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68946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0年8月6日)内容摘要:南京有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如何抢占机遇,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引领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的支柱产业,是南京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不同文化创意产业主体开展广泛调研和总结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发展优势、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与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关键词:南京 文化创意产业 对策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已被公认为是引领新经济发展、提升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南京在“三个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正处于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谋求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实现这一转型的重要支点。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特征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理解各有不同,英国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将其定义为“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的产业,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来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在我国,最先使用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是台湾,其定义描述为“源于创意和文化积累,通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办发200624号),“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之中。近年来,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众多国内城市均致力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分类标准尚无统一界定。在南京市委、市政府2006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南京文化产业的意见和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初次进行了分类(见表一、表二)。表一: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定义和范围比较定义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创意产业联合国贸发会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南南合作局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际贸易中心对创意产业的定义:(1)使用创意与智力资本为初始投入的产品与服务创作、生产和销售的循环过程;(2)由一系列以知识为基础的活动构成,不仅侧重于艺术,也从贸易与知识产权中创造潜在收入;(3)既包括了有形产品,也包括无形的拥有创意内容、经济价值和市场目标的智力与艺术服务;(4)处于手工艺、服务和产业部门之间的交界处;(5)在世界贸易中构成了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领域。南京市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与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范围文化产业(国家统计范畴)核心层:(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4)文化艺术服务;外围层:(5)网络文化服务(6)文化休闲娱乐服务(7)其他文化服务;相关层:(8)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9)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文化产业(南京市)(1)新闻传媒业(2)现代旅游业(3)出版发行业(4)工艺美术业(5)会展博览业(6)文化创意业(7)动漫游戏业(8)数字传输业(9)休闲娱乐业(10)教育培训业(11)印刷复制业(12)体育健身业文化创意产业(南京市)(1)建筑设计(2)广播影视(3)工艺美术(4)计算机软件设计(5)动漫游戏(6)广告设计(7)时尚设计(8)表演艺术(9)出版发行(10)工业设计表二:各主要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台湾13类:视觉艺术、音乐与表演艺术、文化展演设施、工艺、电影、广播电视、出版、广告、设计、数字休闲娱乐、设计品牌时尚、建筑设计、创意生活北京9类: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文化商务服务)上海11类: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时装设计、动漫设计、网络媒体、时尚艺术、影视制作、品牌发布、工艺品制作深圳7类:创意设计、休闲旅游、动漫游戏、演艺娱乐、数字影视、传媒出版、工艺美术杭州8类:信息服务、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现代传媒、艺术品、教育培训、文化休闲旅游、文化会展从上述对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理解和分类可以看出,虽然各地采用的概念表述和分类标准不同,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是明确的:文化创意产业源于传统文化产业,又有别于传统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在内涵上强调文化的工业化复制和商品化推广,是文化与经济的双向融合;而文化创意产业不是对文化产品的简单复制,更强调运用文化艺术创造性推动经济的新兴理念和经济实践,它的核心是创意,灵魂是文化,支撑是科技,属于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新兴产业,其主要特征如下:1、高知识性。文化创意产品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2、高附加值。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文化创意产品价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3、强融合性。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二、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及优势分析从国际和国家层面分析,在世界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在提升区域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中的巨大作用与潜力正在不断彰显。经济全球化将大大缓解产业发展的要素瓶颈,为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资本、人才支持及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群。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又先后出台了包括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第一次将文化产业提高到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纳入国家产业规划体系,标志着文化产业的国家战略地位的确立和提升。