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期末复习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61934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技术期末复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机械制造技术期末复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机械制造技术期末复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填空题1、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可分为 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 和 装配基准。2、切削用量包括 切削速度 、进给量 、 切削深度 三个要素。3、定位误差包括基准不重合误差和 基准位移误差 两部分.4、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包括 尺寸精度 、几何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5、定位基准可以是表面的 点 、 线 、 面 。6、机械加工工艺系统是由 机床、夹具 、刀具 、工件 所组成。7、在工艺规程中,复合工步应视为 一个 工步。8、切削运动按运动在切削中起的作用不同分为 主运动 和 进给运动 。9、切削液的作用有 冷却 、 润滑 、清洗作用、防腐作用。10、定位基准可以是表面的 、 、 。 11、精车削加工的精度范围一般在 IT8-IT7 之间。12、机床主轴回转误差分为 轴向窜动 、 径向窜动 和 角度摆动 。13、同一个自由度被 重复限制 叫过定位。14、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是先基面后其他、 先粗后精 、 先主后次 、 先面后孔 。15、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包括 尺寸精度 、 几何精度 、相互位置精度 、 表面粗糙度 。2、 选择题1、确定夹紧力方向时,为了减小工件的夹紧变形,应使夹紧力方向尽量朝向( C )。 A 大的定位基准面 B 主要定位基准面 C 工件刚性较好的方向 2、在车削细长轴时,为了减小工件的变形和振动,故采用较大的( A )的车刀进行切削。 A 主偏角 B 副偏角 C 后角 D副后偏角和后角3、按规定技术要求,将零件组件部件进行接合,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称为( D ) A调整 B联接 C校正 D装配4、下列的材料中不属于刀具材料( A ) A 10钢 B 硬质合钢 C 陶瓷 D 高速钢5、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安排零件表面加工顺序时,要“基准为先”的目的是( D ) A 避免孔加工时轴线偏斜 B 避免加工表面产生加工硬化 C 消除工件残余应力 D 使后续工序有精确的定位基面1、下列哪个运动不是主运动?( D ) A、车削中工件的旋转运动 B、钻削中刀具的旋转运动 C、磨削中砂轮的旋转运动 D、磨削中工件的旋转运动2、用铣刀的圆周刀齿进行切削称为( A ) A周铣 B端铣 C顺铣 D逆铣3、车削螺纹时,产生螺距误差、影响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C ) A 主轴回转精度 B 导轨误差 C 传动链误差 D 测量误差4、 在设计夹具选择定位形式时,在保证工件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 B ) 而使夹具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A 完全定位 B不完全定位 c过定位 D欠定位5、下面哪个不属于积屑瘤的作用( D ) A代替切削刃切削,保护切削刃 B增大前角,减小变形,降低切削力 C增大切削厚度,且不稳定,使加工精度降低 D有利于降低工件的硬度三、判断题1、工件材料的硬度低,塑性好、变形大,易形成积削瘤 ( X )2、铸造结构件的转弯处均为直角( X )3、一把新刃磨的刀具从开始切削至达到磨损限度所经过的总的切削时间称为 刀具寿命(耐用度)。( x )4、刀具的标注角度随着刀具的安装和进给量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X )5、主运动是由机器提供的不能有人提供( X )6、轴类零件的尺寸经济精度一般为IT6IT8级(IT8-IT7)( X )7、当一批工件装夹时,只要将工件夹紧其位置不动了,就可以认为这批工件在机床 上定位了。( x )8、加工余量有单双边之分,平面加工余量为双边,外圆或孔为单边余量。( X )9、带状切屑容易刮伤工件表面,所以不是理想的加工状态,精车时应避免产生带状切屑, 而希望产生挤裂切屑。( )10、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反向变动的叫减环( )四、简答题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1)粗加工阶段 (2)半精加工阶段 (3)精加工阶段 (4)光整加工阶段 2、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1)高硬度 (2)高耐磨性 (3)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4)热稳定性高(5)良好的工艺性 3、简述刀具磨损的种类及磨损过程 刀具磨损的种类分为: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前后刀面磨损。磨损过程: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 4、简述外圆车削的几种装夹方法 1.三爪自动定心卡盘 装夹特点:三个卡爪可同时移动,自动定心,装夹迅速方便。