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分析.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59626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乐趣本单元以“乐趣”为主题展开教学,有五篇课文:1、 养花2.古诗三百首3、山中杂记4、爸爸带我去爬树5、美猴王 这五篇课文,其中养花、古诗二首和山中杂记要求精读,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要求略读,这五篇课文涵盖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游戏之趣,同时蕴含着辛苦之乐、农家之乐、和谐之乐、学习之乐、群居之乐。本单元突出的特点就是围绕“乐趣”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中有许多趣事。只有热爱生活,才能享受生活之趣,热爱自然,就能体会自然之乐。本单元综合活动是举办兴趣活动的展示,老师在具体教学本单元时要把握以下教学重点及难点: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不同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鼓励学生在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老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开始学习养花一课,由于本文语言平实,读来波澜不惊,估计学生学习兴趣不大,体会不到养花中的乐趣,老师可以调换一下授课顺序,先让学习爸爸带我去爬树因为这样的活动贴近生活,大多数学生经历过类似的活动,都很感兴趣。学生从爬树中一定会获得不少乐趣,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更好的乐趣,比如说养花、山中杂记中观察、喂养各种小动物,这个时候再来学习养花等其它课文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需要提到的是在教学养花时需要注意让学生体会并掌握课文写作特点:“由总而分,再由分而总”紧紧围绕“养”字写“趣”,这些特点,对学生习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再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文中的一些优美句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第三自然段中“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者,开花,多么有意思呀!”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来体会养花的乐趣。再如:第四自然段中“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五、六自然段中与他人分享花开、花香、花被砸死后的忧伤,引导学生读后更好的感受养花中劳动的乐趣。在教学山中杂记时,要让学生掌握作者是按照从大动物到小动物的顺序叙述,本课不必详细解释,重在让学生读中体会作者从各种动物身上感受到的那么多的快乐。通过学习本文,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来谈谈观察小动物、养小动物的经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安排了范成大的两首古诗,古诗教学的难点:是想象品味古诗诗情画意。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不能紧紧进行直译教学,而应当加强古诗的诵读,一方面能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汉语的韵律美,从而能更好的品味古诗的诗情画意。 为了突出第三个重点:鼓励学生再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这一块要重点在综合活动中来体现。,通过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以能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乐趣,然后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此次活动,使学生发掘生活中的乐趣,让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生活乐趣同大家一起分享。活动要围绕“乐趣”展开,其具体活动组织老师不妨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让学生确定主题学生可以从对学习那篇课文以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或从对快乐的理解,从生活中寻找到的、体会到的快乐,以及有什么能和大家共享的快乐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写成稿件做好准备。2、活动现场的布置老师可带领学生选择合适的地点(教室,操场),根据需要把现场布置好,可由班干部宣读并主持交流会程序。3、自由交流4、留住快乐 老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稿件进行修改、整理成文,还可以添加上对本次交流会的感想与体会。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们主要目的:一是引导老师们注意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学生交流的兴趣和愿望。二是完成我们本单元的作文教学。 二、遗 迹本单元以“遗 迹”为主题展开教学,有五篇课文:1、 长城赞长对联 2.索桥的故事叙事文 3、我站在铁索桥上诗歌 4.白鹤梁的沉浮报告文学 5、秦始皇陵兵马俑说明文 本单元以“遗迹”为主题,这五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体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引发学生对古老华夏文明的关注,理解和热爱。前三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是拓展阅读,综合活动的任务是考察名胜古迹,写考察报告,召开报告会。 本单元突出特点:课文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由于本单元是以“遗迹”为主题,内容体现的都是一些古代的建筑和艺术成就,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老师在具体教学本单元时,一方面要重点培养学生快速浏览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养成搜集和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这五篇课文分别通过对联、故事、诗歌、记述、说明等形式展开对遗迹的描述,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精读课文要确定好能力培养的重点。 比如:长城赞是一幅长对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会了长城雄伟壮丽的风景。本课教学重点:应该定位可让学生读明白上下联分别从哪些方面赞美长城,思考上下联为什么这样对。为抓住这一重点,老师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资料。