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五课时练 3.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第2课时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57842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五课时练 3.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五课时练 3.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五课时练 3.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3.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第2课时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二) 每课一练(湘教版选修5)一、选择题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13题。1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D温差较大,岩石破碎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A地震 B泥石流 C洪涝 D塌方3针对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列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是()A开垦梯田 B植树造林C修建水库 D治理河流读下图,回答46题。4关于坡面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解的是()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B2040之间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C4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D9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5在4090之间,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C坡面径流流速小D受雨面积减小,而使坡面流量减小6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图2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A B C D下图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78题。7年降水量_之间,降水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A300 mm450 mm B300 mm530 mmC450 mm530 mm D450 mm8关于该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侵蚀力伴随森林的覆盖率提高而变强B年降水量超过450 mm后,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明显增加C当年降水量超过300 mm之后树木才迅速生长D森林的覆盖率决定降水侵蚀力的大小题号12345678答案二、综合题9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_,试分析该地区多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的主要自然地理背景。(2)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_,该省区受害点数约为_,主要分布在该省的_和_。(3)图中发生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_,该省区受害点数约为_,主要分布在该省的_。(4)相对而言,我国六大区中_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少。(5)我国中南地区发生的山崩、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_。参考答案1D西南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湿润,温差较小。2B破坏植被,使地表稳定性下降,易诱发泥石流灾害。3B植树造林可增加地表稳定性,拦截坡面径流,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4C从图上可看出40时的坡面侵蚀强度最大。5D坡度大于40,受雨面积减小,导致侵蚀强度减小。6B本组题考查水土流失问题。植树在存水处,因此在处。7A8.B9(1)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形上坡陡谷深,植被破坏比较严重,又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岩石破碎松散,遇上暴雨天气或冰雪大量融化,大量冰雪融水汇集时,就会产生特大或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2)四川省102西部地区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东部地区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3)云南省104西部地区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4)华东地区(5)东部地区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地带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