应用:长径比小于4,圆形,正三角形或正六边形等工件。其重复定位精度高、夹持范围大、夹紧力大、调整方便,应用比较广泛。2.四爪单动卡盘 装夹特点:四个卡爪都可单独移动,装夹工件需要找正;应用:长径比小于4,截面为方形、椭圆形的较大、较重的工件。3.花盘 装夹特点:盘面上多通槽和T形槽,使用螺钉、压板装夹,装夹前需找正;应用:形状不规则的工件、孔或外圆与定位基面垂直的工件的加工。4.顶尖 装夹特点:定心准确,装夹稳定;应用:长径比为415的实心轴类零件加工。.双顶尖中心跳装夹特点:支爪可调,增加工件刚性:应用:长径比大于15的细长轴工件粗加工;一夹一顶刀架装夹特点:支爪随刀具一起运动,无接刀痕,可增加轴的刚度;应用:长径比大于15的细长轴工件半精加工、精加工。5中心架与跟刀架6.心轴 装夹特点:能保证外圆、端面对内孔的位置精度:应用:以孔为定位基准的套类零件的加工 5、工艺过程为什么要划分阶段?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划分阶段? 工艺过程划分阶段的作是能保证加工质量、有利于合理使用设备和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及时发现毛坯的缺陷。 1)保证加工质量的需要零件在粗加工时,由于要切除掉大量金属,因而会产生较大的切削力和切削热,同时也需要较大的夹紧力,在这些力和热的作用下,零件会产生较大的变形.而且经过粗加工后零件的内应力要重新分布,也会使零件发生变形.如果不划分加工阶段而连续加工,就无法避免和修正上述原因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加工阶段划分后,粗加工造成的误差,通过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可以得到修正,并逐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保证了零件的加工要求.2)合理使用机床设备的需要粗加工一般要求功率大,刚性好,生产率高而精度不高的机床设备.而精加工需采用精度高的机床设备,划分加工阶段后就可以充分发挥粗,精加工设备各自性能的特点,避免以粗干精,做到合理使用设备.这样不但提高了粗加工的生产效率,而且也有利于保持精加工设备的精度和使用寿命.3)及时发现毛坯缺陷毛坯上的各种缺陷(如气孔,砂眼,夹渣或加工余量不足等),在粗加工后即可被发现,便于及时修补或决定报废,以免继续加工后造成工时和加工费用的浪费.4)便于安排热处理热处理工序使加工过程划分成几个阶段,如精密主轴在粗加工后进行去除应力的人工时效处理,半精加工后进行淬火,精加工后进行低温回火和冰冷处理,最后再进行光整加工.这几次热处理就把整个加工过程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阶段. 如对于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较低而工件刚性足够,毛坯精度较高,加工余量小的工件,可不划分加工阶段. 6、简述积屑瘤的成因及其对加工过程的影响? 答:连续流动的切屑从前刀面上的底层金属上流过时,如果温度与压力适当,切屑底部材料也会被阻滞在已经“冷焊”在前刀面上的金属层上,粘成一体,使粘结层逐步长大,形成积屑瘤。对加工过程的影响: 使刀具前角变大;使切削厚度变化;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大;影响刀具的寿命。由于积屑瘤破碎使切削力变化,导致切削过程不稳定。 0-0.04+0.19 0 -0.040.122-0.07五、计算题 如图所示所示工件,A1=70 mm,A2=60 mm,A3=20 mm。因A3不便测量,试重新标出测量尺寸及公差。 解:因A3不便测量,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测量内孔大孔的深度尺寸A4和尺寸A1、A2来间接保证尺寸A3,所以尺寸A3为封闭环,作出尺寸链图: 从尺寸链图中知:A4为增环,A1为减环,A2为增环。 计算A4的基本尺寸及上、下偏差: A4的基本尺寸: A3=A2+A4-A1TA4=A1+A3-A2=70+20-60=30mmA4的上偏差: ES(A3)=ES(A2)+ES(A4)-EI(A1)转化:TES(A4)=EI(A1)+ES(A3)-ES(A2)=(-0.07)+(+0.19)-0=+0.12mmA4的下偏差:EI(A3)=EI(A2)+EI(A4)-ES(A1)转化:TEI(A4)=ES(A1)+EI(A3)-EI(A2)=(-0.02)+0-(-0.04)=+0.02mm故: -0.12-0.20+0.04-0.14+0.06 0 +0.04-0.14+0.06 0-0.12-0.20六、分析题 +0.06 0.1、在下列齿轮箱装配示意图中,已知A1=A3=10+0.06 0. +0.06 0. mm、A2=320 -0.12-0.20 mm、A4= 90 mm+0.06 0.、+0.02-0.12A5=209 mm,, 画出轴向装配尺寸链、确定封闭环、增环及减环,并计算安装间隙尺寸。解:因A0.不便测量,在加工过程中通过A1、 A2、A3、A4、A5来间接保证尺寸A0。所以尺寸A0为封闭环,作出尺寸链图: 从尺寸链图中知:A2为增环,A1、 A3、A4、A5为减环。 计算A0的基本尺寸及上、下偏差: A0的基本尺寸: A0= A2-A3-A1-A4 A5=320-20-90-209=1 mmA0的上偏差: ES(A0)=ES(A2)-EI(A3)- EI(A1)- EI(A4)- EI(A5)= -0.12 0 - 0-(-0.14)-(-0.12)= +0.14mmA0的下偏差:EI(A0)=EI(A2) - ES(A3) - ES(A1) - ES(A4) - ES(A5) = -0.20 -(0.06 + 0.06 + 0.04 + 0.02)+0.14-0.38 = -0.38mm故: A0= 1 mm +0.06 0.2 、试分析下列零件结构的工艺性第一题 轴上的键槽不在同一方向上,铣削时需重复安装和对刀。改进后键槽布置在同一方向上可以减少安装、调整次数,也易于保证位置精度。第二题 钻孔过深,加工时间长,钻头损耗大,并且钻头易偏斜和断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