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言读本阅读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5703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文言读本阅读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一文言读本阅读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一文言读本阅读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读本散文及文言文阅读题集萃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l题。(16分)沙田山居 余光中 18.从全文看,作者写出了山景的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4分) 答: 19.下面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6分) (1)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3分) 答: (2)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3分) 答: 20作者在第(1)段中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第(3)段中说“我成了山人”,可最后第(7)段又说“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试分析第(3)(7)段中这两句话在文中的作用?(3分)答:(1) (3分) (2) (3分)季羡林清塘荷韵)(语文读本)17、为什么“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就能够遮蔽半个池塘?18、“季荷”同燕园其他池塘的荷花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根据文意加以概括。19、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作者感觉非常有趣。作者从“季荷”中感受到哪些趣味?20、下列对这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荷花在作者笔下显得红艳耀目,迎风弄姿,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因此作者从中感受到的也是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B作者在文中为表现荷韵,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运用比喻,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C本文语言空灵飘逸、含蓄多情,给人一种禅境的理趣,和强烈的美感体验。D本文写荷花从稀少到繁茂的发展历程,重在表现莲荷顽强的生命力,从而表现作者出作者的欣慰与希望。E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比较,虽然创作背景不一样,但描写重点一致,基本表现手法相同,审美情趣大同小异。(二)阅读梁实秋雅舍节选的片断,回答1921题(10分) 19 作者说:“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请结合文章第段概括回答以下问题。(3分)所亲尝的苦辣:(不超过30个字)所领受的情趣:(不超过8个字) 20. 第一自然段中说各种声音“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请分析“荡漾”一词在文中的意思和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4分)答:_ 21. “雅舍”的陈设有何特点?为什么把简陋的屋子说成“雅舍”?(3分)答:_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7小题(共18分)。垂钓(余秋雨)24“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一句中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分别指什么?(4分)25(6分)胖瘦两位垂钓者的性格和追求各是怎样的?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说“最大的对手也是最大的朋友”,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26文末说两位老人“像两座恒久的雕塑”,请根据其中的含义,举出生活中一个 例子并作简要说明。(4分)2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凝重肃杀的气氛,衬托了两位垂钓者的形象。B文章认为,正确的钓鱼法应该像胖老人那样,多挂钩钓,大小鱼都要,而不能像瘦老人那样自命清高,执著固守,只想钓大鱼。C胖老人与瘦老人尽管在钓鱼时互相嘲讽,但在生活中地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很难分开。D本文作者没有否定胖老人的丰收,也没有否定瘦老人的固守,而是认为这两位垂钓者代表了人生追求的两个方面。E本文借对两位垂钓者的描写,阐发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任何一个事物的整体,都是由许多对立的方面构成。10、本文的题目是“牡丹的拒绝”,请你联系全文,说说“牡丹”拒绝了什么。(3分) 11、作者说“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请你联系全文,说说牡丹有怎样的个性。(3分) 12、牡丹“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对此,爱莲说中有怎样的表述?(2分) 13、本文的语言具有表现力,请就下面的句子做简要分析。(任选一题)(3分) 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 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 14、花的品性是人们对它人格化的赠予, 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这句话的理解。(3分)1.第三段中说,牡丹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根据上下文,简要说明这“荣誉和赞颂”具体指什么? 2.作者认为牡丹不应作为“富贵”膜拜,而应作为“高贵”来颂扬,其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分点概括说明。 3.