其次,要鼓励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在理解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老师要注意指导朗读语气由舒缓到激昂,断句及顿挫可作适当指导,不必过分强调。本课教学的难点是:了解对联的形式特点。为了让学生了解对联,首先,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简单谈谈自己对对联的认识。其次,老师准备有关对联的资料供学生参考。这时学生依照对联的特点,将文本从题材形式上加以分析,让学生更好的感悟到了对联的特点,从而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同时也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了基础。 索桥的故事是巴金的一篇散文,全文是按照参观游览的顺序先介绍索桥;然后站在索桥上,由都江堰工程想到了两千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在写走下索桥,从故事中感受的“燃烧的心”,最后点明要旨,“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通过讲述都江堰上的“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更好、更美”的东西的赞美,表达了他对“想帮助多数人、想给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伟大的心”的敬意。 本课是本单元要求重点讲解的课文,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要抓住以下几点:1、让学生掌握本文用衬托和铺垫的方法突出文章的重点。2、了解索桥到底有哪些感人的故事?要重点抓住课文2-5自然段展开教学,让学生从重点语句中体会到故事中李冰父子,勇于牺牲;何公何母,不怕困难;勇士丹柯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3、理解体会“故事是讲不完的更美、更好的东西。”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是全文的结束语,也是文章的文眼,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讨论、交流中去体会更美、更好的东西,这里指的是一颗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我站在铁索桥上:是顾工的现代诗歌,语言优美,富有激情和强烈的感染力。全诗共四节,教学时(1)要让学生了解每一节各写了什么内容。(2)了解本诗表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本诗表达的主要特点是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如:“二郎山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激烈战斗的楼房”等,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全诗感情强烈、节奏鲜明。所以,第(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味。有关诗歌的内容不要详细的讲解,主要以自读为主。通过读去感受语言美,体会铁索桥的惊险和红军战士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后面两篇拓展阅读课文篇幅长,内容简明,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教学中要强化学习自主阅读的意识,鼓励学生运用默读、速读的方法学习白鹤梁的沉浮,利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秦始皇陵兵马俑从中了解兵马俑的特点和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综合活动:本次综合活动主要是围绕“遗迹”这一主题编排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加深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之情。活动的重点:制定好考察计划。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考察计划活动的难点:写考察报告写考察报告是本单元的习作重点。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好考察的目标,帮助学生区分遗迹和古迹,让学生说说自己周边地区的名胜古迹,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考察地点自由分组考察。回来后交流考察收获,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挑选、整理,给大家准确的信息。这时老师要强调写考察报告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仿照索桥的故事我站在索桥上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成报告。以召开考察报告会的形式,交流各自考察报告材料,说说本次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三、英雄 本单元以“英雄”为主题展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英雄的光辉事迹,探索英雄的心路历程,继承英雄的浩然壮志,让学生在崇高、伟岸、坚强、英勇中学会正视生命,忠于事业、追求真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本单元课文有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事迹你,浪花的一滴水;有为中国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红军战士金色鱼钩;也有为人类健康事业呕心沥血的白衣天使;有古代英雄的光辉形象苏武牧羊,也有现代英雄的平凡人生南沙卫士。这五篇课文既包容了中外,又跨越了古今。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应通过课文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品味字里行间从中感受英雄在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充分发挥间接资源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搜索古今中外更多的英雄故事资料,来进行交流体会。本单元在教学时主要让学生掌握以下两点:1、了解现代诗中修辞的作用。2、掌握描写英雄人物的写作特点。3、通过课文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根据这两个方面,我们来重点的看一看前两篇课文。你,浪花一滴水这是一首歌颂雷锋精神的现代诗,全诗共七节,主要抒发了作者对雷锋同志怀念与敬仰之情。教学时要抓住以下几点:(1)、引领学生进入诗中创设情境。由于本首诗以“你,浪花的一滴水”这一标题,一开始就引领人们进入一种“滴水藏深海”的意境,让学生通过正确、流利、深情的朗读,进入意境的海洋,去体会在平凡中孕育不平凡的道理。(2)、能准确把握、理解体会诗的结构及修辞的作用。全诗共七节,教学时先让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的结构,全诗是由设疑(1-3节)、抒怀(4-6节)、咏叹(7节)三部分组成,其中抒怀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因为这部分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来赞美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如:“第四节连用了四个暗喻,首先将他比喻成反射阳光的水,其次将他比喻成相党飞的鸟,再次将他比喻成没浪费的光,最后将他比喻成化作雷的鼓声,”指导学生在读中交流,运用这种修辞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现雷锋那种艰苦朴素、精益求精、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找出转折性的词语,如“却能够”“只不过”“却能把”等。