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955976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创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技术创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技术创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技术创新,高 生 艳 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 2010年07月,1,主要内容,一 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 二 技术创新的过程与模式 三 创新的战略与组织,2,一 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之源,学习目标 了解技术创新如何推动经济发展; 了解技术创新如何塑造企业竞争优势; 掌握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企业家精神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熟悉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阶段 掌握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过程 掌握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 创新的战略与组织,3,技术创新与竞争优势,为什么要创新? 创新的风险 创新与经济发展 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 什么是创新?,4,地区领先企业,全球领袖企业,全球领先企业,为什么要创新?-通向全球领袖企业之路,5,1、时代环境的要求,IT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大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Internet和ECommence 使顾客获取信息的广度和速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顾客的眼界变得开阔,获取商品的时空限度大大缩小 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对商品的需求有高级化、个性化的趋势 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对品种、质量、供货速度和价格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内外环境的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竞争环境更加动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7,内外环境的严峻挑战:,随着大多数产品趋于生产饱和与过剩,买方市场的趋势日益明显。多样化、个性化的顾客需求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顾客关注的焦点已从产品的效率、质量、灵活性等转向新颖和独特性,满足个性化需求。 2006年国家经贸委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600种主要产品中,有513种供过于求。 买方市场的形成使得顾客的选择余地和讨价还价能力扩大; IT、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顾客可即时获取市场信息,超越地区界限,通过网络在全球范围选购商品,大大提高了速度和效率,同时降低了采购成本,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对商品的需求有高级化、个性化的趋势。,8,2、提高经济和科技竞争力的需要,当今世界,全球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而技术创新则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关键。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普华永道对7个国家399家企业的一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发现,业绩高增长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而低增长的企业往往相反。,9,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1)资源面临枯竭、浪费严重,近年来一度波及全国的油荒,10,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2)传统粗放经济增长方式日益难以为继 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我国创造1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 去年我国的GDP增长占世界3%,却消耗了占世界40%的原煤; 我国的电解铝生产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0%30%,与此相应的是,我国不少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都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0%,而二氧化硫排放量则高居世界榜首 电荒、煤荒、油荒,这些离我们曾经很遥远的词汇突然闪现,那些曾经辉煌的业绩,就像多米诺骨牌一般一个个突然倒下。