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7657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10040201201 学 分: 4学分总 学 时: 72学时 适用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先修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与教学要求运动解剖学是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规律,并能运用运动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二、教学内容、形式和时数分配 章次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 学时合计 讲授实验自学1绪论 2 2 2人体的基本构造 663运动系统 281543 4内脏 122145脉管系 6286神经系统10107感官668内分泌系统229复习22学时合计 741993三、教学内容 绪论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造(自学)第一节细胞与细胞间质 一、细胞;二、细胞间质。第二节组织 一、上皮组织;二、结缔组织;三、肌组织(在骨骼肌总论中介绍;四、神经组织(在神经总论中介绍。第二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骨和骨连结 一、骨的概述;二、骨连结概述;三、上肢骨及其连结;四、下肢骨和下肢骨连结;五、躯干骨及其连结;六、颅骨及其连结。 第二节骨骼肌 一、骨骼肌总论;二、上肢肌;三、下肢肌;四、躯干肌;五、头颈肌。 第三节肌肉工作分析 一、肌肉配部规律;二、肌肉的协作关系;三、肌肉的工作性质;四、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解剖学因素;五、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第四节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一、动作分析介绍;二、解剖学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三、动作分析举例。 第三章内脏第一节总论 一、内脏的一般结构;二、腹部的分区和主要脏器体表投影。 第二节消化系统 一、消化管;二、消化腺。第三节呼吸系统 一、呼吸道;二、肺;三、憋气与屏息。 第四节泌尿系统 一、肾;二、输尿管;三、膀胱;四、尿道。 第五节 生殖系统。 第六节 胸膜、纵隔和腹膜 一、胸膜;二、纵隔;三、腹膜。 第七节 体育运动对内脏器官的影响 一、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二、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三、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第四章脉管系统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 一、概述;二、心脏;三、血管;四、体育运动对心血管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第二节 淋巴系统 一、总论;二、淋巴管;三、淋巴器官。 第五章神经系统 第一节总论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三、神经系统的基本概念;四、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第二节周围神经系一、脊神经;二、脑神经;三、内脏神经。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二、脑;三、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四、体育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第六章 感觉器官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视器 第三节位听器 第四节皮肤 第五节本体感受器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概述:一、甲状腺;二、甲状旁腺;三、垂体;四、肾上腺;五、胰岛;六、胸腺;七、性腺;八、松果体。 四、教学参考书 1、教材 运动解剖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第二版 2000年 2、参考书 (1)组织学与胚胎学成令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1998年 (2)系统解剖学于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1998年 (3)运动解剖学图谱顾德明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五、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30%(包括表现、出勤、作业);2、理论闭卷:70%。实 验:实验成绩作为一门课单独考核。考试方法: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和课堂作业完成情况打分;考试成绩在完成教学任务后,由教研室出题,统一组织考试的成绩。六、说 明 任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和不同专业特点,在教学中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10040201202 学 分: 4学分总 学 时: 72 学时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运动生理学既是一门基础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使学生了解正常人体生理活动的现象、规律及调节机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身体活动对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功能的影响以及基本机理;掌握体育锻炼及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以及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价;并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体育锻炼,并初步掌握评定人体主要身体功能的基本方法。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应注意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的教学与实践。要注意把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具体的运动实践结合起来,深入浅出,有的放矢,着眼应用。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主要身体功能和生理指标的测试方法,更重要的是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学与授课相结合,注意采用答疑、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加强师生的互动性。三:教学内容 绪论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学习目的和任务,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及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的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第一篇 肌肉活动第一章 肌肉的兴奋与收缩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掌握肌肉收缩的原理、形式和力学特征,了解肌纤维的生理特性及其与运动能力的关系。第一节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兴奋性概念;二、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三、兴奋性的评价指标;四、兴奋后恢复过程的兴奋性变化;五、神经肌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六、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播。