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省高考状元猜测高考模拟试题语文.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60349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江苏省高考状元猜测高考模拟试题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年江苏省高考状元猜测高考模拟试题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年江苏省高考状元猜测高考模拟试题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江苏省八大高考状元猜测高考模拟试题高 三 语 文【考试说明】 2017.31、本试卷共七大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60分2、在答题卡所指定的范围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用0.5mm签字黑笔作答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朱光潜 地告诉我们:一个人只爱好故事而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会低下,在培养_ 的文学趣味方面,有趣的故事怎么能和有趣味的诗 _ ?A不胜其烦 纯净 一视同仁 B不厌其烦 纯正 相提并论C不厌其烦 纯净 相提并论 D不胜其烦 纯正 一视同仁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互文手法的一项是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4下列诗词中不是描写扬州的一项是A岚光拱揖直堪扶,月过维扬梦也殊。 B.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C.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D堤上青青数株柳,半分犹得似西湖。5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说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著有昌黎先生集。 B.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美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大师,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其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其作品突出的艺术特点出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式的结尾),例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C.琵琶行白居易,字义山,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在韩柳倡导唐代古文运动的同时,他和元稹一起在诗坛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另有代表作长恨歌。 D.祝福鲁迅,原名周树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子贡论 王安石 予读史所载子贡事,疑传之者妄,不然,子贡安得为儒哉?夫所谓儒者,用于君则忧君之忧,食于民则患民之患,在下而不用,则修身而已。 当尧之时,天下之民患于洚水,尧以为忧,故禹于九年之间三过其门而不一省其子也。回之生,天下之民患有甚于洚水,天下之君忧有甚于尧,然回以禹之贤而独乐陋巷之间,曾不以天下忧患介其意也。夫二人者,岂不同道哉?所遇之时则异矣。何忧患之与哉?夫所谓忧君之忧、患民之患者,亦以义也。苟不义而能释君之忧、除民之患,贤者亦不为矣。 史记曰:齐伐鲁,孔子闻之,曰:“鲁,坟墓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因行,说齐以伐吴,说吴以救鲁,复说越,复说晋,五国由是交兵。或强,或破,或乱,或霸,卒以存鲁。观其言,迹其事,仪秦轸代,无以异也。嗟乎,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以坟墓之国而欲全之,则齐、吴之人,岂无是心哉,奈何使之乱欤?吾所以知传者之妄,一也。于史考之,当是时,孔子、子贡为匹夫,非有卿相之位、万钟之禄也,何以忧患为哉?然则异于颜回之道矣,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二也。坟墓之国,虽君子之所重,然岂有忧患而谋为不义哉?借使有忧患而为谋之义,则岂可以变诈之说亡人之国,而求自存哉?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三也。子贡之行,虽不能尽当于道,然孔子之贤弟子也,固不宜至于此,矧曰孔子使之也。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子贡虽好辩。讵至于此邪?亦所谓毁损其真者哉!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节)(注:回:颜回,孔子的弟子。心仪秦轸代:分别指战国时张仪、苏秦、陈轸、苏代四位说士。矧:况且。)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过其门而不一省其子也省:探望 B.观其言,迹其事 迹:考察C.己以坟墓之国而欲全之 全:使全 D.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 称:称赞7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然回以禹之贤而独乐陋巷之间 B.子贡因行,说齐以伐吴C.何以忧患为哉 D.则岂可以变诈之说亡人之国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食于民则患民之患,在下而不用,则修身而已。(3分)(2)夫二人者,岂不同道哉?所遇之时则异矣。(3分)(3)子贡虽好辩,讵至于此邪?亦所谓毁损其真者哉!(4分)9文章第三段中,作者指出的“传者之妄”有哪三点?请简要概括。(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李清照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注:“上巳”,节日名,古指农历三月初三。)