2010年3月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紧紧围绕推动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有效对接,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繁荣。当前,国家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展开,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从南京层面分析,新时期,南京要实现“三个发展”,既要解决内外部结构失衡问题,又要形成新的增长引擎。在面临要素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城市发展阶段,文化创意产业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确立了“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明确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国际、国内创意设计交流平台,努力建成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创意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为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2005年以来,南京市先后发布施行的有关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达到33部,主要涉及产业规划、经济政策、园区扶持建设、企业扶持等四类,其中,以2006年出台的“5+1”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最具代表性,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撑体系已经形成。同时,独特的比较优势为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一)优良的区位优势南京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地带与长江流域开发地带的交汇处,是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中心城市,是华东地区重要交通和通信枢纽。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齐全的城市功能使其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辐射力和凝聚力,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要素资源。2010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南京的规划地位由“副中心城市”提升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依托这一高端定位,南京将凭借更加完善的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有效实施区域间的资源共享、互助合作及产业链延伸,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由“单兵作战”向“兵团作战”转化。(二)深厚的人文底蕴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园林城市、文明城市,获颁“联合国人居环境特别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近现代革命文化等文化遗存有着明显的存量优势。秀美的自然风光与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高度融合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创作之源,形成了文化环境和精神层面的支撑。(三)丰富的人力和科教资源南京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拥有各类高等院校61所,各类科研机构543家,全市现有院校中开办文化、创意相关专业的有近10家,文化企业开展相关专业培训的有近百家。这些较为雄厚的教育科研实力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四)丰厚的产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南京市形成了制造业发达、服务业繁荣的雄厚产业基础,各类产业发展呈现既分工细化又互相融合的态势,制造与创造相互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配套,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使知识、科技、文化、艺术等元素更多地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南京有着丰富的工业文化历史遗产,大量优秀历史工业建筑浓缩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南京城市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史。在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功能转换中,历史积累的空置废弃工业老建筑所特有的历史底蕴、想象空间和文化内涵得到充分的诠释和延伸,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五)旺盛的创意产品消费需求文化创意产业以经济的高度发展为前提。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经济增长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开始出现更强的关联;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恩格尔系数降到40%以下,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费将有显著增长。2009年,南京市人均GDP已达到8000美元,城镇恩格尔系数达到36.7%。这表明,南京城市文化服务消费在快速增长,已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消费市场。科技含量高、休闲娱乐性强、引领时尚、彰显个性的文化消费服务成为新的需求热点,如动漫、游戏、音乐、绘画、演出等方面已经培育了相当规模的爱好和消费群体,这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支持。(六)难得的青奥会契机2014年夏季世界青年奥运会是南京提升服务功能、推进区域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走向国际化大都市的一次重大机遇。青奥会的举办将直接对城市服务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直接促进南京创意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直接影响南京文化创意产业研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艺术与生态设计、文化艺术传媒、策划咨询和时尚消费等领域。同时,青奥会将吸引世界大批创意精英汇聚,必将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注入动力因子。综上所述,优越的地缘条件、丰富的人才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产业基础、强劲的文化需求等城市特性构成了我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生长的基石。南京惟有把握文化创意产业的黄金发展期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发挥独有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才能在全国创意经济热潮中抢得先机,助推我市城市发展能级的全面提升。三、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属新兴产业,理论界对其内涵及范围界定争议较大,国家统计局目前尚未对此进行单独统计。因此,我们本次的调研范围仍以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文化创意产业界定范围为准。