第二节 肌肉收缩的原理一、纤维的微细结构;二、肌肉的收缩机制;三、单收缩和强直收缩。第三节 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特征。一、肉收缩形式;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三、肌肉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第四节 肌肉结缔组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一、肉结缔组织的组成;二、运动对肌肉结缔组织的影响。第五节 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一、电的引导;二、正常肌电图;三、肌电图的测量;四、肌电图的应用。第二章 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区分方法、形态特征、代谢特征以及生理特征,了解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第一节 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功能特征一、骼肌纤维的区分;二、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第二节 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一、动员的肌纤维类型;二、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第二篇 氧运输系统第三章 呼 吸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外呼吸的活动规律,掌握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以及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第一节 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二、 肺的容积和肺容量;三、 肺通气量;四、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第二节 气体交换一、交换的动力和过程;二、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三、 氧扩散容量。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二、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三、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四、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第四章 血 液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征,掌握血液的一般功能,以及运动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第一节 概述一、体液的概念;二、血液的组成。第二节 血液的功能一、运输功能;二、缓冲pH功能;三、保护和防御功能。第五章 血液循环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心肌的生理特征,掌握心动周期的变化、心输出量及影响因素,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掌握动脉血压成因及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以及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第一节 心肌的生理特性一、兴奋性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二、自动节律性;三、传导性;四、收缩性。第二节 心动周期及周期中各种变化一、心动周期与心率;二、心脏的泵血过程;三、心音;四、心电图。第三节 心输出量和心脏作功一、心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 ;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三、心力贮备和心脏作功量。第四节 血管中的血压与血流一、血压和动脉脉搏 ;二、器官血流量和血流速度;三、微循环;四、静脉血流的特征。 第五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自主神经系统概述 ;二、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三、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四、心血管活动的自身调节;五、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第六章 运动中的氧供与氧耗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氧供和氧耗有关生理现象,掌握最大吸氧量、乳酸阈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评价。第一节 吸氧量一、耗氧量与吸氧量;二、最大吸氧量及其影响因素。第二节 氧亏一、氧亏;二、运动后过量氧耗及其影响因素。第三节 乳酸阈与通气阈一、乳酸阈 ;二、通气阈;三、研究乳酸阈、通气阈的意义。第三篇 肌肉活动与物质能量代谢第七章 物质代谢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的基本规律,掌握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基本代谢特点,代谢废物的排泄机理以及运动对代谢功能的影响。第一节 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一、消化;二、 吸收;三、 肌肉运动对消化与吸收机能的影响。第二节 主要营养物质的体内中间代谢简述一、糖代谢 ;二、脂肪代谢 ;三、蛋白质代谢 ;四、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联系;五、水分及无机盐代谢 水分代谢、主要无机盐代谢。第三节 代谢尾产物的排泄一、概念;二、肾的泌尿功能 ;三、肾在维持机体内环境态中的作用 ;四、运动对肾泌尿功能的影响。 第八章 能量代谢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运动时的能量供应及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与方法,以及供能系统在体育教学训练实践中的应用。第一节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一、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二、人体内能量的去路(转移与利用)。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一、 运动练习的分类 ;二、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 ;三、运动时能源物质动用的影响因素 ;四、能量连续统一体的理论及其运用。第三节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一、人体能量代谢的原理与方法;二、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及基础代谢率 ;三、运动时能量消耗的计算及其意义。第四篇 肌肉活动的神经和激素调节第九章 感觉与运动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以及感觉的形成过程,自学位觉、本体感觉、视觉、听觉的功能活动、基本生理现象和机制,以及各种感觉在运动中的作用。第一节 感觉生理概述一、感觉的一般生理特征;二、感觉信息的传导;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二节 位觉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与适应刺激;二、前庭反射和前庭稳定性。第三节 本体感觉一、肌梭;二、腱器。第四节 其他感觉一、视觉;二、听觉;三、皮肤感觉。第十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神经元活动和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掌握运动时神经控制的基本规律,介绍各级中枢对反射运动的控制。