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二册教案精编.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543257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二册教案精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二册教案精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二册教案精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二册教案精编 第一章 机 械 能 第一节 动能和势能(一)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二)教具 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出示一木块,并将其置于水平桌面上。说明木块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块没有在重力方向上运动,所以重力对木块没有做功。继而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重力仍然没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进而强调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功的两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于两者的乘积。 2.引入新课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3.进行新课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课本图1-1实验,实验可分三步: 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变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解释弹性形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变化,叫做形变。如果外力撤消,物体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如: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等。 利用课本图1-4的实验阐明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为节省课堂时间,课前将两个性质相同弹簧,按照课本图1-4压缩到不同的长度。先后将拉紧弹簧的绳烧断,两次砝码被弹起的高度不同。弹簧压得越紧,放松时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如: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有重力势能?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能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3)机械能: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4)能量的单位: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因此,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4.小结 通过以下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能量、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及机械能的单位。 (1)高山上有一块大石头,稳稳地待在那里,它有没有能量?有什么能量? (2)列举几个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事例。 (3)在空中飞行的球,它具有的重力势能是5焦,具有的动能是4焦,这只球具有的总机械能是多少? (4)在同一高度铅球和棒球具有的重力势能不相等,若使它们的重力势能相等,可采取哪些方法? (5)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在滚下的过程中有没有动能?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四)说明 1.能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但它比较抽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认识它比较困难。应紧扣教材,从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来认识能量。这实际上是说能是物体做功的本领。尽管这种说法不甚严谨,但比较通俗、易懂。 2.关于动能,应讲明运动的物体能够对其他物体施力,并推动物体做功,所以它具有能量。因为容易讲清弹性形变的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并做功,便于学生理解,所以将弹性势能提到重力势能之前讲。 3.势能应是物体系统(有保守力作用的)所共有。举高的重锤能够做功,应当是重锤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具有势能。而重力势能表现它做功本领时,通常有一个重力势能先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但在本节课中都不宜引入这些内容。只能让学生粗略地知道,举起的物体能够做功。 4.势能的大小是相对的。对初中学生来说也不能引入势能的相对性。只能统一地用地面做为零势能面来分析问题。 5.小结中的问题(5),暗含着势能和动能的转化,目的为下一节课作准备。 第二章 分子运动论 内能第四节 做功和内能的改变(一)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知道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二)教具 压缩空气引火器,机械能转化热能演示器,无色玻璃瓶,橡胶瓶塞,打气筒等。(三)教学过程 1. 复习 提问(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 2.引入新课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也就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上举出许多的事例。今天我们先研究一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 3.进行新课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演示实验: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简单介绍它的构造。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化棉,用镊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将活塞涂上少许蓖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此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内的棉花。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烧发出的火光。 实验后,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解释课本图2-9、图2-11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 归纳学生所举事例,得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大。 同学们所举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体的内能喊小呢? (2)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演示实验:气体膨胀温度降低的实验。 按照课本图2-12所示,事前组装好仪器。课前在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实验时告诉学生,由于水的蒸发,瓶内存在水蒸气。由于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瓶塞跳起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 实验结果,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了雾。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进而得出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3)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的功越多,物体的内能增加得越多,物体对外做的功越多,物体的内能减小得也越多,所以,我们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变化。这样内能的单位跟功相同,也是焦耳。如果对物体做了2焦的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2焦。 其实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用功来量度,因此国际单位制规定:各种形式的能的单位都是焦耳。 (4)小结 通过课本本章刊头画的实验演示和本节的想想议议,小结本节的内容。该实验是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演示实验。把薄壁金属筒固定在桌子上之后,注入约1容积的乙醚,立刻塞上塞子。用稍宽一点的布带,在金属筒下端绕二圈,然后迅速地来回拉布带,一会儿塞子就被冲起,引导学生解释所看到的现象。外力克服摩擦力做功,使金属筒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并引起筒内乙醚的蒸发。