为摸清其发展状况,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了深入调研,试图对其全貌进行周详地概括和分析。(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1、产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依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国统字200424号)规定的统计范围,2004年以来,在全市经济连续保持年均15%增速的基础上,南京文化产业的增速始终高于全市GDP的增速,超过了全国和全省的平均发展水平。2009年,南京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51.7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59%,占服务业比重为7%。由于南京市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范围大于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文化产业范畴,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应远超出现行统计的文化产业增加值。结合英国创意产业研究先驱者之一贾斯汀?欧康纳先生设立的“贾斯汀?欧康纳文化、传媒和创意产业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国内各主要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排名及全国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研讨会等信息资料,并通过与各城市当期GDP的数据比较计算,得出2009年国内各主要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见表三,附后)。从表三可以看出,虽然各城市统计口径的不一致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绝对额比较难度较大,但南京在相比其他城市统计口径较小的情况下,仍位居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十强,充分反映了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2009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创意中国和谐世界”文化产业国际论坛上,南京市被评为“中国文化产业创意城市示范奖”;2010年3月又获得江苏省“文化发展先进地区”称号。2、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南京市已形成了以计算机软件设计、动漫网游、广电传媒、新闻出版、工艺美术、表演艺术等产业门类为主导的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调查显示,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民营企业占据了4/5强,民营企业以生力军的姿态引领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的日益形成。一是计算机软件设计产业始终保持领先。2009年,南京市获批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软件企业数累计突破1400家,从业人员超过12万,有11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二是动漫和网游产业实现大跨越。2009年,全市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影视动画片产量达8019分钟,总产值4.17亿元,位居全国10个主要城市第8位。动漫及其衍生行业全年入库各项税收4529万元,同比增长156%。三是广电业实现资源共享。以南京广播电视集团为代表的广电行业通过市场化运作,着力向社会开放自身媒体资源,整合社会发展、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南京制造”的电视剧荣获全国性大奖共150多项。四是新闻出版业平稳发展。全市报业突出内涵式发展,质量和效益并重,年度总发行量超过4亿份。南京报业集团已成为南京地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人才实力、技术实力和发展实力的传媒集团,江苏可一、大众书局、南京经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爱德印刷有限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行业品牌。五是南京演艺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2009年,南京地区各类营业性演出达1.24万场次,观众357.2万人次。此外,以南京云锦、金陵刻经、南京金箔、秦淮灯会等“金陵四绝”为代表的世界或国家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面进入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序列,成为我国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典范。3、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独具特色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发展迅速,成为全国发展速度最快、数量最多的省会城市。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依托南京特色文化,定位鲜明,主要分为综合创意产业园(基地)、当代艺术创意园、网络游戏与动漫创意产业园、影视创作基地、传统书画艺术创意基地、民间工艺创意市集和地域文化品牌基地等10个类别。截至2009年,全市各类建成和在建文化创意产业园近50个,投资总额100多亿元,占地面积近1.5万亩,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达到2000多家。现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3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5个,市级文化产业基地28个,其中:红山创意工厂、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等园区都形成了特色发展模式和运营机制。4、文化贸易逐步拓展通过文化招商活动增进与相关国家与地区的交流合作,形成了资本与项目、项目与企业的有效对接。自2006年以来,成功举办四届文化产业交易会,构筑了长三角地区独具魅力的文化产业会展高地。南京文化贸易产品香港专场推介、在台湾举办的文化产业论坛暨交流会和在英国举办的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会,迈出了南京文化产业走向境外的一大步。2009年,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中,南京有5家文化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当前,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面临诸多机遇与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退,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在短期内尚难以明朗。虽然文化创意产业凭借其对有形资源要素要求相对较低的特性,具备了一定抵御金融危机的作用,但应当看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个国家、地区及各种产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文化创意产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所难免:金融机构的风险规避意愿给文化创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资金融通带来更多困难,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文化创意产品、服务的消费需求和出口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二是我国区域间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国内各主要城市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加快自主创新进程、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着力点之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南京虽在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居于前十强,但与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第一方阵”城市相比差距明显,而福州、成都、宁波等城市的发展水平与南京已十分接近。