小组讨论,这些转折词的作用是为了更好的说明雷锋并不因年轻浅薄。在第六节中又通过四个比喻再次证明他平凡而伟大的经历。如“国际歌”象征共产主义精神;“红旗”象征党的光辉事业;“花丛”象征全国人们;“浪花”象征千千万万的青年志士。而“音符”“纤维”“花瓣”“水滴”这些词的运用,更好的表明了雷锋的价值是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平凡的劳动中。则可以让学生通过深情地朗读,从中体会这些修辞的效果,并能从诗句中体会诗的节奏美、音乐美,学生朗读时老是要加以指导,注意重音,反复之处以及标点符号等,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更好的表达诗境。(3)、拓展迁移通过学习课文,在同学们心目中对雷锋有了很深刻的印象,老师这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学习雷锋楷模的事迹,体会雷锋的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同时,结合社会上出现的观点如“雷锋出国了”“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等观点展开讨论,这样不仅完成了单元教学重点3,从而引导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白衣天使在教学时老师要重点采用自由诵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文章主旨,有重点的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南丁格尔的贡献和精神特点。苏武牧羊本课是苏武牧羊曲的歌词,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诵读、吟唱课文,体会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是学生对歌词写作特点的把握。本课采用的是借助环境的渲染烘托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综合活动的内容是办“英雄”小报,六年级的学生对小报的版面设计并不陌生,因为从低年级我们就开始着手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如“出黑板报”“做手抄报”“剪贴报” “墙壁文化的设计”等等。因此,这点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我们应把活动的重点放在通过这次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得上英雄。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讨论交流找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最后,通过筛选、整理把这些英雄人物的资料以小报的形式展示给大家。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的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事迹,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对英雄产生了更多的敬意之情,同时也树立了崇高而美好的理想。 四、生命 本单元衔接了上个单元在学生懂得珍惜生活后,再以“生命”为主题,让学生了解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科学探索的精神。这五篇课文都已不同的形式诠释这生命的内涵,有形象描绘生命的神奇力量野草;有介绍人和动物生命的有关知识琥珀;有讴歌生命、礼赞生命的人生礼赞;有有阐述生命与真理、信仰的关系的生命奏鸣曲及孟子语录。 上这个单元的时候刚好在清明节前后,清明正是生命蓬勃、萌发、生长的时节,也是人们祭奠先人,对先人的生命怀念的时节。在这个特殊的时节,大部分学生都会和父母去祭奠逝去的亲人,所以在学习课文之前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野草、人生礼赞、孟子语录文体不同(有抒情散文、现代诗歌、语录体),但都是对生命的讴歌,涉及人生观教育,三篇课文应做一样的处理,学生讨论共同的问题: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甚至生死,可并列处理。野草人生礼赞应选择重点语段背诵。一、野草一课应该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写作背景,知道本文用了象征的手法,通过描写野草的顽强生命力,赞颂了能屈能伸、不畏艰险、坚韧无比的“长期抗战”的力。可以从描写草的诗歌、散文入手,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先有了诗句的铺垫,再进入课文的学习,找找在这篇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来赞美野草,交流、概括。如:“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又如“这种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了斗争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样的草,才可以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这也是全文的中心)等等。当然,只停留在对野草的生命力的表面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本文用了象征的手法,走进作者的写作背景,当时的状态,加以联想,明白作者是以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启示人们:面对困难要有顽强意志,克服一切阻力,奋然向上,勇于斗争,给人信心。在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之后,收集这方面的故事进行交流。还可以积累描写草的诗句,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二、人生礼赞这首诗用充满激情的笔调,鼓励人们积极面对人生,在生命的航程中,努力珍惜和把握现在,不断追求,有所作为。诗中反复用到比喻修辞手法,使得语言形象、生动,富于诗意,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掌握好语速、节奏。难点在于体会诗人的这个“行动号召”的深层意义:告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时刻振奋精神,鼓起勇气,积极生活,怀着理想去追求,不怕任何困难,乘风破浪,最终定能成功。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它的理解。课后建议开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针对人生谈谈新的认识。三、孟子语录一课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要求全文背诵。文中孟子的观点“舍身取义”学生现在理解不了,但应该记在心中。因为这是民族最推崇的一种精神。