,11,4、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仅有良好的生产效率、足够高的质量、甚至灵活性已不足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12,企业正面临增长的鸿沟(Growth Gap),传统的方式如加强营销、消减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购等,无法完全弥补增长的鸿沟。 这些做法对公司增长是最基本的(bottom line),但无法使公司提供超群的(top line)收入来源。,13,企业管理模式的演进,14,15,地区领先企业,全球领袖企业,全球领先企业,通向全球领袖企业之路,16,不创新无法继续生存发展洗衣机行业案例,年之前,国产品牌占据了中国洗衣机市场的份额 海尔、小天鹅、荣事达、小鸭四大家族占据了以上的份额。 2003年,几家曾经辉煌的国产洗衣机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重创: 无锡小天鹅出现巨额亏损 山西海棠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告破产; 小鸭电器因连续亏损27亿变为“ST”公司; 荣事达洗衣机,沦落到再次易主的命运,17,小天鹅集团曾经在中国的洗衣机市场展翅高飞十几年,连续十年持续盈利 小天鹅在2002年破了三个纪录: 生产了244万台 销售了100亿元 亏损了8.68亿元。 小天鹅面临着出生以来最为困难的抉择:生产是找死,不生产则是等死。 2000年以前,很少有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家电企业死掉,2000年之后,动辄几十亿元规模的家电企业出局,18,不创新无法继续生存发展洗衣机行业的 :,不重视创新而一味“价格战”导致这样的结局。 产品严重同质化 盲目迷恋规模和过度依赖低端价格战,不注重创新。 钢材价格的上涨和洗衣机价格下降,2002年每台小天鹅洗衣机实际亏损110元。,启示,19,相反,海尔洗衣机:,目标始终锁定用户需求 不断推出满足用户潜在需求的高附加值新品 避开了价格战。 海尔的产品并非样样赚钱也并非时时赚钱,但海尔准备了相当宽的产品线 以洗衣机为例,海尔洗衣机的个性化定制多达多个,20,海尔“环保双动力” 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作为世界第四种洗衣机“双动力”的升级产品“环保双动力”,上市以来就以健康、环保、节能的优越洗衣性能受到专家和消费者的一致青睐。 其独有的膜化学、电渗析电解专利技术使产品在不用洗衣粉的状态下,就能轻松达到和洗衣粉一样的洗净效果。 上市后,海尔“环保双动力”每月销量都以50%以上的增长比例迅速提升,成为了人们更新换代的首选。 21世纪是一个关注环保、关注健康的时代,环保产品是家电产品新的发展方向,而海尔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健康洗衣的需求,市场潜力非常大。 最近,海尔又运用变频技术推出了被誉为行业最节水、节能的“变频环保双动力”洗衣机,在水、电资源短缺的今天,这绝对是一款让商家、消费者心动的节能环保产品,对不用洗衣粉洗衣机推广有极大的推动作用,21,不创新无法继续生存发展DVD行业案例,2002年以来,我国100多家DVD生产企业遇到知识产权风波 以东芝为代表的,以飞利浦为代表的,汤姆逊的这些由制造业巨头组成的联盟挥舞着知识产权大棒耀武扬威 国外企业开出的价码是:国内企业每生产一台播放机,至少需要向其缴纳美元的专利使用费,而每生产一张光盘也要缴纳元的专利费,分别占到播放机和碟片成本的左右 原因:无论VCD还是DVD,其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少数厂商手中,22,斯威特集团: -立足技术创新,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斯威特集团是1992年土生土长起来的民营科技企业 涉及通信、宽带网络、IC设计、环保、电力、钢管、机械等众多产业门类 2003年集团成员企业营业总收入达到45亿元,完成纳税1亿多元 斯威特发展之路: 科学管理把企业做好 技术创新把企业做强 资本运作把企业做大,23,斯威特是靠技术创新起家,也是靠技术创新发展的 (严晓群:斯威特董事长),与摩托罗拉以及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大等IC设计力量雄厚的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优势资源整合 技术力量雄厚,到目前为止,拥有: 2位院士 22位博士生导师 100多位教授、副教授、 40多位博士、90多位硕士, 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超过90%, 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超过20%,24,斯威特集团非常注重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掌握,以中科院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为依托 在IC设计、信息通信、电力自动化等领域,累计开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200多项。 特别是近几年来,斯威特在IC设计领域承担了11项国家863计划,25,对DVD行业的反思:,死守低端市场,一味拼价格战的竞争之路已经走到尽头。不断创新是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选择。 惟有“中国创造”才能超越“中国制造”,才能战胜“外国制造”!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26,创新致胜!,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同志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27,通过技术创新获取战略优势,来源:陈劲等译.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p3.,28,创新的风险,高失败率 (75%?) 高智力?(独特的思路) 高投入? 高度组织?,29,技术创新是一项充满风险、失败的经济活动 根据产品创新专家的统计,每11个“认真思索过”的创意或概念中,只有3个能得到开发,1.3个投产,最终只有一个能获得成功。 