从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态势分析,处在“第一方阵”的“标兵”城市凭借优良的资源禀赋、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先发优势,先后确立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超过了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仅次于金融业,在第三产业中位居第二;上海市提出要打造“国际创意产业中心”,成为与伦敦、纽约、东京相比肩的国际一流创意城市;深圳依托“文化立市”战略,提出了建设“创意设计之都”的战略目标,获批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率先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杭州在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中明确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杭州的“第四产业”、“品质产业”,步入“文化融入经济、经济体现文化、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互动高级发展阶段,并将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定位在17%左右。同时,成都、宁波、昆明、厦门等城市也在经济发展中争装“创意引擎”,积极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南京的差距逐渐缩小,大有赶超之势。在省内,苏、锡、常三市竞相发展以工业设计、动漫网游、文化产品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常州在综合资源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凭借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市场运作,抢得发展先机,在全省率先获批“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其五年来被国家广电总局立项的原创动画题材突破100部,形成了集形象设计、产品开发、制作为一体的产业链体系,已超越南京走在了全省前列。(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带来的挑战和各城市竞相发展的态势,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任务尤显紧迫。综合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南京的现状调研,从总体上分析,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独立和完整的产业正由初级阶段过渡到中级阶段,从体制机制上看,尚存在较为明显的薄弱环节,比较优势和优质资源挖掘还不够,在开放意识、发展理念、促进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政策综合效益未得到完全释放,引导作用有待加强问卷调查显示,72.75%的被访企业认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接近六成的创意企业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多。从政策主体、客体、环境和实施手段等层面分析,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虽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尚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是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支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几年发展的新兴产业,从全国来看,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产业范围界定比较模糊,产业发展缺乏指导目录,产业评估体系尚未建立,客观上导致产业发展重点不明确,支持不到位。目前,南京市每年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仅为3000万元,而北京为5亿元,深圳为3亿元,青岛为5000万元。问卷调查显示,被访企业近五年来直接得到政府提供的政策优惠和奖励的仅占17.96%。文化创意企业普遍对项目资助、研发投入资助、政府贷款贴息、创建名牌资助、纳税奖励等有较高的期望值。二是政策的综合推介宣传力度比较欠缺。文化创意产业涉及文化、科技、软件、出口、产业园区等10多项政策,目前仅有与文化密切相关的政策具有较高的知晓度。三是由于政策制定主体涉及宣传、文广新局、经信委、科委等多个部门,现行的政策较为分散庞杂,配套性、统筹性及相互之间的融合性、关联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规划、整合,存在产业资源条块分割和政出多门现象,全面、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执行力和综合效益。四是相关政策过于宏观,目标不够准确,政策实施难以平衡,执行难度较大,尤其是土地、财税优惠政策力度不够,鼓励和支持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欠缺,人才培养、投融资政策难以有效落实,政策扶持重点与企业需求上存在一定差距。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够充分,整体实力不强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早,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仍处于体制性松绑、政策性推动阶段。问卷调查显示,42.81%的被访企业认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有较大差距,23.65%的企业认为南京市与苏南各城市相比处于劣势,这表明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尚不够充分。一是产业规模偏小,社会化、产业化程度较低,且产业结构上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技术含量不高,还停留在简单的文化产品和娱乐服务阶段,文化要素市场、劳务市场、产权市场尚未真正形成。二是产业创新性不足。企业的创新型研发能力有限,文化创意内涵不足,产品核心竞争力弱,附加值低,经营模式亟须创新。一些企业虽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但相应的体制、管理、人才等方面得不到有效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问题突出。三是缺乏对产业链的打造与拓展。文化创意价值实现形式单一,一些文化创意行业的发展仍处在单打独斗、低端发展的模式,自身的产业链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延伸,包括创意制作、内容运营、消费体验和创意衍生产品等在内的各个环节未能很好地衔接,影响了深度开发和品牌塑造。以动漫产业为例,一个动漫原创作品不仅可以带来本身的销售收入,更可以带动一批诸如玩具、服装、电影、音乐、出版、网站资源等衍生产品行业,这些相关行业的相互作用,将成倍放大动漫产业的收益和知名度,而南京市缺乏类似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和氛围,因而削弱了其经济和社会效应。四是在地域和国际合作方面,南京市与“长三角”地区之间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各自为战的分割状态,未能形成有效的合作联动机制。3、产业园区同质化现象较严重,运营能力和品牌建设不足问卷调查显示,63.47%的被访企业认为当前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同行业恶性竞争较为严重。