这篇散文,作者从“你”的角度来抒写牡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四、第五段,写的都是“想象”,这样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抓住牡丹因气候阴冷拒绝开花这一自然现象,赋予牡丹人格精神,其目的是颂扬“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高贵品质。B.文章叙写“黯淡萧索灰绿”的牡丹王国,呼应了上文“春天的阴冷”,也为下文写牡丹怒放作了铺垫。C.文章极写牡丹花落时绚丽、悲壮的情景,给人以惊心动魄的体味,这样写使得牡丹的高贵形象显得更加完美。D. 文中写看花人依然涌入洛阳城,不因为牡丹拒绝而拒绝它的美,道出了牡丹花开花落时的撼人力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在海边斯妤16. 解释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4分)(1)然而人类已无法回到童年。_(2)时光使生命变成石头,生命又使时光得以凝聚。_17. 文中故乡的海和北方的海各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从故乡的海写起?(6分)_18. 作者写海,为什么要引用希腊神话中西绪弗斯的故事?(4分)_19. 文章倒数第3段写“海风”“面包车”“红砖小楼”“青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16“既无书房,又何从说到书房的窗子”。开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 (4分)17简要回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一句,在文中的作用。答: (5分)18作者为什么说“我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 答: (4分)19行文末了,作者提议“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其用意是什么? 答: (4分)六、(16分)20杨振声在书房的窗子(见第五题)里说“我独喜欢北窗”,这体现了他独特的情感志趣。请以“北窗之爱”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6分)18作者笔下的南窗、东窗、西窗各有情致,为什么却独喜欢北窗?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19文章第7段中引用诗句作对比,其作用是什么?(4分) 20作者以怎样的思路来描写北窗的?字里行间表达了怎样的人格追求?(6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本文题为“书房的窗子”,但,这书房,这书房的窗子都只存在于作者的想像之中。B作者喜欢北窗,却先写其他三个方向的窗,目的是为后文写北窗作铺垫。C月光与日光作比,作者更喜欢月光,是因为月光可以使人驱除现实的困扰,走进一个富有情趣的“放大”世界。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想像丰富,联想自然,既具诗情也具画意,有着深沉的文化底蕴。文章结尾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既与文章的标题形成巧妙的照应,也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阅读贾平凹的西安这座城,然后回答问题。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古都西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 五、(16分)18 (1)青绿(青翠、青碧) (2)神秘(深沉) (3)雄伟(巍然,磅礴) (4)山色如环(此题4分)(说明:答对2点即可得满分)19 (1)运用了比喻(暗喻和借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表现出海风吹拂下的大海蔚 蓝宽阔,浪花此起彼伏的壮观景象(2分)。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作者与山、鸟、虫、风等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物我合一,表达了作者对幽美山景的喜爱(2分)。20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思念家乡(2分),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1分)。 作用:突出主题(1分)。“成了山人”,说明自己如在仙境中生活,按常理应是希望永远这样生活下去,可作者却有更高远的追求,“下楼去”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2分)。(说明:只回答“前后照应”得1分)17、第一题1 参考答案:因为荷叶有一种无法抗御的扩展蔓延的力量,所以才有如此惊人的扩散蔓延速度。18、第二题1 参考答案:“季荷”荷花颜色红淡、花瓣繁多、迎风弄姿、异常逗人,使荷塘呈现西湖景象,填补了作者未见西湖莲花的缺憾。 19、第三题1 参考答案:静静吮吸荷香,感受“池花对影荷”的妙境,从而使自己在耄耋之年有一种生命再新之感。20、第四题参考答案:C E19. 所亲尝的苦辣:受到邻人、老鼠、蚊子的干扰以及遭受大雨屋漏的困苦。(2分)所领受的情趣:月夜幽静、细雨蒙蒙(1分) 20. “荡漾”本指水波起伏,后也用来描写歌声的起伏、优美。用在文中表示充满嘈杂不断的声音。“荡漾”一词传达出了作者含有无奈、隐忍、乐观、安之若素的情感。(可不必答全,意思对即可)(4分) 21. 简朴、不从俗(或有个性);(2分)虽然身处简陋的屋子,但是作者具有高雅的情趣和鲜明的个性追求,因此陋室也变得高雅了。(2分)四、(共18分)24、(4分)取舍标准:只钓大鱼,不要大海琐碎的施舍; 堂皇形象: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25、(6分)(1) 胖老人:活泼、随和、容易满足,追求物质;瘦老人:执着、倔强、坚守取舍,追求精神。 (2)他们天天相互批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方来证明。26(4分)如:生活中的欢乐与痛苦,它们各自是相互对立的,但只有在一起,才能构成完整生活。27.(4分)BC10牡丹拒绝在这一年阴冷的四月开放,拒绝人们把她当作富贵膜拜。(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11她顺应自然的花期而开放,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3分)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2分,每句1分) 13用比喻“形同仙桃,朱唇紧闭,皓齿轻咬”生动写出牡丹含苞欲放时的形之美、色之美。“傲慢”一词表现出她卓尔不群的独特个性。用比喻生动写出牡丹虽美,却不怜惜自己生命的悲壮情怀。(任选一题,3分,说出修辞得1分,结合语境分析得2分) 14略要点提示:富贵在物质层面,高贵在精神层面;高贵是人格品位的标志。(3分,联系生活言之有理即可)牡丹的拒绝参考答案1.