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老师备课资料.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51177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老师备课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六年级语文老师备课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六年级语文老师备课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州市少年艺术学校教师备课手册(2008学年第1学期)任教学科: 语文 任教班级: 六一班 任教老师: 黄芙蓉 任教年限: 21年 温州市少年艺术学校教研处制其 实周雪峰人们不懂他们总说你是蜡烛可那一滴一滴混浊的只是让人想哭你还有个名字叫做春蚕那艰难的蠕动只能让人一次次的感受凄楚 人们怎么就不懂呢其实,你就是一本卡通读着读着,流着鼻涕的孩子便忘却了北风的威严其实,你就是一首儿歌唱着唱着,一群天真打打闹闹便拥进了温暖的呵护其实,你就是一扇窗户 穿过你,所有渴求的目光便惊喜于山外的缤纷其实,你就是一只火把簇拥你,那些迷茫的心灵便认准了脚下的道路人们终究会懂的其实,你的日子就是一粒粒种子从嫩绿到金黄的过程描述 其实,你的生命就是朗朗的书声在青山绿水间永远的激情飞扬l 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32人,女生21人,男生11人。本班已基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上课都能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但添书、王炼、胡锦波自我控制能力欠佳,上课还是爱插嘴,有时影响课堂氛围。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还是比较认真的,整体的书写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我班的学生都养成了喜爱阅读的好习惯,喜欢与书交朋友,但阅读的广度还要扩展,阅读的理解还要到位。本学期也是习作指导训练的关键期,如何使学生的习作向深层次的发展,如何拓展习作的思路,如何使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流利地抒怀,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都是本学期习作指导的重点。二、学期教学内容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二、教材的主要特点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六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詹天佑穷人只有一个地球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草虫的村落怀念母亲中华少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伯牙绝弦。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精选了律诗、词、散曲以及十四行诗、儿童诗、诗话等作为阅读材料,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关于“诗”的综合性学习中,对诗有一些感性认识。还在“回顾拓展”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心灵之歌”专题)、环境保护(“珍爱我们的家园”专题)、艺术情操(“艺术的魅力”专题)等方面的专题。为了提高感受力,培养想象力,编写了“感受自然”专题。这一组中的课文,大多有别于一般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想象丰富,表达方式独特,有的甚至有“物我两忘”之境。在第三学段安排这样一组课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设置了以“了解诗歌”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轻叩诗歌的大门”。另外,上承五年级上册以人物为对象的专题“走近毛泽东”,本册教材编排了第五组“初识鲁迅”。鲁迅既可谓文坛巨匠,又可谓一面民族旗帜,能借助文质兼美的一组课文,让小学生尽己所能地了解、认识鲁迅,其意义不言而喻。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三、学期教学目标及措施(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要适时做好铺垫。(二)识字、写字教学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三)阅读教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教材中安排的读写训练点,都是从课文而来,教学课文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问题,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1)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边读边思考和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学习、总结。(3)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另外,略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注意与单元学习重点结合起来。四)口语交际教学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五)习作教学本册教材对习作做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7次习作,其中有一次与口语交际安排在了一起。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3次小练笔。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下来。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本册安排了3次小练笔,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教师不宜拔高要求。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是积累素材的好办法。另外,老师自己 要设计习作题目,让学生多练笔,尽快提高习作的 能力。(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如“我能把这首五言律诗背下来”,点明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并提出背诵要求;“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了这首诗描绘的情景”,提示注意运用想象了解诗歌内容。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阅读材料辅助活动的开展。第一个板块“诗海拾贝”主要安排了“搜集诗歌”“整理资料”“欣赏诗歌”三个方面的活动,其中,安排后两个活动其用意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搜集到的诗歌,大致了解诗歌内容。提供的阅读材料,安排了不同的诗歌种类,有从诗经中节选来的,有五言律诗、词、散曲,还有中国的和外国的两首现代诗,它们大多写的是自然景物。从这样一些角度安排阅读材料,目的是对学生整理资料、给诗歌分类给予一些启发。第二个板块“与诗同行”,安排了朗诵诗、同龄人写的诗、诗话以及与读诗的体会相关的文章,也是为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等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本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活动之初最好加强计划性,把活动计划的落实与写活动总结结合起来,把活动计划的制订、活动的开展、计划的落实纳入活动总结中,更为科学、合理。当然,活动总结也可以写其他的内容。本学期购买了32本外国名著,分发给每位同学,让他们感受外国名著的精髓、文化特点及 魅力所在。每人阅读之后进行交换阅读,逐渐引导学生走向阅读的深处。四、教学进度表周次日 期课时教学内容小练笔设计习作训练推荐文章预备8.248.30制订计划18.319.61、山中访友 仿写访友片段记暑假生活(题目自拟)外婆的手纹29.79.13(9.13_9.15中秋放假)2、山雨 3、草虫的 村落 4、索溪峪的 “野”1、 半命题:那一刻2、 自然界中景物描写为你打开一扇门、描写雨的片段39.149.20口语交际 习作一 5、詹天佑 给詹天佑写颁奖词半命题:我渴望生命的 一抹49.219.276、怀念母亲7、彩色的翅膀 8、中华少年 口语交际 1、你有什么话想对海岛战士说的吗?请写下来。