文化创意产业各行业存在集聚化程度不均衡现象,仅有动漫游戏、计算机软件设计类企业集聚化程度较高,而其他类别的企业相对较为分散。文化创意企业普遍对产业园区的规划定位、服务平台建设、龙头企业的引进和中小企业的扶持等寄予较高的期望值。一是与先进城市相比,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战略和功能定位还处在初级认知和实践阶段,园区建设过多依靠政府和政策的规划引导,内生性和内动力不够,仍是低层次的地理集聚,离严格意义上的产业集群阶段还有一定距离。如:动漫产业在近10个园区集聚,分散在多个行政区,存在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现象。二是园区内企业涉及的门类较广,但企业间的聚合度不够,产业关联度不强,囿于招商回报等因素,部分园区入驻了与文化创意产业无关的企业,制约了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三是部分园区管理能力偏弱。多数园区的管理主体专业化程度不高,在科学经营、招商引资、产业链拓展等方面仍然欠缺,商业地产模式明显,对入园企业的服务仅限于一般性的物业配套服务和收取租金盈利,缺乏信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投融资平台等服务体系的构建。四是缺乏品牌拉动效应,具有高知名度的产业园区偏少,园区内有竞争力、上规模、上水平的知名企业、龙头企业不多。4、知识产权保护亟待加强问卷调查显示,26.35%的被访企业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秩序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的情况,其中,计算机软件设计类、动漫游戏类、广播影视类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最为迫切。这表明,南京市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还不完善,知识产权中介代理体系和公共信息服务交易平台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版权价值评估体系,造成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难以落实。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还未形成一个公平交易、多方共赢的市场环境。5、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面临难题问卷调查显示,被访企业将融资帮助列为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急需解决问题的第二位。一方面,由于文化创意企业本身大多具有固定资产少、以无形资产为主的资产结构轻型化特点,其核心资产主要是知识产权、版权和收费权,政策性和市场风险巨大;另一方面,南京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手段和方式缺乏创新,造成融资渠道狭窄,银行信贷投入严重不足,尚未形成政府、银行、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6、创意人才资源的引进和培养需要加强问卷调查显示,84.73%的被访企业认为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高端人才非常缺乏,41.32%的被访企业认为创意人才结构不均衡,37.43%的被访企业认为创意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人才规模有限。这表明,南京市目前不仅在创意产业人才的总体数量上相对偏少,而且在层次和结构上存在较大差距,成为制约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文化创意产业加工类人员较多,通晓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以及中高端创意、营销、策划、经纪等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结构比例中技术人员呈金字塔形结构排列。尤其是在将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的创作环节,原创能力和核心创意能力亟需提高,人才结构性需求矛盾突出。同时,学科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差距大,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掘和培养机制。四、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新形势下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当从现有的国际、国内环境出发,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三个发展”的战略方针,立足南京现实和潜在优势,科学借鉴先进经验,树立“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整合、渗透、提升”功能,推进南京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带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南京制造”向“南京创造”转变,大力提升南京的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影响力,不断增强在省内、长三角地区和全国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一)发展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确立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以文化、创新、环境高度融合为特色,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和产业布局,完善社会支撑体系,注重人才为本,打造产业规模适中、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大、文化品位较高、创业环境一流、专业人才集聚、知名品牌众多、产权保护严密、公共服务完善的现代化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打响“创意南京”品牌,跻身全国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第一方阵”。“十二五”期间,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应重点实施四大战略:1、集群化发展战略。整合现有园区资源,完善投融资、产权交易、共性技术、产品展示和信息交流等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具备研发、投资、孵化、制作、培训、交易等功能的高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和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创意园区规模化、主题化、地标化,逐步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2、品牌化发展战略。依托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创意和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推进产业融合与联动发展,着力培育和引进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品牌活动,塑造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品牌。3、特色化发展战略。依托南京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鼓励和支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度融合,深度挖掘、依托、吸纳、整合相关产业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链,改造提升具有相对优势的特色产业门类,促进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把南京建成动漫游戏研发制作中心、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心、创意设计中心、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中心、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工艺美术和艺术品交易中心。