在一些基础性的创新中,其成功率更低,例如一个新药的成功获利,有时需要3000个原始设想才能成功!,30,3000个原始设想,300个提交讨论的思想,125个小项目,9个大的开发项目,4个重大开发项目,1.7个被市场接受,1个经济上成功,例:新药的创新需要3000个原始设想!,31,创新与经济发展,二战后,经济出现了的持续增长。1948-1984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5%。 测算表明,增长的60%以上不是由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引起,而是来自技术与教育,即是知识的增长。 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持续神奇的高增长(新经济),其中主要得自高科技产业和信息密集型产业的增长。,32,创新与经济发展-创造性破坏,当以前的优势源泉被新的源泉取代时,能够利用冲击创造商业机会的企业,将取代原来的企业,在下一个相对静止时期获得超额利润。 熊彼特称这种演变过程为创造性破坏。,33,创新与经济发展,东西方的经济史表明:技术创新为创新企业和创新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带来了宋和明代的经济发展,带来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 创新 创新者 时间 蒸汽引擎 Watt 1770s 列车 Stephenson 1829 电磁发电机 Faraday 1830s 电灯 Edison 1880s,34,创新与经济发展-知识经济,“世界上没有贫穷的国家,只有无知的国家” 知识的生产率将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家公司竞争的决定因素 德鲁克,35,创新与我国经济发展,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我国企业增强了自己的竞争能力,才有了我国经济持续30年高速增长的奇迹。 在新千年伊始,政府为今后的经济发展制定了以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需要我国在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上加大力度,使之成为制造强国的坚实基础。,36,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每个产业,从航空、制药到汽车,领先的企业都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37,低成本 性能 服务 快速适应市场,经济竞争优势的来源,38,低成本 性能 服务 快速适应市场,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工艺创新,服务创新,39,什么是创新?,*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 ,18831950年),美籍奥地利人,是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 *经济发展理论一书是他早期成名之作。熊彼特在这本著作里首先提出的“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当时曾轰动西方经济学界,并且一直享有盛名。此书最先以德文发表于1912年,修订再版于1926年。,创新理论之父,40,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新组合”或“经济发展”,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1)引进新产品; (2)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新市场; (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 (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41,熊彼特所描绘的五种创新,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的开发,老产品的改造,新生 产方式的采用,新供给来源的获得,以及新原材料的利用; 市场创新:包括扩大原有市场的份额及开拓新的市场; 组织创新:包括变革原有组织形式及建立新的经营组织。,42,技术创新,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技术创新就是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到研究、发展、试制、生产制造到首次商业化的过程。 技术创新 = 发明+开发+商业化。,43,技术创新,简单定义:一项新构思(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从研究开发一直到市场价值实现全过程的活动。 它有五个特点: 从市场需求出发,或者说源于市场需求; 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标; 以进行新的要素组合或采用新的技术为过程; 以是否开拓、占领了市场,是否实现了企业利润为标准; 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灵魂,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44,在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上,国外学者多年来观点上的主要差别和争论集中反映在:对技术创新中所使用的“技术”的限定,与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相区别,技术创新对创新技术的范畴是有所限定的,显然,非技术性的创新活动就不能列入技术创新的范围内。 与上述观点相反,其他一些学者和官方机构则从实用角度出发,认为技术创新界定中有关技术变化强度的要求应当放宽,增量性改进既然有一定的技术上的变化,就应纳入技术创新范畴。 技术创新成功指的是商业盈利,还是市场份额,或是技术优势?在这一点上,虽然没有形成对立的争论,但也一直缺乏一致的看法。