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精析精练 中图版必修2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600316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精析精练 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精析精练 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精析精练 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典例导悟】【典例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图4-4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因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 ,它是决定 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 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各社会发展阶段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方式各不相同(2)各社会发展阶段的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即所占比重最大的为主导因素(3)各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及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地关系逐步走向和谐【参考答案】(1)土地 农业文明(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3)工业文明 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典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柳林村原先是个贫困村,村干部为了带领大家奔小康,想出了一个致富的办法:把本村麦田的泥土卖给建筑公司作为工程用土,取土后挖出的大坑又出租给城市填埋垃圾,两头进钱,收入是种小麦的几十倍。虽有部分村民认为这种做法不妥,但手中有了钱,大家都很高兴。材料二 十几年来,由于附近煤矿生产废弃物煤矸石的堆积,梨树村损失了耕地近50公顷,人均耕地下降到0.03公顷。村里与矿上商定,由矿上出资,村里出劳力,建砖瓦厂,利用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这样不仅解决了煤矸石占压耕地、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增加了就业机会。(1)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以上两段事实材料,判断柳林村与梨树村的做法孰对孰错,并说明判断理由。(2)材料二反映的是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应遵循 原则和 原则。【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解运用。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判断:柳林村的做法只顾了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发展要求,违背了持续性原则;梨树村的做法既解决了面临的环境问题,又使经济得到发展,符合持续性原则的要求。【参考答案】(1)柳林村的做法只考虑到眼前的经济利益,而破坏了土地资源,对后代的生存发展构成了威胁,是不可取的;梨树村的做法既开发了矿产资源,又保护了耕地资源和环境,属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可取的。(2)持续性 共同性 公平性【变式训练】苍梧晚报2009年4月24日2009年江苏城市发展报告近日出炉,全省13个省辖市“可持续发展度”的排名依次落位,南京、苏州、无锡位列前三。在这份刚出炉的城市发展报告中,连云港位列苏北之首,苏北五市“可持续发展度”排名依次是连云港、盐城、徐州、淮安、宿迁。据此完成(1)、(2)题。(1)下列的主张和观念,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B.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C.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D.商店出售商品时每件商品均单独包装(2)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在世界可持续发展上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B.人口压力、资源短缺和环境危机使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C.经济高速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解析】第(1)题,美国拒签京都议定书不利于环境问题的治理,违背了共同性原则;大量开垦沼泽来增产粮食会破坏环境;每件商品单独包装不利于资源的持续利用。第(2)题,在世界可持续发展中,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实现全社会的持续发展;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过大,出现了资源短缺和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答案:(1)C (2)B【学业达标训练】 我国古代道教就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据此完成13题。1.该思想体现了(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定胜天的思想C.因地制宜的思想 D.天人合一的思想2.这种人地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得到大家的公认,开始于( )A.古希腊时代 B.我国春秋战国时期C.18世纪6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以后3.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 )A.跨流域调水 B.毁林开荒C.过度抽取地下水 D.在草原地区大量捕杀鸟类【解析】1选D,2选D,3选A。第1题,“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第2题,这种人地关系符合“和谐论”的思想,该理论是在“二战”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许多人地矛盾尖锐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有些环境问题甚至是在危及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第3题,该理论主张人类应主动地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协调发展。 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据此回答4、5题。4.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A.史前文明 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 D.后工业化时期5.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解析】4选B,5选C。第4题,歌词描述的是农业文明时期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活动。第5题,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局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提出的。6.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 )A.崇拜自然阶段 B.改造自然阶段C.征服自然阶段 D.谋求人地协调阶段【解析】选C。在工业文明时期,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追求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人类对自然环境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人类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因而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征服自然阶段。7.人类提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列对其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类面临多种严重的全球性问题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C.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D.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调的必由之路【解析】选B。人类提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人类面临种种全球性环境问题之后提出的,并不是人地关系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时提出的。8.下列叙述属于可持续发展内容的是( )穷人更应该发展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最大限度开发资源,满足当代人的过度需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要公平发展A. B. C. D.【解析】选D。可持续发展不能建立在贫穷的基础上,因此穷人更应该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要公平发展。会破坏环境,违背了代与代之间的公平。9.(2009泉州高一检测)努力保护生物群落,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要是(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 以上都是A. B. C. D.【解析】选B。生物群落与人类应公平存在,人类保护生物群落,还体现了对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10.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原则的是( )A.在我国东南沿海实行“休渔”制度B.1987年,为保护臭氧层,多个国家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C.各国有平等利用资源的权利D.为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京都议定书【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的判断。“休渔”制度是为了使海洋渔业资源能保持良好发展趋势,符合持续性原则。B、D两项符合共同性原则,C项符合公平性原则。11.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河伯娶亲” 战国时期,魏国漳河年年泛滥,给当地人民带来很大的损失。当地流行着一种恶俗:居民们每年都要向漳河神河伯奉献一位年轻的女孩,给河伯当老婆,期望法力无边的河伯息雷霆之怒,不要用洪水残害人民。但是漳河依然年年泛滥成灾,危害人民。后来,漳河边来了一位贤明的地方官西门豹,他了解了河伯娶亲的真相后,就设计把那批鱼肉百姓的乡绅、里正统统扔到河里,并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从此,漳河两岸的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材料二 培根的一句名言是“要命令自然,就要征服自然”。