人们为它开花时的火热激情、辉煌灿烂和宏大气势,为它的倾国倾城、国色天香而倾倒、疯狂。(意思对即可)2.花开倾其所有; 花落惊心动魄; 不开时表现出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品格。3.前一问:促进情感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后一问:渲染了牡丹花开的盛况,强调了人们的感受。16. (1)时光流逝不会倒转,我不能回到童年,人类也不能回到混沌的远古(1分);要直面真实严酷的现实,思考如何在时光流逝中保有新鲜生命(1分)(2)六亿年的时光使海洋藻类生物成为化石(1分),海洋藻类化石又成为了一部宇宙沧桑史(1分)。17. 故乡的海湛蓝澄碧,温婉妍丽,怀抱宽广,给人温馨(1分);北方的海恢宏壮阔(广袤苍茫),灰暗滞重,阴郁沉雄,使人战栗(1分)。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1分),用故乡的海反衬北方的海,引发作者对宇宙时空的无限、自然的浩荡的感叹(1分),以及想回到童年、故乡的梦幻(写乡愁也对)(1分),为下文写无法回到童年作铺垫,使文势跌宕(曲折)(1分)。18. 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代又一代灵魂对战胜时间、建立不朽的渴望,虽劳而无功却义无反顾 (2分);人类面对“人类的悲哀”还是要迈着“沉重而均匀的脚步”走下去,并使这一过程充实、辉煌,充满创造的荣耀(2分)。19. 运用比喻(1分)和拟人(1分)的手法,寓理于景(1分),形象地表达出时空的无限、自然的浩荡(1分),以及人类与命运抗争的意志(1分),为下文揭示主旨作了铺垫(1分)。16、交代:特殊的年代里,书房连同它的窗子其实是不丰硕的;想象:表明下文全为想象中景致;铺垫:与结篇“要得”相呼应,使情感更显真切。(任答两点得4分,言之有即可)17、引用古人诗句将月下梅花与晴雪相对比,表明了作者对温柔、素净光线的“偏向”;表明了作者对温柔、素净光线的“偏向”和对能放大想象和人格、使世界富有情思的“月梅”情境的喜爱, 形象、鲜明、饱含情味地表现了作者的情趣与追求。(答出一点2分,两点5分,言之有理即可)18古墙上的光返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会侵凌幽静扰乱运思,有清幽之致。19、旨在指出,无论风月雨雪,有疏竹当窗,就更能“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平添几许生动和空灵。 20、示例: 北窗之爱作者说“我独喜欢北窗”,是因为他偏爱北窗的光的清淡、隐约,能够引人沉思,让人富于想象、舒展个性,获得清幽雅致的人生情趣与享受。作者先直陈其“喜欢北窗”,是因为偏爱清淡、隐约的光,而后以日光、雪的反光、月光等为例,在对比和引用中,鲜明、形象、富有情味地表明了作者偏爱这光中的清虚、恬静、朦胧、素净的情境。因为这种情境能够让我们沉思、内敛、富于想象、舒展个性。作者说“我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是因为古墙上的光辉返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会侵凌幽静扰乱运思,有清幽之致。作者还提议“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便使窗里窗外于朴素、清幽中平添了生动、空灵的风致。从文章的叙写中,不难读出,作者说“独喜欢北窗”,体现的是他清雅的情感志趣。18因北窗光线清淡隐约有反射性,能使人明透,引人沉思,给人想像的空间,让人释放独立的个性。 (4分。两个方面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19说明幽静环境能触动人想像,使世界因而富有情思。 (4分。意思符合即可)20第一问:先写光度,然后写光度对态度的影响。第二问:人格追求:明透深沉,不事张扬,宁静淡泊,个性自由。 (6分,各3分。意思符合即可)21CE(4分,各2分)【参考答案】 建筑的古典美、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地域风情、人的精神素质等。对古城西安的热爱和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解析:作者从历史、建筑、文化、风俗、人的精神等方面描写了古都西安。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古都西安的热爱之情。高一上语文读本文言文练习齐桓公求管仲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馁:饥饿治国不失其柄柄:把柄是以滨于死滨:同“濒”,迫近君若宥而反之宥:宽恕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夫为其君动也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则其管夷吾乎欲用其政也若必治国家者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则是君之赐也则予我矣3、下列加横线字与例句中加横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犹未得请也,请生之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越国以鄙远4、对下列加横线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是以滨于死齐使受之以退桓公自莒反于齐欲以戮之于群臣相同,不同。不同,相同。不同,不同。相同,相同。5、对本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鲍叔深知管仲之才,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并设巧计派人迎回管仲。鲍叔有知人能让,举荐贤能的高风亮节。鲍叔一再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终于打动了齐桓公。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有着博大的胸怀。6、翻译下列句子。