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导学案(含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84075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五首》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诗五首》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诗五首》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课题:诗五首 课型:新授课 课时:3课时主备人: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星期)【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3、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野情操。【重点难点预见】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知识链接】饮酒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 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 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 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是继屈原之后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他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合称“李杜”。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杜甫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其与“李白”同为唐代第一流诗人,并称“李杜”,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因其生活在唐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作“诗圣”。 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1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常用字,并注音后整理到下面空白处(要查字典)。结庐( )悠然( )金樽( )珍羞( )投箸( )挂罥( )塘坳( )布衾( )大庇( )突兀( )瀚海( )风掣( )狐裘( )岑参( )2、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合作探究(一)、根据注释,解释词语:(1)结庐在人境: (2)问君何能尔: (3)玉盘珍羞直万钱: (4)风掣红旗冻不翻: (5)狐裘不暖锦衾薄裘:_衾:_(6)散入珠帘湿罗幕罗幕:_(7)都护铁衣冷难着着:_(8)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_阑干:_(9)高者挂罥长林梢。挂罥 : 。下者飘转沉塘坳。沉塘坳: (10)秋天漠漠向昏黑。向: 昏黑: (11)俄顷风定云墨色。俄顷: (12)安得广厦千万间:安: (二)、句子翻译:(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三、文章内容理解:1、提问:饮酒的主旨是什么?讨论并归纳: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谛,获得悠闲恬静的心境。2、提问: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讨论并归纳:语言简洁,明白如话,但意境清新、纯真。“菊花”是诗人高洁、不与世俗相争品质的象征,“悠然”更是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那种闲适、恬淡的心境。3、提问:赏析“心远地自偏”。讨论并归纳: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4、提问:“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的“真意”是指什么?讨论并归纳:人的自然本性。具体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深刻地指出了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意”,它只能体会却难以言传。后来多用来表达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与“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似。5、提问:诗歌行路难可分几层?讨论并归纳:三层:1美食难下咽,拔剑心茫然2仕途受阻,望得重用3叹行路难,述信念追求6、提问: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讨论并归纳:饮酒抒写归隐田园、远离世俗的宁静安详、闲适自得的心境;行路难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这两位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他们身世、追求不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陶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亦不能施展;李白身处大唐盛世,社会相对稳定,仕人学子人人自奋,期望为国为民有所作为,故仍存积极进取之心。7、提问: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讨论并归纳: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仕途渐现生机,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种境况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十分痛苦。8、提问:请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分别找出写景记事部分和直抒胸臆部分。并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四段的内容。讨论并归纳:秋风破屋 群童盗茅 破屋漏雨 愿得广厦忧民生疾苦,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9、提问:想想每一诗节中蕴涵着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你能用含“痛”的二字词语分别概括吗?这感情的表达又有什么联系和变化?痛惜痛心痛苦 痛忧情感升华,由记叙一家之苦到大抒忧国忧民之情10、提问:杜甫同主题的诗歌知多少?讨论并归纳:子孙阵亡尽, 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 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 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 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 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 还闻劝加餐。 垂老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豪吏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1、提问: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讨论并归纳:杜甫晚年客居成都,靠朋友接济为生,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发出的不是身世之慨,而是推己及人的博爱、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这种真挚的情感打动了从古至今无数人。这与他从小受儒家仁爱的思想影响有很大关系。12、提问:请赏析一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讨论并归纳:这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13、提问: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讨论并归纳: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在诗人的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惆怅。14、提问:“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讨论并归纳:一方面是离别京城离别好友的忧伤,一方面是逃出令人窒息的窒息的桎与樊笼的喜悦。 1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是怎样理解的?从这两句诗中你联想到了什么?讨论并归纳: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展示提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达标测评】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悠然()B.金樽()庇护()C.突兀()风掣()D.浩瀚()挂罥()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结庐在人境:(2)问君何能尔:(3)玉盘珍羞直万钱:(4)风掣红旗冻不翻:3.下列作家、作品、时代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饮酒东晋B.李白行路难唐朝C.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D.龚自珍己亥杂诗明代4默写或理解性填空。(1)山气日夕佳,_。(2)_,吟鞭东指即天涯。(3)饮酒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 _。(5)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_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过渡句是 _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5.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1)狐裘不暖锦衾薄裘:_衾:_(2)散入珠帘湿罗幕罗幕:_(3)都护铁衣冷难着着:_(4)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_阑干:_6.诗歌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8.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根据诗歌最后四句,描绘一幅“雪地送别”图,力求有景有情,情景交融。(画在空白处)【自主反思】请归纳中心思想,概括本文写作特点。心得感悟:备注(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