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练习解题技法-选择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55612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练习解题技法-选择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练习解题技法-选择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练习解题技法-选择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择题专练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1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B抑制土地兼并C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D百姓赋税过重2(宋绍兴年间,官员张登)曰:“误矣,人只知以利对害,便只管要寻利去,人人寻利其间多少事!利字,只当以义字对。”因详言义利之辨。(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这反映了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世人观念B教化民风成为官员主要职责C逐利避害成为社会行为准则D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3官僚集团以皇帝为首,他们的决定最后要得到皇帝的认可,才可实行。一次汉文帝出行,有人惊了他的马,这个人被送交廷尉治罪,廷尉张释之只让他交纳罚金。文帝认为处罚太轻。张释之说,假如你当时把这个人杀了也就算了,现在在我这里,那就得依法办事,最后文帝只好让步。这表明A廷尉做到了依法治国B官僚集团的抗衡制约了皇权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皇帝不受规章制度的约束4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关于二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B欧洲启蒙思想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C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构想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5“到了11世纪,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为了预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而将这一权力归国家专有。第一张官方印制的纸币于1024年出现在四川省,那里是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下列相关的解释与之相符的是()A纸币产生根源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B11世纪四川社会经济最发达C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持稳定的重要手段D纸币是商品经济衰退的产物6梁启超曾自述道:“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在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前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明夷待访录和民约论有何相同之处()A都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都主张实行法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C都具有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D都主张以民为本,实行君主立宪7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英国文件俱用英文书写,暂时仍以汉文配送,俟中国选派学生学习英文,英语熟习,即不用配送汉文。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正义。”这直接导致了()A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 B1862年设立同文馆C洋务派掀起自强运动 D传统经史教育破产8观察右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9浙江潮创办于1903年,系浙江籍留日学生同乡会发起创办。它的主要栏目有:社说、论说、学术、政法、实业、哲理、教育、地理、科学、各国内情、国际政局、留学界纪事、小说、调查会稿、浙江文献录、图画等。由此可知,浙江潮()具有知识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创办的目的之一是启迪民智是一份通俗性刊物宣传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 BC D10下表是“1880年与1930年中国国民收入和人口增长”表(据中国近代经济史),这反映了当时()A. 人口增长制约了工业化进程B政府忽视近代化建设B. C民族资本主义持续发展D民生状况有所改善11上图为某一革命战争时期的军事路线图。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是()A从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B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C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D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12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这一史料表明美国()A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B对武汉会战结果的不满C对共产党的肯定D对中国抗日战争持观望态度13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的问题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14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有记载:1969年4月中共“九大”作报告,不再用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的说法,并形容苏联同样对中国有重大威胁。并重申毛泽东在1965年的讲话除非中国领土受到侵犯,也无意对外掀起战争。这表明中国()A全面改善中美关系B试图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开始构建新的国际战略同盟15恩格斯曾说,“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这段材料可以为解释以下哪一观点提供佐证()A罗马帝国已经没有了公民与臣民的界限B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意图就是要建立社会的平等C不平等的思想才是古代希腊、罗马正常的思想D古代希腊、罗马各个阶层都能参与政治1614世纪意大利彼特拉克诗中的女主人公劳拉已不是中世纪文学中的那种矫揉造作、高不可攀类型的贵妇人,而是单纯开朗的新女性,人物原型劳拉虽已失去了昔日风采,但不少读者还远道而来亲睹劳拉芳容,这反映了彼特拉克作品的特点之一是()A宣扬爱情面前人人平等B体现了鲜明的惩恶扬善特征C充满了乐观主义的色彩D具有强烈的个性解放色彩17童小燕在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中指出:“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其中“社会历史条件”的相似之处是()A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宗教神权压制王权 D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18近代法国某一思想家指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天赋人权 B社会契约C自由平等 D分权制衡19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A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从而遭到教会敌视B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理由D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201824年,法国史学家米涅的法国革命史问世,在书的最后他写道:“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米涅认为法国社会改造的时代任务是()A警惕封建主的反攻倒算和君主制的复辟B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社会革命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D制定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体制21 有经济史学家说:“(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中所指“大变动”的是 A国际分工日益明显B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治制度、思想观念C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D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22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23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院长谢叶辛曾说:“当问题表现在要一碗粥、还是要理论的时候,人们通常会选择那碗粥。