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居住区的环境设计.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86249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人居住区的环境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老年人居住区的环境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老年人居住区的环境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摘要 伴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家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口老龄化俨然己经成为人类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经不可避免的前提下,中国早在2003年也步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中。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有关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的一些方案才开始制定实施,而养老的配套设施与安全环境建设都已经相对落后了,现有的住宅设计标准也已经不能再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了。所以针对我国未富先老、人口基数大、家庭人口结构变化等一系列特殊的国情,如何使老年人在安度晚年期间保持身心健康也已然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由于人们在生活水平上的不断提高,更多有关于老年人的新型设计理念被我们认可与接受,在针对老年人的建筑设计中充分结合分析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是所有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的相关资料收集和对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分析,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从心理和生理需求的角度和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角度出发,结合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老年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对老年人居住区的室内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如室内的空间设计、摆设、无障碍设计、色彩设计、照明设计等,室外空间的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园路设计等作出了全面的阐述。也通过对老年人居住区户外环境中的活动空间、坐息空间、步行空间以及绿化空间进行分析与研究,针对现有的老年人居住环境中存在的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寻求相应的对策和合理的解决手段。关键词:老年人 老龄化 居住环境 室内环境 室外环境第 1 章 绪 论1.1 课题研究的背景(老龄化问题)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2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状况及特点1.2 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其研究1.2.1 国外相关理论及其研究1.2.2 国内相关理论及其研究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4 中国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现状分析 1.4.1 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概念1.4.2 我国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现状调查1.4.3 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现实需求第 2 章 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及行为特征2.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2.1.1 感知能力退化2.1.2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退2.1.3 肌肉及骨骼系统的变化2.1.4 对温度、湿度和气候变化的反应2.2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特征2.2.1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2.2.2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特征2.3 老年人的行为特征与喜好2.3.1 老年人的生活圈2.3.2 老年人的活动领域第3章 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室内环境3.1 客厅的环境设计 3.1.1 客厅的色彩设计 3.1.2 客厅的照明设计3.1.3 客厅的绿化设计 3.2 卧室的环境设计3.2.1 卧室的家具设计 3.2.2 卧室的色彩设计 3.2.3 卧室的照明设计 3.3 卫生间、浴室的环境设计.3.3.1 卫浴的空间设计3.3.2 卫浴空间的设施3.3.3 卫浴空间的色彩设计3.4 绿色植物元素的引入第 4 章 老年人居住的外环境设计 4.1 老年人居住外环境的概念4.1.1 老年人居住外环境4.1.2 老年人适宜居住的外环境特征 4.2 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 4.2.1 公共活动空间环境设计 4.2.2 户外坐息空间环境设计4.2.3 绿化空间环境设计4.3 老年人居住室外场所的细部设计 4.3.1 铺地设计 4.3.2 休息设施4.3.3 灯具设施4.3.4 服务设施4.3.5 入口、大门、围墙 4.3.6 边界 4.4 无障碍空间设计4.4.1 无障碍坡道4.4.2 电梯间与走廊无障碍 结 论 参考文献 第一章.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是目前世界各大国正在面临的一个严肃却又棘手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数量和比例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学事业的迅速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进,以及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不断下降,也在不断地增加。人口的快速增长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在自然资源的需求上,粮食、水、土地等的供给将带来更大压力,在人类社会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同样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根据联合国将“60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 10%,或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7%”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来看,我国已经在 2003 年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 2010 年 6 月公布了2009 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首先公布了 2009 年中国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全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6714 亿,占总人口的 12.5%。与上年度相比,老年人口净增 725 万,增长了0.5 个百分点。80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899 万。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 38060 个,比上年增加 908 个,床位 266.2 万张,比上年增长 9.1%,收养各类人员 210.9 万人,比上年增长 7.7%。