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74194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中学 王敏【摘要】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体会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数学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正确理解和认识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重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育初步的创新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次发现或重新组合,联系社会实际,动手解决问题,学生有了这些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就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去创新,就能创造前所未有。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只有把学生视为具有平等人格的人,才能赢得学生的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抛弃“不苟言笑”的面具,培养“蹲下身下看学生”的意识和勇气,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探究,不要“越俎代疱”,努力做到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大加赞赏;提倡学生有错必纠,甚至是纠正教师、权威的错误;允许学生“插嘴”,更允许学生争论,因为在“插嘴”、“争论”中常会形成智慧的碰撞,引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一定要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把现代教育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每一堂课都能营造出学有乐趣、学得忘我的氛围,那么一定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乐园。总之,只有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调动起教学主体的意识觉醒,才能发挥施教者的价值引导作用,才能使二者形成精神交往,人格关照,智慧互动,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巨大的作用,才能全面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另外,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还应注重鼓励学生奇思异想,标新立异,使他们养成不满足现存的答案,不相信唯一的解释,不屈服外界压力的习惯。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独立思考还是集体研究,小组讨论?是先独立研究再相互交流,还是带着问题看书自学?这与所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关。通常的做法,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地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将触发思维的因素进行显现,将引导思维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分析把握,为今后创新思维打下基础。二、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成功,让学生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需要。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呢?创设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就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游戏,紧张刺激的竞争、风趣幽默的谈话等,再观教材提供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谁知冲突,从而使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也可以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因此,老师应在教学中有效地创设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更高层次的学习需要。其次、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创新精神。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现实,即“生活即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立足实际,敢于质疑,合情推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一次函数的应用”的举例中,举了手机费用问题如下:例:某电信公司手机的A、B两类收费标准如下表:收费种类月租费基本通话费(元/分)A类5004B类006.请写出A、B两类收费标准每月应缴费用 y(元)与通话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请你们帮王明想想,他选哪一种才合算?问题一出,大家兴趣盎然,纷纷发表意见。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不要急于评价,重点是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在课堂上,充分信任学生,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艺。精彩时报以掌声,给予充分的肯定,失误时,评论切磋,提出中肯的意见。不因为学生一两次的失误而对此丧失信心,当老师对学生充满信心时,也正是学生发奋拼搏大步迈向成功的时候!相反,学生遭遇挫折时,教师如果横加责难,一棒子打死,学生哪还有成功的机会呢?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采取启发式教学,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观察力是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对事物进行系统的,周密的,精确的观察,获得有意义的材料,才能探索出事物的规律。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学习中得到发展的,如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那么就能使它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观察往往总是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每一位学生观察的角度、方向各不相同,所获得的结论也就不相同。因而在观察过后,不能急于给学生下结论,而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不同方面来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知道观察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使他们在下一次进行观察,能有效地提高观察效率,获得成功,例如:在七年级第二章有理数讲绝对值的概念是结合数轴来理解,当学生能正确说出任意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时,接着提问a的绝对值等于多少,此时学生情绪激昂,学生各抒己见,互相批驳,最终获得与教科书分类基本相同的结论,让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过渡显得理所当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恒心,以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为突破口,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学习中学会思考,促进思维发展,只有这样师生的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