(1)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2)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晏子辞千金 1、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晏子方食A、今齐地方千里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吾长见矣于大方之家2、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句是例句: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A、而摩厉之于义 B、臣诚恐见欺于王 C、赵氏求救于齐 D、且贰于楚也3、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是为宰藏也A、忠臣不为也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C、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D、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4、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句是例句:终再拜而辞A、停数日,辞去 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归去来兮辞 D、不辞劳苦5、与例子加点字用法不一样的一句是例句:是臣代君君民也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B、陈涉瓮牖绳枢之子C、填然鼓之 D、籍吏民,封府库6、翻译下列句子(1)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2)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晏子使楚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王曰,何坐? 置之坐上。 但坐观罗敷。B、 期年之后。 祭祀必祝之。 齐之习辞者也。C、寡人反取病焉。 勿使反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D、所以然者何?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将军之高义。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下列句子中,没有省略成分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王好战,请以战喻。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晏子)是齐国很会说话的人,现在刚刚到达。B、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因为他来了,(所以)请允许我们把一个人捆起来从您跟前走过。C、缚者曷为者也?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它的)人民喜欢偷盗?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楚君臣将“一个齐国人”偷换成“所有齐国人”以图羞辱齐使者的伎俩,被晏子一眼看穿;晏子以其外交上的机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B、楚君臣选择“酒酣”时推出一被绑者,目的是解除晏子的戒备,使晏子面临受辱而应对不暇。C、晏子“避席”即对,可见其不但善长辞令,而且任何时候都不忘国家使者维护国家尊严、百姓声誉的神圣职责。D、楚王因为妒忌晏子的辞令就和身边的人一起设置圈套为难晏子,没想到晏子这位“圣人”很严肃,不喜欢别人随便跟他开玩笑。5、翻译(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2)圣人非所与熙(熙,通“戏”)也,寡人反取病焉。重耳之亡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重耳不可 可:可以 有人而校 校:较量、抵抗将适齐 适:适合 皆足以相国 相:辅佐乃馈盘飧 馈:馈赠、赠送 离外之患 离:离别A B C D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晋人伐诸蒲城。 天其或者将建诸? 吾其奔也! 君其礼焉!A. 相同,不同 B不同,相同C相同,相同 D不同,不同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倚仗君父的天命而享受养生的俸禄,因此才得到人民的拥护。B行也,怀与安,实败名!(你)走吧,如果贪恋享乐,安于现状,那么确实会败坏(你的)名声!C子盍蚤自贰焉?您为什么不早点表示您和曹国人有所不同呢?D普,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晋国和郑国都是姬姓国家,他们的子弟即使犯了过错,本应以礼相待;更何况是上天赞助的人呢?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 因内动乱,重耳逃到蒲城,晋国人攻打蒲城,重耳积极应战,失败后逃到狄。B重耳逃到狄,狄人把俘获的两个女子交给重耳,重耳娶其中一个为妻,并生下两个儿子。C重耳逃到卫,饥饿难忍,向原野上的农民乞讨,农民却给他土块。重耳很愤怒,想鞭打农民,子犯劝说,重耳欣然接受了土块。D重耳逃到曹,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说,重耳日后极有可能返回晋国,称霸于诸侯,讨伐曾经对他无礼的国家,那么曹国一定首当其冲。5、翻译(1)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2)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荆轲刺秦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歉,道谢。 D 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 2、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图穷而匕首见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 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D、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3、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4、下列各句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和相同,和相同 B、和相同,和不同 C和不同,和相同 D、和不同,和不同 5、下列对“易水诀别”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是( )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6、翻译 (1)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高一上读本文言练习答案 齐桓公求管仲 1、(柄:本,根本,指治国的准则)2、(替;成为;表测度的语气;代词他;如果;比得上)3、(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4、(因;表承接,相当于“而”;到;在)5、(“一再”不对)6、他是为了他的主人才这么做的;您如果宽恕他让他回来,他也会对你忠心效力的。我们国君想亲眼看着杀掉他,如果不能让他活着回国在群臣面前(将他)杀掉,这就没有达到我们请求的目的,请使他活着。