,45,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取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46,技术创新的内涵,技术创新强调基于要素组合的市场化行为。 技术创新必须使良好的设想获得商业承认,这就需要彻底摆脱产品-展品-废品的怪圈,强调绝大多数科学技术应面向市场,为满足市场和人民生活的需求服务,为社会的繁荣做贡献。 技术创新强调技术与市场的整合。 技术创新不能只考虑技术,必须将技术方面的知识与市场的需要结合起来。不同类型的企业对这样的组合有不同,大部分企业应面向市场,而高新技术企业则更多地综合技术上的成就,以自己的独特专长来创造市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与市场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高层决策者、其他创新人员的“市场直觉”或经营预知力。 微软公司希望员工是“具有商业头脑的技术天才”就是强调技术与市场整合的具体体现。 技术创新强调研究与发展部门、生产制造部门与营销部门的有效整合。 企业一般需要系统地建设好研究与发展部门,生产制造部门和营销部门,并着重加强这三个关键部门的联结 根据世界上许多学者研究的结果,绝大部分技术创新的失败不是由于技术上的失败,而是由于在市场调查、销售和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缺点。 因而,要搞好技术创新,必须把研究与开发、市场和生产三方面很好地协调和组织起来。这是技术创新获得成功,47,科学技术,科学 科学是系统化和形式化的知识。 科学是工业增长的引擎,是创新的基础 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 技术 技术是应用于产品、生产过程和销售中的知识、技能和设备。 技术能够嵌入到人、材料、工作的认知和物质过程、设备和工具中。 技术成功的准则也是技术的(能否完成任务?),而不是商业的(能否从中获利?),48,技术革新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是个技术概念,应该是个经济概念,是技术的第一次商业化。 技术创新发明开发商业化 技术革新是指在技术上渐变性改进,如对生产工具、工艺进程、所用原材料的局部改进,缺乏对市场根本性的突破。从而,其代名词是小发明、小革新。,49,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是个技术概念,应该是个经济概念,是技术的第一次商业化。 技术创新发明开发商业化 技术进步是一个抽象而不是一个可操作的概念。它更适合用作宏观分析,而不适用于企业的微观分析。,50,专利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是个技术概念,应该是个经济概念,是技术的第一次商业化。 技术创新发明开发商业化 专利强调发明的新颖、实用性,专利不一定都能实施转化为创新,而且有些专利虽在技术上成功却难以实现商业化。,51,发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是个技术概念,应该是个经济概念,是技术的第一次商业化。 技术创新发明开发商业化 “两弹一星”技术创新? 北大方正的激光排版技术的商品化 王选教授引领的“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揭开了中国知识经济的序幕 发明是创新之母,只有让发明实现商业化才是创新。,52,发明与技术创新 -发明与技术创新之间通常存在“滞后期”,历史上重大技术创新例子 技术与产品 发明年份 创新年份 滞后期 日光灯 1859 1938 79 采棉机 1889 1942 53 拉链 1891 1918 27 电视 1919 1941 22 喷气发动机 1929 1943 14 雷达 1922 1935 13 复印机 1937 1950 13 蒸汽机 1764 1775 11 尼龙 1928 1939 11 无线电报 1889 1897 8 三极真空管 1907 1914 7 圆珠笔 1938 1944 6 当发明者与创新者合二为一时,可以大大缩短“滞后期”。 讨论: (1)原因分析 (2)随着技术发展的加速,情形是否会发生变化?,53,发现发明,发现的对象是已经存在的,发明的对象是不存在的 科技知识是许多(但不是所有的)发明和发现的基础。 发明和发现的成功准则是技术的(是否真实或正确?),而不是商业的(是否有市场价值?),54,研究发展,科学与技术的发现或发明活动可以概括为研究与发展 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包括: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发展(development),55,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按内容分: 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 按创新的新度和难易程度分: 渐进创新、 突破创新 (或称基本创新、根本性创新或突破性创新),56,按内容分:,产品创新的目的是提高产品设计与性能的独特性; 随身听mp3 mp4 模拟彩电数字、等离子彩电 液晶彩电 固定电话手机 工艺创新的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消耗与改善工作环境。 如同一种产品的外观、做工、形状等或者加工工艺的改变,57,产品创新,海尔迈克冷柜 先进的顶掀盖,前抽屉设计;申请PCT全球发明专利,海尔奔风笔型手机 打破了直板式、翻盖式的外形设计成为第三类手机 申请了26项专利,2项国际发明专利,海尔“冰吧” 实现快速制冰,酒类、饮料及水果的分类存放,58,按创新的新度和难易程度分,渐进创新 同一型号产品的局部改进, 如windows98 -window98 2nd、 突破创新 (或称基本创新、根本性创新或突破性创新) 如真空管被半导体取代 传统相机数码相机 磁悬浮列车轮轨列车 方正激光排版,59,按创新的新度和难易分:,突破创新 例如尼龙、半导体、计算机网络等。这类创新需要全新的概念与重大的技术突破,往往需要优秀的科学家或工程师花费大量的资金来实现,历时8-10年或更长的时间。 这些创新常伴有一系列的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以及企业组织创新,甚至导致产业结构的变革。