在讲到“舍生取义”的精神时可以结合其他学过的课文加以理解,如:课文囚歌中的叶挺将军,被关押后受尽折磨和迫害,过着非人的生活,但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提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正气浩然的囚歌,表现了他舍生取义的斗志豪情。在课后还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朗费罗的其他诗集或以“人生”“生命”为题材的诗歌,举行一次朗诵比赛。四、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单独教学,重点是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上课之前要先让学生对琥珀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带小生命的松脂化石才叫琥珀是错误的,所有松脂变成化石后都叫琥珀,只是有小生命的琥珀尤为珍贵。课文从另一个角度讨论生命,是唯物论的生死观:生与死是相对的。教学时可以抓住丁丁的话来理解。文中的蜘蛛与苍蝇的生命还没有完成就死去了,但千千万万的蜘蛛与苍蝇来了又去了,经历了千万年,在那么多蜘蛛与苍蝇都死去的情况下,留下的却只是这两只小虫。所以生死是相对的,生命是伟大的,也是渺小的。既然是一篇科学小品,就不是单纯的科学说明文,有记叙的部分,要引导学生抓住叙事的部分是如何精彩的(即琥珀的形成过程)进行学习,在这部分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悲剧,借助联想了解琥珀的形成。后面部分即说明的部分即琥珀的形成原因要按说明文提炼出来,在什么情况下,具备哪些条件琥珀才能形成(在这要抓住“多年变迁发现欣赏”几点)。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像,和大家交流。最后还可以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五、生命的奏鸣曲是说明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写出了生命的组成部分及意义,建议做阅读练习,略读(快速搜索信息),列出小标题。列小标题可以采用找关键词或中心句的形式概括出来。进行仿写练习。结合本文总分总的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定内容、主题进行仿写。六、综合活动“感悟生命”是学习课文后的延伸,它有助于启发我们细心观察日常生活中与生命有关的现象,并主动参与到了解这些现象的活动中去,通过活动,再次近距离的认识生命,从中得到新的体验和感受,所以活动中“行动”环节最重要,教材中有很多行动的提示,可以扫墓、可以观察生命的萌发思路很广,要避免乱套,要做好组织工作,或各小组分工,或个人领专题去做,或全班做一个专题针对有些专题因条件有限学生不能完成,教师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帮助学生选择,或根据本班情况另行制定行动计划,如采访敬老院的老人可以改为采访身边的老人,听他们讲过去的事,也可在学完养花一课就布置养植物的作业,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观察记录有了真实的体验才会有真实的感受,没有感受,光在理性上去谈是不合适的。习作:最()的生命,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所要填写的内容是对生命的修饰和限制,也是本次习作的题眼如最宝贵的生命就是体现生命的宝贵;最有价值的生命就是彰显生命的价值;最顽强的生命就要再现生命的坚强不屈。事例要典型,要有说服力,材料可以按“总分总”的形式来组织,做到开篇点题,结尾扣题,中间部分要围绕主题进行叙述,做到完整具体,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语句更加生动形象。在习作教学中,最好能组织一次正规的“认识生命,感悟生命”的习作大赛,布置教室,写好主题,有条件的可贴一些相关图画,在习作时放适当音乐,营造氛围,从环境上对激发学生的情感起些作用。 五、冲突本单元围绕着“冲突”这一主题选编了以下5篇课文。1、寓言二则2、小抄写员3、大自然的秘密4、我看见了大海5、甘罗十二为使臣 本单元突出的特点也是文体丰富多样:有中国的戏剧、寓言,有外国的小说、散文。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冲突,多数是写与学生同龄孩子的事,学生易于授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围绕“主人公”是怎样化解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的。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单元在具体教学时可以按教材上的课文顺序进行。先教学矛与盾,学习“矛盾”一词,理解“矛盾”就是“冲突”,在学生心中树立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观念。针对本单元课文内容。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从以下几点着手。单元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文本写作的特点2.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3.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多样化学习。 依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老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采取表演、分角色朗读、画画、讨论、研究等多种形式来学习课文。如小抄写员、我看见了大海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理和人物形象。大自然的秘密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大自然还有哪些秘密。老师在教学中多思考一下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点燃学生思维、如何适时点拨、如何充分利用课堂中新生成出来的课程资源。依据本单元的重点,我们在教学时应重点抓住小抄写员一课,进行详细授课,因为本课一方面体现的文本写作特点不同,作者是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来展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另一方面本课突出了多样化的学习。在具体教学时:(1)、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共写了几部分内容?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读中交流、汇报、总结,整体上来把握课文内容。(2)、体会作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思想品质。课文中多次描写了徐利奥心理活动的句子,如:“徐利奥出世以来第一次挨骂,心里很难受-心里暗暗对自己说:“唉,还是继续做下去。” 通过从“心里很难受、继续做下去”这种心理活动的句子,让学生读后去体会作者心里真是很难受,可看到父亲和一家人高兴的样子,他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决心。表达了作者对父亲、对家人深沉的爱。如:“啊,不是这样!您不要这样说爸爸!徐利奥含着眼泪恳求说。一直到对,这样做对。” 从“恳求”体会出徐利奥的心里非常难受,委屈。从“更重要”“对,这样做对” 这样的心理活动,更能说明徐利奥很体谅父亲的辛苦。还有许多这样的句子,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再一一举例,希望老师们在教学时要抓住这一重点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更好的体会。