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548076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第一学段(12年级)第一部分 前 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三、课程设计思路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5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一、识字与写字 (一)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为何生字旁边配插图?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颜色、声音、动作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便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走进生活场景,营造识字氛围生活是学生识字的广阔天地,家庭、街道、商店、学校,都是学生的识字环境。家门上的对联,生活用品上的汉字,电视字幕、电视广告都能激起学生识字的欲望。广告、牌匾、标语、学校墙上的标语、宣传栏、墙报等学生都会有意无意地去看看它。要求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多问问爸妈、老师、同学,这样,学生识字的机会就增多了。让学生在发作业本的过程中认识同学的姓名也是识字的好方法。结合课文中出现的认识姓氏的题型,鼓励学生问问父母以及其他亲朋好友的姓名,并让他们写给自己看,也是给学生创造识字的机会。另外,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内容浅显、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如简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以巩固识字,多认字,积累词汇、语言,同时培养阅读的习惯。在课堂上,如果我们能够创设一个生活场景或氛围,就会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开创一个愉悦的识字空间。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1时,围绕“寻找春姑娘给我们带来的礼物”展开教学,让学生看看春天里的风、雨,春天盛开的花,听听春天小动物们的叫声,看看、听听、说说、读读、认认,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识字、记字过程,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中,没有疲劳,只有快乐与思考,识字活动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调动无意注意,巧设识字环节低年级孩子自控力较差,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较短,而无意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它的产生依赖于外界刺激物的变化,同时依赖于学生主体的兴趣、需要。因此,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导学生在无意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比如说小学生爱听故事,老师可以在讲故事时,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字形又不太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在组织学生看课外书时,教师不忘提醒学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怎样一个词语,看到后把它告诉老师或同学。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不仅让学生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字词,而且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在兴趣盎然中再学习。识字教学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当堂课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游戏中、活动中加深印象,巩固识字。比如,同位或小组中比赛谁认得快、记得牢,发挥同学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作用。比如,用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巧配对等游戏的方式在兴趣盎然中加深印象。有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多种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情趣盎然,易学易记,同时又落实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创造教育的教学,遵循问题情境性原则。在此原则下,容许各种有助于实现创造教育目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学习的课题要求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尚不了解的规律、规则和操作方式,而不是简单地从教师和书本那里接受现成的知识或解答问题。它能调动学生追求个人成功的潜在动机,激发他们积极主动思维的兴趣,而这种动机和兴趣则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主要的内在动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在学小语一册“日、月、水、火、木、山、石、土、田、人”这几个字时,我先演示了书上的插图,为学生识字创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如书上画了一个太阳,看一看太阳的形状,用手在书上画一画,慢慢学生就会发现和书上的甲骨文“日”字很像,这时我再告诉学生,我们国家的很多汉字都是象形文字,看到这个汉字就如同看到了这个事物。“为什么会是这样呢?”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生活中创造了汉字,为了方便记忆,就把字画得像这个事物本身,而当时没有纸,他们就把它刻在龟背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甲骨文,在甲骨文中大多都是象形文字。今天我们所学的几个字就是象形字。请你们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找一找画面和字的联系。