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古文复习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597559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古文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古文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古文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 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以注释为主)【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芳香花。落英落花。缤纷繁多样子。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垂髫指老人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叹惋感叹惊讶。 延邀请。语(y)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一词多义】 志 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闻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sh)舍弃,放下。(便舍船)(sh)房舍。(屋舍俨然)作 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四、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一)文章层次结构内容归纳:文章线索: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第2、3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2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尚。第3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所历: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第三部分(第4、5段): 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二)内容要点归纳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9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10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11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如此”包括渔人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村中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归途中作记号的事。1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 1)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安宁、民风淳朴。百姓生活富足、和乐。五、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态度)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用意是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六、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豁然开朗。2.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陋室铭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吗? 陋室 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有仙人居住的山,有龙潜藏的水;诸葛庐 子云亭 一. 默读,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1.有龙则灵(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4.草色入帘青( ) 5.鸿儒( ) 6.白丁( )7.无丝竹之乱耳( )( ) 8.调素琴( )9.无案牍之劳形( )( ) 10.阅金经( )答案: 1.灵异2.这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映入5.博学的人6.本文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7.指嘈杂的音乐;扰乱(或使受到扰乱)8.调弄,弹奏9.官府的公文;使劳累10.佛经二. 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怀。1. 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 2. 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基础知识填空。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刘禹锡,梦得,唐朝人)三四.1.,。,。,。:2.D3.。4. 5.C 6.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7.略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用韵)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对偶)二翻译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E A B B A A A)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A何陋之有?( ) B忘路之远近( )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保持高尚节操 的愿望和 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 的写法。第一部分一.1.陋室2.有仙人居住的山,有龙潜藏的水;诸葛庐 子云亭二.1.灵异2.这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映入5.博学的人6.本文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7.指嘈杂的音乐;扰乱(或使受到扰乱)8.调弄,弹奏9.官府的公文;使劳累10.佛经三.1.就不感到简陋了。2.(1)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2)有何陋?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四.1.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2.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爱莲说 默读,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 ) 2.出淤泥而不染( ) 3.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 ) 8.同予者何人?( ) 9.宜乎众矣( )答案:1.多2.不被沾染3.更加清芬4.洁净地立着5.洗涤 妖艳6.玩弄7.少8.我9.应当,当然。四.背诵,感受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以及对庸俗世态的感叹。1.快速工整地默写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文字。 2.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高洁自重、谦虚正直 不趋炎附势等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讽刺当时怎样的世态? 鄙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之风。 一、 默写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文章的主旨句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6、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二、 填空1、本文的作者是 , 代道州人, 家.(周敦颐 北宋 哲学家)2、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的志是 。(.托物言志 莲 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衬托 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花 牡丹)4、“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 陶渊明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归园田居 一篇文是 桃花源记 三、 翻译下列句子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 陶后鲜有闻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5、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课文阅读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自李唐来( 从 ) 不蔓不枝( 枝蔓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可爱者甚蕃(多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 )宜乎众矣(应当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D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C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4简答。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香远益清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托物言志 核舟记1.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2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 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4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5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 的性格特点。6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7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 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 。8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9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10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答案:1.虞初新志魏学咿 子敬 明末 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 2. 盖大苏泛赤壁云3.灵活精致4.“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5.豁达开朗6.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7.轻松悠闲 专注悠闲8.列数字 作比较 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9.嘻,技亦灵怪矣哉10.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五、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5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6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六、回答下列问题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用料体积小 所刻事物繁多 刻物情态毕备2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嘻,技亦灵怪矣哉”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它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6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大道之行也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2.朗读课文并掌握文言词语: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n)男有分(f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厌恶、憎恨)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3.