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玲君《一年级教材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解析》.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53389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左玲君《一年级教材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左玲君《一年级教材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左玲君《一年级教材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一年级教材看数学思考单 位:第二师二十一团中学 姓 名:左玲君 联系电话:13579497371从一年级教材看数学思考【内容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纵观2013年人教社一年级新教材的编排,我们可以发现编者的意图是以问题串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获取数学知识的,这样就可以把数学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尤其是解决问题的三个环节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突出体现了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数学数学问题的能力。【关键词】问题意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四大目标之一 ,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下,数学课程目标又细化出了“数学思考”,其直接指向的是三维目标中的“过程方法”目标。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数学的思考提上了日程,没有数学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成了我们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所谓数学思考,就是在面临各种现实的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就是能够自觉应用数学的知识、方法、思想和观念去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并能够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无疑就把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上了日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曾经有位学者指出:“美国的课堂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国的课堂是着力于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答案;前者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多,后者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少。孩子的问题越多,创造的欲望就越强烈;反之,问题越少,创造的动力就越小”,但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结合2013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教材我谈谈对“数学思考”的一点认识。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的灵魂,从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数学思考其实是一种过程性目标,它应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以一年级教材中“解决问题”编排来看都是从三个环节进行梳理:知道了什么?这看似简单的五个字其实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去解决问题。其实这一问题的提出就把学生无序的观察进行了指导和规范,教会学生从色彩斑斓的图画中快速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其实这一观察的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的重要时刻,关系到学生能否通过发现的有用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去进一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和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在提问中获取新知呢?这一点我认为应该和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分析数量关系相融合,切实抓住问题进而去分析,如第二册第二单元十几减8、7、6中的例5教学,题目如下:通过主题图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通过图和文字你都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三个已知条件,接着再仅仅抓住“还有几人没有来”这一问题入手分析,要解决题中的问题必须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快速找出解决问题所需的两个有用的已知条件“有16人来踢球”和“现在来了9人”,这样也使学生无形之中掌握了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从而明确“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是多余条件,培养了学生从现实情境中选择,整理有用信息并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数学新课标“四能”的要求 。 第二个环节:怎样解答?这一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曾几何时,基于对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摒弃,我们难以看到在课堂上对题中数量关系“过多”的分析了,但从新教材的编写上来看,我觉得应该改变淡化解题分析,弱化数量关系的倾向了,仍然以上一例题为例,只有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切实教会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考方法,学生才能真正明白用减法的道理。在这一过程中教材呈现了通过画图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的。(图见下) 16 9 = 要求还有几人没有来?就是把“要来踢球的16人”看成一个整体,从中去掉“已经来了的9人”,也就是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所以用减法,列式为:16-9=7(人),与“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这一条件没有关系,从而突出了解决问题要找到两个相关条件的基本规律。在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也培养了他们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思维的品质。 第三个环节:解答正确吗?这一环节不仅仅是检验的环节,更是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的重要环节。在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问题。仍然以上一题来说,可以问学生:回顾一下解决“还有几人没来”的问题,我们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这样学生不但明确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同时又进一步突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拓展思路,给学生提供了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再碰到问题时思考就会有方向了,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把这样学习的经历上升为学习经验,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数学活动基本经验和方法,形成质疑、提问的意识。 再如第二册第一单元用七巧板拼图这一课的教学也是通过三个环节进行梳理的: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首先让学生观察七巧板的构成,通过观察学生知道了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5个三角形 拼成的 ,接着教师再提出要求:每人用一副七巧板拼图 。 怎样拼呢?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拼图比赛,在拼图的过程中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有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第三个环节:谁拼得多?通过不同拼图的展示,学生既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又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纵观2013年人教社一年级新教材的编排,我们可以发现编者的意图是以问题串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获取数学知识的,这样就可以把数学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尤其是解决问题的三个环节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突出体现了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数学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这三个环节中的问题环环相扣,从情境中收集筛选信息,发现、找到或提出问题-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策略(数学建模)-检验回顾反思(拓展思路),这些环节的教学无一不是思维的体操,学生从中体会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我想学生在长此以往这样的思考中一定能学会独立思考,积累学习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和方法,这样我们的数学课才能既有深度又有厚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总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主动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我们教师进一步教学中努力的方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我们教师长期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 2013年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材第二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