第一节 系统概述一、组织;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三、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四、中枢抑制。 第二节 运动的神经控制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反射的调节;三、小脑和基底神经节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四、大脑皮质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五、运动中神经元活动的功能整合。第十一章 运动技能的学习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运动技能形成的条件反射学说和控制论学说,掌握条件反射学说及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第一节 动作技能学习的神经基础一、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二、运动技能学习的神经通路。第二节 运动技能的形成一、技能形成的条件反射学说 ;二、运动技能形成的控制论学说。第三节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一、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三、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 。第十二章 肌肉活动的激素调节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激素的一般特点、作用机制以及分泌活动的调控,掌握主要激素的生物学作用以及身体活动对内分泌活动的影响。第一节 概述一、分泌系统与激素;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点;三、激素作用的机制;四、激素分泌的调控;五、 肌肉活动时的激素反应。第二节 垂体激素一、垂体激素;二、神经垂体激素 。第三节 甲状腺激素一、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二、甲状腺激素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第四节 胰岛激素一、胰岛素;二、胰高血糖素。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一、糖皮质激素;二、盐皮质激素。第六节 肾上腺髓质激素一、儿茶酚胺的生物学作用;二、儿茶酚胺与应激反应;三、儿茶酚胺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第七节 其他激素一、睪酮;二、神经肽;三、心钠素。 第五篇 训练与健身锻炼的生理学分析第十三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规律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变化规律,掌握人体功能变化的主要特点及其生理机制。第一节 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一、 赛前状态;二、准备活动。第三节 进入工作状态和稳定状态一、进入工作状态;二、稳定状态 。第四节 运动性疲劳 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二、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三、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及不同类型运动性疲劳特点;四、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第五节 恢复过程一、恢复的一般过程;二、机体能源贮备的恢复;三、 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第十四章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的基本概念、生理学基础以及发展各项素质方法的生理学分析。第一节 力量素质;一、量素质的生理基础;二、力量素质的训练。第二节 速度素质 一、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二、速度素质的训练。 第三节 耐力素质一、有氧耐力及其训练;二、无氧耐力及其训练 。第四节 灵敏与柔韧素质一、灵敏素质;二、柔韧素质。 第十五章 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生理学基础,掌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生理学评定的基础知识。第一节 体育教学与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一、可训练性和可逆性原则;二、全面身体锻炼原则;三、循序渐进和超负荷原则;四、专门性原则。第二节 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的负荷阈一、负荷阈的组成;二、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三、中学业余运动训练负荷阈。 第三节 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一、安静状态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二、定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三、极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第十六章 健身活动的生理基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健康评定、运动处方的内容、原理及方法,掌握健康评定、运动处方制定方法的生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节 健身活动的意义一、健康的生理学评价;二、健康活动的生理作用。 第二节 健身运动处方一、运动处方概述;二、健身运动处方。 第三节身体成分与减肥一、身体成分的测定方法;二、体脂值与运动;三、肥胖与减肥。第四节 运动与免疫一、免疫的概念;二、运动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第六篇 年龄、性别、环境与体育运动第十七章 儿童少年与体育活动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儿童少年运动定向的生理学知识,掌握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以及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一、运动系统;二、氧运输系统;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四、神经系统。 第二节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一、基本动作的特点;二、身体素质的发展。 第三节 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一、运动定向与科学选材;二、科学选材与年龄;三、主要运动项目选材的生理学评价。 第十八章 女子与体育运动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女子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方面的特点,掌握女子生理功能及与运动的关系。第一节 女子运动能力的特点一、力量的性别差异;二、有氧能力的性别差异;三、无氧能力的性别差异;四、运动负荷时功能变化的性别差异。 第二节 月经周期与运动一、卵巢的内分泌功能;二、月经周期与运动。 第十九章 老年人与体育运动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方面的不同特点,掌握老年人生理功能的衰老特点和运动对延缓衰老的作用,以及老年人锻炼身体时应遵循的生理学原则。第一节 衰老的概述一、衰老的定义和机制;二、衰老年期的界限。第二节 体育锻炼对延缓衰老过程的影响一、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运动系统的影响;二、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三、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呼吸功能的影响;四、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影响;五、体育锻炼对老年人代谢的影响;六、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身体成分的影响。