经我这么一介绍,学生对我们祖国的文字发展有了最初步的了解,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后面的学习中,我让学生边用手画一画,便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在学生掌握了汉字的读音、笔画之后,我再让学生用这个字组个词,说一句完整的话。正是学生从字理这个角度学会的汉字,因此在做组词、造句的时候,他们大都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的识字教学更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教学汉字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用。在课堂上我不仅让学生做组词、造句的练习,有时我还会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哪儿见到过这个字,在他旁边还有什么字,你认识吗?教一教我们好吗?看似两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却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后面的课堂上,许多学生愿意当一把小老师,走到讲台上教大家识字,由此学生的识字量也大大地加大了。以趣激情学汉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创造教育的教学,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课堂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按创造教育的思想和原则改革教材。这首先要求教学论做出改变,它应当把研究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上,使自己成为一门关于学生的学习组织和学习控制的学科。新课程理念倡导现代学习方式,即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有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讲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会,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如:我在教“画”字时,我对学生说:“今天我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这是个字谜,谜底就在这课书的生字中,看谁最先猜出并记住它。谜语是,一块豆腐切四块,放在锅里盖上盖。”学生很快根据字形找到了答案。这样一来很好的诱发了儿童的兴趣和智慧,产生了浓厚的探索的氛围,优化了训练的效果。继而我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画什么?进行语言训练,使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我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的结合起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欲望面对六、七岁的孩子,活泼好动,对身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如果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尽快的融入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如在一识字课时,我是这样导入:同学们,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充满情趣,你能说说学校的课内外活动吗?生说:“画画、写字、读书、打篮球、做卫生全班每位同学都说了,而且没有重复,他们可高兴了,这样,使识字课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2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激发兴趣。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游戏,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找能够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的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汉字是最古老有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关于汉字的趣文、故事举不胜举,学生听了这些故事,趣文不由自主地对汉字产生了好奇心。同时经常开展以下一些游戏,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例如:、游戏识字。开火车(分小组进行,也可全班进行),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按顺序读,小组进行比赛,谁说错了,火车停了,要请同学纠正字音,这样才能继续开。、猜谜语,编儿歌:根据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猜,帮助记忆。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十粒豆子掉到口里(喜),小丁头上一顶帽(宁)。还可以说动作,加以记忆。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的记忆,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逐渐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观察字谜,展开联想。3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能力。低年级的识字量特别的大,一年级上要求认识255个字,要求会写的129个,下册要求认识483个字,要求会写的298个。这是个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除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外,还必须大力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地掌握他们。在识字教学当中如果让学生机械的抄,被动地记,学生马上会厌倦。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在识字过程当中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去主动识字,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单纯的兴趣变成学生的一种心理满足,形成学习的内驱力。