培根认为,当你能够认识自然,并掌握自然规律时,你就可以成为命令自然的不可抵抗的力量材料三 100多年前,恩格斯曾经提醒过我们: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能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一起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中,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仅仅是因为我们胜于其他一切动物,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而已。(1)“河伯娶亲”体现出当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 。(2)西门豹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使两岸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体现出哪一人地关系思想( )A.人定胜天 B.因地制宜C.天命不可违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3)培根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 。(4)三则材料所主张的人地关系你最支持的是 材料,为什么?【解析】古代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对自然规律认识不全面,处于崇拜自然阶段;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体现出人类积极顺应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思想;“征服自然”是人力战胜自然思想的集中体现;恩格斯较为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认识自然,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充分调动人与自然的双重积极性,具有和谐发展的初步思想。答案:(1)人类崇拜自然,人类相对较为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2)B (3)人定胜天(4)三 恩格斯较为科学地认识到人地关系应该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具有因地制宜与和谐发展的思想认识。12.读下面可持续发展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可持续发展包括 发展、 发展和 发展。三者持续发展的关系是 。(2)孤立追求经济持续发展,必然导致 。如果单纯强调经济发展,没有把环境利益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势必出现 ,潜伏着 和 。(3)以 为基础,保持 是国家和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解析】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一个复合系统。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率、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在整个系统中,人处于核心地位,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观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答案:(1)社会持续 经济持续 生态持续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一个复合系统(2)经济崩溃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高速经济增长的现象 环境破坏 生态危机(3)生态持续发展 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性13.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 。(2)M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3)N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有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空间分布规律为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第(2)题,M地区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经济发展中资源、能源不足。第(3)题,N地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2)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能源不足(3)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脆弱【素能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2008年1月,南非约翰内斯堡市西部150千米处斯沃特鲁詹斯地区的一处狩猎场发生惨剧,一名管理员进入狮笼围栏给狮子喂食时,竟然遭到9只狮子的群起围攻,可怜这名管理员竟被群狮咬死并分食,吃得只剩下头骨和脊椎。这起群狮袭人惨剧震惊了整个南非。据此回答1、2题。1.狩猎文明时期人类活动的目的是( )A.获取食物 B.消遣娱乐C.改造自然 D.征服自然2.南非发展狩猎旅游项目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A. B. C. D.【解析】1选A,2选A。第1题,狩猎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水平低,故狩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食物。第2题,公平性原则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还体现在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故发展狩猎旅游项目违背了公平性原则,同时也违背了持续性原则。下图为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进入阶段后有所转变,其原因是( )增加环保投入 科学技术进步工业发展速度增快 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水平不断降低A. B.C. D.4.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了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是( )A.阶段以前 B.阶段C.阶段 D.进入阶段后【解析】3选B,4选D。发达国家曾经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主要的治理措施包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环保投入,提高科技水平。只有到了阶段后,才表现为环境污染低于自然环境容量,并且能够实现财富的增长。 东北林区、西南林区是我国两大自然林区,由于过度砍伐,导致目前木材储存量大量减少,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据此回答5、6题。5.两大林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水土流失严重 物种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A. B. C. D.6.为促进两大林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加大保护力度,严禁砍伐B.扩大造林面积,只种不采C.采育结合,合理利用森林资源D.在林木砍伐后的空地上,发展种植业【解析】5选C,6选C。森林破坏后,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严重。为促进林区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植树造林与砍伐利用相结合,即采育结合,不能只种不采,也不能严禁砍伐,更不能在林区空地上发展种植业。 (2009济南高一检测)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也不例外。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7、8题。7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A B C D8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解析】7选D,8选A。第7题,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破坏森林,导致人口增长过快,封山育林,定期开发,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的过度使用。第8题,公平性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公平。二、非选择题(共12分) 9.(2009湛江高一检测)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完成下列要求。(12分)(1) 三种方案的排序:按环境效益由大到小为_;按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收入由高到低为_。(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4分)(2) 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8分)【解析】第(1)题,环境效益可按侵蚀量比较,侵蚀量越小,环境效益越好,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收入可由表2直接读出。第(2)题,A方案不利于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B、C方案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其差异在于38年内的土地总收入。答案:(1)CBA CBA(2)本题可在B、C方案中任选一种若选B方案,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较高,且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后,3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减少较小,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有较大提高。若选C方案,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最高。3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减少较多,对农户生活水平有较大影响。但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最高。探究性学习(共14分)时事链接伏季休渔 根据农业部部署,2009年黄渤海伏季休渔时间提前半个月,北纬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黄海海域休渔时间由6月16日12时开始,提前至6月1日12时开始,结束时间为9月1日12时;北纬35度至北纬26度30分的黄海和东海海域休渔时间也提前至6月1日12时开始,9月16日12时结束,休渔时间由不少于两个月调整为不少于两个半月。(1)休渔制度的实施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2分)( )A.公平性 B.持续性C.共同性 D.阶段性(2)休渔选在伏季以及延长休渔时间的意义是什么?(6分)(3)类似休渔的制度还可在哪些领域施行?(6分)【提示】第(1)、(2)题,伏季是鱼类等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的季节,伏季休渔有利于保持海洋渔业资源的持续发展和利用,休渔制度的实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第(3)题,类似休渔的制度还可在其他领域施行,如旅游业中的景点轮休,农业生产中的休耕、轮牧等。答案:(1)B(2)使鱼类资源更好地休养生息,有利于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发展和开发利用,保持生态系统的繁荣和稳定。(3)旅游业中的景点轮休,农业生产中的休耕、轮牧等。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