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生理原则一、循序渐进原则;二、经常性原则;三、个别对待原则。第二十章 环境与运动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人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维持体温恒定的生理过程,掌握人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体温的变化与调节以及运动时的功能变化特点。第一节 冷热环境与运动一、体温的调节与运动;二、热环境与运动;三、冷环境与运动;第二节 水环境与运动一、环境与运动能力;二、对水环境的适应。第三节 高原环境与运动一、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二、高原习服。第四节 生物节律与运动一、生物节律的特点及可能机制;二、生物节律与运动训练。四、学时分配总学时:84 讲授学时: 72 实验:12 学分:4绪论 2第一章 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8第二章 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 4第三章 呼吸 4 实验 2第四章 血液 4 实验 2第五章 血液循环 10实验 4第六章 运动中的氧供与氧耗 2第七章 物质代谢 6第八章 能量代谢 2第九章 感觉与运动 4实验 4第十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4第十一章 运动技能的学习 2第十二章 肌肉活动的激素调节 4第十三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规律 3第十四章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 3第十五章 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 2第十六章 健身活动的生理学基础 4第十七章 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 2第十八章 女子与体育运动 2第十九章 老年人与体育锻炼 2第二十章 环境与运动 4五、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实验作为一门课单独记载成绩。六、教学参考书1、运动生理学, 邓树勋 洪泰田 曹志发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2、运动生理学,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6。3、生理学,姚泰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体育保健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10040201203学 分: 4学分总 学 时: 72学时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体育保健学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围绕培养中学体育教师,业余体校教练员和社会体育工作者目标,立足面向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际,系统学习本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教学工作中不但能胜任中学体育教学与训练,而且能够担任学校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能够胜任社会体育工和中的体育保健工作。二、教学要求学生通过体育保健学的学习,应达到下列要求:1、了解体育保健学的意义,研究的目的,学习体育保健学的任务,体质与健康的概念和评价标准;我国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和传统养生方法。2、理解影响体质与健康的因素,通过学习体育运动的保健措施有哪些,体质测试与健康检查的要求;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保健指导。3、掌握运动性疾病的病理因素,临床症状,急救方法和预防措施,并能在实践中进行操作处理,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体育运动促进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良好的促进作用。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名词;掌握体育锻炼对人体体质的增强与提高人体健康水平的内在联系。三、教学内容第一章 体育保健总论第一章 绪言本章主要讲授1、体育保健学的意义;2、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3、体育保健学的任务;4、体育保健学的内容。第二章 体质与健康主要讲授1、体质与健康的概念和评价标准;2、影响体质与健康的因素;体质与健康教育的任务和研究范围。第三章 营养保健主要讲授1、营养素;2、热能;3、合理营养;4、营养与健康。第四章 卫生保健主要讲授1、环境与健康;2、学校卫生;3、精神卫生;4、传染病的预防。第五章 运动保健主要讲授1、运动与保健;2、运动与疾病;3、运动与康复。第六章 养生保健主要讲授1、养生学的理论基础;2、养生学的特点;3、传统养生方法。第二篇 体育运动的保健措施第七章 体质测试与健康检查主要讲授1、 目的和要求;2、形态测量;3、功能检查。第八章 体育运动的保健指导主要讲授1、 概述;2、体育课的保健指导;3、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保健指导;4、疲劳程度的判断与消除。 第九章 运动性疾病主要讲授过度训练、过度紧张、晕厥、低血糖、运动性贫血、运动性血尿、运动中腹痛、中暑、冻伤、溺水、游泳性中耳炎。第十章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主要讲授1、 概述;2、运动损伤的急救;3、运动损伤的处理;4、常见运动损伤。第十一章 按摩主要讲授1、 概述;2、按摩的基本方法;3、按摩的运用。第十二章 儿童少年的体育保健主要讲授1、 儿童少年的保健要求;2、儿童少年常见病的康复。第十三章 女子的体育保健主要讲授1、 女子的一般保健要求;2、女子对健身运动的要求。第十四章 中老年人的体育保健主要讲授1、 中年人的保健;2、老年人的保健;3、中老年人常见病的康复。四、学时分配与比例内 容学 时第一章:绪言4第二章:体质与健康4第三章:营养保健4第四章:卫生保健4第五章:运动保健4第六章:养生保健4第七章:体质测试与健康检查4第八章:体育运动的保健指导4第九章:运动性疾病12第十章: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4第十一章:按摩4第十二章:儿童少年的体育保健8第十三章:女子的体育保健2第十四章:中老年人的体育保健4复习4考试2五、成绩评定成绩评定按比例分配平时成绩(作业) 10%半期考试 20%期末考试 70%六、教学参考书1、体育保健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人体解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3、运动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4、运动创伤学, 广西师大出版社。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学校体育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10040201204学 分: 4分总 学 时: 72学时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先修课程:田径、体操、篮球等。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学校体育学课程是国家教委规定的体育教育专业的12门主要课程之一,是10门理论学科必修课程之一。本大纲是根据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课程基本要求,结合当今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培养目标而制定的。