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古文阅读文段答案.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544767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古文阅读文段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古文阅读文段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古文阅读文段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页阅读文段答案:10、卑鄙:出身卑微 光:发扬光大 简拔:选择提拔 咨:询问11、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12、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13、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14、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15、(1)拜访 (2)到去,这里有“去拜访”之意 3)身份低微,出身鄙野16、(1)因为 (2)总共17、(1)我原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只希望在动乱的年代中苟且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2)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当时一般人没有谁同意他这种比附18、(1)三顾茅庐、临危受命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第3页(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正面写诸葛亮隐居时的不平抱负,侧面写徐庶的推荐。12(1)答应; (2)长,这里指身高; (3)护城河; (4)通“邀”,邀请。(2分)13A14(1)亲近贤臣,远避(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2)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共4分)1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16(1)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2)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13(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3)平民 4)对人的尊称,相当于“公子”,也可理解为“你”。(共2分,每小题05分) 14(2分)A15(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1分)(2)韩信富贵以后,用一千金去酬报那个洗衣的老妇人。(1分)16第三人称的写法。(1分)叙述了韩信平民时受人资助的经历。表明了韩信低微的出身和知恩图报的性格。第4页17受人之恩常思报答。(2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10、卑鄙:出身卑微 光:发扬光大 简拔:选择提拔 咨:询问11、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12、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13、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14、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12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临近水池处练习写字。 到了晚年才特别好。 13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那么他所擅长的书法艺术,也应该是靠自己花费精力所取得,而不是天生的。 第5页14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分别表现在:“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对苦学精神赞成与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5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9等待。 热水。 通“披”,穿。 腰上挂着,腰佩(用作动词)(4分,每空1分)10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分,如关键词漏译,酌情扣分)11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2分,意同即可)12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2分,意同即可)13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7.(1)借 (2)用 (3)挂在腰间18.(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19.余幼时即嗜学 慕圣贤之道 以中有足乐者20.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 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 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第6页6、(1)跑 (2)腰里系着 7、B8、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9、缊袍敝衣(粗袍敝衣) 不畏生活艰难刻苦读书10、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21、用鞭子打 买 它(的) 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2分)23、甲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乙文: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第7页24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7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赏赐 傲视8不仅贤人有之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9舍身取义 廉洁自律10当面对人身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身取义的价值观。 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10、 祸患灾难; 同“避”,躲避 11、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傲苟且偷生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12、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13、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第8页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 (2)感激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21.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天性、天良)(2分)22.举例 义 生 (3分)23.“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对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对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6、(1)祸患,灾难 (2)用脚踢 (3)从前 (4)停止7、 C C项均译为代词“的人”;A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并列关系连词;B项分别译为“他的”、“恐怕”;D项分别译为“却”、“就”第9页8、(1)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甚于生”1分,“得生者”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非独”1分,“是心”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9、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19、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身体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长与能力,只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好市民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这种“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对自己,可能是身体的损害;对家人,是失去亲人的悲伤:对国家,则是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20、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2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2不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2分)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1、(1)苦于 (2)顽固2、(1)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边,可以吗?(2)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但是山不会加高增大,何愁挖不平呢?3、嘲讽、怀疑 语言、动作4、示例: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等5、示例:愚公不愚。