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中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将会日益严重。在中国人均寿命增长的今天,我们并没有做好相对的养老应对措施。首先,国家的养老保障制度还没有完善,国家财政在养老金补贴方面也没有准备充足,再者由于中国人的传统养老方式已经根深蒂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养老事业的发展。现在人们在追求寿命增长的同时,带来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又使得我们陷入了两难。养老居住环境是老年人诸多需求中最基本的一项,在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过程中应放在首要位置。良好的居住环境在满足老年人睡觉、吃饭、休息等基本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老年人与社会交往的关系,它能提供老年人与家人、朋友户外交往的良好场所。研究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充分了解老年人对他们所处的居住空间环境的需求,营造出更舒适更健康更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空间。在解决老年人的居住问题的同时可以在研究中总结归纳出经验,供相关单位规划设计及参考,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养老居住环境。1.1.2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状况及特点 根据民政部1999年的统计资料,中国人口近13亿,其中60岁及其以上人口为1.23亿,占全国总人口9.7%,并且每年以平均3.32%速度递增着。截至2001)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老龄人口已经达到1.32亿,超过全国总人口10%。我国也己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2亿,达到人口总数的15%;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25%.更为突出的是 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目前己经达到1300万占我国老龄人口的10%, (6069岁老人占老龄人口69% 70-79占21%),占世界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18%。在老龄化增长的趋势下,一方面证明了我国社会经济在迅速发展着,但另一方面也给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与不可预料的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老年人口规模巨大(2)老龄化发展迅速(3)地区发展不平衡(4)城乡倒置显著(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7)老年设施差、起步晚、尚需完善(8)高龄化突出1.2 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其研究1.2.1 国外相关理论及其研究 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始于经济发达国家,但是上世纪50年代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却给城市居民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也因此遭受了极大的危害。环境质量的逐步恶化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发达国家应当重视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法国最早于1872年步入老龄化社会,随后是美国、瑞士、德国、比利时等国也相继步入了老龄化。在这期间,老年学研究也获得初步成果。美国首先颁布社会保护法条例,随后,英国、日本、苏联也建立了相应的法规,对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进行了研究,但重点大都集中于居住建筑室内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 英国是西方倡导福利政策最早的国家。老龄化程度较高。英国的老年人普遍认为父母和子女不应相互拖累,彼此都为对方作出某些贡献,因而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的很少。它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居住环境规划设计的国家,于1909年就制定了“住宅与城市规划法”。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老年型社会的国家。养老设施大体分为四类:收容所,老年公寓,护理院和中长期老年医院。 美国老年社区规划及启示介绍了美国社会对老龄问题认识的进步和老年社区规划的基本构思以及设计要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新加坡政府也逐渐意识到了住房发展政策对社会精神文明和家庭结构的重要性。于是1978年,建屋发展局实行老少两代家庭联合抽签配屋政策。 1.2.2 国内相关理论及其研究 北京市西城区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用日常生活功能指数、logistic回归、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评价了城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生活活动的丧失率随活动的复杂和困难程度的增加而上升;丧失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控制年龄的作用后,活动的复杂和困难程度越大,性别间的差异越大(女性高于男性)。 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指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随教育程度提高而改善的趋势,年龄差异不显著。居家养老者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集中养老者。两类养老方式最大区别在于养老机构中亲情纽带作用减弱,老年人缺少天伦之乐,容易产生负性情绪,使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林文浩,陆伟在关于城市老年人居住意向的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归纳出老年人的理想居住模式,并且提出了“新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设想”,通过探讨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了“以人为设计的主体,以人的需求为设计的依据”的理念。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对老年人现有的居住环境进行调查与分析,再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特点进行说明;然后分析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特征;最后研究老年人与居住环境的关系并简述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概念。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功能因素分别从居住、安全、舒适性等方面进行细致研究。 从老年人居住的室内环境入手分别对客厅、卧室、卫浴等进行研究,再从空间的划分到室内装饰的颜色、灯光、绿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把老年人居住的室外环境从建筑空间、环境规划来研究,如休闲、娱乐和活动等方面。1.4 中国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现状分析 1.4.1 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概念 老年人居住环境中包括物环境和人文环境。物环境是指老年人居住环境中所有的设施和与其相应配套的设施,也包括老年人使用的家用设施和公共设施;而人文环境是指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社会对家庭的援助和保障制度是属于社会政策范围以内的,老年居住建筑是老年居住环境的核心,是必须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建筑。1.4.2 我国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现状调查 为了真正了解老年人所需要的居住环境,必须深入了解当前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状况,因此对老人们抽样做出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 1. 