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2012年春八年级期末测试题语文卷.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544744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州市2012年春八年级期末测试题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泸州市2012年春八年级期末测试题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泸州市2012年春八年级期末测试题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泸州市2011-2012学年末八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4分)将下列各题的正确选项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加点字注意全对的一项是( ) 阻遏() 挫折(chu) 真谛(d) 长途跋涉(p) 赃物(zng) 禁锢(g) 挑衅(bn) 无动于衷(zhng) 颓唐(tu) 稽首( q) 缄默(jin) 期期艾艾(i ) 淳朴(chn) 污秽(hu) 哂笑(shn) 长吁短叹(y)(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震悚 迁徒 销声匿迹 黯然失色 烦躁 凛冽 翻来覆去 不可名状 归咎 胆怯 正经危坐 相形见绌 绮丽 沧茫 粗制槛造 物竞天择(3)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林书豪以其出类拔萃的表现荣登美国时代杂志人物百强榜。盲人歌手杨光模仿喜剧明星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同学们对某些日本政客近期上演的“购买”钓鱼岛闹剧义愤填膺。语文观摩课上,小明答问总是精巧绝伦,让听课的师生赞不绝口。(4)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泸州的夏天,有地皆绿化,无处不葱茏,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通过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同学们进一步明白了关爱他人的社会意义。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错误,语文老师又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专题训练。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均得到明显提高。(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藤野先生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饱含对恩师的思念之情。马说选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杂说。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云南的歌会的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沈从文先生。2按要求在横线上填写诗句(4分)(1) ?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2)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3)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 ? 。 二、阅读(46分)(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36题。(12分)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刘易斯斯科特的雨林一书列出的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斯科特警告说:“如果雨林按照这种速度减少,到本世纪末,大部分雨林都将消失。”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物种。橙色皮毛的猩猩过去在亚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由于其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这种在树上生活的惟一的一种大猩猩越来越少,只能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婆罗洲找到。到底有多少其他动植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无人知晓,也根本无法知道。地球上人们尚未发现的生物还有95,它们的情况又如何呢?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150万种不同物种的生物,其中一半是昆虫。然而昆虫共有1000万种乃至一亿种,而且大部分在热带雨林生活。听任热带雨林消失意味着人类会失去许多。有四分之一的药物源于热带雨林的动植物。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已查明有3000种植物有抗癌功能,其中70在热带雨林生长。玫瑰色的长春花可用于制作治疗儿童白血病和何杰金氏病的几种药物。用热带金鸡纳树树皮制成的奎宁是治疗疟疾的神奇药物。斯奎布氏药剂是利用巴西响尾蛇科毒蛇的毒汁制取的治疗高血压的药剂。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从雨林中得到的经过驯化的动物与归化的植物中获得的基因能用来改良土生的牲畜,所有家鸡都是亚洲丛林禽类4种物种的后代。我们80以上的食物包括咖啡、可可都来自雨林。为何要摧毁如此珍贵的资源呢?有一定的原因。伐木公司砍伐大量树木,将硬木木材运往各国销售。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木材进口国,每年用木材生产的一次性木筷子,就可以建造1.1万间住宅。在雨林区,砍掉树木、兴建牧场的做法也很普遍。然而这种做法的效率极低。据估计,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100克汉堡包。人们都不会想到,雨林的土壤居然又薄又脆弱,几场大雨可冲走所有的表土。用不了几年时间牧场主就得放弃原来的牧场,去寻找新牧场。砍伐和焚烧热带雨林远不止毁灭无数的动植物物种。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这是一种连锁反应。绿色植物和海藻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它们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土壤(或海洋)中吸取的水混合,形成一种单糖、葡萄糖和氧气。这种奇妙的变化通过植物中的绿色素完成。树木将从空气中摄取的二氧化碳以葡萄糖的形式保存起来,能有效地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热带雨林的树木生长很快,对促进光合作用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林木每年从空气中摄取上百万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由于工业和汽车尾气产生着大量的二氧化碳,因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极为必要。温室气体吸收地球表面反射的热量,不让热量漏失,结果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地球在过去的5亿年岁月中,已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但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物种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毕比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如果某种生物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现新天体或地球重新恢复生机之后,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 3雨林的毁灭,为什么是世界性的灾难?(2分) 4文章第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谈谈其作用。(3分) 5第段中加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6热带雨林为什么会遭受破坏?读完这篇文章,你对环保与发展有了什么认识?(4分)(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710题。(14分)永久的悔(节选)季羡林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我的经历可谓多矣。要讲后悔之事,那是俯拾皆是。要选其中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因为它片刻也没有离开过我的心。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我们家是贫中之贫,真可以说是贫无立锥之地。母亲的娘家姓赵,门当户对,她家穷得同我们家差不多。她家里饭都吃不上,哪里有钱上学,所以我母亲一个字也不识,活了一辈子,连个名字都没有。她家是在另一个庄上,离我们庄五里路。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按照当时的标准,吃“白的”( 指麦子面 )最高,其次是吃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最次是吃红高粱饼子,颜色是红的,像猪肝一样。“白的”与我们家无缘。“黄的”( 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颜色都是黄的 )与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这“红的”又苦又涩,真是难以下咽。但是,我也偶尔能够吃一点“白的”。一到夏天麦收季节,我就去别人收割后的麦田里拾麦子。以一个四五岁、五六岁的孩子,拾上一个夏天,也能拾上十斤八斤麦粒。为了对我加以奖励,麦季过后,母亲便把麦子磨成面,蒸成馍馍,或贴成白面饼子,让我解馋。记得有一年,到了中秋节 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 “白的”、月饼难得,“黄的”怎样呢?“黄的”也同样难得。但是,尽管我只有几岁,我却也想出了办法。到了春、夏、秋三个季节,庄外的草和庄稼都长起来了。我就到庄外去割草,或者到人家高粱地里去劈高粱叶。草和高粱叶都是喂牛用的。我二大爷家是有地的,经常养着两头大牛。我这草和高粱叶就是给它们准备的。每当我这个不到三块豆腐高的孩子背着一大捆草或高粱叶走进二大爷的大门,我心里有所恃而不恐,把草放在牛圈里,赖着不走,总能蹭上一顿“黄的”吃。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么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我在她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7“永久的悔”具体指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3分)8第段中的“难解而又易解”应当怎样理解?(3分)9作者为何要用大量文字围绕着“吃的”回忆幼年时期艰难的生活?请根据文意概括作答。(4分)10孟郊在游子吟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与孟郊在思想感情上有何相近之处?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迪?(4分)(三)诗歌鉴赏(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庐山瀑布唐 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11这首诗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庐山瀑布的特点的?(3分)答: 。12此诗为徐凝的得意之作,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三四两句的妙处。(3分)答: 。(四)文言文阅读(14分)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2) 曾不吝情去留( )(3)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 (4) 不汲汲于富贵 ( )1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因以为号焉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满井游记)C亦不详其姓字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D既醉而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15翻译下列句子。(6分)(1)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3分)译: 。 (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3分)译: 。16五柳先生“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但却能“晏如也”。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答: 。三、写作。(40分) 17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永远铭记:因为他们,我们才能衣食无忧;因为他们,我们才能学海遨游;因为他们,我们才能健康成长。当我们身处困境时,是他们,给我们以最温暖的怀抱;当我们遭遇失败时,是他们,给我们以最有力的支撑;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是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或许是父母、或许是师长、或许是朋友,或许是他们,都是我们成长路上不能忘怀的人, 是值得我们感谢的人。请以“感谢你,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应有真情实感。不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