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复习题2014秋2.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87213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论复习题2014秋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概论复习题2014秋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概论复习题2014秋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题(2014年11月)说明:1、考试时间:从网上自查。2、考试方式:闭卷。3、题型及权重:(1)选择题:10个小题,10分(多选、单选混合)(2)简答题(200)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3)论述题(600):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上网找每一个论述题的实际!)4、复习重点见。选择题在教材范围内,但不列具体题目;论述题注重联系实际。第一章 一、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过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在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深远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继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从一切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依据。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坚定不移的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4、简述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其次,实施求实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离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及时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也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二、论述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定思想的思想成果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过重要指导作用,也因为种种原因,发生过“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等,进一步丰富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两大理论成果的“根”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2、试论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党章中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从一切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的实施出发,如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分析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找出的方法政策,所有的决策都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联系中国实际,作出呵护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在当代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证明。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以客观实践来证明理论是否是真理,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谁都没做过,我们就在实践中摸索,不管抛弃不合适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推动理论的发展。实事求是,是当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法。就在于我们党坚持并弘扬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并贯彻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措施。“从一九五七年开始我们的主要错误是左,文化大革命是极左。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这期间的经验教训,从思想路线方面看,就在于我们党没有能够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主要是犯了主观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七年间之所以取得了比较显著的历史成就,归根底教条主义的错误,不是从中国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主要是从主观的美好愿望或者书本上的抽象原则者斯大林模式的条条框框出发,想问题办事情。结束十年动乱后,为了结束“左”的错误和个人崇拜,打破保守僵化的坚冰,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泥潭中解放出来,实现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要求,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并提,作为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概括性表述,把充分发挥历史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遵循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唯物史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机统一。2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不解放思想,党和国家的创造力和生命活力就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也就不能始终保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前进动力。只有解放思想,突破原有理论与实践的局限性,根据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才能真正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3、试论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P13毛泽东思想贯穿于各个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建设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研究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集中群众力量来创造奇迹(革命战争,大庆油田)独立自主:坚定不移的维护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同时学习有益的东西(改革开放,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毛泽东思想不仅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中,而且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时间活动中,是党和人民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二章一、简答题 1、什么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和根本任务?P34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2、新民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P42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原因:革命的主要对象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有资产阶级参加并领导;一般的保护私有财产,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P49统一战线,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改变弱势,夺取胜利。武装斗,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建设施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两个武器对敌战斗的勇士。二、论述题1、试论述新民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P44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决计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魔兽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翻地反封建的文化。是民族的,是反帝反封建的,是主张中国的尊严和独立的在政治上,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它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种共和国不同于就是的、欧美似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以全国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它是结合马列主义和革命经验的科学理论。为以后的新中国建立什么样的制度什么样的国家提出了清晰地思路。也鼓舞着中国人民向着这一目标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经济是国家发展的物质基础,历史的教训警示我们落后就会被挨打,被压迫和欺凌,所以这次的纲领提出了经济的发展路线,实现了翻天覆地的一系列改革。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国家和人民所有,只有农民己有了土地有了衣食保障,国家才能安定富强。抗日战争的胜利后又提出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示,接着又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了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关于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使农民了身,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工农联盟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没收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又是另一大创造它把买办的封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转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消灭了主要的资本主义。其次,它提倡保护民族工商业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保护态度。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方针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是发展生产,使中国摆脱之前经济崩溃的悲惨局面,实现了历史以来的伟大经济复苏。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应,新民主主义文化在难忘的五四运动中萌芽,它以无产阶级思想为指导,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为广大的工农服务,为民主革命的成功奠定了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2、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才能取得胜利?P47中国革命必修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先在城市经过公开的合法斗争,中国革命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武装消灭反革命武装。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和可靠的主力军,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是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基础。农村是中国革命敌人的薄弱环节,只有把农村建成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抗争。第三章二、简答题 1、简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P5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社会主义工商化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也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P56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间的时期,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占据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依旧有很大比重,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的被限制的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逐步的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社会。三、论述题1、试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P61对农业、手工业: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从互助组开始逐步到高级社)。手工业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一手工业供销小组,二手工业供销合作社,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一和平赎买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二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第一委托加工,代销等方式帮助脱离困难“四马分肥”。二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三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历史经验: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同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也全面推开。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所有的改造都从实际出发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避免了生产资料的破坏。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保证了社会的稳定。2、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P71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法暗战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质素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极大的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几年之间,全国人民生产总值和居民平均消费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1957年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了1/3.是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确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保证。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解答,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第四章一、简答题1、简述论十大关系的基本内容。P76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明确了“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地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2、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大意义。P85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二、论述题1、试论述毛泽东的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P77毛泽东提倡运用队里统一规律深刻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他指出:基本的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的得到解决。他还指出: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的说,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对这两类矛盾,采取专政和民主两种不同的方法。他的学说,为正确处理矛盾提供里依据,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2、论述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P86 一、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大跃进。二、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发展生产力。阶级斗争三、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像适应,不能急于求成。大跃进四、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文革五、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四人帮六、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左”的错误第五章一、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P96第一,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第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的发展程度。正确把握国情必须全面的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把社会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统一起来。两层基本还难以既互相区别,有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104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四、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P10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二、论述题1、如何理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100这种长期性,是由于历史前提,显示国情和国际经济发展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的物质基础决定的。1、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使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占主要地位的历史阶段,这要求我们用相当长时间去建立和发展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2、 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社会发展不均衡,科技教育落后,社会制度不完善,腐朽思想还有广泛影响,这些都表明,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路要走。3、 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格局日趋复杂,使我国必须经过很长时间,才能真正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有哪些?P94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对这会注意发展阶段认识的不科学和对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做出严重错误的估计,以及盲目乐观的情绪。60年代党的指导思想方面“左”的倾向不断发展,进而把社会主义理解“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上走了弯路。