你吃饱了那你就会去唱歌,如果你肚子里没食,那你只有沉默。”苏俄(联)哪项措施的实行是“选择了那碗粥”()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国家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24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写道:“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指的是()A重商主义政策 B自由放任政策C国家干预政策 D计划经济政策25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1解析据材料可知,唐朝均田制分配给老男、残疾、寡妻妾等无劳动能力者一定的土地,以保障其生活,可见这是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故选C。2解析题干材料中张登的观点是现在人们只知道追求利益,而忽视了信义,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处事观念的影响,A符合题意;B、D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而C仅仅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故答案为A。3解析材料中廷尉对皇帝的意旨不予执行,说明以廷尉为代表的官僚集团对皇权进行抗衡,B正确。A材料中没有体现犯人的行为违背了法律,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理解。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摆脱儒学范畴,是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但并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欧洲的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并提出了“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思想,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构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工作。答案C5解析从“11世纪”可确定时间为宋代,由“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分析可知,宋代纸币交子的出现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A“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说法错误,D“衰退”说法错误;题干仅是反映四川是宋代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并没有反映当时四川社会经济是最发达的,排除B;从题干强调的内容及政府的目的分析可知,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持稳定的重要手段,故C正确。答案C6解析本题考查明夷待访录和民约论的相同之处。明夷待访录和民约论在政治上都提出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主张用法律限制君权,但黄宗羲并没有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答案C7解析本题为从原因到结果类型的选择题。材料主要意思是英国要求清政府尽快培养会英文的中国学生,以备翻译之用,这直接导致了1862年设立同文馆,B符合题意。A不能及时解决当时清政府的燃眉之急,C、D与题意不符。答案B8解析本题为漫画式选择题,考查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图片反映的是在坚持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即洋务派“中体西用”。答案D9解析题干反映了刊物刊登的知识涉及种类繁多,具有知识性和综合性,从时代背景看,具有开启民智的特点,故符合题意。从题干看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学术等方面,不具备通俗性的特点,且1903年三民主义还未形成,故排除。答案A10解析本题为数据表格式选择题。表中“年增长率”变化呈现上升趋势,体现了D。A、B在材料中体现不出,C说法只是增长的一个种类。答案D11解析本题为地图材料题。据图可知,军事路线图为1927年下半年毛泽东进军井冈山,标志着革命重心发生转移:从城市转入农村。B“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是以大革命失败后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作为标志的,从此中国革命转入土地革命时期。此时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A错误。D说法相反,排除。答案C12解析从材料中的“实属极端令人怀疑”可知,美国政府对蒋介石政权失望。A符合题意,B、C、D在材料中均体现不出。答案A13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它是一家一户的“单干”模式,不能使农村经济规模发展,故选D。答案D14解析据题干材料意思说明从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报告不再提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同时重申无意挑起战争,说明中国开始抛弃意识形态的外交,故选C。A与材料时间不符;B说法与材料不符;D说法错误。答案C1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理解能力。题干大意是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律制度适用的范围狭窄,具有不平等的思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史实或与材料不符。答案C16解析题干中的女主人公已由中世纪时期的贵妇人演变为新女性,而且不少读者还远道而来亲睹芳容,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要求个性解放的色彩,D正确。A、B、C与材料不符。答案D17解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本上说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故正确答案选B。答案B18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解读能力。材料表明每个人置于一个共同体之下,并且这个共同体保护人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是社会契约论。答案B19解析本题是名人观点材料选择题。题干的意思是达尔文的思想之所以在西方有深远影响是因为他的“适者生存”“生存斗争”能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对外殖民扩张提供一个完美的借口,所以C正确。A达尔文遭教会仇视是他宣扬的进化论观点与欧洲教会宣扬的上帝造物说相违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发表于1859年,排除B;D早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提出暴力革命主张,思想渊源不可能是进化论。答案C20解析本题为文献材料型选择题,考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早期革命中具有曲折复杂的特点,材料中的观点可算是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政治遗产,这就是扩大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因为整个1819世纪,欧洲主要的历史使命是实行有效的资产阶级统治。故选C。答案C21解析18世纪后半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在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B、C、D均正确,A是一种变化趋势,不能仅仅指18世纪后半期。答案A22解析从材料中的“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可知,布罗代尔强调的是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B符合题意。答案B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苏俄(联)时期的新经济政策的理解。“选择了那碗粥”的目的是“吃饱”,而A、C、D均造成不良后果,只有新经济政策使经济恢复发展起来,让人“吃饱”,故A、C、D错误,B符合题意。答案B24解析题干材料中的“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是指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改变了传统的“古典”发展模式“自由放任”政策。采取国家加强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C正确。答案C25解析A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和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弊端,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虽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农业政策,给农民一定的实惠,但是不如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