晏子辞千金 1、C 2、D 3、C 4、B 5、A晏子使楚 1D(A项一“坐”作“犯罪”讲,二“坐”作“座位”讲,三“坐”作“因为”;B项一“之”音节助词,二“之”代词,三“之”结构助词;C项一“反”作“反而”讲,二“反”作“返回”讲,三“反”作“背叛”讲)2C(A项省略介词“于”;B项“旦日”后省略主语,“为”后省略了介词宾语;D项“敢”前省略主语,“以”后省略介词宾语)3C(A项“方”应讲作“将要”,B项“为”应讲作“在”,D项“民”此处专指上文提到的“齐人”。)4D(根本不是“严肃”不严肃的问题,这是涉及国家尊严、百姓声誉的大问题)重耳之亡 1A(可:许可,允许。适:到去。离:通“罹”,遭遇。)2B(诸:之于。诸:之乎。其:表希望、劝告语气。)3D(“过”是“经过”,“子弟”指重耳。)4A(重耳不允许蒲城人应战,并非失败后逃到狄。) 荆轲刺秦王 1、C(谢:谢罪) 2、D(A、“见”通“现”,B、“卒”通“猝”,C“有”通“亿”) 3、A(A、名词作状语,B、方位名词作动词,C、名词作动词,D、意动用法) 4、B(、定语后置;被:遭受,不是被动句;“见”是被动句的标志) 5、B、应是悲壮的气氛。(南京家教网的典范-南京名师家教网转帖)单日志页面显示设置关闭 网易首页 网易博客 博客首页 博客拍拍 精美风格 博客圈子 博客活动 娱乐中心 找 朋 友 博客复制 手机博客 短信写博 更多 窗体顶端搜 索窗体底端登录| 注册 handancg的博客真实的自我首页 日志 相册 音乐 收藏 博友 关于我 很抱歉,因为您在网易相册发布了违规信息,账号被屏蔽。被屏蔽期间他人无法访问您的相册。去帮助中心,了解如何重新恢复服务。日志北史魏德深传及翻译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题(有详解和译文)默认分类 2009-09-26 23:11 阅读177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全国卷1)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 D.动以军法从事 动:招致【答案和解析】 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动,经常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常为诸县之最 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未尝辄敢出门诣阙请留德深 以贵乡文书为诈 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A. B. C. D.【答案和解析】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用排除法,排除表明魏德深管理属下有方,约束官吏;表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他的严厉;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象无事一样。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D. 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答案和解析】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错误,文中说的是“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11.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他指挥的。(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译文: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有几百户。【答案和解析】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交结”为古今异义和“令长”、“ 指麾”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合境”和“从而”“ 居住” 为古今异义。参考译文: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祖父是魏冲,在周作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农。父亲名为魏毗,作过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后来作过冯翊书佐、武阳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为政清净,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正好赶上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办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责成催办。当时,朝纲废弛,法治紊乱,官吏贪赃贿赂成风,横征暴敛,老百姓不堪以命。只有德深所在的贵乡县,贫富相通,不竭尽老百姓的全力,上面要求的全部满足了,却没有惊扰百姓,所以被称为“大治”。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经常进剿失败,每次都丢盔弃甲,军械丢得干干净净,于是就又从老百姓那里征集,并且以军法要挟百姓,像这样已经多次了。临近的城池在建造,大家聚集在一起,官员民众互相指责,日夜喧哗,还是不能完成。德深问众人想做什么工作,安排并让人们便宜从事,官府安静了,就象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只不过约束负责的官员,修造的城池也无须超过别的县,而使百姓辛劳困苦。但是他的属下办事尽力,为各县中最好的。很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不出话来。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便整条道路。魏德深到了馆陶,全县的百姓都象见到父母一样。有一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前后任的县令没有不被赵君实左右的。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贵乡百姓冒着危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下令答应了。馆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郡守不能决断。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了,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规模达到了几百家之多。元宝藏对魏德深很厌恶,正好越王杨侗在郡中征兵,元宝藏就令魏德深带一千士兵去东都洛阳。不久元宝藏以武阳归顺李密。德深所带领的士兵都是武阳人,因为家乡已被敌人占领,想到亲人,都出洛阳向东痛哭,然后又回洛阳了。有人对士兵们说:“李密的军队在金墉,离此仅二十多里地。你们要是去投靠李密,又有谁能够阻挡呢?何必这样痛苦。”士兵们都哭着说:“我们和魏大人一起来,不忍心丢下大人而逃走,并不是因为道路难走啊!”