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复习提纲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9334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复习提纲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思修复习提纲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思修复习提纲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绪论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 “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大学精神的核心是以育人为第一要旨,以全面人才教育为大学使命。二、简答题(基本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和意义是什么?1.合理性: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兴国之魂。2.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对于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2、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3、信仰:是主体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最高价值的自我意识,是对具有最高价值的对象高度信服、景仰、向往、追求,并以之统摄自己的精神生活。 二、简答题(基本问题)1、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它一方面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又引导着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在大学“做什么人”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理想信念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2、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应当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起科学的理想信念,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3、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立志当高远。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量,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事实告诉人们,那些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立志,并为之努力奋斗。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立志做大事。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青年人应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真正做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4、如何认识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短;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长。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要时间的估计往往偏少,然而事实上理想的实现常常比事先所预料的时间要长,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并不是笔直的,往往是充满了曲折。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追求理想的道路是弯弯曲曲的,正是在曲折中不断地接近目标。正如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一样。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对现实的超越性并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需要对现实和自我做出比较大的改变才能够实现。这种改变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和波折,充满着曲折和坎坷。要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就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遭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甚至动摇理想信念的人,不可能将理想最终变为现实。人类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就是如此。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1、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故土山河)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热爱各族人民)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热爱国家)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 同仇敌忾,抗御外辱2、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行程单,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二、简答题(基本问题):1、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起对国家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自觉做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模范,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思想、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3)增强国防观念。它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增强爱国的深厚情感,确立报国的崇高志向,坚持报国的积极行动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3、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1)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v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生活为源泉,批判继承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道德的积极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使民族精神得到大力弘扬。(2)改革创新是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4、如何理性爱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自觉坐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模范,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思想、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增强国防观念,它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随着历史潮流和国际情势的变化,理性爱国需要我们学会理性思考,在面临政治和经济问题问题上,切勿简单地将经济问题政治化,以至于因为个人偏见和错误理解而沦落为看似爱国,实则误国的“愤青”或偏激的民族主义者。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1、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人生目的: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3、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二、简答题(基本问题)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关系: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端正: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就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情。人生应乐观。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2、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1)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2)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什么是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的关系如何?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关系: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被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1、道德: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2、公民道德: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二、简答题(基本问题)1、道德的本质是什么?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社会生活中的共同利益,决定着各阶级的共同道德观念;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的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主要在完善自我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是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主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它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4、大学生应如何加强个体品德修养?当代的大学生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升个人素质。把握当前形势,认清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责任,自觉树立奉献“三农”的职业理想和信念,不断弘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立志奋发成才,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地养成:自律、自省的意识和知耻改过的观念,勇于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明确辨别是非荣辱,自觉加强自我约束,使优良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主动的人生追求。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1、公共生活:人们以公共场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与私人生活相对。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2、社会公德: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基本行为规范。社会公德同个人私德相对:前者指同集体、组织、阶级以至整个社会、民族、国家有关的道德;后者指个人私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道德以及个人的品德、作风、习惯等。公共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特点:内容基础性 对象广泛性 表达简明性 形成继承性二、简答题【基本问题】: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特点: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维护: 随着公共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主要的两种力量。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良好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虽然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在公共生活中,道德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不仅深入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道德能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外部条件;道德还能提高个体的道德素质,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内部条件。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2、社会公德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3、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状况?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己的公德意识?基本状况: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增强: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如: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崇高的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乘坐公交车主动让座,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等。4、在网络生活中应该遵守哪些道德要求?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成为净化网络空间的积极力量。具体要求: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 1、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2、爱情的本质及其三要素:爱情的本质: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的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三要素:(1).性爱,生理因素,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2).理想,社会因素,基于文化因素的相互爱慕;(3).责任,道德因素,情感交往关系中的责任和义务。二、简答题(基本问题): 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2、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择业观:(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创业观:(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3、结婚的法定条件包含哪些内容?结婚的法定条件分为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必备条件有三个:一是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这是婚姻自由原则的必然要求。二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三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结婚的禁止条件:一是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二是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4、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有哪些?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1、法律:法律是有国家制定和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和规范的总和。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其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通过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实行阶级专政的工具。2、法治:依照法律之规定来管理国家各项事务3、法律思维方式: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4、证据: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二、简答题(基本问题)1、什么是法律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所谓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法律部门,从而构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我国宪法部门包括宪法和宪法相关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宪法相关法5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有关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制度的法律;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法律;有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法律;有关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法律2、什么是法律运行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的主要任务有哪些?为了使法律规范准确反映社会关系调整的需要,它本身需要有合理的结构,各种法律规范需要进行分类组合,并结成协调一致的立法体系和法律体系主要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3、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和全局出发,借鉴世界法治经验,对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法律确认和保护公民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4、什么是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如何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法律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关系:权利和义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密不可分。任何一项权利都必然伴随着一个或几个保证其实现的义务; 义务的存在是权利存在的前提, 权利人要享受权利必须履行义务; 法律关系中的同一人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 权利人在一定条件下要承担义务, 义务人在一定条件下要享受权利。(一)权利和义务具有平等性(2) 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1、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2、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3、民事权利: 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包括财产权益和非财产权益。4、民事责任:对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实施了民事违法行为,根据民法所承担的对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或者基于法律特别规定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5、犯罪构成: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二、简答题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宪法从法律上保证了共产党在国家中的执政地位,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意志。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了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权保障原则。以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发展的重要标志。宪法确认和保护的公民权利也就是人权保障在国家根本法中的体现。法治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民主集中制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国家权力统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有哪些?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详细信息请看课本P137139)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详细信息请看课本P139140)3、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是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互不隶属,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其合法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是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完全的意志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参加民事活动,做出民事行为,并自主地决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和内容,任何非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予以干预、强迫或胁迫。是公平原则。是指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确定其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是诚信实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权利时,应善意无欺,讲求信用,不规避法律和约定。是禁止滥用权力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实行民主权力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4、什么是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正当防卫: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5、阐述我国的刑罚体系。从总则来看,第一章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是指导和适用于整部刑法的通则性规范;第二章犯罪,规定的是犯罪概念、犯罪构成、犯罪特殊形态等犯罪总则性质的内容;第三章是关于刑罚种类的规定,第四章是运用刑罚的原则与制度,这两 章属于刑罚总则性质的内容;第五章其他规定是关于若干名词术语的界定及刑法典总则与其他刑法规范的关系问题等内容。这就在刑法典总则部分大体形成了从刑法通则到犯罪总则再到刑罚总则的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结构。从分则来看,在分则体系上,从我国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相一致的理论与现实出发,根据犯罪所侵犯客体的不同和社会危害性有大小,我国刑法典对犯罪进行了分类和排列,把形形色色的409种犯罪分成从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至第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三大类,每类犯罪各包括多少不等而同类客体相同的若干种具体犯罪, ,从而具有犯罪分类标准统一而科学、犯罪类型排列合理而清晰的优点。6、我国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基本框架是什么?实体法是规定社会主体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责任的法,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程序法是保障社会主体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责任得以履行或实现的法,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实体法和程序法是法律体系两部分不可或缺的内容,二者既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又相互包容。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法律公正两个不可偏废的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