由于这种项目规模大,往往由实力强大的公司或由政府承担。 “积累型”或“渐进型”创新 国外有人称之为“螺钉螺母式创新”。这类小创新的作用虽不能和重大技术创新相比,但却起着前面两类创新无法代替的作用,其内容遍及发展品种、提高质量、节约原材料、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改善生产组织与改进管理等各个方面,有时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类创新的特点是广泛的群众性,技术人员可以搞,企业一般的非技术型员工也可以搞。这样的技术创新活动把企业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都发挥出来了。我国开展的合理化建议、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都属这一类型,60,图,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实现创富的十个法则,全面、有效,寻求创新源,泉,运用创新管,理工具,建立完善创,新系统,理解创新内,在过程,把握创新真,实内涵,提高创新战,略运筹水平,运用有效的,创新组织,加强创新人,才管理,创建利于创,新的文化,提升创新管理,实现技术创新,创造企业财富,不断提升创,新能力,61,技术创新的模式,基本的技术创新模式 创新管理理论的发展演进,62,基本的技术创新模式,基于科学(研发)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 以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为基础的二次创新模式,63,基于科学的创新的动态模式(U-A模型),64,二次创新模式,发展中国家及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往往是技术引进基础上的二次创新模式。,65,二次创新的动态模式,66,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概况,67,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概况 1. 企业创新的数量及效果,从对于191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调查数据看,有1484家企业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创新活动,占77%,这些企业在地域分布上无明显差异;在行业分布上,虽然多数行业都有不少企业开展创新,但电子工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等行业中创新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据有关单位对954家大中型企业的统计数据,这引起企业当年投产的新产品3818种,产品品种创新率为6.6%;采用新的生产工艺4046种,其中重大改进的工艺有1667种。新产品、新工艺的采用,得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增加了企业的市场份额。,68,2、技术创新费用,技术创新费用包括按照通常R.D统计定义的R.D经费:购买专利许可证经费、产品设计费、产品试制费、培训费、机器设备购置费和市场调研费。 在我国企业的创新费用中,机器设备购置费所占比例最大,达43.4%,R.D经费排第二位,占37.5%。从行业看,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和机械工业在R.D支出、购买技术和新产品设计试制活动方面的投入较其它行业为高,反映了技术密集行业的特点。,69,3、企业获得技术的主动性,调查有74.7%的我国企业从外部获得技术,其中81.9%的企业是获得技术咨询服务,获得新的生产工艺排在第二位,但其中的1/3是引进国外生产线。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获得技术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在我国企业与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技术转移中,由企业主动得出的占到51.8%,由学术界提出的达31.7%。,70,4、RD机构的内部化,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的内部化与其技术创新有直接的关系。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67%的企业连续开展了R.D活动,60.7%的企业有正式的R.D机构。在该项调查的200个企业中,有166个设置研究开发机构,其中独立设置的151个,与大学、独立研究开发机构共建的15个,无研究开发机构的仅为15个,占调查总数的7.5%。与偶然或单项的创新需求不同,研究开发机构的建立,标志着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经常化和持续化。因此,改革中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大范围出现,标志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然而,其它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的建立,具有行政干预性质,许多机构建立后,由于同有资金,机构形同虚设。,71,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1、创新的类型 与工艺创新相比,我国企业产品创新占绝对优势。这样的创新类型构成在经济进入起飞期,经济由封闭转向开放的阶段是正常的,特别是考虑到在体制改革中,经济构成中出现了大理非国有新经济成分,为了回避与实力相对雄厚的国有企业在传统产品市场上无效竞争,它们将战略转向用新产品开发新市场是顺理成章的。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工业企业在注重产品创新的同时,过分忽略工艺创新,不仅工业内在水平将持续下降、现有产品将失去竞争力,而且产品创新经济效益将被工艺负效益低消,效益滑坡的局面无法抑制。