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13对口高考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55792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2013对口高考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南2013对口高考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南2013对口高考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口高考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总分:120分,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运用(1-6每题2分,共22分)1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饿莩(pio) 山颠(din) 踬踣(zh b) 白雪皑皑(i i) B庠序(xing) 炽热(zh) 编纂(zun) 碧血横飞(hng) C菲薄(fi) 犄角(j) 筋胳(lu) 摇摇欲坠(zhu) D蜷曲(qun) 猖獗(chng ju) 汗涔涔(cn cn)干燥如焚(z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谜宫 偌大 自惭形秽B、胁迫 寒暄 好高骛远C、坐镇 赝品 礼上往来D、焕发 手饰 神采飞扬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 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 ,情感还没有凝练。A所以 必须 表现 透彻 B虽然 必需 表示 精确C虽然 必须 表现 精确 D所以 必需 表示 透彻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B在冬春相交的日子,气象多变,雨、雪天气基本上是平分秋色,这使得环城路拥挤不堪。 C但这种乐趣保留在运动员内心深处,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自得其乐。 D在州长仍旧仲裁及拒绝执行联邦政府法令大放厥词的阿拉巴马,有一天,黑人男孩和白人男孩可以无拘无束地手牵着手,情同手足。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大家的努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地提高了。B、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C、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D、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来约好下午两点钟碰面,可我足足等了二、三小时,他才来。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C、我们要领会“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的深刻意义。D、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7(1)2012年3月15日中午,两会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台湾中国时报记者问到“在去年6月份,您提到过的富春山居图在台湾展出,不晓得您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时,温总理回答:我2010年在这里讲了富春山居图的故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高兴地得知,这幅分离很久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在台北合璧展出,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我虽不能至,但心乡往之。我常想,难道几千年的文化恩泽就不能消弭几十年的政治恩怨?温总理引用的“虽不能至,但心乡往之”出自 (朝代)司马迁史记中表达对 (人名)的敬仰之情。(2分),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后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称剩山图,后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较长称无用师卷,后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当你听说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用一段话表达,不多于40个字,必须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2)暑假中,一群香港学生来南昌游学观光,参观滕王阁,在一副前人题写的楹联面前伫足观赏。假如你是带队的导游,你打算怎样向他们介绍这副楹联呢?请写一段不超过150字解说的话。(5分)附:滕王阁联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看轻过路才人。二、古诗词鉴赏(6分)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8、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万里”和“极目”两句既写了行为,又写了空间,表现了词人雄伟的气魄和开阔的的胸怀。B“风樯动,龟蛇静”两句中“樯”解释为桅杆,“风樯”指代风中的帆船。C“不管”和“胜似”两句,表现了词人不畏风浪、激流勇进的英雄主义精神。 D尾句中的“神女”即传说中的巫山神女,句中的“无恙”即身体健康之意,“殊”是特别、特殊的意思。