2、朗读了诗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请你写下来命题:他们赋得永久的 悔59.2810.4国庆放假诗歌训练610.510.11习作二9、穷人 10、别饿坏了那匹马11、唯一的听众 12、用心灵去倾听仿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命题:男孩真好(女孩真好)学会倾听710.1210.18口语交际 习作三 13、只有一个地球 14、大瀑布的葬礼 用拟人写环保的话题自拟题目: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 事(语言、动作 心理活动描写)810.1910.2515、这片土地是 神圣的 16、青山不老 口语交际 半命题:我发现910.2611.1习作四17、少年闰土 看图描写人物的外貌秋游1011.211.8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一面读鲁迅先生文章的读后感我的同桌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1111.911.15 20、有的人 口语交际写漫画作文1211.1611.22习作五综合性学习 21、老人与海鸥观察一种动物,描写生活习性等绿山墙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1311.2311.2922、跑进家来的 松鼠23、最后一头战象习作:我和动物的故事1411.3012.6 口语交际 习作七24、金色的 脚印25、伯牙绝弦1512.712.1326、月光曲 27、蒙娜丽莎之约听一段音乐展开联想照片的人物外貌描写1612.1412.2028、我的舞台口语交际 习作八写某种艺术过程中的故事和感受1712.2112.27复习1812.281.3复习191.41.10期末考试l 教学质量评估成绩记录 写在纸上 l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第一课 山中访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习运用。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点拨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2、今天我们跟文中的作者一起去探访他的朋友,到底是谁呢?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2、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学习“出门”,感受心情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和“ 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练习说话。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师、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精读课文,感悟深情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抄写词语,自主背诵第二课时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2)有感情地朗读。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2)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山泉回答道:“_”(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三、作别朋友,临行寄语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3)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师、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因为_。四、联想创作: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 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五、文章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6、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积累句子(2)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教后反思:第二课 山雨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2、揭示课题山雨,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读题。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课文,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2、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雨起、雨中、雨后三、学习“雨起”,感知“悄悄”1、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练习说话,朗读品评。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3、有感情地朗读。四、学习“雨中”,感悟神奇1、雨就这样悄悄地起来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竖耳听,你似乎听到了什么或看见了什么?2、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3、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4、共同交流、品析、朗读。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1)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2)在自由读、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1)再读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2)雨丝是飘飘洒洒的,还会是怎样的?请换一个叠词来说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用心灵去感受。教师范读。(3)带着遐想朗读。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1)自由读,感受雨中的绿。(2)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五、学习“雨后”,感受韵律1、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交流感受。2、自主朗读。六、通读全文,积累背诵1、分小组轮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七、拓展延伸,尝试练笔1、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2、仔细观察雨天,用心去描写一种雨景教后反思: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联想、清新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画。1、课前,我要求同学们认真预习,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优美语句,在自悟的同时,尝试写读后感,哪怕几句都可以。课后有针对自己的感想做适当的补充和 修改。2、上课时,我重点引导同学们通过自读自悟,老师点拨,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1)初读,理清内容。让学生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的 。(2)再读,品味赏析。我让同学们抓住重点语句来赏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用心灵去感受山雨的 韵味。(3)积累,在一次次的诵读中,充满诗意的句子、神奇联想的句子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由于课前的充分准备,一节课就顺利地完成了 教学任务。可见,扎实的预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三课 草虫的 村落教学目标1.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2.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引题: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履慢步走进草虫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找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2寻觅作者的踪迹。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三、再读课文,感受情趣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2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四、回归整体,提出疑问1接读课文,简单评价。2引导学生就课文各个方面提出问题。预设:“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还看到了什么?作者怎么知道小虫在做什么,想什么呢?作者是怎么写得如此生动,有情有意的?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预设内容:(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把这种心思读出来。(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听录音虫鸣,读句子。