使学生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的教学、课外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训练、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竞赛科研、学校体育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制定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材教法和课的分析等内容;使学生了解现代体育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与教法,使教材具有教好的系统性、科学性、启发性、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认真听讲,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教学要突出重点,着重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自学,口头就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自学、作业、讨论、观摩实验实践等方式。遵守课堂常规和有关教学要求,加强教学检查和辅导,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注重教书育人。发扬教学民主,师生互动,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了解学校体育的功能和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了解体育教学特点和目标;掌握体育教学过程和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掌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授法;理解体育课的类型与结构,掌握体育课组织,上好体育课;了解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与负荷,了解体育课准备与分析;能组织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能制作各项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理解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职责和条件;了解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和学校体育行政法规。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地位与目标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功能第二节 学校体育的地位第三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第二章 体育教学的目标、过程和原则第四节 体育教学特点和目标第五节 体育教学过程第三章 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第一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饿概念与意义第二节 我国现行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第三节 我国现行各级学校体育教材第四节 体育教学手段第四章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授法第五章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练法第六章 体育课第一节 体育课的类型与结构第二节 体育课组织第三节 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与负荷第四节 体育课准备与分析第七章 课外体育锻炼第一节 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及意义第二节 课外体育的目标与原则第三节 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第四节 课外体育锻炼的计划与评价第八章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第九章 课余体育竞赛第十章 体育教学计划与考核第一节 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第二节 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估第十一章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第十二章 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第十三章 体育教师 第一节 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职责和条件第三节 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第十四章 学校体育管理第一节 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第二节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第三节 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第十五章 我国组织体育的行政法规第一节 学校体育行政法规概述第二节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三节 大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第四节 与学校体育有关的体育法规四、学时分配与比例教 材 名 称讲 授作 业自辅讨学导论观摩实验实践机动课时数学校体育的地位与目标22体育教学的目标、过程和原则44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手段44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授法617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练法22体育课8224218课外体育锻炼11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1124课余体育竞赛112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与考核415学校体育科学研究22学校体育教学研究22体育教师22学校体育管理112我国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学校体育工作评估112复习6考试2机动4总计39394472五、教学参考书1、学校体育学,李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推荐参考书:体育教学论 体育教学与方法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王文生等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王超英编著,人民体育出版社。六、成绩评定1、课堂常规:包括出勤情况,听讲情况,自觉学习和钻研精神等学习态度,占总成绩的10%。2、平时考查:包括口头问答问题,完成作业的质量及平时测验(负荷、密度),试讲、平时测验等,占总成绩的20%。3、考试:在本课程结束后从题库里抽取试题进行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注:凡缺课达1/3课时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平时考查未完成者不评定总成绩,经审核有正当理由者,可限期补作作业。考核的内容和要求以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重点是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运用能力等。其余的制度按学校及体育系的有关规定执行。体育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体育概论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10040201205学 分: 2分总 学 时: 36学时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先修课程:学校体育学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体育概论课程是国家教委规定的本科体育教学专业的一门主要的必修课程。