魏德深就象这样深得民心。后来他和敌人作战,牺牲在战场上,贵乡、馆陶的百姓至今仍然怀念魏德深。(全国卷2)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0题。子原平,字长泰,又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硃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百年妻亦辞不受。(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与。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答案和解析】 答案:A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禀:生性禀性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A. 唯飧盐饭而已 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B.父抱病笃疾弥年 要使微贱,然后取直C于母前,示有所啖 岂可减溉田之水D原平乃拜而受之 己自引船,不假旁力【答案和解析】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用排除法,B “要使微贱,然后取直”不能表明仗义助人,表明他家贫穷或者说他的俭朴;C“岂可减溉田之水” 不能表明仗义助人,只能说是他体恤他人;D“原平乃拜而受之” 不能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己自引船,不假旁力”也不能表明仗义助人。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在偷盗。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D.太守王僧郎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他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答案和解析】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时间错误,“运瓜时”应为“每次行船来钱塘”。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自以为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答案:自认为不能广泛的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2)若依其贫老邪,耄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答案: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答案和解析】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颠沛”为古今异义和“立”、“ 足”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其”和“耄齿”“ 比” 等词的落实。参考译文:郭原平,字长泰,宋朝会稽郡永兴县人。他生性孝顺,为人正直宽厚,乐于行善,总是处处先人后己,不贪图计较个人的私利。郭原平很孝顺,他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连觉都没躺下睡过一次。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栽减成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城里的人都认识他,于是加还本价给他,卖者买者彼此总要互相推让。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稍稍减价,等价钱低廉然后才收钱。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湿,他便绕着宅基挖了条水沟疏通淤水。他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有一次,郭原平偶尔起来撞见了,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郭原平认为自己不能广施善行,而使偷者摔跤,于是在种竹笋地方的水沟上搭一座小桥,使偷者行走方便,又采了些竹笋放在篱笆外面。偷笋人感到很惭愧,从此再也没有人去他家偷笋。郭原平以种瓜为业。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郭原平说:“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用来通行运瓜的船呢?”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货。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似乎这样已成了习惯。因为郭原平的德行令人钦佩,所以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郭原平没有接受。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很钦佩,感到惊异,于是便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坚决的一再推让,誓死不受。有人问他说:“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穷,所以才有赡养之赠,岂能苦苦推辞呢?”郭原平回答说:“府君如果因我的孝义行为而给以赏赐,则不止我一个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随便承受这种赏赐;如果因我贫穷衰老而馈赠,而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贫困,并非只是我一个罢了。”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北京卷)二、本大题共五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1)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2)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3)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4)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5)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肄:学习、练习 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益:渐渐B.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