体会不同的心理活动,展现了作者不同的思想,从而更好的完成了本单元第一个教学重点。为了体现单元教学第三个重点,老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一方面可以分角色、加表情动作进行表演式读;也可以把课文改成剧本,课下进行表演。通过这些多样化学习的体现,使学生更充分的理解、体验、感受课文。本单元的第二个重点,主要体现在大自然的秘密一课,这一课比较适合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如教学时可以抓住文中这一句:“只是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它稍不留心便可能成为海鸥等食肉鸟的食物”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围绕这句话提出问题,如:“幼龟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幼龟出潮如海的几种可能性?”让学生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凡是孩子提出的问题,都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也是他们好奇、迫切想弄明白的问题。所以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培养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我看见了大海一课,这是一篇自述性记叙文,课文是按照遇到继父前、与继父相依为命、继父去世后独立生活的顺序来写的。课文篇幅不长,有时些孩子的事,学生容易理解,所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也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会继父是怎样鼓励河子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克服困难化解生活矛盾冲突的。甘罗十二为使臣是一个舞台独幕剧,教学时老师要让学生简单了解舞台独幕剧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及反复阅读,体会场景描写对渲染矛盾冲突的作用。这一课比较适合学生表演,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从而更好的来理解课文,体会任务的矛盾冲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矛盾冲突,这些矛盾的来源各不相同,为了让学生回亿、整理、归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矛盾,讨论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本单元的综合活动就围绕这一主题开。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学生回忆、整理、归纳自己生活中遇到矛盾,讨论解决矛盾的方法。活动的具体开展:首先,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矛盾?发生过哪些冲突?又是怎样解决的?其次,谈一谈,看电视会引发那些冲突?(如:作业没完成,好看的动画片开眼了怎么办?精彩的连续剧每天牵动我的心,让我不能安心学习怎么办?等等)老师要引导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再次,让学生提出解决矛盾的建议,化解矛盾的方法。针对这一重点,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讨。讨论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互相补充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认真考虑解决矛盾的可行方案,遇到困难要向同学、朋友请教,寻求一个最好的化解矛盾的方法。从而使本次活动的重点得以化解。最后,老师做活动的总结。明确本单元作文主题。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学会了如何面对、化解矛盾冲突。本单元可以以“我长大了”或“一件-的事”为题来写作文看谁写得好。 六、珍惜一、本单元以“珍惜”为主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与行为活动,感受珍惜,学会珍惜,理解珍惜,培养纯洁的情感意识。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即将离别的时刻,有太多的东西值得他们去回忆与珍惜。在学本单元时,可以先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来谈感受,加强对“珍惜”的理解后再进入课文的学习。二、可爱的中国一课政治性强,适合单独教学。由于所写年代与学生生活年代相隔甚远,建议在课前让学生先了解作者方志敏的生平,走进写作背景,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有一定的铺垫后再深入课文学习。只有联系方志敏同志的生平,人物在心里活了,才能体会人物的情感。感受方志敏同志强烈的赤子情怀和远大抱负是本课教学难点,可以引导学生抓重点部分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如:全文中反复出现的“朋友”一词,第二自然段的三个感叹句,四个“难道”,第四自然段的排比句,以及相对应的词语(欢歌与悲叹、笑脸与哭脸、富裕与贫穷、康健与疾苦、智慧与愚昧、友爱与仇杀、生之快乐与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与凄凉的荒地)等等,抓住这些重点句子反复读,反复悟,从而感受到祖国母亲的悲哀,体会作者内心的愧疚以及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渴望与信心,因而作者要强烈号召全国民众为祖国的独立解放而斗争。文章第四自然段也是文章的高潮部分,语句特别震撼人心,应要求背诵。课后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人应当怎样活着?怎样对待生命”,写读后感。三、古诗二首 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一个豪迈,一个细腻,要对比着学习。同是七言绝句,都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达珍重朋友的深厚感情。同是描述友人依依惜别的场面,前一首侧重“我”对朋友的劝慰和激励,而后一首则侧重作者内心对朋友的不舍与担忧。这些也正是我们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的情景。“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想想和同学、老师相处的六年,想想我们即将离别,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去学习古诗,效果会更好。我们还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与离别有关的古诗帮助理解。我们读过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通过对这些诗的诵读和比较,有了一定的感悟后再重点抓诗中景与情的联系,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由谈对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和感受,从诗句中感悟其中的深意。