,72,2、创新的水平,在1484家企业的16000项创新中,渐近创新占80%以上。 我国市场已有技术转移活动中比例如此之高,这至少就明了具有市场新颖性的技术不多,创新质量不高;说明在中国现实经济环境下,即使用权是那些优秀企业也不倾向于依靠率先创新来盈利,这可能与市场分割(地方的和部门的)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高有关。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扩张成本过高,企业很低难获得率先创新预期的超额利润回报,而只能为准备选择跟进战略的搭车者以扫除创新的技术风险与市场风险。正是这种过高的利益外溢,抑制了企业对率先创新的选择,而更倾向于选择避免支付风险成本的跟进战略。,73,3、创新方式,独立进行技术开发是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由于其技术基础和力量的相对薄弱,这种方式影响了创新的质量。实际上,多数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是通过从外部购置生产设备,引进技术实现的。据统计,60.2%的企业有技术引进项目,而企业的工艺创新中多数是围绕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展开的。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比例有所增加,其重要性逐步为企业所认识应继续大力加强。,74,三、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因,市场拉动与技术推动 技术创新在影响企业竞争力因素中的地位,75,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现实因难 资金缺乏 人才缺乏,既缺乏工程技术人员,更缺乏企业家。 青年人才的流失也已成为突出问题。 缺乏市场信息, 市场信息少, 市场信息乱,不准确、不及时。,76,结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推进技术创新机制形成方面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市场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进而推动了企业内部在资历源配置、组织制度变革 ,以及更广泛的运行机制上的创新。但是目前我国创新的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影响创新开展的最大障碍还是在经济制度本身。因此,要真正推动我国的技术创新并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必须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并重,尽快完善市场经济、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77,世界发达国家有关技术创新的经验和做法,-美日韩三国技术创新模式,78,1、 RD资金投入的数量和偏向,美国 RD的投入不仅是世界上最高的,而且美国企业将RD资金的23用于提高产品技术、即进行产品创新,l3的RD资金用于进行过程创新。这种倾向不可避免地使美国在突发性、激进性的技术创新上更有优势。 日本 在RD投入的绝对数量上不如美国,但是RD占GDP的比重却超过了美国。日本RD占GDP的比重基本上是目前世界上这一比率最高的国家。但是在日本的企业中,RD投入中23用于过程创新,而13用于产品创新。这使日本更加擅长于过程创新,而美国则更加擅长于产品创新。 韩国 RD增长很快,其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增加。韩国公司RD投入的大部分是用于取得和消化国外的技术,创新主要是对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的持续性的创新,许可证贸易和转承包业务在90年代早期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技术来源。,79,2、企业组织形式与管理特点,美国 企业组织松散,类似由工程师组建的合作组 小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也对其技术创新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公司内部独特的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特殊的企业间关系和非正式交流对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 日本 技术创新主要在大企业群体而不是小企业进行 持续改进的管理思维是决定日本创新方式的中心内容 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使用通才而不是专才的特点也是增量性创新的重要原因 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韩国 后发公司的特点造成了其技术创新的独特性 大公司的组织模式是造成技术创新的决定注因素 企业管理模式上的区别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韩国公司文化介于日本和美国之间,但更偏向于日本模式而不是美国模式的特点对创新的影响,80,3、市场结构的影响,美国 行业结构高度分化 资本市场上风险资本为主的结构对创新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 日本 日本技术创新主要是有市场导向的,以商业化为主 日本的市场竞争极其激烈,导致大量差异化产品的产生 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低导致资本市场上产权交易的不完善 韩国 国际市场和需求结构与技术创新有直接联系,81,4、其他相关支撑机构的作用,美国-“官产学研”联手 政府在推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RD能力主要有3个承载着:企业、大学和其他非官方研究机构、政府实验室 专业供应商和服务公司日益扩大的网络使新公司的创立更为便利,从而更大程度上推动了突发性技术创新的产生和发展 日本-加快成果转化 政府融资比率较低,使RD的研究方向偏向于商业化研究,而不是基础研究,这就使日本的技术创新偏向于风险较小的增量性创新 政府融资比率较低,使RD的研究方向偏向于商业化研究,而不是基础研究,这就使日本的技术创新偏向于风险较小的增量性创新 韩国-政府的巨大作用 工业发展政策 教育和研究政策,82,法国-提高竞争能力,实施激励计划,要求各个科研机构从1997年起用于激励计划的经济至少应占年度经费的10,并逐步扩大到20。 