整体思路: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4.问题探究:(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第二层有三句话,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3)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1、大道之行也选自_礼记礼运_,是_ 儒 _家经典之一,西汉_戴圣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题目中的“大道”_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_。2.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矜、寡、孤、独()()()()废疾()男有分()女有归()答案2.通“举”,选拔讲求;培养以为亲以为子老而无妻的人,通“鳏”;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职分,指职业,职守指女子出嫁3.翻译句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的实行,就是天下为大家所有。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因此人们不只以他的亲人为亲,不只以他的儿子为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到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4.按原文填空: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与“夜不闭户”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故外户而不闭_。5、问答题1).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天下为公”的。就是说,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有三条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3).“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有。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杜甫诗三首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粗字注音。(1)岱宗夫如何岱( )(2)决眦入归鸟眦( )(3)白头搔更短搔( )(4)浑欲不胜簪簪( )(5)老翁逾墙走逾( )(6)三男邺城戍邺( )戍( )(7)如闻泣幽咽咽( )(8)老妪力虽衰妪( )答案(1)di(2)z(3)so(4)zn(5)y(6)y sh(7)y(8)y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1)造化钟神秀钟:(2)阴阳割昏晓阴: 阳:(3)会当凌绝顶会当:(4)浑欲不胜簪浑:(5)吏呼一何怒一何:(6)老翁逾墙走逾: 走:(7)急应河阳役应:(8)独与老翁别别:答案:(1)聚集(2)山的北面山的南面(3)终当、终要(4)简直(5)多么(6)越过跑(7)应征(8)告别、离别3填空(1)杜甫是_代大诗人,字_,他被称作_,其诗作被称作_,都收集在_。(唐子美诗圣诗史杜工部集)(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_、_、_;“三别”是指他写的_、_、_;“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_;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_。(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独与老翁别)4补写诗句。(1)荡胸生曾云,_。_,一览众山小。(2)国破山河在,_。感时花溅泪,_。(3)吏呼一何怒,_!(4)夜久语声绝,_。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其中一首。()6翻译下列诗句。(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_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远眺,群山定会显得渺小_。(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译:_感伤时势,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为别所恨,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魂悸心惊_。(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译:_差役吆喝得多么凶恶,老婆婆哭泣得多么悲苦_!(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译:_活着的姑且活着,死了的永远完了_!7有人认为,石壕吏中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像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二、阅读阅读望岳8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岱宗夫如何(泰山)(2)齐鲁青未了(不尽)(3)造化钟神秀(指天地、大自然)(4)会当凌绝顶(登、乘)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_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_的景象。10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_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_登岳_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_雄心和气概_。11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_远_而_近_,时间是从_朝_至_暮_,并由_望_遥想将来的_登_。12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和西岳(华山)(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_泰山_的。石壕吏14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15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答案:三男邺城戌二男新战死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6“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答案:新战死无完裙。第一层:三男全被征。第二层:家中情况。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17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_安史之乱中,差吏的横暴、人民所遭受的苦难_。三峡1.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文中描写了三峡的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象。2、文中用了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三峡的山和水的?“自三峡七百里中 ”这句写出了三峡的_,“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这句写出了_“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这句写出了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写出了_。以上这几句描写有何作用?答案:长 山多 山的陡、高峻 高峻、狭窄 为下文夏水的迅猛作铺垫 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这句写出了水的_,“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这句写出了水的_,“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用什么手法写的_ 答案:凶险) 迅疾 对比4、作者描绘三峡秋天的景象时选取了怎样的时间和事物?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其特点。晴初霜旦 林、涧、猿啸、回声 悲寂、凄凉5、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6、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案: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文章的第二层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层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层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7、文章先总写 后分写 ,山的特点是 ,夏天的水有何特点: 冬春的水有何特点:_,秋天的景有何特点:_答案:山 水 奇特险峻 大水猛涨 江流湍急 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哀猿凄清(摇曳多姿)8、作者抓住三峡的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_,_的特点;后写水,突出_的不同景象。总写三峡地貌特征的句子是_,_。“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句话写出了水流_的特点。本文最后收笔落在渔人的歌唱上,这样写的好处是_。答案:连绵不断,隐天蔽日 春、夏、秋、冬四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湍急 把自然景观与人的感情融为一体,渲染悲凉的气氛,使画面活起来9、三峡一文中描写夏天水流湍急的景象,但描写角度与众不同。试举例加以说明。本文表现三峡水流湍急的景象,不是像一般文章采用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侧面烘托的方法。例如:往来船只被阻断,王命急宣,船速极快等。10、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例:三峡的 山 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11、说说下列句子各表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渲染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的迅疾。C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表现三峡山水的壮美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了寒秋三峡的悲寂、凄凉、的气氛。E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写山高峻, 暗示江面狭窄12、第四段写三峡 的秋冬的景象,和上层欢快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到处笼罩着 的气氛。最后用渔歌作结尾,从侧描写了三峡的 。(悲寂、凄凉 凄凉、空旷)13、作者描写“猿声”的作用是什么?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14、作者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引用渔者的歌谣来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以衬托游者哀愁的心情。15、分析“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话这一层和上一层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用渔歌作结,“泪沾裳”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三峡秋景:悲寂、凄凉(对比)当地渔歌:(联想)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使作者更是心生悲伤。16、讲讲本文的写作特点描写动静结合 全文:山静,文气平静舒缓 夏水动,文气激烈紧张 春冬景色静中微动,文气轻松晓畅 萧瑟之秋文工团气沉重、弛缓、凄清、悲凉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一、为下列字注音tu(颓 )ln(鳞 )su(遂 )xng(荇 )二、填空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陶弘景 ,字 通明,号 华阳隐居。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 信 。2解释加粗字: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3翻译下列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们争相跳出水面。4总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又以“实是欲界之仙都。”感慨收束全文。