(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出示课文开头:“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四、积累语言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3背诵摘抄的内容。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随堂落实“小练笔”)第四课 索溪峪的“野”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课前准备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照片和文字资料。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一、课件展示,揭题导入(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简介索溪峪二、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3)抓题眼,引入研读。三、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3)赏析。赏析“山是野的。”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赏析“水是野的。”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四、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2)课后可以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第五课 詹天佑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会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艰巨、毅然、铲平、勉励、恶劣、泥浆、岔道、居庸关、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抄写喜欢的词句。3.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4.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2顺着作者的思路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时间2课时一、谈话切入重温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领略了让我们肃然起敬的年度人物的风采,我们的灵魂又一次经受了洗礼。有这样一个人,虽然,他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但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他,他就是詹天佑,请大家看老师恭恭敬敬地写他的名字(板书)。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詹天佑以什么感动了中国?二、品读感悟,全面认识詹天佑1、师:请大家入情入境地读,读到感动处,可以圈圈画画,反复朗读。2、认读词语3、屏幕出示:边读边感悟: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今天的我们?师:请同学快速找到直接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那一部分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感悟,先自己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预设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师:抓 “勉励”这个词 。师:你就是詹天佑!同学们,詹天佑只是一次两次对工程人员这样说的吗?我们可以想象: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生引读“我们的工作”师: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师: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预设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师: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詹天佑的满腔的爱国情怀。(指名)师:如果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怎么读?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该怎么读?小结: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预设3: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师:请大家谈谈,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我们。(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具体略)师:读这段话,同学们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师:(激情地叙述)是啊!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詹天佑坚定的信念;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步伐。仿佛又看到了:白天晚上3、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主要以画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施工图为主,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以“超群的智慧”感动了中国。4、第五自然段的教学主要以课件演示为主,请同学模拟乘坐火车,在体验中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第二课时一、研读体验,深入认识詹天佑上节课,我们充分领略了詹天佑的动人风采,詹天佑的感人的言行,一定象烙印一样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现在,你的脑子里最先浮现出来的,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呢? 这节课让我们去读读别人的言行,让我们从不同的人对待京张铁路的不同态度中,走进詹天佑的内心世界。 二、读着课文2、3自然段,1、课件: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当读到( )这个句子时,我感到非常(愤怒、屈辱、振奋、担心),因为( )。请大家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词句。老师随时追问2、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谈到京张铁路非常重要,那么它究竟为什么这样重要呢?请大家读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读后简单交流)(出示京张铁路图,引导理解“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进而认识这条铁路的重要性。)师:铁路修筑权的争夺,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命运的抗争!这份挺身而出的无畏,这不计得失的,这份义无返顾的执著,怎能不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动,怎能不让当时的中国深深感动!让我们再一次读“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师:勘测线路的时候遇到困难,詹天佑总是想;师:开凿隧道的时候遇到困难,詹天佑总是想,设计线路的时候遇到困难,詹天佑总是想-师:正是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正是凭着超群的智慧才干,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詹天佑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为所有的中国人争了光!请大家读课文最后一段。三、为什么能 提早 两年竣工?阅读四、五节开凿隧道采用不同的方法;建造人字形铁路四、活读升华,尽情赞美詹天佑1、詹天佑的事迹一次又一次深深地感动了今天的我们,那么,就让我们以自己的方式为他颁发特殊的大奖。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詹天佑写一段颁奖词,要写得朴实而真挚。2、让我们庄重地站在詹天佑的铜象面前,以饱含深情的语调,宣读颁奖词。教学反思1、这节课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我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话又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2、在教学中,我虽然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让学生谈体会,请同学们想象是怎样的画面?学生想像的 空间还不大,还要老师不断地引导,在作业本上的题目也完成得不够满意。因此最好在教学设计中要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当时环境的恶劣。