加速科研人员的更新流动。科研人员实行定额招聘制度,保证每年到企业工作的待遇,凡借调到企业的研究人员,其收入上限放宽到相当于原工资的150。 完善科研成果推广和转化机制,扩大从事成果开发可享受利益分成的范围,并对实际收入不封顶。 成立“研究与创新集团”,集团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重点专业,组织集体研究或委托研究,开展技术咨询,提供设备使用,培训人员与交流信息,推广科技成果,开展技术跟踪等,为企业吸纳创新技术创造有利条件。 设立“创新投资公共基金”,优先帮助技术型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并计划在今年4年内创建400个高新技术企业。 鼓励科技人员创办企业,或入股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政府除予以资助外,从1997年起研究人员以专利入股参与企业的创建和开发,其专利或生产工艺使企业获益时,可延缓5年征税。,83,德国 -“改革”促创新,德国是世界经济强国,科研基础实力雄厚。为了保持和发展自身的科技优势,去年初科尔政府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科研战略从“研究政策”向“创新政策”转化。2月,联邦政府教研部主持召开了“知识社会研讨会”,提出了创造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议会去年也通过了“高校框架法”,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提高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取得人才竞争的优势。 施罗德政府执政后,继续推行科尔政府加强教育和技术创新的政策,提出了“动员全国的创造力,使德国人充分施展创造力”的口号,并许诺今后5年内将教育和科研投资增加一倍,目标是超过日本,赶上美国,以通过技术创新这个杠杆使经济、就业走出低迷的阴影。 德国政府从改革入手,推动和发展科技创新:一是改革高校。今年政府给高校增加2亿马克,主要用于扩建在教学及科研方面的多媒体能力;创建与国际接轨的硕士制度及相关课程;在高校内创建企业的结构;高校成果转化等。二是改革科研体制,推动科研院所开展创新性结构改革;有效利用资金,大力资助信息与电子技术、环保技术等战略性重点科研项目;创建“战略基金”,支持国家级研究中心与非中心之间的科学家的合作;建立科研与经济界合作网络,加快科技成果的扩散。三是大力扶植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在1999年预算中,用于中小企业的创新资助经费将比上年增加10。德国教研部继续在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参股,以鼓励社会资金流向这些企业。凡与中小企业科研相关的高校获得的资金也增加二成。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创办,教研部还与证券公司及德国重建银行共同开通了“创新市场”服务器,为科研人员与投资者合作牵线搭桥。,84,加拿大 -建立创新氛围,加拿大政府大力提倡并着眼于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通过媒体,向国民宣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以使全社会树立创新意识,激励青年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发挥创造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建功立业。 建立创新基金。加联邦政府在19971998年财政年度决定集资8亿加元设立创新基金,由加创新基金会负责运作,并与其他资金配套使用。目标是在5年内发展科学研究基础设施,提高研究能力。基金除资助有关科研项目外,还用于更新主要实验室的设备,以保证研究手段的先进,减少人才流失。 建立新的科技信息系统,对研究与开发活动及创新与竞争能力作出评估。同时也在努力开发包括创新系统、创新运作、政府的研究与发展活动、工业及人力资源在内的统计度量法。 动员全社会参与科技创新。去年11月,加召开了由政府代表、工商界、教育界代表、研究人员等参加的创新大会,共同研讨创新与知识,发现杰出人才,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创新平台,通过国际网络化创新的实践,开展创新合作等议题,广泛动员各界开展创新活动。会后,还就建立研究与开发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持及利用税收杠杆刺激创新等问题开展深入的配套研究。,85,技术创新的战略,86,“越南战争将顺利进行并取得胜利” R.麦克纳马拉(R.MacNamara),1963年 “我认为存在大约五台计算机的世界市场” T.沃森(T.Waston),1948年 “我认为这艘船不可能发生任何致命的灾难” 泰坦尼克号船长,1912年 来源:陈劲等译.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87,什么技术创新战略,1.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方向,同时又是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战略; 2.技术创新战略是公司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与公司战略的有机整合,88,什么技术创新战略,3.创新的资源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是有限的,为此,企业必须根据创新的环境与条件,权衡创新目标的长短结合,这就是创新战略所应考虑的。 