5、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晓雾将(歇 ):消散(沉鳞 )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 ,作者是 苏轼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是 宋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1解释下列词语。念:想,考虑 遂:于是,就 盖:原来是 但:只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月色(或月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怎样理解这句话?本句的意思是:月光照在院子里,好像水一样空明澄澈,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5、作者自嘲为是“闲人”包蕴着什么样的感情?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观潮1. 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总括全文;“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方其远出海门势极雄豪。”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描绘又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出之,简短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时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表现了出来。“杨诚斋诗云”用杨万里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既呼应了首句,又为下文作了铺垫。2.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总述,说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时候教练水军。“艨艟数百”描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却生动描绘了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不仅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3. 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4. 第四段写观潮人数之多。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湖心亭看雪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1拥毳衣炉火( )_2雾凇沆砀( )_答案:cu,鸟兽的细毛。2hng dng,白气弥漫的样子。二、填空湖心亭看雪选自 ,作者是_,字宗子,又字石公,号_,_时人。作品有 、 。答案:陶庵梦忆;张岱;陶庵;明末清初;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_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_。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四、阅读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哪里;更:还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痛快;白:指酒杯2翻译句子: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译:(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4请有原文处填上舟子所说的话,并说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诗四首文学常识填空(24分)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_陶渊明_,_东晋_朝诗人。字 元亮 ,世称 靖节先生 ,自称五柳先生,本诗作于诗人 归隐后 的第二年,选自_陶渊明集_。2使至塞上选自_王右丞集笺注 _,作者是_王维_,字 摩诘 ,_唐_朝著名 山水田园 (派别)诗人,与 孟浩然 并称为“王孟”。3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_李白_,_唐_朝诗人。字 太白 ,号 青莲居士 ,有 诗仙 之称。本诗选自_ 李太白全集_。4.登岳阳楼的作者是 陈与义 , 宋 朝诗人。字 去非 ,号 简斋 。本诗选自_陈与义集_。四、按要求用原文回答(16分)1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_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_”;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_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_。”2渡荆门送别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_”。用拟人手法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_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_”。3使至塞上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暗写自己的遭遇并抒发情感的句子是“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描写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_”。4.登岳阳楼表达漂泊不定的生涯、离乡背井的感慨的句子是“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_”。诗中“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五、选择题(每题4,共16)1.对使至塞上诗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A首句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交代了诗人的路程去向。B诗人用“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初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雄心。C第三句展现了大漠的辽阔与奇特壮丽的景色,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D整首诗叙事与抒情结合,而作者的情感却在事件和景物中表现得酣畅淋漓,使得事、景、情融为一体。2. 对渡荆门送别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D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B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 C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D这首诗从题材上说是一首五言律诗,从体裁上说是思乡诗。诗中不是写诗人离开故乡的不舍,而是以故乡水为抒情主体,描写其万里相送的情谊,使游子对故乡之思倍增。3. 对登岳阳楼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而近。(由近而远)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D尾联“风霜”一语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4. 下面对诗文内容,写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登岳阳楼背景是靖康之变,诗人凭栏吊古,抒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愁,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诗歌气象开阔,苍凉悲壮,堪称杜调。B归园田居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其实是传达出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愿,也流露出诗人淳朴率真的生活情态,是五言古诗中的精金良玉。C渡荆门送别写景部分,诗人坐在船上沿途观赏,一路看来,眼前的景物逐渐变化,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D使至塞上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诗中所写景物,极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无近景)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4分)1.归园田居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句以极富诗意的笔法写出诗人早出晚归、不辞辛劳的形象。 ( )2.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表现了诗人即将到达西北边塞的欣喜之情。( )3.渡荆门送别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联描绘了两幅美丽的画面:一幅水中映月图,一幅天边云霞图,让人感受到了江上的美景。 ( )4.登岳阳楼中“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一联表达了诗人三年多来,辗转万里,备尝艰辛的无限感慨。( )课后诗十首长歌行1 诗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2 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句子:3 诗中暗示美景不是永恒不变的,从而隐喻时光一去不返,人的寿命有限,要倍加珍惜时光之意的一句:4 诗中借题发挥,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5 诗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6 诗中通过蕴意深远,水到渠成,极具感染力和劝勉之意的诗句:7 古诗词中有许多告诫人们要懂得惜时的名句,请写出你知道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参考答案: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3 朝露待日 。4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5 常恐秋节至, 黄华叶衰。6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7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2)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隋寸功。(杜旬鹤题弟侄书堂)(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野望1 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2 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3 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4 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5 诗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诗句:6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诗写道:“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本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参考答案:1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2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4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5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6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早寒江上有怀1 诗中借鸿雁南飞,秋季已至,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2 诗中表现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之情的诗句:3 诗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有句云:“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此诗中与这两句意境相近的诗句:5 诗中能够寄托诗人思归的哀愁和前途渺茫的愁绪的诗句:6 诗中交代家乡的位置而自然成对诗句:7 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远离他乡的羁旅之情的诗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参考答案:1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2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3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