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节试题a.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9426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节试题a.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1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节试题a.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1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节试题a.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B)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 B )A.用暴力掠夺他人的财产B.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C.用特权侵吞公社的财产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C)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5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DA无产阶级专政B资产阶级专政C国家政权D政体6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C )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D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8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是:BA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一切社会发展的内部动力D社会发展的外部动力9社会形态是: D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10生产方式是( B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11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1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3“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D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14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D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5上层建筑是指( D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16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7社会革命根源于( D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8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C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19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C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20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C )A.产品的分配方式B.商品的交换方式C.生产资料所有制方式D.资本的组织形式21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B )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二多项选择题1. 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ACD)A.阶级斗争B.人民群众C.社会革命和改革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BC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不决定社会存在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BC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5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CD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6.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 ABC)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D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ABD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8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BD )A.古为今用方针B.历史分析方法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D.阶级分析方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商品是:( B)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C.一切物品; D.一切有用的物品;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D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3. 一件衣服能与30斤大米交换是因为( D )A.它们都有交换价值 B.它们的价值相等C.它们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D.它们凝结的具体劳动相等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C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5、商品生产者劳动的社会性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D )A.通过私人劳动表现出来 B.通过抽象劳动表现出来C.通过具体劳动表现出来 D.通过商品交换表现出来6.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B )A.它能衡量其它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7.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8.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D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10.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C )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C.商品经济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11.剩余价值来源于( C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C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A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14.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D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1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D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1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C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C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18.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D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19.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C )A.生产剩余价值; B.实现剩余价值;C.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D.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20.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 A )A.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21.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C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 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22.资本的周转速度和( B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23.把生产资料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24.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D )A.原料;B.燃料;C.辅助材料;D.机器、设备;25.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B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26.利润本质上是(D )A.成本价格的产物;B.所费资本的产物;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剩余价值;27.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 B )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C.平均利润率;D.年剩余价值率;28.利润率是( D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2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30.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就转化为( C )A.成本价格;B.生产价格;C.利润;D.利息;31、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D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32、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C )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和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和历史33、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B )A.资本家节俭B.剩余价值C.扩大再生产后获得的新价值D.劳动力成为商品34、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C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35、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是:C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B.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C. 价值规律D.剩余价值规律二、多项选择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 AC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ACD )A.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B. 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的表现形式;3商品的价值是( ABCD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C.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4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 AC )A.具体劳动;B.社会劳动;C.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5.劳动力的价值包括( ABC )A.维护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 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D.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6.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BD )A.揭示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B.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C.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D.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7.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BD )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流通资本;D.商品资本;8.资本周转时间由两方面构成( AB )A.生产时间;B.流通时间;C. 销售时间;D.购买时间;9.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 ABCD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都不能成为商品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10.资本主义的利润率( BC )A.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可变资本的比率;B.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C.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D.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11、人类社会出现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条件是:( AD)A.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B.劳动者有了人身自由C. 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D.出现了社会分工12、商品两个基本属性的关系是( BCD )A.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有价值B. 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有使用价值C. 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D.没有使用价值便没有价值13、关于剩余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BD )A.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B.由雇佣工人创造的那部分价值C.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它的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D.商品的价值减去C+V,剩下的那部分价值14、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ABCD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根源在于(D)A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竞争的结果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D)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3.垄断的形成是( A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B.生产输出的结果;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4.垄断利润是( D )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6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B)A垄断统治;B垄断利润;C自由竞争;D资本主义私有制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A )实现的A.参与制;B.个人联合;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8、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B )实现的A.参与制;B.个人联合;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9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D)A只有消极的影响;B只有积极的影响;C无所谓积极与消极的影响;D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 )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11.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是( D )A.用垄断代替自由竞争;B.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C.用国际垄断代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二、多项选择题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ABC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垄断价格的产生并不否定价值规律,是因为(ACD)A垄断价格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B按垄断低价买卖的行为,仍然是等价交换;C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D从全社会看,商品的价值仍然是由生产它们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3垄断利润来自(ABCD )A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B资产阶级国家对国民收入作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C通过向非垄断企业低价购买生产资料,占有它们的一部分利润;D通过国际不等价交换,占有其他国家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B )A.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产物B.私人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C.国家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最完备的物质基础;5.垄断形成的原因是( AC )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B.资本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C.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D.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6.二战以来,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 BCD )A.海牙国际法院;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银行;D.世界贸易组织7.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包括( ABCD )A.生产的全球化;B.金融的全球化;C.贸易的全球化;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