当然,古诗词具有音律美,图画美,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的悠扬,而更在于以声传情。因而在教学诗词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朗读上的指导。老师的范读很有必要,老师的示范,可以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讲读的环节必不可少,老师逐句讲明诗句节奏、停顿、轻重缓急等,并让学生做出标记;再就是指名学生读,以检查学生领会程度,纠正不正确的读法;最后是离开课本读,即背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程度。诗词是语言艺术,学诗词就要深读。对于诗词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到,只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才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诗的意境,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别董大可以指导学生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课后引导学生再搜集一些送别诗,举行一个小型赛诗会。四、城市的标识(珍惜城市的树木、珍惜每个城市的个性)、爷爷的毡靴(珍惜熟悉的物品)、吾腰千钱(珍惜生命)三篇课文与对应的综合活动确定公益广告的主题相结合。(学完这三篇课文后,你认为哪方面值得你珍惜,就着手写哪方面。)五、城市的标识一课描述了现代社会城市与城市之间已越来越雷同,失去了独有的个性。在学习之前,应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每个城市的市树、市花,从交流中明白不同的城市之所以选择不同的树和花作为标志,是因为它们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无法到处挪移,是不可替代、不可置换的。从而知道“标识”就是用来认识分辨事物的记号,就是每个事物的个性所在。在课文处理上抓住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雷同与树是城市真正的标识两个部分对比学习,衬托出树木作为城市的标识的特点,如果连树也没有了,那每个城市也毫无个性可言,从而呼吁人们珍惜自然生态环境。教学中还要抓住运用了修辞方法的地方学习。如:“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的城市里,你以找不到回家的路”“唯有属于那个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从迷途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叉小径” “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结合“我的视角”中丁丁、冬冬的看法,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或难度较大的语句进行交流。这也是对修辞方法以及写作方法的一次复习。课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家乡的标识。六、爷爷的毡靴是通过讲述毡靴的曲折命运来反映人物的,要抓住描写精彩的细节学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之前可以个学生规定阅读时间,明确要求,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针对这篇课文,应抓住两个重点,一个是“我”对爷爷的毡靴产生过哪些想法?这问题贯穿课文始终,是一条主线,可以结合毡靴的命运,以“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出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方式有趣地概括出人物随之产生的心理活动。另一个重点是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在文中多次出现,作用各有不同,要激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学完课文,可以推荐学生读一本很好的绘本书,叫爷爷一定有办法,也是围绕一条破毯子的命运来写的。每个孩子都曾拥有一条或一件自己很喜爱的旧毯子、被子或玩具,丢了它,孩子总是万般不舍,如何把旧的东西赋予新的生命与用途,使得生活处处充满惊奇,就是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充满智慧的爷爷一次又一次的想出办法,用巧思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子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钮扣。让孩子的心里种下爱物惜物的情怀,将由旧变新的秘密写成一个故事,一个可以永久流传的故事。七、吾腰千钱是“珍惜”主题单元中的一篇文言寓言。经过对前几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珍惜美好生活,珍惜友情,珍惜个性等主题有了比较深的认识,而这篇文章却以一个近似夸张的寓言笑话为大家勾勒了一个贪财的溺水人形象:宁可丢掉性命也不忍心舍弃钱财。作者用讽刺的手法描摹了爱钱甚于生命的人的可悲下场。从反面告诉人们不是生活中什么东西都要珍惜,不能贪财。柳宗元是很重要的文学家,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文言文非常重要,建议作主题课文教学。本文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由于这篇文章是一篇拓展性阅读课文,而且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重点抓住文中人物对话的部分讨论学习。可以将对话部分概括为“三问、一答、两摇头”。“三问”由同伴提出:“今何后为何去不为何以货为”,从疑惑到疑问,再到质责,语气层层加深。溺水者的“一答”“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是本文的关键,“两摇头”的结果是溺水而死,在处理对话时建议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他在河中的情景以及他的想法,体会故事的深意。在学习本篇课文后,还应对已学过的文言文进行一个复习。八、综合活动内容与公益广告有关。在活动前应先让学生区分广告与公益广告,并提前观看电视,收听广播,收集此公益广告、交流这些公益广告的主题、意图是什么?在充分了解了公益广告后,再让学生分工合作或独立设计公益广告,在活动中老师还应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对存在的语言繁琐、表达不清、语句不美、没有感染力等问题及时指出,特别要注意有的学生容易写的很平,如“请爱惜小草”“小草也有生命啊”,所以学生写完后要反复评价,再写,再评价,选出优秀的作品。一定要学生搜肠刮肚的找最优美的话,自己觉得美了才行,让人一看就知道你要提倡什么、赞成什么、特别珍惜什么,主题要突出、要醒目、要吸引人(才能起到宣传的作用)、要简洁、思维要活泼。按这样的标准进行修改,选出最精彩的,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所以整个活动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去做,要多写。针对此项活动还可进行练笔:如我看公益广告、创编公益广告的体验。