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运用对比法复习易错标点.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4747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运用对比法复习易错标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语文运用对比法复习易错标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语文运用对比法复习易错标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用“对比法”巧妙复习易错标点标点符号中的一些疑难点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大都是因为标点的活用引起的。比如,分号的最基本的用法是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如果分句内没有逗号,分句间就用逗号,这一点考生都能掌握。但是,在分句内有逗号的前提下,分句间也可以用逗号,学生就不易把握了,学生解题时很容易出错。下面一个例子学生就容易判为标点符号使用有错。 在南京,游玄武湖,到了无锡,当然要望望太湖,到了杭州,不用说,四天的盘桓离不了西湖。 实际上,这个例句中,“玄武湖”“太湖”后都可用分号。但为什么用了逗号而不算错呢?原来,我们发现这个例句层次清晰、结构简单,用逗号后,阅读起来不会产生误解,这样也就可以不用分号了。 所以,在复习时光靠死记硬背一些理论肯定是不行的,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下面结合几组实例介绍一种方法对比法,也就是将标点的常用现象和活用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不同点,然后归纳出规律。这样就容易掌握牢一些疑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比一 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问“月亮为什么会跟我走”“天有多高”“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坏人”这些问 题。 例教室里布置简单,只要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百川归海”。 解析 在这组例子中,同是几个引用的并列,例中没用逗号或顿号,而例就使用了。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例的几个引用的并列是作为句子内容的一个整体部分来修饰或限制后面的内容,不能分开,它们之间不用标点符号,用了就影响句子的意思。而例就不同,它们是在句子的末尾,没有起修饰或限制后面内容的作用,它们是几个独立部分的并列,它们之间要有停顿,所以用逗号分隔。 对比二 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例五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过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总的形势是很好的。 国家经济实力继续得到显著增强。 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进一步趋于协调,宏观经济效益有了提高。 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解析 咋一看这组句中的两个例子都相似,都是考查破折号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这个知识点。其实要注意的是例句中 “五个分支学科”后的冒号和例句中“总的形势是很好的”后的句号使用的不同。仔细观察,例句的几个列举分承部分后都是用的分号,也就是说每一部分都没有把内容说完,只有五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才能作为冒号所关涉的内容,它们是不能分开的,这就决定了在它们前面必须要有冒号。例句中的几个列举分承部分后都是用的句号,也就是说它们可以独立成一个部分,不受前面标点符号使用的制约,并且前面一句的内容也说完了,后面使用句号。 对比三 例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错) 例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集体;(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 。 解析 这组句子我们要注意冒号后面的分号的使用,因为前面有冒号,所以几个部分之间不能用句号。下面这样用就是错误。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集体。(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 。那为什么例这样使用就错了呢?我们通过比较知道,例和例的不同就在于一个序次语加了括号,一个就没有加。没有加括号如例,序次语和后面的内容在读时不能有停顿,所以它们之间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分号。而例中的序次语则加了括号,就等同于这种形式了:“一、”“二、”“三、”“四、”或“一,”“二,”“三,”“四,”在读时就要停顿一下,所以这几部分之间要用分号。 对比四 例 我们清楚地看到,上海市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次抗洪斗争中为江浙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 例 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解析 同是动宾之间,一者用逗号,一者用冒号,为什么?例用逗号的条件是,宾语是一个比较长的主谓词组,不用逗号隔开,读起来就会感到吃力。例用冒号的条件是为了强调宾语的重要性,因而把它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上。 