,还给来年种植庄稼增了肥。至于相关技术上,农民主要向有经验的农民取经交流。这样一年四季都可以有收入,不能不说为一特色,不过种植冬菇的农户数量不多。第二,种桑养蚕。养蚕方面农民至少得到了一些指导,由于村干部能给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技术支持。第三,养猪。带头的几户已经建成了新型猪舍。不想以前的每家都有的小猪圈形式。这是村干部带头的,因为是他们先经过培训负责带动村里其他人发展。当然还有别的项目,这些是比较显著的,所以拿来举个例子。关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调查主要在本镇进行,基本反映了我们当地及周围地区的发展状况和问题。这就是本次调查所得结果。总结:经过这个暑假的调查,我也有了一些收获。当地的农业就是这样,欠缺的很多很多,希望政府能多关注民生,从而农民才能更自信的去努力发展起自己的家乡。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才能有机会更深入的去思考我们当地的一些现状,从中获取的不仅是数据和资料,更是一种认识。这种认识是课堂上体会不到的,我们的村子需要发展需要关注需要提升的资源。农民该怎么办?村里还能怎样去发展自己?对农民的调查,可以看到出更深的是什么?这些留给我许多思考。有所欠缺的是,这篇报告的写作没有相关文献参考,结果是经过所搜集的零散的资料整理起来的。文章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写的不够详实。以上论文就是这个暑期调查活动的成果。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情况调查问卷二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情况调查问卷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