本大纲是依据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课程基本要求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培养目标而制定的。体育概论是从宏观、整体上研究体育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认识体育的地位、目的、任务、揭示体育的功能,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原则和途径。阐述体育的体制,研究体育的手段和方法。介绍国际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及生态体育观,教学中使学生掌握体育的本质、特点、作用、体育的基本手段等基本理论和知识。明确体育的制度,培养运用基础理论辨证分析体育的相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要求主讲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运用全新的理念进行教学,使教材具有教好的系统性、科学性;教学要突击重点,着重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学、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教学方式以教堂教学为主,结合自学、作业、讨论等方式;学生遵守课堂常规和相关教学要求,加强教学与检查和辅导,注重教书育人。了解体育的产生与发展,认识体育的本质与特征;了解我国体育目的的任务,掌握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与要求;掌握体育体制概念和了解我国体育体制;掌握运动动作的结构,能分析运动动作的要素;掌握体育锻炼的几种方法;了解国际体育组织与竞赛和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理解生态体育的内涵和体育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精神。三、教学内容第一章 体育的本质与特征教学要求:了解体育的产生与发展,认识体育的本质与特征教学重点:体育的功能第一节、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体育的本质与特征第三节、体育的功能第二章 我国体育的目的的任务教学要求:了解我国体育目的的任务,掌握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与要求教学重点:中国体育发展观第一节、体育目的任务概述第二节、我国体育目的的任务第三节、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与要求第四节、中国体育发展观念的变迁与前瞻第三章 体育体制教学要求:掌握体育体制概念;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 中外体育体制比较;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第一节、体育体制的一般概述第二节、我国的体育体制第三节、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第四章 体育手段教学要求:掌握运动动作的结构,能分析运动动作的要素,师生互动教学重点: 运动动作的要素的分析和运动动作的质量评定第一节、体育手段的概述第二节、运动动作的结构第三节、运动动作的要素第四节、运动动作的分类和运用第五节、运动动作的质量评定和运用要求第五章 体育锻炼教学要求:掌握体育锻炼的几种方法教学重点: 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第一节、体育锻炼的概述第二节、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第三节、体育锻炼效果的检查与评定第六章 国际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教学要求:了解国际体育组织与竞赛和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教学重点: 奥林匹克运动理念第一节、国际体育概述第二节、国际体育组织与竞赛第三节、奥林匹克运动概述第四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第七章 生态体育教学要求:理解生态体育的内涵和体育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教学重点: 生态体育环境体系的评述第一节、生态体育概述第二节、生态体育的内涵第三节、生态体育的特点第四节、生态体育的环境体系第八章 体育科学教学要求:自学和辅导相结合教学重点:体育科技在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中的作用第一节、 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 体育科学的性质和体系第三节、 体育科技在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中的作用第九章 体育法规(选用教材)教学要求: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精神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内容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概述第二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概述四、学时分配与比例教学内容讲 授讨论辅导自学作 业第一章 体育的本质与特征21第二章 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2第三章 体育体制31第四章 体育手段511第五章 体育锻炼2第六章 国际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2第七章 生态体育3第八章 体育科学1第九章 体育法规(选用教材)2复习与机动8考试2总计36五、教学参考书1、体育概论,体育概论教材编写组。高校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2、推荐参考书:全民健身概论,陈宁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成都体育学院,出版社。体育教程,体育教程编写委员会,四川大学出版社。六、成绩评定1、课堂常规:包括出勤情况和上课的状态占总成绩的10%。2、平时考查:包括口头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的质量及平时测验等,占总成绩的20%。3、考试在本课程的内容全部教学结束时或期终进行占总成绩的70%。4、凡缺课达1/3课时者,不得参加本课程考试;作业未完成者不评定总成绩。5、考核的内容和要求以本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重点是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就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10040201206学 分:2学分总 学 时:36学时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先修课程: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心理学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目的与任务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该课后,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心理特征,了解其原理所在,并与体育密切结合进行应用性的分析和运用。二、教学要求能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联系教学实际,具体分析青少年儿童学习体育运动的内在心理规律,并掌握具体培养方法。三、教学内容1、心理学概况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心理学界的几大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现状: 2、学生心理(感知觉、记忆、思维、注意、情绪状态)体育教育与学生感知觉记忆体育运动中的思维体育运动中的注意体育运动中的情绪状态“极点”“第二次呼吸”状态与意志品质的培养3、运动技能的形成和迁移概念: 学习理论:(马启伟-体育心理学)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123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白鼠压杆得食实验。