对比五 例私家车辆猛增,道路设施落伍种种现状阻碍着中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错) 例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都是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的几项任务。(对) 解析 省略号有一种用法是表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但有一个规定是列举的内容至少三个,只列举了两项内容的话,后面省略的部分就不能用省略号来表示,可以用“等等”“等”词语。所以例的省略号的使用就错了。 对比六 例第五册中的阁夜旅夜书怀客至咏怀古迹(其三)登岳阳楼都是杜甫后期著名的律诗代表作。 例斯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狄更斯的双城记、哈代的得伯家的苔丝等都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解析 标点符号新规定,并列的成分如果完全是由带引号或带书名号的短语或文章、书籍组成,那么并列的成分之间不能用顿号,如例。但是,如果在这类并列成分中还有其他的词语对它们修饰或限制,则仍需要只用顿号 ,例即属此类。 对比七 例我们要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四有”人才。 例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解析 两句中的四个并列词语都做句子的谓语,而例中用了顿号例句中却用了逗号。为什么?其实通过认真比较、分析,就会明白,例中的四个谓语后面带有宾语,而另一例却没有。如果例用逗号,那么“培养”“发现”“提拔”就没有宾语,“四有人才”只做了“使用”一词的宾语,显然是错了的。并且例中的几个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还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强调每一个词语,读的时候要有大的停顿。 当然,这里列举的只是一小部分标点符号使用的疑难现象,更多的要在练习中见到。不管怎样,考生在复习时先要做到系统性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然后在遇到一些疑难点时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多种方法,灵活变通的掌握这部分知识笔者认为,从学理上讲,实现标点符号的课程价值,要实施如下五个层级的教学。 第一层级:把握标点符号的基本功能标点符号做什么用。语文教材通过不同方式,呈现或暗示了标点符号的基本功能。第二层级:整理标点符号的运用规则标点符号该怎样用。运用规则是由基本功能派生出来的一般规范。例如“分号”,一般用在并列分句(或较长的短语)之间,也用于停顿较大的非并列复句之间。以上两层级是“表”和“里”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唇齿相依。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3期有两位老师把11种容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用法编成一段歌诀,总结它们的功能和使用基本规则。例如“引号”歌:“强调、引用、特殊义,引号关门做标志,引文末尾怎标点?独立使用放里边。”不过,高中生如果从背诵这样的顺口溜开始认识和使用标点,那是难以想象的。 第三层级:探求运用规则背后的原因依据标点符号为什么这样用。结合上述两层级的内容,联系语言实例弄清标点符号该这样用不该那样用的原因。例如:“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走: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2004年高考全国语文卷乙卷)句中冒号提示下文内容,分号表几项内容并列,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运用都是恰当的。错用的例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出处同前例)“城市垃圾处理”既不是引用,也没有特定含义,又不需要强调,用得没有道理。通过这样一些典型例子的分析获得必然性知识,提高判断能力。在阅读写作教学中接触标点符号,比这些四平八稳的考题要复杂得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一是有规范意识,用基本准则去衡量,二是从表意和结构两个方面判断是非优劣。以此养成学生分析具体语言现象的习惯,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固执一念,不胶柱鼓瑟。 第四层级:分析标点符号的表达功能可以这样用,也可以那样用。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我们现在通用的这套标点符号,它既是规范性的,又不是刻板的,在共同规范之下,又有灵活性。为了忘却的纪念写到在日夜挂念中突然得知柔石等被枪杀的噩耗,作者写道:“原来如此”这里用句号、感叹号都不错,作者选择省略号不仅仅是话语内容省略,更用来含蓄悲愤,引而不发,震人心魄。在两可的情况下,如何选择,那就决定于作者对表达效果的追求。吕叔湘先生说:“每一个标点有一个独特的作用,说他是另一形式的虚字,也不为过分,用与不用,用在那里,都值得斟酌一番。”(见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所以从表意的角度看,斟酌标点也是斟酌思想,揣摩情境,寻找最佳表达方式。例如:“事实是一切都变化了。程疯子不疯了。不好好干活的丁四变成一个好的工人了。原来像死水一样的停滞的龙须沟变得沸腾起来了。”(老舍)这四个句子未尝不可以用一个冒号和两个逗号合成一句,但作者全使用短句,让事物的变化给人以强劲的印象。标点符号的运用说到底是个语言运用问题,它是表达,也是修辞。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以标点符号为载体,在表达层面多思考一些问题,在积极思考和自主判断中提高规范和灵活运用能力。 第五层级:尊重标点符号的使用习惯你可以这样用,我可以那样用。文章大家的写作实际还证明,有风格、有个性的作者使用标点符号有自己的习惯。标点和文章乃至作家的审美趣味、性格气质都浑然一体,各如其面了,作家的风格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习惯中得以彰显。2004年全国高考卷甲卷的标点符号题正确选项是:“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