(1)请根据“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三句,简述“欢意少”的原因。(3分)(2)请简要赏析“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子的艺术技巧。(3分)(3)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相比,两首词在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_,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3)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4)_,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5)其间日暮闻何物?_。(白居易琵琶行)(6)角声满天秋色里,_。(李贺雁门太守行)(7) _,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8)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五、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有一年,我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12.第段中写了关于张仲陶的一段轶事, 有什么作用?(4分)13.请简要概括本文围绕炒米写了哪些内容。(6分)14.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语言特点。(4分)15.作者最后说“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怎样理解这句话?(6分)六、论述类文本(18分) 属于年轻人的马克思 韩毓海 2008年,我在纽约大学教书,那一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如海啸般从华尔街向全世界蔓延,难忘我在百老汇大街一家书店排队买资本论的情景,书店门口的海报写着:“马克思所说的都应验了。”2010年,我在北大开设资本论精读课。记得第一堂课上,我提到大家可能用过飞利浦电须刀、洗衣机,却不知道那就是马克思姨妈家的产品在短暂的静默之后,听众爆发出会心的大笑。我想让学生们记住:马克思不是因为“仇富”才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的,马克思的出发点不是钱也不是个人,而是“为大家而献身”正如他在17岁时所宣示的那样。马克思22岁获得博士学位。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他博大精深的博士论文,我想让大家知道:什么叫作批判地追求知识。因为没有哪种知识只包含纯粹的事实,在每一个所谓“事实”背后,都有陈述这项事实的人给予世界的判断。而那些判断总是说:“这个事实很重要,其他被忽略的东西不重要。”而马克思则说,那些被教科书所省略的事实恰恰非常重要,这其中就包括占人类大多数、却总是被忽视的普通劳动者以及他们在历史中的作用。当我开始讲共产党宣言的时候,选课的人数已经由100名增加到了300名。伴随着电光石火般的文字,我和我的学生们跟随马克思一起目睹了“世界制度”的形成与动摇:新大陆的发现、运河的开拓,然后再伴随着隆隆的机车轮声,转回到欧洲大工业时代的工厂:轰鸣的机器、挥汗如雨的工人、剥削压迫以及“要为真理而斗争”去年10月份,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李学谦社长捎信说:世界的未来看中国,中国的未来要看当下的青少年,该想想给下一代人留点什么了。你给青少年写本书吧,就讲一讲我们这条道路为什么叫社会主义道路,说说我们究竟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故人的心思打动了我,我回答说:我就给孩子们讲讲马克思的故事吧,就讲讲马克思是谁,他做了什么,他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于是,出版社立即行动起来,从全国的青少年读者中征集了一系列关于马克思的问题,并最终把问题汇总为19个,其中既包括“马克思与恩格斯是完全一致的吗”这别具一格的问题,也包括“什么是共产主义”、“马克思对今天的中国与世界究竟有什么用”等一针见血的提问。所有的问题都极富创意,充满挑战性,让我大吃一惊。正是这些来自青少年的问题使我感到: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代人他们生活在互联网和全球化的时代,而这正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所预言和分析的时代。因此,也许只有他们才能深深地理解,社会主义是一场国际运动,也只有他们才能从创建一个“新国际”的角度,去领会创造新的国际经济贸易、地缘政治格局的战略思维;只有他们,才能去切实思考马克思的天才设想:以劳动者掌握资本,去克服少数资本家集团垄断资本而支配世界的旧秩序而这既包括为什么要创建金砖国家银行,也包括未来中国的年轻一代,在致力于创造一个更加合理、公正的新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究竟是什么。 正是这些来自青少年的问题,构成了伟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读马克思这本书的内容;正是新一代人使我深深地感到:我们今天真正迎来了阅读马克思的时代。(光明日报2015.1,有删改)16.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伟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读马克思这本书?请简要概括。(6分)17.根据本文,简要说明作者心目中马克思的伟人特质。(6分)18.为什么文章标题说马克思“属于年轻人”?请简要阐述。(6分)七、作文(70分)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我们不能脱离传统;但为了走向未来,我们不能停留于传统。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B(不厌其烦:褒义词;不胜其烦:暗含贬义 纯净:一般修饰物质;纯正:修饰抽象性概念名称 一视同仁:形容对人物平等相待;相提并论:用于书面语,对物质、概念、理论作为相呼相应的态度) 2、A(对仗讲究声调第一声和第三声;名词,形容词,定语,句式相对应) 3、B(B项:两句各有意义,没有相互牵制)4、C(A项:维扬扬州旧称;B项:二十四桥扬州景点;D项:似西湖扬州瘦西湖。