4、国际化发展战略。在加强与长三角及国内其他城市优势互补的基础上,着力构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际合作平台,提高承接较高层次国际外包业务的能力,积极参与高端分工,支持和鼓励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出口,构建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营销网络,提高南京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二)具体发展举措1、注重规划引领,切实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国内外经验显示,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均得益于政府全面、科学的规划引导和大力推进。对于南京来说,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总量、结构和质量的宏观调控尤显重要。建议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结合南京市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廓清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范围,结合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对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分工及重点领域、重大支撑项目和园区建设进行合理规划,明确发展路径及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在发展重点上,借助南京市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相对发达的优势,把优先发展与信息、网络技术、高科技关联度高的产业门类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重点发展动漫网游、软件设计、工业设计、新媒体等行业,同时,依托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巩固和提升演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广告会展、现代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工艺美术等产业门类发展。在此基础上,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明显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发展特点,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发挥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与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快完善高层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有效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建立由政府、行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产业专家组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咨询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就推进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整体联动机制。2、加强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一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为基础,依据统计法的规定,抓紧出台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立足于文化创意活动自身的特点和我市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全面涵盖传统文化产业以外的科技创新活动内容,兼顾产业链各个环节,注重与国内外标准的有效衔接,增强其科学性和可比性。二是积极借鉴上海创立城市创意指数的先进做法,尽快建立包括产业规模、科技研发、文化环境、人力资源、社会环境等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评估体系,准确把握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结构比重和变化趋势,及时了解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联度,强化开展与国际和国内其它城市之间的比较研究,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综合性的参照体系和横向可比的指数体系,为社会投资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量化参考依据。三是全面梳理、修订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构建政策引导体系。从完善准入机制、加大资金扶持、鼓励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内外贸易、强化智力支撑、完善统筹机制等七个方面,归类修订或出台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措施、细则,促进产业政策逐步由单一、零散的倾斜性初级扶持过渡到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集约化的深度扶持,实现以往赶超型产业政策向功能型赶超政策转变。四是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建立有效执行机制,加强督促落实,提升政策的投放精准度和科学性。3、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力度,突破企业资金瓶颈紧抓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等新政出台的契机,尽快出台具体对接政策。一是制定和发布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合理划分投资准入程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和海外资本以直接投资、间接投资、项目融资、兼并收购、租赁、承包等方式进入一般性竞争文化行业,形成各类投资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二是完善财政资金保障体系。提高专项资金扶持额度,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贷款贴息、贷款担保、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和后期奖励等举措。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按照突出重点、形成亮点、兼顾一般、推动全局的原则,完善资助项目申报标准、申报流程和评审规则,合理确定财政资金投向,重点培育一批具有重要示范、引导、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特别是加大对原创研发环节、原创作品产业化环节、产品推广和市场营销环节、品牌塑造环节的资助力度。同时,顺应产业集群化发展方向,专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各园区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三是力推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做法,建立南京市文化产权交易所,汇聚文化创意企业资源和金融资源,依法组织开展政策咨询、信息发布、项目推介、投资引导、并购策划、项目融资、产权交易等活动,为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银、政、企的合作;运用产权交易方式和规范化的市场运作,推动各类所有制文化企业资产重组、跨国融资并购等;通过产权交易、信息披露、投融资服务等方式为各类文化产权主体提供定价、资本进出通道,探索创建文化金融体系的新途径,实现创意文化与资本的有效对接。