现保留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建筑形式有集约式多层住宅和单元式公寓住宅两种,其中集约式多层住宅形式占 10%,单元式公寓住宅占 90%; 2. 建筑楼层在 2 楼以上的占 99% ; 3. 住户人数在 2-5 人不等,以 3 口之家最多,占 75%,与老年人共同居住的家庭占 10%,独居老年人占 15%; 4. 家庭用具中有不符合老年人体尺寸的家具的占95%; 5. 使用公共楼梯通道的占 100%,室内使用平开门的占 100%; 6. 室内有充足的自然采光的占 20%,存在自然采光不足的占 80%; 7. 邻里活动空间最多的地点在楼梯间和公共通道上; 8. 建筑周围社区服务设施都能满足日常生活占 5%,周围环境噪音较大的占 50% ; 9. 目前对住房各方面都满意的占 10%,认为还过得去的占 80%,不满意的占 10%。 1.4.3 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现实需求 为了真正了解老年人所需要的居住环境,通过问卷调查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总结出可选择的居住环境供老年人选择,同时也使我们更了解老年人的需求。 调查结果: 1. 在家庭居住模式上,选择偶居的占 44%、独居的 33%、多代合居的 22%; 2. 认为老年人与小辈住的距离有多近更合适,同住一套住宅 33%、住在相邻住宅或同楼不同层 11%、同住一个小区或 10 分钟路程内 22%、分开住,节假日来往 33%; 3. 更适合养老生活的住宅,普通住宅区 56%、新建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住宅44%、老人公寓或养老院 0%; 4. 喜欢楼房的哪种围合方式,板型 22%、L 型(两面围合)0%、C 型(三面围合)22%、四合院型 22%、无所谓 33%; 5. 对电梯的接受度为,可以接受 78%、不能接受,乘坐时有不舒服的感觉0%、无所谓 22%; 6. 认为合适的居住层数是,低层(1-4 层)56%、梯低层(1-4 层)22%、多层(4-6 层)0%、电梯多层(4-6 层)0%、小高层(7-10 层)11%、无所谓11%; 7. 认为适合养老生活的户型为,一室一厅 44%、两室一厅 44%、三室或更大 11%、与人合住单独用卧室 0%; 8. 关于配套公共设施的需要,医疗功能的保健站 44%、生活服务功能的家政服务 33%、食堂,送餐服务 0%、娱乐功能的老年活动室 11%、户外活动场地 11%。 第 2 章 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及行为特征2.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2.1.1 感知能力退化 老年人的感知能力是指老年人对周围环境的知觉感受能力。老年人各项感官能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应下降,最先会表现在听觉和视觉这两个方面。 老年人的视力衰退,多半都会伴随着白内障、青光眼等不同程度的疾病,老年人的眼角膜逐渐变厚,导致视力模糊,从而辨别颜色的能力也就自然下降了,而由于逐渐变黄色的眼角膜会过滤掉紫色、蓝色和绿色,他们对近似色的区分能力也会逐渐下降,那些鲜艳的色彩在他们眼中也会变的没有差别,一样的灰暗。 老年人的听力衰退主要表现为经常短时间内失去听力或对声音的不够敏感。老年人在交谈时需要不断靠近声音源来弥补听觉上的衰退,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老年人社交空间的自由活动。2.1.2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退 老年人在神经系统上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脑细胞的减少造成的反映迟钝。疾病的困扰和年龄上衰老同时影响着老年人对外界事物立即作出反应。老年人随着外在因素和时间因素思考能力逐渐降低,记忆力也在持续衰退,在他们的记忆里往往都是年轻时发生过的事,而这些过去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有利于弥补反应和功能上的不足。因此许多老年人不愿意离开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对周围熟悉环境的认知地图,更换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则需要他们重新建立这种认知地图,对老年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2.1.3 肌肉及骨骼系统的变化 由于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灵活程度也随之降低,肌肉的强度及控制能力也不断减退,骨骼随年龄的增长逐渐脆弱,其再生能力也会大大的降低,因此老年人一旦擦碰或者摔倒便会很容易骨折。2.1.4 对温度、湿度和气候变化的反应 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越来越慢,体内分泌逐渐减少,他们对温度、湿度和气候的变化就会变得非常很敏感,适应能力却大大减弱,因此身体健康状况极容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2.2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特征2.2.1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老年人由于年龄变化,或者退休之后后,子女都成家立业,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收入,甚至与老人分居两地,此时老年人空闲时间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而又没有其他后继的社会角色可以来替代和补充他们的生活,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也就不能给他们带来充当社会角色而获得的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了,从而造成老年人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落差感,也造成了他们退休前后,在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转换过程中所遭受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加之老年人都是一辈子磨难,经历了风风雨雨,回想起来以前的事加之与现状的对比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不良的心理:孤独寂寞感、怀旧感、自卑失落感等。2.2.2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特征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主要是受到生理机能、经济收入、社会关系的影响。老年人群体相对比于其他年龄层的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因此他们对私密感,安全感,邻里感,归属感,舒适感等都有着较为普通人更强烈的要求。2.3 老年人的行为特征与喜好 居住环境是“家”的向外延伸,人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是人们的栖身之所和最终归宿。尤其是到了老年阶段,逐渐衰退的身体机能导致老人远距离的活动只能减少,那么必然的会增加在居住区的时间。而根据我国国情和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养老模式仍然以居家养老为主要的养老模式,这也说明了居住区成为老年人生活以及活动的中心。老年人在退休后,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呆在家中会让老年人觉得孤寂,无聊,于是居住区的户外休闲空间就成为老年人健身、晒太阳、散步、交往等活动的主要空间。第 3 章 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室内环境3.1居住空间设计3.1.1起居室空间设计3.1.2卧室空间设计3.1.3厨房空间设计3.1.4卫生间环境设计3.2室内防滑防护处理3.3色彩与环境3.3.1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原则3.3.2起居室色彩设计3.3.3卧室色彩设计3.3.4餐厅色彩设计3.3.5厨房、卫生间色彩设计3.3.6绿色植物元素的引(34)3.4照明设计第 4 章 老年人居住的外环境设计 4.1 老年人居住外环境的概念4.1.1 老年人居住外环境4.1.2 老年人适宜居住的外环境特征 4.2 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 4.2.1 公共活动空间环境设计 4.2.2 户外坐息空间环境设计4.2.3 绿化空间环境设计4.3 老年人居住室外场所的细部设计 4.3.1 铺地设计 4.3.2 休息设施4.3.3 灯具设施4.3.4 服务设施4.3.5 入口、大门、围墙 4.3.6 边界 4.4 无障碍空间设计4.4.1 无障碍坡道4.4.2 电梯间与走廊无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