(1)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教学中,教师授之以“渔”,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如:一年级识字课4(上册),有很多的形声字,蚂、蚁、蚯、蚓等告诉学生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学生很容易记住许多的汉字,逐渐就能够用形旁去推测字意。另外还有象形、会意、指事、等造字法识字。学生识字的效果就更大了!象征、会意对于学生来说很直观,也很容易记住。所以,每次识字课时,学生说自己的识字,识字方法多样,如熟字加偏旁或熟字换偏旁,字与字组合,顺口溜记字,加一加、变一笔的方法来记字,学生说起记字方法让我都很惊讶,学生的想象是无穷的,识字的兴趣很浓。(最好的识字法是把本册的生字做成一张图片挂在教室让学生每天看一看。)(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汉字早已认识了很多的汉字,有的汉字是一片空白,而且汉字的先天发育也有不同。因此我鼓励孩子有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例如:有的孩子已经认识了很多的汉字,他喜欢当小老师,带着其他的孩子认字,有的孩子喜欢找小伙伴识字,有的喜欢抄写,有的喜欢联想只要学生能够尽快的记住汉字,方法不求统一。学生干自己喜欢干的就不会厌倦,而是一种乐趣,一种心理需求的满足。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让生活成为识字的舞台语文也是生活。语文是母语学习,母语教学,无处不在。我们把识字教学至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在生活中识字是很方便的,因此,它也是很重要的识字途径。在学校里创造良好的识字氛围。一年级开学时,我把每个学生的姓名用写在一个漂亮的卡片上,放在桌子上,下课时,学生互相认识,互相介绍自己的姓名,这样会记住不少的字。在每天的上午,我还在黑板前专门留一小块位置,让学生写上自己在生活中认识的字,大家互相比赛,互相学习。学生在生活中还会经常遇到识字教材,学生乐此不疲。如学校的标语、宣传栏、家里的电视、报纸、街上的广告、商场建筑标志、食品包装袋等,都可以让学生识字,是很好的投资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的积累,养成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5.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归纳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也是识字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对于学生记字、弄懂字义很有帮助。如一次在“教我会”中的词语:扫地、提水、搬桌子、推车、挑土、抬木头、捕鱼、捉虫、抓小鸡,这些词中,你发现了什么?划横线的字此时,学生会说:“我发现了这些字都是提手旁,我发现了它们都是表示动作的,我还发现了它们的字义与“手”有关。”这样在学生的观察发现中,就归纳了与提手旁的字,也明白了字义,记住了汉字。这种方法对于今后的学习有很好的效果,为今后的语文阅读、写作打下了基础。运用这些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不仅识字兴趣浓,识字能力加强了,而且阅读能力也比以前有所提高,可以阅读带拼音的故事和短文。因此,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快乐识字是教师追求的目标,通过实践,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愿望,学生会感到喜欢学汉字,识字最快乐!一、积极引导,树立主动识字的愿望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对识字有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教学就会事半功倍。那么怎样让一年级学生树立主动识字的愿望呢?给他们讲识字的意义是行不通的,只能通过老师巧妙地引导,让他们从思想上产生一种需求,即:我要学会各种本领,首先要认识汉字。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故事引导:爱听故事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因此,一开学,我每天选几篇优美动听的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有声有色地读给他们听,几天以后问大家:“好听吗?还想听吗?”孩子们当然想听。我再问:“有谁能像老师一样读给大家听呢?”有的学生虽然认识了一些字,但读起故事来可没那么容易了。这时,我又说:“这么好听的故事。只听老师读,听不了多少。如果我们认识了汉字,就能自己读许许多多的故事。你们想自己学会读吗?”此时,孩子们强烈的识字欲望已产生,为以后学习汉字提供了动力。、障碍引导:好强是孩子的天性。小小的障碍有时能触动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产生解决困难的心理需求。为了让孩子有强烈的主动识字的愿望,开学不久,我请其他课任老师协助,巧设学习上的一个小小的障碍。我与数学老师联系,这一天的数学作业不读题目,独立完成。批改完作业,发现识字多的小朋友明显优于识字少的小朋友,有的小朋友因为识字少,遇到了许多的困难。这一天的作业由我进行讲评,我首先表扬了识字多的小朋友,然后讲了识字与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原来识字这么重要。最后请那些识字多的小朋友介绍自己识字的方法。这样,课内、课外,识字就渐渐地成了小朋友的主动行为,时不时会有小朋友问:“老师,这是什么字?”、活动引导: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从儿童生活的需要和兴趣出发来确定有趣的活动,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主动识字的愿望。如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我就开展“我有一个好名字”的识字活动,让学生认识名字里的汉字。开学第一周,我让同学发作业本,结果小朋友束手无策,因为他们不认识别人的名字,这时,每个小朋友的内心都产生了一种认识小朋友名字的强烈欲望。我又鼓励他们:“谁先认识小朋友的名字,谁就当小老师,天天帮老师发作业本。”听了这话,小朋友更来劲了。我就先给自己设计了一张小名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小朋友也纷纷做了非常有个性的名片,在上面写了自己的名字,课间小朋友边玩边认识名字,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认识了许多生字。过了一个星期,我利用黑板报,把小朋友的名字写在黑板上,每节课利用几分钟读一读。没想到,一个月过去,小朋友认识了许多名字,别的班级还在为发本子烦恼,而我们班发本子时,已经井然有序。另外,如“邮递员送信”、“放鞭炮”、“叫号游戏”、“听音取卡片”、“芝麻开门”、“更上一层楼”、“钻山洞”孩子们身心放松,在唱唱、听听、玩玩中获得了无尽的学习乐趣,产生了强烈的识字愿望。