四是拓宽融资渠道。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评价机制和信用评级制度,实现版权、著作权、收益权、销售合同、设计创意及个性化服务等无形资产的有效质押。开辟商业银行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贷款绿色通道,建立快速审批机制,提供优惠利率,设立专项授信额度,专门用于支持创意企业融资。4、优化创新集群化模式,有序推进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一是存量调整。在现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制定集聚区规划整合方案,提升园区品质,优化产业布局。合理确定园区产业战略定位,重点发展以软件设计、动漫网游、影视传媒、出版发行、民间工艺、现代艺术创意等六大创意产业品牌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集约化经营和规范化发展策略,带动相关产业及其后续产业的发展,形成南京独有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风格。二是增量引导。一方面,注重引进产业龙头企业,优化园区内企业结构,强化分工协作,延伸园区产业链;另一方面,实施园区间的战略联盟,强强联手,拉长产业链,建立相互依存的创意产业网络体系,避免出现产业同构。三是注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提升园区管理层次。建议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调控与监督作用,尽快制定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服务管理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园区致力于提供专业化和多元化服务,定期测评园区运作状态和水平,为园区发展和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方向和依据。在此基础上,加快建设开放、快捷、专业的园区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产业支持、行政服务、公共技术、法律援助、互动交流等五大服务平台。四是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无界域“虚拟集聚区”。随着科技进步,文化创意产业对宽带网络、数据库、信息服务机构、数字化制作加工等依赖性越来越大,因此,建议在实体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集创意产业研发、生产、流通、交易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借助先进的通信和网络技术,打造一个无界域的“虚拟集聚区”,实现官、产、学、研等各个链条上的数字化高端整合。5、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软环境建议制定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根据不同产业门类特性采取差异化保障措施。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成立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自律组织,为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权提供组织保障。同时,根据创意产业链的不同阶段对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合理设计和安排:一是有效保护创意创作。建立健全集产权的登记、检索、展示、发布、保护、策划、服务于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促进创意产业信息的传播和交易。二是有效保护创意产品开发和产品生产。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相关法的综合运用,强化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进一步理顺知识产权执法管理体制,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改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发展环境,降低中小创意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成本。三是有效保护创意产品的传播和销售。提高管理水平,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违法行为,从源头抑制侵权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依托园区和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形成著作权、专利权、商业秘密权及商标权全面多维保护的模式,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的社会文化氛围,促进创意产品的消费。6、实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战略,破解人才匮乏难题一是加强创意人才发展规划。将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纳入全市人才培养规划中,根据未来的发展需要,对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层次、结构等逐项进行研究,构建专门的产业人才数据库,定期编制发布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开发目录,建立包括人才认证、人力资源咨询和外包、人才推荐、人才培训等在内的创意人才专业服务体系,汇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创意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二是建立健全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创意人才评价制度;推行人才、技术、成果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通过一次性奖励、税收利润提成、成果入股等多种形式,探索产权激励机制;设立创意人才奖励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管理、创造和技术人才予以奖励。三是构建多层次、开放性的创意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南京市院校资源优势,将长期学历教育和短期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引导高等院校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学科建设,增设紧缺专业,大力培养创意人才和开展创意研究;鼓励各级各类科研院所和社会培训机构发展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职业教育,扩大教育覆盖面,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急需的实用人才。重点吸引一批跨国公司、国内外著名培训组织来我市建立培训机构;鼓励企业在院校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促进创意人才的集聚,创建“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积极推出技能培训、管理培训、订单培训,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与测评体系,形成“人才创造技术,技术支撑集群,集群吸引人才”的良性循环;广开途径,打破学历和身份限制,通过举办专业竞赛、专业评比、资格认证、公开招聘等方式发现人才,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人才和营销网络,通过国际合作培养了解国际“游戏规则”的本地人才。四是健全文化创意人才梯队工程,促进幼儿、中小学直至大学的各级教育体系重视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7、发挥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纽带作用,培育现代市场体系一是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各行业协会的作用。