七、科学的精神一、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它大概包括追求真理的热情、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知识、承认科学是双刃剑理性、客观、怀疑、创新与科学精神相对的是形形色色的迷信、主观、情绪化本单元以“科学的精神”为主题,选编了五篇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这五篇课文所写的人物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国籍不同,但他们对科学严谨、执着的态度,献身科学的精神,却同样令人钦佩,让人感动。二、当代神农氏是一片真实感人的记叙文。课文为什么以“当代神农氏”为题?因为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解决了人类粮食缺乏的问题,他的成功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这一巨大的历史贡献可与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对农业的功绩相提并论,所以被称为“当代神农氏”。这是对他的高度赞美和评价。还有他的精神以及科学理念都是他被称为“当代神农氏”的重要原因。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一问世,便使世界震惊,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所以在国际上他又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课文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袁隆平的科学精神?课文选取了四个典型的事例,第一是面对饥荒,他忧国忧民,萌发培养杂交水稻,于是他勤奋学习,立志攻坚。表现了他努力钻研、勇于挑战难题的科学精神。第二面对西方舆论的压力,他反复研究大胆设想表现出了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科学精神。第三整个研究历时十多年,其中单是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就用了六年之久。体现出袁隆平矢志不渝的精神。第四“十年动乱”期间,不顾个人安危,继续实验,终于获得成功。表现了他顽强执着、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以及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在教学这四个片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拟小标题,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和合作、创新的能力。在课文“我的视角”栏目中,丁丁有这样的疑惑:袁隆平失败的时候多,成功的时候少。科学研究是不是都是失败的时候多,成功的时候少?在教学中可结合学生课外查阅的其他科学研究的事例,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另外课文中的词语“岌岌可危”的“岌”注意它的读音,是二声。三、一个这样的老师这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本文十分贴近学生生活,讲述了在一节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给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文章标题饶有新意,文章重点围绕“这样”来塑造一位老师的形象,教学时就可以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主线,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这三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在三种不同角度的学习交流中丰满人物形象,达到立体感悟人物形象的目的。怀特森老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课文巧用对比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育人有方、豁达、理解包容学生、教会学生质疑并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老师形象。这篇文章对学生的写作是很有启发的,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与学生常见的文章有所不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文中既有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也有对“我”的心理活动、怀特森老师教育效果的侧面描写。二者相互结合,怀特森老师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结合正侧面描写来了解人物的特点并体会这种侧面描写的作用如果能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就更好了。本文突出的特点是从学生的角度和感受去写老师,教师可根据丁丁的想法“我想试着以怀特森先生的口吻来记叙这件事,体会他的心理活动”进行一次变式训练,这种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让学生以假如我是老师为题写一篇文章。四、詹天佑文章主要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的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课前可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詹天佑和当时社会历史背景资料。课上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科学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紧紧围绕课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抓住关键词“爱国”、“杰出”,提出本节课探究的主要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为感受爱国精神和感受杰出才干两大组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在感悟“爱国”方面,学生根据课前上网查找有关詹天佑的资料,结合教师补充的詹天佑的个人资料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资料,通过读课文抓重点词句,感受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壮举,体会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在修路过程中爱国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造性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他爱国主义精神与卓越才能结合的产物。詹天佑的“杰出”也就是文章的核心部分4-6自然段。这一段具体介绍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学习这部分课文,也要紧扣爱国。这一部分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本课的难点,可以设计“读读画画”、“动手操作”两个栏目,学生通过边读课文边画示意图,再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感悟詹天佑因地制宜,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这过程中他表现出了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扎扎实实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他之所以能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是因为他有一颗热爱祖国的红心,为国为民争气的决心。