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源头活水来-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设计“主问题”的策略初探.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84375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出源头活水来-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设计“主问题”的策略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问”出源头活水来-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设计“主问题”的策略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问”出源头活水来-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设计“主问题”的策略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问”出源头活水来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设计“主问题”的策略初探【摘 要】英语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要想使课堂真正“动”起来,问题导引显然是最好的催化剂。但长久以来,过细、过浅、过滥的问题充斥在常态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一些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与材料内容毫不相干的问题处处可见,由于问题的“含金量”低,导致课堂显得肤浅、松散、低效。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选准若干个主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再辅以或随堂生成适量的子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领域,从而使课堂教学生趣盎然。【关键词】英语教学 主问题 原则 策略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的开展往往依靠提问来支撑。相比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英语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在总结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简要探讨了英语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原则和策略,以期抛砖引玉,将问题引向深入。一、何为“主问题”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巴尔扎克也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现代教学心理学认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即在于问题。然而,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时间内,并非是所有的问题都是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考察现实,我们不难发现,现行初中英语教学中有很多提问都流于肤浅和琐碎,比如让学生回答“yes”或者是“no”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缺乏思维价值的“浅问题” 不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不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提问过于琐碎,不但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阻滞了学生的个性自由及合作能力的发展。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在一堂课中设计若干个目标明确,能起主导、支撑作用的,并且能从整体上引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主问题,通过辨析、争辩、追问来统领课堂,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具体来说,所谓“主问题”,是指教师在认真钻研课标与教材,以及深入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所设计出的立意高远、能够把控全局的、具有较高质量的课堂问题,它是课堂教学进展的“路标”,是一系列能够导引整个教学过程的线索性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合剂,在教学中蕴藏着“一问激起千层浪”的力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主问题”的设计,应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提问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用“主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往往能展现出一种“线索”之美,达到“妙在这一问”的新颖创意。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设计“主问题”的原则英语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以及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主问题的设计在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评价其有效性的原则主要有如下几点:1.主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教师所设计的主问题,既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也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一般来讲,主问题及其子问题之间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教师也要兼顾不同班级或同一个班级不同学生的学情,在设计主问题时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发问时做到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主问题的兴趣,才能催生学生深入的思考。2.主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论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家陶行知也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教学中注重启发性原则的贯彻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在设计主问题的时候尤其应当考虑到这一点。具体而言,教师应该把主问题的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上,而不是急于指向结果,精心设计的课堂主问题,一定要侧重于思考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应该善于引发学生在原有学习背景的基础上根据新的情境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能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3.主问题设计要有互动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课堂提问,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应该是师生的“群言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是当代教育提倡的新理念。英语教学中的主问题,同样是为了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促进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课堂互动而设计。学生的提问有助于弥补教师问题设计的“留白”空间,甚至弥补教师提问的不足,从而充分刺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带动全班同学主动思考,相互探究,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4.主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好的主问题,要能根据知识的难易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呈现出一定的梯度。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务必注意到的是,主问题的难易度必须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一范围内,既不让学生感到问题太简单而失去探索的兴趣,也不能让学生因为问题难度太大而失去信心。