建议设立行业协会发展基金,大力扶持协会发展。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行业协会改革的有关政策,大力提倡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适度放权给行业协会,使行业协会在文化创意行业标准的制定、行业评比、行业培训、行业监督、标识和资质证书发放、协调会员纠纷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有效协助政府进行扶持项目的初审,确保服务的高水平和专业化。二是鼓励和扶持文化经纪、研究策划、投资咨询、技术交易、担保拍卖等各类文化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规范文化中介组织的设立和运行,完善文化经纪人与经纪组织的资格评定制度,为文化交易信息化、法制化和网络化奠定基础,充分发挥其在资源供给、产品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促进各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渠道畅通,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中介服务”的产业运作机制。三是发挥大众传媒的影响和导向作用。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公共媒体,培育不同层面的文化市场消费主体,扩大文化消费需求,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在全社会营造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8、实施文化创意“走出去”战略,推动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贸易发展一是将青奥会作为南京文化消费、文化营销的实现平台。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举办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体的国际性展销洽谈活动、博览会、文化节、高层论坛、专家研讨会等,建立文化产品交易和出口“窗口”, 搭建文化创意交流平台,让文化创意成果与市场有更多的结合机会和渠道,从而集聚成宏大的奥运文化氛围下的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和消费流。二是采取奖励优秀出口企业、培育营销网络体系等鼓励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对具备发展前景的文化创意自主创新产品或服务出口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予以优先安排、重点支持,鼓励文化创意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活动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培育辐射国内外的文化创意产业营销网络体系。三是积极与国内外优秀文化企业建立外部联系,尝试吸引跨国文化企业进驻南京,形成与全球更广泛的创意经济联系网络,集聚更多、更广泛的国际创意资源,为我市迈向国际创意都市提供强大动力。课题组长:胡迎春(南京市人民政府)课题成员:周 舫(南京市人民政府)孔 利(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樊小林(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诸 敏(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宋 博 (南京市人民政府)汲 智(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庞 佳(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表三:2009年国内各主要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一览表 表三:2009年国内各主要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一览表城市名称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指标参考值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统计范畴重点发展门类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速(%)占GDP比值(%)与GDP增速的对比(%)同期GDP(亿元)GDP同比增速(%)北京1497.711.212.61.11186610.1除按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分类标准外,增加工业设计、科技研发等文化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交易、影视节目制作与交易、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文化会展以及古玩艺术交易、设计创意、文化旅游、文化体育休闲上海114917.67.79.4149018.2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杭州642.47.712.6-2.35098.710除按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分类标准外,增加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科技研发、教育培训等信息服务、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现代传媒、艺术品、教育培训、文化休闲旅游、文化会展广州595136.51.59112.811.5除按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分类标准外,增加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科技研发等网游动漫、创意设计、新媒体、文化会展、新闻出版、文化旅游、广告、广播电视电影深圳55076.7-3.78201.210.7创意设计、休闲旅游、动漫游戏、演艺娱乐、数字影视、传媒出版、工艺美术青岛38015.77.83.54890.312.2影视传媒、演艺娱乐、创意设计、文化产品研发与制造、出版发行印刷、动漫游戏、文化节庆会展、文化旅游福州153.833.36.1142520.712.6现代传媒、动漫游戏、设计创意、工艺美术、文化休闲旅游、文化会展、广告创意南京151.7163.64.54230.311.5按照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分类标准统计(不含计算机软件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科技研发等)计算机软件设计、动漫游戏、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广播影视、工艺美术、时尚设计、工业设计、表演艺术、出版发行成都148.611.13.3-3.64502.614.7按照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分类标准统计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出版发行宁波136.32.53.2-6.14214.68.6除按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分类标准统计外,增加设计、科技研发等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文化会展、文化旅游、影视制作、民俗民间艺术、文化用品制造备注:由于目前国家尚缺乏统一的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现有的2004年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国统字200424号)以传统的文化条块管理为参照,未兼顾动态的产业发展实际,未包含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造成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统计指标不一致,涵盖范围差异性较大,给横向比较造成相当难度,故本表逐一列示了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统计范畴,仅供了解各地综合发展状况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