3、如何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P100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旧突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劳动,农业基础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颈部,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收入差距过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社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生态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与国际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越来越紧密,经济增长对外贸依存较大,经济发展质量不高,而发达国家在科技等占据的优势长期存在,各种风险增多。第六章一、简答题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P115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时间的迫切要求。1、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2、 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省成立的发展开辟道路。3、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充分显示其优越性,才能不断的得到巩固和发展。 2、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P122一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化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二、论述题1、试论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P113第一,突出强调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过去以为改变生产关系即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革)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与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同,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共同富裕。)2、试论述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实现途径。P123思想内涵:国家富强: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振兴: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幸福: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的享共同发展,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近代史)。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途径: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需要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第七章一、简答题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深入的具体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主要有哪些?P130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他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统一的,它们要求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2、如何理解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P133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全面深化改革里各个方面的改革,其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国际国内环境也非常复杂,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越发重要。中国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3、用事实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P137一是对中国长期落后的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二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三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四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二、论述题1、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P130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目的同过去的革命目的一样,是为了扫清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容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35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涉水可承受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改革开放)3、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P140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的依存加大,另一方面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加大。(金融危机).国内综合国力提升,竞争力增强,但制约发展的因素依旧较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依然突出。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从国家利益出发,积极促进与其他国家的共同发展,出口与进口等各种经济方式共同发展,掌握经济主导权,高度重视国家安全。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总体来说,我国开放型经济体制并不完善。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创新利用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等。第八章一、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解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2、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P148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三、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四、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3、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有什么不同?4、简述非公有制的作用。P14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给非公有制经济留下了广阔的空间。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5、简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P152一: 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6、简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因。P155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客观要求,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兴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7、坚持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原因。P158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全国各地城乡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渠道增多,民主实现形式日益丰富。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8、简述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P157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9、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P144实践中发现市场和计划的矛盾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提出市场和计划内在统一体制突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10、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P165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力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11、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P170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12、简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对策。P170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二、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三、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3、简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P173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目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分布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14、简述生态文明理念的内涵。P174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处的首要态度(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尊重自然的创造和存在)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相处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保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处的重要责任(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二、论述题1、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07年提出在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13年正式提出要使时尚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实际上是处理好资源配置中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投入更少产出更多产生更多利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发展市场经济,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不是不要政府,市场不起全部作用,政府作用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等。2、试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原因。P146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原因:改革开放前,由于对基本国情的认识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了简单排斥的做法,形成了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单一公有制结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三年自然灾害),改革开放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初级阶段的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发展不够平衡)决定的。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P149旗帜鲜明的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观点(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以前坚持单一公有制的失败经验)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题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企的作用和影响)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各类国企的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资产组织形式,时国有经济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广阔发展空间)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找实例)4、试述我国基本分配制度的原因。P151我国基本分配制度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是射虎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题地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为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占主题的分配原则,也体现为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的主题分配原则。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有重要意义。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质上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由于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各种生产要素都是物质财富和使用价值的源泉,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当它被排他性的占有时,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5、如何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P153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节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引得国际经济主动权的战略重点和根本途径。要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现代化是一个整体,“四化”同步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发合作。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客观要求,是强农惠农政策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城乡二元结构是主要障碍。6、为什么说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P159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变,它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可以为夸大对外开放保驾护航。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7、试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P162第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任命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第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设计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第三,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P164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复兴。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精神动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精神品格。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为主要的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的行为取向提供了基础9、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167建设,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我国经济实力位于世界前列但文化相对落后,但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资源,有了相对雄厚的物质基础。要认清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增强文化的自觉自信,更好的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加快文化发展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没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不可嫩转变为现实的文化力量。要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建设,提升国民素质。要按照全面协调可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在满足人民需求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创造出更多利益。10、试述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P175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在环保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系统保护二货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第二、助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经济发展中,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加自觉的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第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划定生命红线,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第九章一、简答题1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P187第一、一个中国。这是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第二、两制并存。第三、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与台湾人民。2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P188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显示、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科学构想。第一,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二,构想有流域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第三,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二、论述题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P179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的优良传统。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2试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P187第十章一、简答题1、简述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P209第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二、论述题2、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P2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