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5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中图版必修3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573997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5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中图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5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中图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5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中图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第5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一、工业化和城市化1工业化(1)概念: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2)本质: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3)2城市化(1)概念: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2)本质: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3)内涵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城市化。二、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1江苏省概况(1)位置: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2)社会经济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2工业化和城市化现状(1)工业化: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其工业化进程呈现明显加快的特征。(2)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的平均水平。三、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1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环境问题。(3)城市化发展不尽合理。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改善。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2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1)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2)“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3)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5)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考点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1读“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2)以下对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答案(1)D(2)A解析第(1)题,甲、乙两地区城市化的推动力虽有差异,但都是工业化促进城市化,这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第(2)题,甲地区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是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乙地区以苏南地区为代表,是上海等大城市向外扩散导致的城市化。【考向立意】该题组利用两种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图,考查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思维过程】确定考查对象结合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判定两种模式的主要分布区调运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误区警示】该题组易出现的错误在于对我国几种常见城市化发展模式不熟悉。【预测展望】利用一些图文材料,结合最新时事材料,考查工业化与城市化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2不同区域城市化模式的比较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发展中国家一般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甚至全国其他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城市化出现了一些典型的模式(如图)。(1)珠江三角洲模式(2)浙江温州模式(3)苏南模式(4)云南德宏模式(5)东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东北模式的城市化,其动力都是工业化,云南德宏模式的城市化动力是边贸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温州模式是由于乡镇企业发展,带来乡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南模式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带动了郊区城市化;东北模式是由于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劳动力职能变化和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云南德宏模式是由于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到此务工经商,推动了区域城市化的发展。1图甲是“我国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图乙是“世界发达国家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据图中信息判断()A第一产业对城市化没有贡献B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C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三产业对我国城市化贡献率差异逐步增大D“二战”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2)与发达国家相比,图中信息无法反映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是()A产业结构不合理B城市空间分布不合理C第二产业比重大D城市环境污染较严重答案(1)D(2)B解析第(1)题,图示主要说明第二、三产业对城市化的影响。没有反映出两类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自1950年开始,第二、三产业对我国城市化贡献率总体差距扩大,但有波动。第(2)题,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来自第二产业的推动,因此产业结构层次偏低,易造成环境问题。考点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2读“江苏省资本、劳动力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图”,回答(1)(2)题。(1)江苏19972007年资本、劳动力、技术创新等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B2001年,资本、劳动力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相同C技术创新对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比较小D劳动力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变化比较大,近年有上升趋势(2)今后江苏省要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加大劳动力投入数量B减少资本投入C加强技术创新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劳动力就业率答案(1)B(2)C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2001年三者对经济的贡献率由高到低排序为:资本、劳动力、技术创新。第(2)题,目前,江苏资本优势下降,劳动力成本升高,因此区域经济增长应重在技术创新,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考向立意】该题组利用坐标图形象直观地考查了不同因素对经济增长(工业化)的影响,以及今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思维过程】确定考查对象(各种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结合所给坐标图分析数据变化调运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结论。【误区警示】不能对坐标图进行正确判读;不能根据坐标图找准今后发展要采取的措施。【预测展望】1利用一些图文材料来分析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2利用某地区城市化的有益经验,探索新的城市化措施。区域工业化的发展与区域产业基础和市场开发密切相关,城市化发展一方面要借助工业化的带动,另一方面也与城市规划和管理相联系。以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为例分析如下:问题原因措施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把城市化等同于城市建设,把城市化水平等同于单一指标城市化率,工作重心放在扩大城镇规模和具体项目建设上;过多强调以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为中心,忽视了“以人为本”加强学习,全面认识城市化的内涵;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的治理滞后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使污染点增多、面积扩大;工业和生活排放大量污染物;工业发展和人口剧增,水污染严重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城市绿地,优化人居环境;改造高耗能、高成本、高污染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生态标准建设工业园区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服务设施效益不佳,基础设施成本很高;城市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不利于辐射和带动作用“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2(2012上海地理)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据2009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材料二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3)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答案(1)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2009年比1999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从产业结构业看: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2)建设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与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和养老服务,又保持乡村的特色生活方式。(任答三点即可)(3)为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就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缩小城乡差别;可避免城市过度膨胀所带来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任答两点即可)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可判断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产业结构变化图如下:第(2)题,根据上面产业结构变化图可以得出,乐清市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由材料二可以分析,“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体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垃圾集中处理”体现了环境建设加强,“健身苑”、“篮球场”、“免费义务教育和基础养老金”等体现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第(3)题,就地式城市化为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其意义可以从对农村的影响和对城市的影响两个角度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自然地理条件。