但C项:枫桥苏州) 5、C(白居易,字乐天;李商隐,字义山)二、文言文阅读(19分)6(3分)D(称:谈论、提及)7(3分)B(连词,表目的,其余三项都是介词,凭借。)8(1)(3分)享用百姓的供养,就把百姓的忧患作为自己的忧患,身处下层不被重用,就修养身心罢了。(评分建议:“食”、“患”、语句通顺,各1分。)(2)(3分)(禹与颜回)这两个人,难道是不同主张吗?是他们遭逢的时代不同啊。 (评分建议:“道”、句式、语句通顺,各1分。)(3)(4分)子贡即使擅长论辩,哪里会到这样地步呢?也就是所说的毁谤的人歪曲事实啊。 (评分建议:“虽”、“辩”、“损”、语句通顺,各1分。)9(3分)(1)转嫁灾祸,制造战乱;(2)忧君之忧;(3)用奸诈说辞使他国灭亡,保全自己。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我读史书上记载的子贡的事,怀疑它虚妄不实,否则,子贡怎么会被称为儒者呢?所说的儒者,被国君任用就以国君之忧为忧,为百姓做事,就以百姓之患为患,处在下层不被任用,就加强自身修养。尧的时候,百姓苦于洪水,尧为此事忧虑,所以禹在九年时间里三次从自家门前路过却一次也没有到家看望孩子。颜回生活的时代,天下百姓的忧患比洪水还厉害,天下君王的忧愁比尧还要多,然而颜回以拥有禹一样的才德,在陋巷里独得其乐,天下的忧患竟然能影响不到他的心志。这两个人,难道他们的道义主张不一样吗?只是所处的时代不同而已。为什么还要有忧虑呢?以国君之忧为忧,以百姓之患为患,也要坚持道义啊。如果不符合道义,即使能解君王之忧,能除百姓之患,贤德的人也不肯去做。史记中记载说:齐国攻打鲁国,孔子听说了,说:“鲁国,行将覆亡的国家。国家危急到这个地步,你们几位为什么不出去想办法挽救呢?”子贡于是出发,游说齐国攻打吴国,游说吴国救援鲁国,又游说越国,游说晋国,五国因此刀兵相见。有的强大了,有的亡国了,有的混乱了,有的称霸了,终于保全了鲁国。看他说的话,考察他做的事,和张仪、苏秦、陈轸、苏代,没什么两样。唉,孔子说:“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的国家行将覆灭还想去保全它,那么齐国、吴国的人,难道就不想有保全自己的国家的想法吗?为什么使他们的国家混乱呢?这就是我认为古书所载虚妄不实的第一个原因。根据史实来推究,孔子、子贡当时是平民,没有卿相的地位,没有很高的俸禄,他们为什么要忧患呢?这与颜回的立身处世之道不一致了。这是我认为古书所载不真实的第二个原因。对于将要覆亡的国家,君子当然要看重这件事,但是,怎么可以有了忧患就做不义的事呢?如果有了忧患也要做符合道义的事,那么怎么可以用机变巧诈的说辞使人的国家灭亡来保全自己呢?这是我认为古书所载虚妄不实的第三个原因。子贡的行为虽然不能完全符合道义,但他毕竟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本来不应该到这个地步,何况说是孔子让他去的呢。太史公说:“读书人常常提起孔子的七十个得意弟子,称赞的也许言过其实,诋毁的也许歪曲事实。”子贡虽喜论辩,难道会这样吗?这也就是诋毁而失去事实真相的情况啊!】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1)(3分)长夜漫漫,辗转难眠;故国已失,梦境成空;故园相识,思家难归。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3分)运用拟人手法,写“花莫笑”,形象写出醉酒暂得欢愉的无奈;运用比喻手法,写“人似春将老”,表达对韶华将逝的感叹;对比衬托,以醉酒强笑衬托内心对春尽人老的痛苦;化用,“醉里插花花莫笑”化用苏轼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句。“可怜人似春将老”化用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3)(4分)从语言风格上看,如梦令清新明快,简洁自然;蝶恋花苍凉沉郁,委婉曲折。从思想感情上看,如梦令(通过回想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情景)表达了青春年少的欢快之情;蝶恋花(通过上巳节召集亲族宴饮醉酒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已老的感慨和对国破家亡的哀痛。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四、名句默写(8分)11(8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2)夙兴夜寐(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4)为人性僻耽佳句(5)杜鹃啼血猿哀鸣(6)塞上燕脂凝夜紫(7)山肴野蔌(8)千里共婵娟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12(4分)表明炒米坛子家家有;表现炒米在家乡的普遍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真实地表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每点1分)13(6分)吃炒米的风俗;炒米的做法;装炒米的用具;炒米的吃法;炒米的用途。(每点1分,答满5点给6分。)14(4分)多用短句,简单、平易,如叙家常;多用民间鲜活的口语,少用修辞,多是聊天谈话的语气;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答出2点即可)15(6分)表现“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这个战乱中与炒米相伴的夜晚,作者不写常人心目中的离乱之苦,而说是“浪漫主义的夜晚”体现了作者幽默的笔触;作者能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回顾这段经历,表现了他的达观与超脱。(每点2分)六、论述性文本阅读(18分)16成书的过程(或写作的缘起和经过);(2分)书的主要内容;(2分)成书的意义。(2分)17对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有非凡的洞悉力;有为全人类献身的精神;能批判性地追求知识,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能以自己的思想持久地影响后世的一代代人。(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18马克思的思想永不过时,永远年轻(2分)。年轻人生活的时代,正是马克思曾预言和分析的时代,因而他们最可能深刻理解马克思理论,切实思考马克思的天才设想;(2分)。年轻人需要马克思著作来指导自己认识世界,思考自我在创造新世界中应该扮演的角色(2分)。七、作文(70分)19.材料解读:整个材料在表达“传统与创新”的辩证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