二、探究方法,提高识字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新教材打破以往汉字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编排思路,识字教学的设计较以往单一的识字更偏重于学生兴趣识字、教会学生识字的途径和方法。、学会观察,发现方法:中国的汉字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它变化微妙,神形兼备,可只要仔细观察分析,这千奇百怪的汉字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学中,教师授之以“渔”,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那么,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呢?对比中发现规律:如语文园地一中“我的发现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自己读一读,争取读准字音,学生认真朗读:郊交(立交桥)球求(要求)枝支(一支歌)帆凡(平凡)笼龙(龙灯)梨利(利用)等学生读完,我让同桌讨论,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学生很快就发现:可以用去偏旁的方法学习生字。同样,“加偏旁”“加笔画”“去笔画”“分一分”“合一合”等方法,都可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韵文中发现规律:儿歌、韵文简洁明了,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朗读,而本套教材中又出现了许多蕴涵识字方法的韵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如教学生字“跑、炮、泡、袍、饱”时,先让学生朗读韵文“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我发现泡茶是用水的,因此是三点水;我发现抱跟手有关,所以是提手旁;我发现跑、炮、泡、袍的读音都与包很接近我根据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是呀,这些字左边的偏旁跟字义有关,右边的部分与读音有关,我们说这样的字叫形声字。学生在朗读韵文中发现了形声字的特点,轻松自如的识记了五个生字。又如日月明一文“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一火灭,田力男”形象的描述了会意字的特点。“三横王,草头黄,弓长张,立早章,古月胡,口天吴”“千口舌,舌甘甜。土里埋,木帛棉。人门闪,马门闯”都蕴涵着识字方法,学生在朗读中,发现规律,同时也认识了汉字。这样的识字过程轻松有趣。、运用方法,感受识字乐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识字方法,寓教于乐,能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感受到识字的乐趣。猜谜法:教师根据字形特点创编谜面,学生猜谜底,学生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如教“秋”字时,我出示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十张口,早就有”“古”字。“一只手遮着眼”“看”字。而且,可以逐渐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观察字谜,展开联想,和同学合作或者独自创编字谜,让大家来猜。当学生看到同学猜出或者猜不出自己的字谜都会开心地大笑,因为他感受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一种学习的乐趣。编顺口溜:在课堂上编一些儿歌、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区别“有、友、左、右”等字时,我把这些字编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顺口溜;如教“朋”时,可编成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又如教纸船和风筝一文的生字时,小朋友编出了这样的顺口溜:“每天头上戴草帽(莓)。一个人很少用口说话(吵)。土上面一只羊,羊掉了一根毛(幸)”。孩子们读着顺口溜,开开心心地就记住了生字,久而久之,就喜欢上了识字活动。想象识字:低年级的小孩子爱想象,教学中鼓励孩子仔细观察,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形象的方式记忆生字。猜测法:我们的教材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课文形式连环画课文。如雪孩子、小熊住山洞,这种课文图画和文字紧密结合,每幅图下面有一两句话,全文没有一个注音。如:我们(砍)一些树,造一间木头房子住。他(往)火里加了一些柴。雪孩子从火里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画面意思,故事情节,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生字,学生兴趣浓厚,他们一旦猜中,兴奋不已,猜中的字记忆也特别深刻。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阅读,自主识字的空间和时间,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去猜测,去证实,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识字的能力。多法并用,整体认记: “整体识记”“多次见面”是识字教学的一种新理念。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识字理念以来,“会认”的字到底怎么教一直困惑着许多老师。崔峦先生明确提出:要认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挪个地方还认识,强调的是整体记忆,不要求分析字形结构,不要求达到每个部件、笔画的精确记忆。“整体记忆”不是机械记忆,而是凭借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激起学生的认识情感,激活学生的认记思维,让学生乐记乐认,想认想记,会认会记。如分小组玩字卡、摘苹果、找朋友等游戏,让每个学生与该认的生字在游戏、活动中多次见面,“一回生,二回熟,多次见面就成了好朋友”。三、立足生活,开放识字空间新课标提出“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就识字来说,如何开发、利用语文资源?就是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自己去发现汉字的资源,感受社会生活中的汉字文化。因此,以生活为课堂,走开放识字之路,是一条科学之路,轻松之路,有效之路。、家庭生活,识字的温床:在家长会上,我告诉家长:每个人从降生到人间就开始了学习。从熟悉环境,认识父母,到学会说话,接触汉字,无一不体现了人的学习过程。而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识字教育,在儿童岁时表现得尤为明显。