9、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B在这首词中,词人引用神话故事展望美好未来,对祖国巨大变化的赞美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C词的上阕写游泳,表达情怀;下阕重点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词人的展望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两句为全词蒙上了神秘奇幻的色彩,使作品体现出浪漫主义风格。10、“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和俄国的 。11、 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三、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题。耳根的清静王开岭从前,人的耳朵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寂静。“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在我眼里,古诗中最好的句子,所言之物皆为“静”。读它时,你会觉得全世界一片清寂,心境安谧至极,连发丝坠地都听得见。古人真有耳福啊。耳朵就像个旅馆,熙熙攘攘,谁都可以来住,且是不邀而至、猝不及防的那种。其实,它最想念的房客有两位:一是寂静,一是音乐。我一直认为,在上苍给人类原配的生存元素和美学资源中,“寂静”,乃最贵重的成分之一。音乐未诞生前,它是耳朵最大的福祉,也是唯一的爱情。并非无声才叫寂静,深巷夜更、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寂静之声,更显清幽,更让人神思旷远。美景除了悦目,必营养耳朵。对人间美好之音,明人陈继儒曾历数:“论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芭蕉雨声、落花声,皆天地之清籁,诗坛之鼓吹也。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小窗幽记)当以卖花声为第一。儿时,逢夜醒,耳朵里就会蹑手蹑脚溜进一个声音,心神即被它拐走了:厅堂有一盏木壳挂钟,叮当叮当,永不疲倦的样子那钟摆声静极了,全世界似乎只剩下它,我边默默帮它计数,一、二、三边想象有个孩子骑在上面荡秋千,冷不丁,会想起老师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我想,这叮当声就是光阴,就是黄金了罢。回头看,那会儿的夜真静啊,童年耳朵是有福的。今天,吾辈耳朵里住着哪些房客呢?刹车、喇叭、拆迁、施工、装修、铁轨震荡、机翼呼叫、高架桥轰鸣它们有个集体注册名:喧嚣。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躲藏,双手捂耳也没用。耳朵,从未遭遇这般黑压压、强悍而傲慢的敌人,我们从未以这么恶劣和屈辱的条件要求耳朵服贴。机械统治的年代,它粗大的喉结,只会发出尖利的啸音,像磨砂,像钝器从玻璃上狠狠刮过。一朋友驾车时,总把“重金属”放到最大量,他并不关注谁在唱,按其说法,这是用一个声音覆盖一群声音,以毒攻毒,以暴治暴。我们拿什么抵御嘈声的进攻呢?耳塞?地下室?使窗户封得像砖厚?将门缝塞得密不透隙?当然还有,即麻木和迟钝,以此减弱耳朵的受伤,有个词叫“失聪”,就是这状态。偶尔在山里或僻乡留宿,却翻来覆去睡不着,那份静太陌生、太异常了,习惯受虐的耳朵不适应这犒赏,就像一个饿者乍食荤腥会滑肠。人体感官里,耳朵最被动、最无辜、最脆弱。它门户大开,不上锁、不设防、不拦截、不过滤,不像眼睛嘴巴可随意闭合。它永远露天,只有义务,没有权利。我对朋友说,现代人的特征是:溺爱嘴巴,宠幸眼睛,虐待耳朵。不是么?论吃喝,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华夏之餮、举世无双。视觉上,美色、服饰、花草、橱窗、广场、霓虹,所有的时尚宣言和环境主张无不在“色相”上下功夫。口福和眼福俱饱矣,耳福呢?有个说法叫“花开的声音”,一直,我当作一个比喻和诗意幻觉,直到遇一画家,她说从前在老家,中国最东北的荒野,夏天暴雨后,她去坡上挖野菜,总能听见苕树梅绽放的声音,四下里噼啪响苕树梅,我家旁的园子里就有,红、粉、白,水汪汪、亮盈盈,一盏盏像玻璃纸剪出的小太阳。我深信她没听错,那不是幻听和诗心的矫造,我深信那片野地的静,那个年代的静,还有少女耳膜的清澈她有聆听物语的天赋,她有幅画,叫你能让满山花开我就来,那绝对是一种通灵境界我深信,一个野菜喂大的孩子,大自然向她敞开的就多。我们听不见,或难以置信,是因为失聪日久,被磨出了茧子。是的,你必须承认,世界已把寂静这大自然的“原配”,给弄丢了。是的,你必须承认,耳朵失去了最伟大的爱情。(选自今晚报,有删节)(1)文章开头“从前,人的耳朵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寂静。”颇有特色,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2分)(2)作者认为“现代人的特征是:溺爱嘴巴,宠幸眼睛,虐待耳朵”,试结合全文加以具体分析。(2分)(3)结合全文,理解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寂静”(3分)(4)探究作者反复说“古人真有耳福啊”“ 童年耳朵是有福的”,表现了作家什么样的情感?(3分)四、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4题。记者:说起传统伦理道德,最有代表性的一句就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父母在,不远游”。如今,这一条古训已被年轻人的前程和年轻人身在其中的激烈竞争冲得无影无踪。也许嘴里还哼唱着“常回家看看”的歌曲,而双脚走在了离家千万里的路上。当我把话筒从老年人转到他们的子女、当今的中青年人面前时,我听到了无奈的声音。(出录音)毛女士:我在东直门卖货。早晨起得挺早的,下班回来又挺晚的,一天挺辛苦的。离我妈还挺远,基本上一个月回去一次。这边也离不了,孩子面临上高中,一天的家务活也挺重,回来得做。总觉得对我妈他们有点欠缺吧,就是有心无力,就这样,没有办法。