(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是什么?(3)香港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有何影响? (1)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江水系水网密布;三角洲有利的地形条件和肥沃的土壤条件;地理位置优越。(2)地理位置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3)改革开放后,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资金、技术也随之流入,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1不同区域城市化模式的比较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发展中国家一般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甚至全国其他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城市化出现了一些典型的模式(如图)。2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区位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工业化、城市化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等,因此各区域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积极发展科技、努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美化环境等方面入手,促使该区域的工业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下面是珠江三角洲与江苏省城市化问题与对策的对比:珠三角江苏省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出现了环境问题,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措施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一、选择题读“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12题。1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B第三产业产值下降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2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答案1.D2.D解析第1题,由图中一、二、三产业产值构成变化曲线,直接可判断A、B、C项错。第2题,由图中一、二、三产业就业状况,可判断A、B、C三项不符合图示变化规律,故A、B、C错。而图中第一、三产业变化虽较明显,可就业比例变化不大,原因可能是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发展,故吸收剩余劳动力总体数量基本不变。江苏省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和五条城镇聚合轴(徐连、宁通、沪宁、新宜、连通)构成。“三圈五轴”以城市为核心、城镇聚合轴为骨架、都市圈为网络,它将带动和推进全省的城市化。据此完成35题。3三个都市圈共同的自然特点是()A矿产资源丰富 B地形平坦C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区 D海运便利4关于目前江苏省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镇聚合轴往往是主要交通干线B三个都市圈全部在我国南方地区C城市化发展速度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省内城市化水平均衡5在江苏省城市化过程中,下列说法可行的是()A建设发达的交通网,干线尽可能经过市中心区B加强规划,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C合理布局,促进苏南、苏中、苏北协调发展D提倡居民购买私人小轿车,减轻交通压力答案3.B4.A5.C解析第3题,三个都市圈都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第4题,徐连都市圈不在我国南方地区,江苏城市化发展速度快,省内城市化水平出现明显的地区不均衡性。第5题,建设发达的交通网,干线不能经过市中心区,否则会造成交通拥挤;加强规划,应以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为目标;提倡居民购买私人小轿车,会加重公共交通压力。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68题。6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7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8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答案6.A7.D8.A解析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读下表,回答910题。四大经济圈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2002年2003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珠江三角洲652.141.95.154.640.3长江三角洲4.949.845.34.152.443.5京津冀10.045.744.39.547.243.3大东北12.849.737.512.550.437.19.四个地区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10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劳动密集型工业资金密集型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资源密集型工业A B C D答案9.C10.B解析第9题,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22003年四个地区的第二产业比重都上升,而第一、三产业比重都略有下降。第10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中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比重将上升。目前,我国东、南、西、北都有了自己的“特区”,出现了老“特区”与新“特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读下图,回答1112题。11促使深圳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A大力推进工业化 B改革开放的政策C大量的外来民工 D香港的产业转移12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特区”,适宜重点发展()A现代服务业与物流业B都市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C原材料加工业和能源工业D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答案11.B12.D解析第11题,深圳是我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政策优惠有利于其发挥自身优势,率先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第12题,上海、天津是我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且原材料、燃料短缺的地区,应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的制造业,形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头作用。新浪网2012年8月28日电:2011年,广东省经认定的326个省级专业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省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24.9%提升至2011年的31.1%。形成了虎门服装、南庄陶瓷、小榄五金等享誉国内外的区域品牌。回答1315题。13该地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密集且经济发达,下面不是其发展区位优势的是()A平坦的地势 B丰富的矿产资源C优越的地理位置 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14该地区工业专业镇的兴起,反映了工业生产的()A转移 B升级 C专业化 D规模化15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故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C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耕地面积增加D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被生长,没有出现水土流失现象答案13.B14.C15.B解析第13题,珠江三角洲矿产资源并不丰富。第14题,工业专业镇的兴起主要反映了工业生产的专业化。第15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等。此外还有噪声污染、耕地锐减、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等。二、综合题16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根据材料,描述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特征。(2)结合所学知识,构建珠三角地区城市化模式。答案(1)该区域工业化的推进经历了两个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慢;1990年以后为第二阶段,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快。(2)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和体制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除传统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如工业化)外,我国出现了许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如区位优势、第三产业、户籍制度、建设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推动城镇化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如下表)。影响因子意义第一因子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交通干线公路网密度反映人口乡村城市流动、跨区域流动的强度和便捷程度第二因子港口吞吐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外商实际投资额反映城镇化中非工业化的拉动因素,即工业化不高情况下的城镇化第三因子人均GDP、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反映综合经济实力壮大从而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情况材料二2000年与2005年大陆沿海省区(市)城镇化水平及变动幅度图(1)简述2000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市)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 (2)从工业结构差异入手,分析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的城镇化第一因子的差异。(3)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据此推测这些省区(市)三次产业共同的变化状况。答案(1)城镇化水平较高;各省区(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很大;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均衡。(2)辽宁省的重工业比重大,产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镇发展慢,城乡居民收入较少,铁路交通网络密度大,而公路网密度较小,省外人口迁入少;广东省的轻工业比重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小城镇发展迅速,工业化发展速度快,城乡居民收入较多,公路网密度大,吸引大量外来人口。(3)(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的信息,从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的速度两方面分析沿海省区(市)城镇化的特征。第(2)题,影响城镇化的第一因子,包括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交通干线公路网密度等方面,注意从工业结构入手,工业结构的差异影响经济的发展。第(3)题,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