这篇文章对学生写作也很有帮助(如背景-时代背景、具体背景介绍,抓住典型事例等),可重点学习,并适当补充新资料。讲完詹天佑后,就可让学生自主学习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文章标题的确指性十分强,足见本文重点介绍的是诺贝尔在炸药工业上的突出贡献。五、床头上的标签讲述的是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的故事。文章为了揭示李比希在科学上的辛勤跋涉和成熟的过程,主要介绍李比希的两件经历:一是与化学新元素失之交臂;二是发现提高柏林兰质量的方法。两件事一成一败,前因后果,自然让学生理解到了“床头上的标签”在文中的线索作用,这样选材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也是普通人,他们拥有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痛苦。这样写,才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活,更饱满。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科学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不断地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迎来成功。六、综合活动班级读书会要搞。可以讲述科学家的故事、演示并讲解有趣的科学实验、朗读科学家写的文章、谈科学与生活的关系等。 八、告别童年一、本单元收录了我们上路了学步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万岁,母校童年的朋友这几篇文章都展现了成长过程中的精彩片段,体现了成长中对美好往事的眷恋。这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告别童年走向成熟的主题。课文可重新排列顺序:回忆学步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万岁,母校-展望我们上路了。二、学步是作家赵丽宏的散文,它以父母的口吻描述了儿子学步时的情景。文章从看到儿子蹒跚学步,联想到学步只是人生旅途的开始,希望孩子脚踏实地地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顺利地踏上人生之路,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父辈对孩子的一片深情和良苦用心。首先应让学生明确走了怎样的步?如:“从沙发到房门不过四五步,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独立行走的路。”就是独立之步。“从那时起,你的生活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只要有机会,你就要甩开我的手,摇摇晃晃地走你自己的路。你在床上走,在屋里走,在马路上走,在草地上走”这是自由之步。“儿子,你从来不会想到,在你学步的路上,处处潜伏着危险呢。”就是危险之步。“你的额头留下了难以消退的伤疤,这是你学步的代价和纪念。”这是代价之步。然后就是弄清每走一步内心情感是怎样的?这包括儿子和父母的内心情感。儿子刚开始应该是高兴、快乐、自豪的;遇到挫折可能有些紧张、惊恐;受到父母的鼓励又勇敢、坚持不懈地走。父母刚看到儿子走路应该是惊讶、兴奋、惊奇;当儿子遇到危险时有些担心于是告诫、鼓励儿子;最后则是父母希望儿子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这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从老师的角度回忆自己和小学毕业班的同学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离别的情景,表现了师生们依依不舍的感人情怀。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我们应该心存感激,感激老师、同学以及学校的其他学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你们内心的感受、想法?学生的内心一定是很复杂的。这篇课文处处都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但又没有直接写出来,却通过浅白实在的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讲师生间的爱,师生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微妙地刻画出来了,要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还有这是一篇读写结合的好范文,学了一定让学生也写写。三、万岁,母校这是一首现代叙事诗。这首诗通过叙述母校校庆时学生纷纷回母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赞美之情。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及所叙述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饱含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加以理解,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毕业生对母校的情感。学完后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二十年后当你重回母校,面对现在的母校,你想说些什么?写一首诗,写出感激之情。四、我们上路了这是一首叙述性诗歌。它以“我们”的口吻,描绘了“我们”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前面可能会遇到美丽和挫折,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脚踏实地地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教学时我们主要要抓“上路”。什么是上路?上路就是离开父母的庇护,独立行走、走向成熟。为什么说我们上路了?这不仅指行动上的还应该包括内心的上路。可以让学生谈谈你们上路了吗?最后可请学生大胆地仿写一篇同类题材的小诗,或者替作者补写你觉得可以合理添加的诗节。也许学生的笔触还很稚嫩,但写了,写出来就是巨大的成功。推荐阅读:帕特里夏舍洛克的写给快十三岁的梅格、赵丽宏的岁月和青春。五、童年的朋友本文主要表现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生活的不断憧憬,同时又表现出对童年生活的一种美好回忆。教学时可以以此为重点,注重对孩子幼稚心理的挖掘,体味孩子的童真童趣。本文用流畅、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叙述“我”对生活的憧憬和梦想,在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文中所表现的一个孩子在成长中的思想变化过程。童年的朋友也是思想成长的朋友。文章启示我们要善待“童年的朋友”那些寄托着我们笑容与眼泪的人或物。学完也可以让学生写一写“我的梦想”,回忆值得回忆的童年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高巧林的手语、福布斯的妈妈和毕业礼物。六、综合活动要给学生时间、空间做。让她们都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