“跳一跳”,正好“摘得到”,通过一定程度的思考,学生能把问题解答出来,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由衷的成就感,从而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精心设计课堂主问题作为准备一节课、上好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力求使课堂提问从形式到内容、从预设到生成等诸方面都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三、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设计“主问题”的策略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并借鉴他人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英语课堂主问题设计的策略,归纳总结下来,大致有以下三种。1.留白式设计法,拓宽学生思维广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在课堂活动的开始阶段,如果学生头脑里已经有了问题的“标准答案”,那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就会明显降低,学习的动力也会消减,思维的空间也会相应的变得狭小,而留白式提问法正好可以避免这一缺陷。例如在教授初中牛津英语8B Unit 5 International charities 第一课时Welcome to the unit &Comic strip中,笔者设计了4个主问题:Question One:Can you write down the names of some charities in China?Question Two:What do the international charities work for?Question Three:What does Hobo want to do for the charity?Question Four:What do you think people in poor countries need most?Question Five:What can you do for the charities?第一个“主问题”,笔者设计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把有关“中国慈善机构”的词汇从学生脑海深处引导出来。第二个“主问题”突破教材上仅对5个国际慈善机构作识记的要求,水到渠成的要求学生思考它们的工作职责。第三个“主问题”是在给学生呈现相关听力和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训练其视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四个“主问题”,笔者设计了一个小调查,在学生都熟知贫穷国家的人们需要钱、衣服、食物的常识性基础上,进一步诱导学生思考他们最需要什么。第五个“主问题”,笔者设计了一个discussion,没有特定的答案,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整个课堂通过五个“主问题”把教材内容串联了起来,它不局限于教材,而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运用教材语言材料,巩固了相关词汇,掌握了相关句型,提高了听说读写能力,也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2.层进式设计法,拓展学生思维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青少年思维发展的规律。教师在面临一些教学重难点的时候,可以作一些适当的“软处理”,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设计若干个主问题。具体而言,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设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例如在教授8B Unit6 A charity walk第二课时Reading这一课中,笔者就使用了这一设计方法。全课通过五个“主问题”进行设计:Question One:What does the logo of Oxfam Trailwalker look like?Question Two:What is Oxfam Trailwalker?Question Three:Why is Oxfam Trailwalker a tough hike?Question Four:How can we be an Oxfam trailwalker?Question Five:What do you need to do if you want to take part in Oxfam Trailwalker?这五个主问题的设计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它们不是毫无关联的独立问题,而是前后之间有着相互的递进关系,一环扣一环,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它带动学生一步步地分析和思考每个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逐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桃子”的教学境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3.启发式设计法,启迪学生心灵智慧实践告诉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提问过于浅显和容易,学生不经过思考就可以一哄而上脱口回答,这种表面上活跃的课堂气氛其实并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为学生实际上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思维水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减少使用那些仅仅停留于表面文章的过于肤浅的课堂提问,而应当使所设计的问题既能起到引起学生探求和思考的兴趣,又能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例如在教授8A Unit 4 Wild animals Reading一课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Question One: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growth of Xi Wang?Question Two:What may Xi Wang meet when she grow up?Question Three: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giant pandas?问题1考虑到了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投石问路。问题2在问题1 的启发下,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大熊猫-希望”的生活过程。问题3又向纵深作探索,在抓住教材重点的基础之上,启发学生作多维度、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提高其发散性思维能力。我想,教者的善于引导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教者的提问智慧才能点燃学生的思考智慧。主问题的设计是对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它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主问题设计是否恰当,是否真正发挥重要作用,关键在于教师对英语课程标准及教材的深度解读和整体建构,以及对学生具体学情的深入了解。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整体设计,才能产生出层次鲜明、具有启发性的主问题,才能引导学生对课程更好地把握与拓展。先哲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英语教学中的“主问题”即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发展的阿基米德点,有了这个“支点的作用”, 才能有效刺激学生的多角度思维,从而使课堂呈现生态、高效、互动、充满活力的特点,正如那“一鉴开”的“半亩方塘”,定会有“源头活水来”的。参考文献:1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2何晓东.国内自主英语学习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外语界,2004(4).3辛自强.问题解决研究的一个世纪:回顾与前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祝中清.“主问题”设计研究的教改意义J.中学语文教学.2007(9).5余映潮.我对阅读教学“主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中学语文教学,2007(9)6周晓春.设一问而激思维 牵一发而动全身语文课堂主问题设计有效性的思考及对策J.语文教学之友,2008(12).7黄晓园.浅谈有效提问的几种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7).8陈娇玲.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5).9王梅红.英语阅读教学要有效设计主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10(10).10胡惠琴.一问激起千层浪:英语课堂主问题的设计与研究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