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资料:溶液的形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45625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资料:溶液的形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1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资料:溶液的形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1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资料:溶液的形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知道,海水之所以又苦又涩,是因为海水中溶解了多种物质,如氯化钠、氯化镁等,海水其实是一种溶液。下面我们来探究溶液的组成及特征。 一、溶液 1.溶液的组成及特征 实验9-1 在20 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 现象:蔗糖不见了。 解释: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扩散,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蔗糖溶液。食盐是由Na+和Cl-构成的,在水分子的作用下,Na+和Cl-自由移动,形成均一、稳定的食盐水。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蔗糖与水或氯化钠与水都不会分离,取出其中的一部分,成分完全相同。像这样: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说明: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如食盐)。溶质可以是气体、固体或液体。 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水是最常见的溶剂,酒精和汽油也可以作溶剂。如酒精可以溶解碘,汽油能够溶解油脂等。 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是溶液的基本特征。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变化,溶质和溶剂不会分开。 混合物:溶液至少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也可以是由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因而属于混合物。 【示例】 (2008重庆)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食盐水 B.汽水 C.泥水 D.澄清石灰水 解析:溶液是指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泥土不均一、不稳定,因而不属于溶液。 答案:C 状元笔记 1.溶液澄清、透明,但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2.溶液均一、稳定,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不是溶液,它们是纯净物,而溶液是混合物。 实验9-2 高锰酸钾和碘分别在酒精和汽油中的溶解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 mL水,再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另外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 mL汽油,也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察。溶剂溶质现象水碘几乎不溶解水高锰酸钾迅速溶解,溶液呈红色汽油碘很快溶解,溶液呈红棕色汽油高锰酸钾几乎不溶解 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液体,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作为溶质,液体作为溶剂。 (2)若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 (3)其他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状元笔记 溶剂判定记忆口诀: 固气溶解液为剂,液液互溶多为剂, 水多水少总是剂,不指溶剂水为剂。 实验9-3 乙醇和水的溶解 在盛有2 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再用滴管缓缓滴入2 mL乙醇。溶剂溶质振荡前的现象振荡后的现象静置后的现象结论水乙醇分层不分层不分层水和乙醇能形成溶液 【示例】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生理盐水 B.消毒酒精 C.葡萄糖注射液 D.碘酒 解析:生理盐水是0.09%的食盐溶液,消毒酒精是75%的酒精水溶液,葡萄糖注射液是葡萄糖的水溶液,这三种溶液的溶剂都是水;而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溶剂不是水,而是酒精。 答案:D 2.乳浊液及乳化作用 实验9-4试管内加入的物质现象把液体倒掉后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分层浑浊分层不干净,附着油滴水、植物油和洗涤剂分层浑浊不分层干净,无油滴附着 解释与结论:水和植物油,振荡后得到乳状浑浊的液体。在这种液体里分散着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聚集成的小油滴。这种液体不稳定,静置后,植物油又浮起来,分为上下两层。这种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加入洗涤剂后,形成的乳浊液很稳定,不再分层。这是因为洗洁精、洗衣粉等含表面活性剂,可以使食用油等物质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作用。这些小液滴能随着水流走,因此试管内壁很干净。用肥皂、洗衣粉洗衣服、用洗洁精洗碗都是这个道理。 说明:乳化并不是溶解,它是靠乳化剂将难溶物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生活中洗涤用的常见物质,如洗洁精、洗衣粉、肥皂等都含有乳化剂。 泥土与水混合搅拌,得到的混合物不同于乳浊液,这时液体里悬浮着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这种液体叫做悬浊液。 状元笔记 乳化和溶解的区别:溶解是溶质以单个分子或离子分散在溶剂中。而乳化是难溶物由大液滴分散成小液滴,每个小液滴仍是很多分子的聚合体。 【示例】洗涤剂能去油污,其原理是 ( ) A.在洗涤剂的作用下,使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而溶于水 B.油污溶解在洗涤剂中形成溶液,从而除去油污 C.洗涤剂使油污蒸发变成气体,从而除去油污 D.洗涤剂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解析: 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它能将大的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答案:D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活动与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 实验方案:在三只烧杯中各倒入5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溶解前水的温度。分别加入2药匙硝酸铵、氯化钠、氢氧化钠,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再测量温度。(如下图) 记录:溶解前的温度溶解后的温度温度的变化水25 25 无变化溶解氯化钠25 25 无变化溶解硝酸铵25 21 下降4 溶解氢氧化钠25 36 上升11 结论:氯化钠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 事实上,大多数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发生变化,如蔗糖溶液、食盐溶液。少数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会发生变化,如大多数铵类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降温;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后溶液升温。 解释:物质溶于水时,通常发生两种变化:(1)扩散过程: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此过程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克服分子或离子间的作用力,扩散到水中,成为自由移动的分子或离子。此过程要吸收热量。(2)水合过程:已经扩散到水中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要放出热量。 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降低,如NH4NO3溶于水;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浓硫酸溶于水;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NaCl溶于水。 【示例】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硝酸铵 B.烧碱 C.蔗糖 D.石灰石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能使溶液的温度明显降低,因此,可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硝酸铵和水。 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