陈先生:你看,我吧,跟我父母住一个院里,他是南房,我是东房,离着也就那么五六米,但就是没时间过去。说没时间过去是瞎话,总归,亲生父母无所谓,就不过去了,有一搭无一搭了。工作非常忙,四十多了,也是身体上不适吧,太疲劳了,懒得过去了,并不是咱不孝顺。记者:有人形容说,孩子像风筝,亲情是拴住风筝的线,线的终端握在父母的手中。而当我采访了一位22岁的大学生之后,我不敢肯定,那条拴风筝的线是不是断了。(出录音)记者:你想过怎么做算是孝顺父母?大学生:平时没想过这种事情。记者:你假期的时候是怎么安排的?大学生:因为有学校的安排,还有对自己今后发展的安排,要上一些辅导班,经常会放假就不回家了。记者:你知道你父母怎么想吗?大学生:不知道。他们肯定想我,但想到什么程度就不知道了。记者:反过来说,你想不想你父母呢?大学生:平时没有空闲时间想。父母把生命给了你以后,尤其到了这种时候,大家都独立了,谁对谁都没有太大的依赖性了。记者:你平时和你父母是什么联系方式?大学生:打电话。半个月打一次吧。记者:说些什么?大学生:没什么好说的。记者:你没说让他们注意身体啊?大学生:这个,我想得很少。记者:你的那些同学呢?大学生:有的人一个学期都不给家里打电话。记者:写信吗?大学生:也不写。因为,他们有的从小学就开始在学校住校了,独立生活已经非常习惯了,对父母、对家的概念已经不那么清晰了。记者:那你的概念呢?大学生:现在也不是特别清楚吧。(录音止)记者:这位大学生的回答很让我惶恐。10年后,当他成为老年人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主体的时候,他的父母亲会是怎样的境遇呢?或许社会学教授周孝正的一席话会让他一些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出音乐)(出录音:几位社会学家)李先生:中国的情况不在于几代同堂,而在于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一种观念,要求代际之间有一种很融洽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照料、子女对父母的孝顺都是不可或缺的。周先生:创新的前提是保守。保守什么?应该是保守人类文明的成果。孝顺父母当然是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它是维持一个社会、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一种价值观念。亲情,是人类最基础的一种美好感情,而且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如果说这种基本需求都没有了,说我们发达了,我们有钱了,那整个就是“搬砖砸脚”。面向21世纪,作为中国的国情,我觉得应该特别强调亲情。李先生:会有一部分父母,他们会因为子女的出走、子女的不在、子女的不关心而感到心里很忧郁,从社会的角度看,还是应该有一些呼吁的声音,使得这部分孩子能更多地关心父母。陈先生:社会不管怎么发展,不管怎么强调人的独立的意识,但亲情是人类难以割舍的精神上的家园。13(1)请概括出以毛女士、陈先生为代表的中年人不能“常回家看看”的原因是什么。(2分)(2)记者通过对毛女士、陈先生的采访,想要体现一种什么样的意图?(2分)(3)请概括指出当代一些大学生对待父母的态度,并说说其实质是什么。(2分) 14(1)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2分) (2)为什么说“或许社会学家的一席话会让他一些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2分)五、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15下面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都督阎公之雅望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B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谏太宗十思疏C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日出而林霏开D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予观夫巴陵胜状16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21对下列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云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日暮色之美。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17翻译下列句子。(1)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3分)(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分)六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18、 ,千金散尽还复来。19、白居易和元稹一起倡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主张“ , 。”20、千呼万唤始出来, _ 。 (白居易琵琶行)21、同是天涯沦落人,_。 (白居易琵琶行)22、念去去千里烟波,_。 (柳永雨霖铃)(6)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_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七、作文(5分)23、应用文:根据下面材料,拟写一份会议通知。 某学校学生会定于4月15日下午点半在一楼会议室召开会议。参加人员:全校各班班长和文娱委员。会议内容:讨论关于举办首届学生文化艺术节的问题。要求:各班开会前广泛搜集同学们对于首届学生文化艺术节的建议,整理并会上汇报。相关人员务必按时出席。24请以“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