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答题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47414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答题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答题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答题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题 号一二三总 分(一)(二)(三)(四)得 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2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倔强(ju) 洗濯(zhu) 诅咒(z) 获益匪浅(fi) B. 冉冉(rn) 给予(gi) 厄运() 忍俊不禁(jn) C. 呵责(h) 伫立(zh) 迸溅(bng) 盘虬卧龙(qi) D. 迂回(y) 挑剔(t) 头晕目眩(xun) 险象迭生(di)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小心翼翼 鹤立云端 风定天青 B. 瘦骨嶙峋 头晕目眩 形影不离 C. 盘虬卧龙 心旷神怡 历历在目 D. 一丝不苟 问心无愧 苦心孤诣3.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猝然长逝(突然) 具体而微(微小)B. 可望不可即(靠近) 慧心未泯(消失) C. 擎天撼地(举起) 小心翼翼(谨慎)D. 瘦骨嶙峋(瘦削) 怡然自得(安适,愉快的样子)4. 下列各句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同学们都炯炯有神地认真钻研课文。 B.北京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C. 红岩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江姐的英雄事迹。 D.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变化。5.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1)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然试探什么。第1页 共8页 第2页 共8页(2)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似一幅秋日风情画。(3)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4)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6. 根据所学内容默写填写。(8分) (1)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 。 (2)论语十则中,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两个句子是 , 。 (3)次北固山下直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4) ,浅草才能没马蹄。 (5)老骥伏枥, 。7. 名著阅读(2分)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中有著名的短诗 和 。二、阅读理解(48分)(一)春 (15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A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 B )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C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A )着。 8. 第2自然段中横线处应填的句子是“ , , 。”(3分)9. 请将选段中括号A、B、C、D四处省去的词语依次填写在下面。(2分) A B C D 10.以上语段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四幅动人画面,它们依次是 、 、 、 。(4分)11. 第2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2分)A. 树上结满了桃儿、杏儿、梨儿,果实累累,令人陶醉。B. 闭眼想象往年的丰收景象,累累的果实怎么不叫人陶醉?C. 陶醉于眼前的繁花春景,心驰神往,坚信未来一定果实累累。12. 以上语段中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你任意选出一句写在下面,然后说说所写的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写出句子,修辞手法各1分,表达作用2分,共4分) (二)济南的冬天 (10分)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3. 全段的中心句是 。(2分)14. 用“|”给文段划分层次。(2分)第3页 共8页 第4页 共8页 15. 文中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中的“白”指什么?“暗黄”又指什么?(2分) 16.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述的?指出几个显示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4分) (三)最美的书包 (10分)每当看到现在孩子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起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7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可是我没有书包。 那时,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每当同学们谈论谁的书包哪块花布多么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有一个花格子书包!终于向母亲开了口。 “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 “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 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有再说话。 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于寡言少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 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的发现,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 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然后抬头看看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十分安适。 “好好学习。”她依然平静地说。 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咽我的喜悦和满足。我知道这书包意味着什么: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这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第二天上学时,我郑重地背上了这只书包。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后来,它一直陪伴我读完了小学和中学,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保存着它。因为我知道:这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17. 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 18. 上文中与“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原文回答) 19. 文中画线的句子“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中的“终于”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3分) 20. 谈谈你对中文最后一自然中提到的“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这一句话的理解?(3分) (四)论语十则 (13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由,诲女不知之乎!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第5页 共8页 第6页 共8页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21. 写出第则句子中“说”字的通假字,并解释。(2分) 说通 ,解释为: 。2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士不可以不弘毅: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3. 补出第则内容中空缺的句子。(3分) 。2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写的是有关什么方面的内容?(2分) 25. 句子翻译。(2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 三、作文(50分)在你的经历中,有许许多多的事让你难忘;而有的事情,更是让你从中获取了宝贵的生活经验,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请以“那件事告诉我”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在500字左右。第7页 共8页 第8页 共8页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县(市、区) 区 乡(镇) 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景谷民中201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答题卷题 号一二三总 分(一)(二)(三)(四)得 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2分) 1.( ) 2.( ) 3.( ) 4.( )5.(1)( ) (2)( ) (3)( ) (4)( ) 6. (1) , 。 (2) , 。(3) ? 。(4) , 。 (5) 。 7. 和 。二、阅读理解(48分)(一)春(15分) 8. , , 。 9. A B C D 10. 、 、 、 。 11.( ) 12. 句子: 。 修辞手法: 。表达作用: 。(二)济南的冬天。(10分)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13. 。 14. 15. “白”指: 。“暗黄”指: 。 16. 顺序: 。词语: 。 (三)最美的书包。(10分) 17. 18. 19. 20. (四)论语十则。(13分)21. “说”通 。解释为 。22.(1)时: (2)省: (2)弘毅: (4)施: 23. , , 。24. 。25. 译: 。三、作文(50分)第3页 共4页 第4页 共4页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