也许,不经意地在诱人的零食袋上随手指点,孩子却在无意中认识了不少汉字。也许,在电视屏幕上信口逗逗,孩子却在娱乐时对汉字产生了兴趣家长重视了,家庭识字氛围也就浓厚了,学生的识字量也在悄悄增加。利用“用具”识字: “用具”识字,包括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玩具识字,文具识字,生活用品识字。如在学习了在家里一课后,我让学生回家在自己的玩具上,在家具上,在电器上,在生活用品上都相应贴上名称标签,每当学生用到或是看到它们时就顺便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问问爸爸妈妈,然后再把这些标签带到学校与小伙伴交流。许多同学在与爸爸妈妈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得相当出色。利用“电视、广告、门牌和报纸”识字:与家长沟通,调动家长参与识字活动设立“家庭识字档案”,帮助学生把在电视、广告、门牌中认识的字写下来,以便学生反复识记和积累,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许多生字,而且丝毫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校园生活,识字的乐园:室外校园环境:学校教育的第一课,我引导学生参观校园,介绍自己。校园美丽的环境就是很好的识字教材,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识字乐园:学校、班级、功能室的标志和名称,宣传标语,校风、校训,画廊、板报等等,这些,在过去它们只是作为一种装饰,老师并不意识这些就是课程的资源。如今,经过我适当的点拨,已经拉开了儿童识字的第一幕,孩子们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快乐地识字。不仅如此,校园文化中的那些汉字还为学生提供了导向,更有其内在的文化底蕴,激发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室内班级活动:学生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生活都在学校,又是以班级为单位的。老师如果能够做有心人,精心打造班级环境,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就可以为孩子们学习成长服务,让班集体成为识字乐园。学生的一个个小小的标本,一件件制作,上面都配上汉字,让孩子认一认,念一念;同样,老师的自我介绍,同学们畅谈名字的由来,以及春游中同学所带食品的交流等等。这些一个个小小活动的开展,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扩大了识字量。、社会生活,识字的天地: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为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识字的源泉活水。一块块普普通通的公交车站牌,在有些人的眼里不过是一种便民的交通提示工具而已。如果你是有心人,把它当成识字的课本,也许孩子们学得会更起劲。如:利用“食品包装”识字 小学生对儿童食品情有独钟,为迎合这一心理特点,商家在食品包装上大做文章,充分刺激了小学生的感官,香甜可口的食品学生爱吃,五彩缤纷的包装学生爱看,为何不很好的利用它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呢?我引导学生收集食品包装并把上面写有生字的商标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并拿出一些时间,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所积累和认识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商标,以此来扩展识字的途径。学完自选商场一文,布置学生到超市认识各种生活用品、学习用品、食品的名称,学生在商场里积累了许多的汉字。另外,广告牌、商店名、包装袋、车站名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活资源。曾经有一个学生,她总是忘了“福”字的发音,可有一天,当她和妈妈一个酒家吃饭时,门上倒挂一个“福”字,这个“福”字便无意被她牢牢记在了心里。从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惊喜的发现,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那样的强,的确称得上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而从识字的角度说,学生已经把识字融于生活了,在他们的眼里识字不再是一种负担。(二)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低年级的识字量特别的大,一年级上要求认识255个字,要求会写的129个,下册要求认识483个字,要求会写的298个。二年级上认识406,会写276;下册认识387个,会写282个。一年级认识738,会写427个,二年级认识793个,会写558二年级上为何比一年级所认汉子少,因为二年级在学习生字的同时,要学会把以前学过的字进行归类,如同音字、形似字等。(最好的识字法是把本册的生字做成一张图片挂在教室让学生每天看一看。)(三)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学生可能不懂间架结构练习书写,一方面要注意笔画、笔顺,一方面也要注意间架。根据汉字的特点,要把字写得方正,可以用田字格、米字格或九宫格来练习间架。开始教学写字时,要利用田字格来指导,先让儿童认识田字格,懂得这四个小格是个整体,再说明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等位置和名称。包括指导他们在田字格里写笔画和汉字。对于间架结构的指导要具体细致,指导时可用结构分析比较,使儿童知道某部分多大多小,应占格子几分之几,指示他们某一个字的各笔画或各结构单位在格子里的位置。以格中的横、竖线作标准,给他们指出横要平、竖要直,笔画多的字要紧凑些,笔画少的字要松散些。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九宫格要教儿童写好字,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不论板书,批改作业,或是标语、布告,凡是写给儿童看的,都要求书写端正、清洁、整齐,起示范作用。尤其对一、二年级儿童,教师的板书要一笔不苟,并要有意写慢些,以使他们能看清从哪起笔,到哪收笔。“偏旁”指汉字中合体字的构件,其名称由汉字的构成而来,“部首”指编纂工具书时编定的汉字字形部位,其名称为查阅工具书而定。一定要坚持描红,描完一个后要求学生一定仔细揣摩每个字的笔画及整体,在进行改进,决不能出现一个字描十遍,结果一个字比一个字难看的情况。(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正确的执笔方法,应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3厘米左右的笔杆下端。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处,笔杆和纸面呈50。左右。