124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125苛勒的顿悟学习理论,128托尔曼的认知论。129 运动技能特性运动技能分类:初步形成动作阶段;基本掌握动作阶段;自动化、运用自如阶段运动技能的相互作用(迁移和干扰)4、体育学习心理的内在动力体育动机:(内部动因)体育兴趣:体育态度:体育习惯:5、心理选材6、体育心理技能训练方法一:目标设置见方法二:放松训练方法三:表象训练方法四:注意集中训练方法五:自我暗示训练方法六:模拟训练方法七:战术心理训练7、心理健康教育8、体育比赛心理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9、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311四、学时分配与比例1、心理学概况-2学时5%2、学生心理(感知觉、记忆、思维、注意、情绪状态)-10学时25%3、运动技能的形成和迁移-6学时15%4、体育学习心理的内在动力-8学时20%5、心理选材-2学时5%6、体育心理技能训练-4学时10%7、心理健康教育-2学时5%8、体育比赛心理-2学时5%9、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2学时5%五、教学参与书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96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主教材)2、张子沙体育教育心理学98年版、警官教育出版社3、杨宗义体育心理学91年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4、高发民体育心理学2001年版、山东大学出版社5、申荷永、高岚心理教育2001年第二版、暨南大学出版社6、李薇、李进体育心理学2000年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7、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1988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8、张力为,等。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莫雷: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六、成绩评定(考试、考查)1、平时表现占10%; 2、作业占20% 3、半期考查占20%; 4、期末考试占50%。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10040201207学 分: 2学分总 学 时: 36学时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先修课程:学校体育学、体育概论、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体育教学实践的方法。它是在总结学校体育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于教师正确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教学,使体育专业的学生掌握各项教材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艺术,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体育教师打好基础。其任务是:第一,使学生在已有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分析中学体育教材,确定教学任务,并能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材目标。第二,能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出教学的基本要求,较好地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第三,使学生较好地了解各教材之间的纵横联系和对身体的锻炼价值,力求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手段的选择科学合理。 二、教学要求(一)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密切联系中学生、场地、器材等客观实际,钻研教材,研究和改进教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二)帮助学生掌握各类体育教材,确定教学任务,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基本教学步骤、保护帮助方法及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三)组织必要的观摩、见习或者实习,运用教材教法知识、方法指导,进行研讨、作业等。(四)要求学生联系教学实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研究教法中的各种问题,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教材分为两大部分,即概述部分和教材教法分析部分。 第一部分: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概述(一)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任务(二)影响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因素(三)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结构(四)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特点第二部分: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分析(一)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二)体育游戏(三)韵律操与游戏(四)田径(五)体操(六)球类运动(七)武术(八)发展身体素质四、学时分配与比例(总时数36学时,其中试教、评议占10%,讲授占90%。)序号教 材学时数讲授实践其它合计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概述42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23体育游戏24韵律操和舞蹈15田径76体操67球类运动48武术29发展身体素质210实践211其它或复习4合计302436五、教学参考书1.王文生主编.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夏思永主编.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六、成绩评定分值分配:平时成绩10%;实习、作业等20%;笔试70%。体育统计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体育统计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10040201208学 分: 2学分总 学 时: 36学时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先修课程:学校体育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体育统计学是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目 的: 本课程紧紧围绕以培养中学体育教师,业余学校教学员和社会体育工作者为目标,注重本学科的实用性,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体育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工作中能及时总结教学成果,进一步突出教育的科学性。任 务: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健康的思想教育。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保证教学内容系统性的前提下,适当引进本学科有关的新知识、新理论。突出重点、加强基础、增强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符合应用所学知识与其它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二、教学要求使学生能了解体育统计的基本原理、概念、公式,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