4.在全球化环境中,传统的竞争为技术竞争所取代,幸存者必须依靠他们的能力,并对创新战略的重要性和优先性给以高度重视。,89,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特征,全局性 长期性 层次性 风险性,90,战略实施要点,战略时机把握 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开发 运行机制设计 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91,技术创新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法识别好的创新机会 技术创新与公司的经营战略不一致 优秀的技术没有转化为企业的市场优势 创新企业没有从成功的创新中获得足够大的利益,92,识别创新机会,当新技术来临,企业不易认清其结果: 降低成本、差异化产品或完全的新产品 两个原因: 创新的不确定性:技术和市场需求 企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式,93,几个例子,Intel 在70年代没有认识到个人计算机的潜力,它所列出的80286的主要应用也没有个人计算机 Xerox在1973年设计了第一台个人计算机它还发明了鼠标、图形界面系统、字处理软件,但都没有将它们商业化。 瑞士制表商坐等电子表侵蚀其市场,94,技术创新战略回答以下问题:,企业技术创新应针对哪些技术与市场? 什么样的特异技术能力对于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是必要的? 技术开发的投资水平? 技术应源于内部还是外部? 什么时候以及怎样将新技术引入市场,95,创新目标分类,强化优势 强化企业现有的竞争优势,现有市场、现有能力、产品线延伸 更新优势 现有市场、整合新旧技术、新一代产品 建立新优势 以现有技术或整合新旧技术开发全新产品或进入新市场 培育未来优势 开发突破型新技术、全新产品、探索全新市场,96,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技术创新目标的确定; 二是选择实现技术创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97,技术创新的一般目标是:,支持企业的生存 产品改进和产品创新 工艺改进和工艺创新,98,技术创新的具体目标是:,开发新产品 扩大原有产品的使用范围 开拓新市场 保持、扩大原有市场份额 降低成本 改进产品质量 减少环境污染 改进工作条件,99,常见的技术创新战略:,技术领先战略或“领先者”战略 紧随领先者战略 仿制战略或“成本最低化”战略 实用工程战略或部分市场战略,100,基本的技术战略,L技术领先 战略 F紧随领先 者战略 C仿制战略 S部分市场 战略,101,(1)技术领先战略或“领先者”战略,战略目标:赶在所有竞争才之前,率先采用新技术并使新产品最早进入市场,争取创名牌产品,获取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 战略条件:企业实力雄厚,有较强的应用研究与开发的能力。,102,技术领先或跟随,先发优势: 声誉 优越位置与标准 转换成本 分销渠道和稀缺资源 建立进入障碍:规模与学习曲线 先发劣势: 技术发展与市场开发的高成本 不确定的市场需求 技术不成熟,103,基于时间的竞争,在当今高技术产业中,技术领先与跟随的差别日益减小 快速的变革根本不允许模仿者等待技术和市场成熟 时间压力要求技术跟随者也必须具有几乎同样的技术开发能力,以几乎同样的时间开发出产品,104,(2)紧随领先者战略,战略目标:迅速摹仿领先者的产品技术,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成长期的将新产品投入市场。 战略条件:较强的开发能力与工程技术力量。,105,(3)仿制战略或“成本最低化”战略,战略目标:通过仿制,以较低的成本开拓市场 战略条件:设计与工艺部门在降低成本与费用方面有较强的能力;进入市场的动机一般选择在成长期或稍后一些时间里,这时销售量较大,可以接近经济上最合理的产量规模。,106,(4)实用工程战略或部分市场战略,战略目标:将基本技术专门用来为少数特定需求服务 战略条件:有较强的设计与力量,并要求制造力量有较强的适应性。,107,技术创新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技术创新战略与企业战略一致 技术创新战略服务于企业战略 技术战略是企业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108,技术创新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109,竞争战略与技术战略的关系,110,技术战略与经营战略的结合,组织所有职能部门,制定有效的技术战略 跨职能组织本身就是制定有效的技术战略的一个工具 案例:Eastman Chemical 建立了一个跨职能的核心能力小组 作为一个组织,他们经常在一起工作,改进技术战略,111,技术战略的分析方法与工具,战略规划常见方法 SWOT分析 技术预测 技术审计 组合分析法,112,1。SWOT分析,产业竞争的五个力,113,说明:,从供方和买方关系方面看,通过技术创新会带来新的机会,增强竞争力。 从潜在进入者和替代产品方面看,如果缩小规模经济,会增加来自新进入者的威胁和替代品的威胁。可以通过建立标准或专利等方法来减少威胁。 从现有竞争对手来看,竞争对手可通过创新建立垄断地位,或通过仿制打破对手的现有垄断地位。,114,2。技术预测,技术预测原理: 预测某一给定变量在一定的时间框架内的进展并估计其实现的可能性。它一般是根据以往的趋势和某种限定条件预测某一技术未来特性的定量评价方法。 常见预测方法: 数学外推、计量经济模型、模拟预测、专家意见 常见预测方法局限性 过分强调数量化的变量,缺少对定性因素的考虑。技术的不连续性打破了沿用现有趋势进行预测的基本。 前景预测法 引出未来若干可能的前景,并评价各种前景对企业的影响。,115,常见预测法与前景法的比较,116,3。技术审计,在选择技术、形成技术战略前,企业必须清点已经掌握的技术优势和缺陷。 技术审计过程 点清企业的技术资产 按技术的作用确定其类型 用技术生命周期观点进行技术审计 完善企业的技术组合 点清企业技术资产作用 发现企业急需的技术 发现许多技术储备的潜在价值 暴露现有技术与竞争对手的差距,1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