3、文中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创新这一难点,我在黑板上画了图,但个别学生还理解不了,最好是 采用动画的演示,课前没有预设好这个环节,很遗憾。在谈到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开凿隧道时,我先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的简笔画,请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来画出示意图。画好之后,我请学生们评价画对了没有,接着再让学生谈谈采用这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有什么好处。由于时间匆忙,讲授不够到位,以致学生在画图时出错,这是不应该的。4、最后环节是让学生写颁奖词,设计过程很好,但意想不到学生写出的颁奖词还是比较稚嫩,他们不会运用概括语句、有文采的语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全面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第六课 怀念母亲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教学重点: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教学难点: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一、引题,了解文章背景、同学们,还记得这句句子吗?(出示,读: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季羡林年访问德国后写下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们在讨论这句话时,很多同学对“思乡的梦”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这篇文章之后,时隔8年,也就是年的时候,季老先生完成了一本集子留德十年(出示),里面有一篇文章,相信大家读了之后对这个“思乡的梦”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这篇文章就是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怀念母亲二、自读,了解文章大意、大家自己读一读这篇文章。自读提示: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作者当年梦到了什么?、认读几个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语朦胧、可见一斑、频来入梦。3、再读课文,作者当年究竟梦到了什么?你知道了吗?反馈(母亲、祖国、故乡、老朋友)。学生读资料,深入理解作者的失母之痛。三、阅读文章赋得永久的悔划出感动的 句子好好体会第二课时过度:我们提起季羡林,看到更多的是他头上的光环,然而,当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你们会发现作者心中有一个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说: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这悔、这恨就从失去母亲开始环节一重点研读对生母的 感情师:自由朗读文章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请画出来读一读,也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预设一、“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个句子让我感受到母亲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无比的伤心,一连痛哭了好几天,而且吃不下饭,可见作者对母亲有多么爱。师:不仅吃不下饭,还“寝不安席”,你知道“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吗?师: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如此痛苦不堪?师: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一想起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绞。请你读读这句话。师: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出示资料: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家庭了。因此,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形影不离。母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荚,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这问那。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给母亲看一看。棒子上长了乌霉,我一定要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师:这是存留在作者脑海中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了,因此当母亲突然去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接受?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师:是呀,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可见母亲的离去,带给作者多大的伤痛。母亲的去世,更是作者的终生遗憾。2、(出示资料: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读了这则资料,你又明白了什么?师:是呀,当作者即将大学毕业,即将有能力赡养母亲的时候,母亲却离开了自己,这怎么不让作者难过、悔恨?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这段话。环节二过渡: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两个“不知道为什么”,作者所不知道的,一定是同学们想知道的,请你读读下面的几则日记,相信你一定能从其中找到一些答案。师: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一)异国思乡品“糊”字日记夜静极了,没有一丝风,更没有一丝声响,我的心是否也跟着这夜晚静了下来?作者的心活动起来,他的心会怎样活动呢?他的心都会回到哪里,都会看到什么呢?体会一个“糊”字。为什么作者说这是凄凉的但又是甜蜜的?凄凉是因为什么?(远离故土、缺少朋友、衣食住行)为什么又会是甜蜜的?(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仿佛就在身边,心中多了一丝安慰、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一个“糊”字你读出了什么?根据学生的理解,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读书。(二)触景伤怀写“哭”字读这一段,房东太太兴奋得不得了,你能想象是怎样的不得了吗?他会做些什么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看到房东太太的表现,你会怎样理解这三个字“真想哭”?房东太太让我想起了什么?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等待的,而自己却八年没回家看上母亲一眼,哪怕是一眼。请你拿起笔把你想象到的写下来。学生读文,深化思母之情。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过渡:异国的生活让两位母亲频来入梦,而作者在后文偏偏却又要寻梦,梦境已经如此之频,作者何故还要寻梦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寻梦的段落,看看作者寻的到底是什么?四、梦中寻母感指名读寻梦,的两个段落,交流读后的感受。比较“面庞”与“面影”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庞。再读寻梦,谈你的感受。师:季羡林在苦苦地追寻,只为得到一个清楚的面影,只为得到母亲的一个微笑,一声呼唤,可是一次又一次追寻的结果,只是让眼泪不停地流淌,只是让自己的夜晚无数次地失眠,难怪他要大声地疾呼学生读寻梦的结尾。你们看他祖国与母亲不知道是为什么频来入梦。而作者在后边要偏僻要寻梦,梦境出现如此之频,作者为什么还要寻梦呢?自己读读寻梦的开头,你会有所发现。师:他在寻什么呢?预设生:他想看清母亲,在他的记忆深处,他已经想不起来母亲什么样子了。师:在这句中有一个字,注定了他看到母亲一定是模糊的。师:作者看不清母亲的面容,而且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母亲呢? 梦里,在泪光当中。我们看,他在泪光当中苦苦的追寻着师:同学们拿起数,在这一段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在梦里寻母的情结,看清了吗?没有。这一看,就整整八十年啊,八十年过去了,季羡林一直在寻找自己生母的清楚的面影。最后得到的却依然是我们一起来读。师:作者为什么对祖国对母亲有如此深的怀念呢?用书上一句话来说。第一自然段。生: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小结:正因为有了这崇高的敬意和爱慕,所以作者才如此地怀念自己的母亲。这恨、这糊、这哭、这寻,构成了作者一生怀念母亲的心,教学反思课文怀念母亲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