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这样书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指的是把字写得合乎标准,遵循笔顺的规则,不写错别字,不改变字形、不添笔漏画,还要美观大方。(五)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书写时易和英语混淆。(六)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言规范,让学生说“准”,说“好”1、如何说“准”。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指导他说准。学生说话常常拖泥带水,方言味浓,没有条理。学生常把“我”说成“碗”,把“呢”说成“泥”,还有的意思表达不清等。首先,教师要规范语言的表达,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其次,学生在口语表达时,要随时纠正语病,提高用词的准确性,让他完整而简练的表达自己的意思。2、如何说“好”。礼字当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礼貌关系着口语交际的实际效果。要指导学生注意说话的仪态和用语,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多用敬语、谦词,举止适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平台口语交际教学要为学生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才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就会调动出来,学习时的自我表现欲望才会增强。学生就会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创设的情境,最佳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1、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选)(三)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与朗读教学相似的是,默读的教学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低年段强调的是“学习”,学习的方法与标准是什么?眼睛看,心里想,不出声,不指读。“眼睛看,心里想”强调的是注意力要集中;“不出声”就是不发出声音,不唇读;“不指读”就是只用眼睛看,不用手指指着所读的内容。低年段训练默读的操作策略是什么?就是注意循序渐进,可以先轻声带读,然后进入不出声的默读,再带目的的眼脑并用地读,还要辅之以划划、圈圈、点点、写写的的动笔活动,不断提高默读效果。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训练默读,我建议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渗透,到下学期逐步加强。刚开始训练时所选的文章宜简单而浅显,增强学生的信心,以后,逐步增加难度。(四)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怎样利用好插图呢?1、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有的词语单靠下定义或词解词,不但使讲述枯燥乏味,而且违背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们要把识字、学词同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在讲解某些词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看图,把无形的讲述融于有形的图画中,就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词语了。如15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中“屋檐”一词的理解。词典上的解释是:房顶伸出墙外的部分。这样的字面解释显然不能解决城市学生的认识问题。而第一幅图就很好地帮助孩子理解了“屋檐”这个词语。第二幅图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菜园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中的“躺”和“挂”的意思。2、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有些课文中的句子意思比较深奥,尽管教师翻来覆去地讲,但学生总是理解得比较含混。这时,如果教师适时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图示理解句子的内容,也许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17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里有这样一句话:“小鸡画竹子、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一年级孩子年龄小,这个拟人化的句子他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这句话,可以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画的分别是什么,学生很快在图中找到了。然后老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不说小鸡梅花、小狗画竹叶呢?”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就会明白:原来是这些小动物的脚踩在地上印出来的脚印与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样子非常相似,进而了解了这些动物的脚的不同形状。3、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与习惯,并让学生学会观察的基本方法。例如以5、爷爷和小树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为例,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图上主要画了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两幅图画的分别是什么时间?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像这样关于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方法,都是我们的孩子需要慢慢掌握的。从一年级下学期起,我们就要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即逐步学会能由远及近,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神态,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等。