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13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580266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市2013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连市2013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连市2013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 语 文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初中毕业升学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初中阶段语文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语文学科的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命题指导语文、大连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和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发挥评价对初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市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二、命题原则1. 命题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学习水平。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学生的实际,客观、公正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2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学业考试注重考查语文的积累,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3语文试题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理解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4命题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和学生的经验水平,选择文质兼美、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作为阅读测试材料,注意材料思想内容的价值导向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适当控制难度及篇幅,处理好教材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5作文命题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6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选择恰当的测试方式,合理确定试卷结构,灵活地设置题目,不断完善测试题型,分散试卷难点,以更好地测查学生的语文水平,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杜绝偏题、怪题、错题。7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试命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考试命题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三、考试内容与要求根据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要求,参照大连市初中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考虑全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一)积累与运用1识字、写字。识字与写字的考查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和写字三方面的内容。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写的能力;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写字的考查,要求学生能根据汉字的间架结构,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学生应能够正确识记、使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要求掌握的3500个常用字及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常用词语。2古今优秀诗文的积累与运用。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要求,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古今优秀诗文的能力,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恰当运用古今优秀诗文进行合理表达的能力。3语言运用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考查语言的运用情况。如能够辨识、修改病句,会对对联,会造句,会仿写,能提炼概括信息,能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4名著阅读的积累与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人教版语文教材推荐的名著的阅读情况。要求学生整体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进行概述并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二)古诗文阅读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实词:安、卑、被、本、比、鄙、毕、别、兵、病、策、曾、尝、长、朝、诚、出、初、辞、从、达、旦、当、道、得、独、度、对、尔、发、伐、方、奉、复、负、故、顾、固、观、归、国、恨、会、或、极、及、疾、即、计、既、假、间、见、将、尽、就、居、举、绝、类、良、怜、临、略、名、莫、期、奇、起、遣、穷、求、去、若、塞、善、稍、少、舍、胜、师、识、食、使、始、是、视、适、书、孰、数、属、戍、说、素、遂、所、汤、徒、亡、微、文、闻、鲜、相、信、兴、修、许、寻、一、宜、遗、已、易、意、益、诣、阴、引、余、语、狱、欲、喻、再、彰、知、止、致、置、治、逐、走、卒、坐。2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然、为、焉、以、因、于、与、则、者、之、诸。3能够正确断句。4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一些语意重要或句式特殊的句子。5分析、把握作者在诗文中的态度、情感、观点。归纳概括文段的思想内容。6赏析作品形象。7品味语言表达技巧。文言文阅读两个选段,一段取材于人教版语文教材,另一段取材于课外。课外文言文的难度略低于教材,考点在课内。古诗词赏析取材于课外。(三)现代文阅读1阅读文章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理解主要内容,理清思路。2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并能分析其作用。4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5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6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现代文阅读两个语段,均取材于课外,所选材料的难度与教材难度相当。(四)写作1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简单的议论文。2写作感情真挚,努力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能通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尽可能有创意地表达。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的方式等,进行改写。7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8能书写规范的汉字,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四、考试形式、时间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二)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三)试卷结构1基本题型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写作题等。2分值与难度结构卷面满分为150分。试题的难易程度低、中、高三档试题的比例为7: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