愚公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其次,对于山能够移走他也是成竹在胸的,他的信心是在对人力和自然的发展类比关系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此可见,愚公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能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实质上“鼠目寸光”,他的一番话反映他逃避困难的思想,是不足取的。第10页12(1)草木 (2)亡,通“无” (3)停止 (4)隔绝13(1)你太不聪明了。(2分) (2)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2分)14(1)在长江南岸; (2)在洛河北岸; (3)在衡山南面; (4)在华山北面15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只要世界观积极,言之成理,6D 【A属:类 / B息心:平息追名逐利的心 / C柯:树木的枝叶】7(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地叫个不停,(山中的)猿猴也一声声不住地鸣叫。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 9田园生活(乡村生活)(1分)采菊东篱下(1分)悠然见南山(1分)10奇(高、险)(0.5分); 异(清急)(0.5分);沉缅山水(寄情山水,热爱山水)(1分);第11页面安宁、闲适(1分)11整齐的样子 田间小路 寻找 随即,不久(2分,每个0.5分)12厌恶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逃禄为耕。(1分,意思对即可。)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分)14围绕“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战乱频繁,赋役沉重,民不聊生;从陶渊明追求无富无贵,无君无臣的社会思想,少有大济苍生之愿望,现实的黑暗使他难以施展其志,只能是憧憬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的理想社会”来考虑即可。(3分) 例: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17、 交错相通 有时18、 渔人进入桃源,发现桃源中人生活美满。 写洞庭湖春天的景色,同时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19、 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渴望。 作者宽大的胸襟和抱负。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2分)21、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第12页16(1)“全”或 “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 17(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18世外桃源 与民同乐 (各2分)19共同之处:人民生活安逸。 民风淳朴。 人与人和乐相处。20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1禽鸟之乐(1分) 太守之乐 体现了作者寄情山奈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22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3从内容上理解:在他的治理下,人们生活安乐。或者答;太守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高兴,体现封建官员“与民同乐”的思想,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哪怕位卑,却具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期望人们安居乐业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理想;与民同乐,追求生活宁静祥和,人们和谐相处极具现实的积极意义8(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9渔人的行踪。 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10(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避秦时乱 11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二问:因为源中生活安宁,能安居乐业,和睦相处。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第13页10胜:美好 晖:日光 11这就是岳旭楼的雄伟景象 12写洞庭湖全景 (2分) 13唐贤今人诗赋 7(1)益处 (2)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3)(既然)这样,那么 (4)非,(如果)没有8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向”、“得”未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9(1)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1分,答“义”也可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 (3)对比(1分)10(3分)本题不设统一答案。6斯:这,这个。 怡:愉快、愉悦、和悦7的样子 对(的)、是(的)、正确 这样第14页4、 衔远山,吞长江(错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5、 岳阳楼之大观(或洞庭湖(岳阳楼)的雄伟景象)6、 日光(或阳光)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天涯若比邻)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或断肠人在天涯)22B C B A23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24壮阔、浩渺25阴晦萧索 晴朗明丽 悲凉低沉 喜悦昂扬26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第15页14 (1)日光 (2)景象 (3)季节 (每小题1分)15 (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16 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 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17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9同“俱”,全,皆。 离开。 持、执(端、拿)。 因(因为)。 10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分) 11遭遇阴暗凄凉的景象而心生悲凉 看到清明亮丽的景物而其喜洋洋。(意近即可)(2分) 12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分) 13示例: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或“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9同“俱”,全,皆。 离开。 持、执(端、拿)。 因(因为)。 10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分) 11遭遇阴暗凄凉的景象而心生悲凉 看到清明亮丽的景物而其喜洋洋。(意近即可)(2分) 12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分) 13示例: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或“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9同“俱”,全,皆。 离开。 持、执(端、拿)。 因(因为)。 10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分) 11遭遇阴暗凄凉的景象而心生悲凉 看到清明亮丽的景物而其喜洋洋。(意近即可)(2分) 12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分) 13示例: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或“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4岳阳楼记道出了许多任人志士的心声,即旷达的胸襟、远大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的情怀。第16页8、(1)迫近 (2)在,到 (3)日光 (4)因,因为9、(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或:除了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10、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11、示例:醉翁亭清幽秀美 / 桃花源恬静优美 / 小石潭凄清幽邃14B 15(1)进:在朝廷做官(2)退:隐居江湖 16(1)我看那(依我看来)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重点词:胜景 (2)没有了(除了)这样的人,我还能和谁同道呢?重点词:微 17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是看到天气好景物好以物喜,看到天气不好,景色悲凉以己悲。(1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18、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描绘已经很详尽了,作者另辟蹊径以湖的景色来烘托岳阳楼(1分,意思相近也可给分),用湖的浩浩汤汤、气象万千的景物特点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19.“忧”与“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范仲淹无论位居高官或是退居民间,都挂念国家、百姓; 欧阳修虽然遭到贬谪而失意,仍积极施政,与百姓同乐。他们都心忧天下、以天下苍生为念,始终关心百姓疾苦,关注百姓悲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