只有坚持长期、系统的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到得到长足的提高。总之,教师如果无视插图的存在,没有充分发掘并运用这些插图在教学中的重要功能,那么,编者精心设计和编制的教学资源就会在我们身边白白流失,那就是我们的教学失误。所以,老师们要根据自己许多教学实际灵活运用,为我所用,把插图用好,用足,用活,让学生进入情境,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五)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少让学生买字词句,学生能读懂的,教师不要讲,不能读懂的,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比如“浑浊”一词学生可能不理解,我们可以试着让他说过见过的浑浊的水的意思理解就可以啦。最后再去查阅工具书。低年级一定要强调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重要意义。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鼓励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积累好词佳句,积累好的篇章(这里所说的好词佳句包括一定量的反义词、近义词、叠词,词组和常用句式)。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读、背教材里的好词佳句,还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课外读物中好的词语和句子。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小,可要求学生全文背诵,并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以此丰富原始积累。接下来我举几个例子,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相机积累词句: 积累课文中的词语。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始积累。依每课的文本语言特点,我们可引导学生积累丰富多彩的词语:句子的积累也是不容忽视的。 结合课文内容积累相关词语。课后“我会读”中出现的并不全是课文里的词语,还有一些与本课字词相关的词,例如:树叶、绿地等。这也就提示老师教学时,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积累一些相关词语。 结合学生的语言运用积累相关词语。识字教学中常运用组词、扩词、用词说话等形式来巩固和运用字词。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时机,结合学生的语言运用来积累相关词语。由于一年级学生所学汉字有限,又加上汉字中同音字较多,在组词、扩词、说话中常常出现同音字混用的现象。如小小的船,用上“蓝”组词时,学生容易说出“篮子”,这时,教师不要简单地否定,可以把“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发现不同之处,从而明白“篮子”为什么要用“篮”而不是“蓝”。这样,既加深了对“蓝”的理解,又在比较中多积累了词语。 鼓励学生活学活用。积累好词佳句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运用又是更主动的学习。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平时交流中,一旦发现学生运用了好词佳句,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如果学生在写句子时能运用所积累的好词佳句,老师就可以给他划上红圈圈,并在班里朗读,以便激起学生活学活用的习惯。这样就为将来的写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古代的童话寓言大都寄予着人们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学习这类文章,一定要遵循作者的意图。不能为尊重学生个性而什么都是对的!有教师讲述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曾让学生讨论“狐狸和乌鸦”谁最聪明。学生炸开了锅。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课堂不但没有价值反而给学生一个错误的导向。乐于与人交流,需要教师给孩子创造交流的平台。(七)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项的重点主要是通过读感受语言的优美与韵味。(八)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九)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十)喜爱图书,爱护图书。总体上,低年级语文课必须把识字、写字、读书、积累(背诵)这几项工作抓实。低年级阅读教学应该关注的点是:情节、内容的理解,什么事,人物主要干了什么事等基本内容。三、写话 不是重点,是难点(一)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二)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三)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建议:1、自然天成,放宽要求。2、抓好写词串,把词串改写成文章。3、注重童趣,彰显童心。4、从课文中模仿,从生活中模仿,在模仿中提高。.四、口语交际 (一)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学)(二)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学生不会听课,听不出教师所讲的重点,与此不无关系。)(三)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复述大意)(四)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五)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从小就要训练)(六)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五、综合性学习 (能力的范畴)(一)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二)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五)具体建议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本标准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2关于阅读教学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