最后由于乙醚蒸汽压强不断增大,而将塞子冲起。告诉学生,在此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转化为内能。 此实验中的另一个现象,往往被学生忽视。即当塞子被冲起时,在管口附近也有淡淡的雾出现。应引导学竹注意这一现象,并加以解释。这是由于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从而使筒口周围的水蒸气凝成水珠。此现象恰好说明了: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内能会减小。此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通过实验和议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并且对物体做功时,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时,有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内能减少。 (四)说明 1. 压缩空气引火实验难度较高,有几个关键要注意: (1) 密封性要好,主要是活塞与管壁的密封。当把活塞从管内拉出时,感到阻力比较大,且当活塞离开管口的瞬间能听到嘭的响声。这种情况可认为密封较好。实验时应在活塞上涂少许蓖麻油,起密封和润滑作用。 (2) 管内保持足够的氧气。实验时可用尖嘴吹风球,向管内注入新鲜空气。 (3)所用燃料燃点要低,普通棉花难于压燃。实验中要用硝化棉。硝化棉可以自制。取浓硝酸和浓硫酸,按体积比先后倒入烧杯内混合,使其温度保持在30左右。将脱脂棉浸入混合酸内,约15分钟左右,取出棉花用清水反复冲洗,直至没有酸性。挤干后放在阴暗处晾干,保存时应放在密封瓶内,保持干燥。 2.气体膨胀做功的实验,打气时速度不宜太快。通常打气筒止回阀不太灵活,打气速度就不能慢,建议在瓶塞上装一个自行车轮胎上的气门嘴。打气时气门嘴的乳胶管膨胀,能使学生观察到进气的现象。 3.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也都有能量的转化。课本只在想想议议的问题中提出能量的转化。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内能的改变,虽非本节课的重点,但能使学生有个初步的认识,有利于后面学习能量守恒定律。所以在想想议议的讨论中,增加了能量转化的内容。第六节 比热容(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二)教具 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2.引入新课 利用热量单位卡的规定引入新课。 从热量单位卡的规定,我们知道使1克水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是1卡。这个规定中限定了1克的水,限定了温度升高1。可见水的质量越多,升高温度的度数越多,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其实大家也都有这方面的经验。 举例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 卡的规定中,还限定了升温的物质是水。那么,其他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3.进行新课 (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告诉学生杯内水和煤油的质量是相等的,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水和煤油的密度不同。)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如果某物质的比热是a焦(千克),它是说单位质量的该种物质,每升高1时(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 (4)比热表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物理学中,常把由实验测定的物质的比热,列成表格,便于查找。 课本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请同学们查出铝的比热及它的单位。你能具体地说明铝的比热的物理意义吗?(提问)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分析课本图2-15,2-16,说明利用水取暖和冷却的原理) 4.小结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1)在做课本图2-14的实验时,把水改换成蓖麻油,那么煤油和蓖麻油哪一个升温快?为什么? (2)把质量相同的铝块、铜块、铅块放到沸水中加热,当沸水再次沸腾后,取出金属块,并把它们放到石蜡块上。它们都能使石蜡熔化,那么哪个金属块熔化的石蜡多呢? (四)说明 1. 比热容是重要的物理概念,但比较抽象。教学中应本着以旧引新的原则,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如卡的规定、物质的密度等),层次分明地引入比热的概念。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要吸收的热量不同。课本图2-14的实验是学生形成这一认识的基础。为提高演示效果,实验中用的温度计,最好选用气体温度计。虽然气体温度计不够准确,但从反映升温快慢来看,气体温度计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气体温度计可借用压强计改造(见第一册图10-11所示的压强计),只需将金属盒改为封闭的试管。使用时将试管浸入被测温的液体。压强计U型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可以反映温度的变化。 2.比热是热量计算的基础,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比热的物理意义。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比热。比热反映了使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不同。教学中应通过师生共同议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的意义。 第三章 内能的利用 热机 第三章 内能的利用 热机第三节 内燃机(一)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常识性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3.常识性了解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二)教具内燃机示教模型(带电源),教学挂图。(三)教学过程1.复习什么是热机2.引入新课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由于燃料在试管外燃烧,热量损失较大,内能的利用率较低。能不能把燃料移到内部去燃烧,来获得更大的动力? 3.进行新课板书:第三节 内燃机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1)汽油机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我们首先介绍汽油机。 板书:一、汽油机:用汽油作燃料的内燃机构造(出示模型或挂图。边指示边讲解)。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工作原理。(边动作边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动作情况)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军关闭。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 板书:吸气冲程 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 板书:压缩冲程 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压缩冲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 板书:做功冲程 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向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 板书:排气冲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 能的转化。 教师:汽车在开动前,是如何使内燃机起动的? 学生:接通电源,开动马达。 学生:用手摇车。 教师:马达也好,摇车也好,都是为了给内燃机输入能量,通过外力先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由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运动,消耗机械能来帮助内燃机完成吸气、压缩两个冲程。内燃机一旦开始做功,内能就会转化成曲轴的机械能。这时曲轴获得的机械能一部分通过做功,一部分通过飞轮(与曲轴相连的质量较大的轮子)保存起来。然后依靠飞轮的惯性再反过来向外输出带动曲轴转动,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完成排气以及下一循环的吸气、压缩。这样内燃机就可连续工作下去了。 板书:在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余三个冲程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来完成 (2)柴油机 板书: 二、柴油机: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 柴油机与汽油机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外。 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 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构造方面:些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 工作过程上: 吸入的气体不同(问:汽油机压缩冲程末温度、压强多大?柴油机压缩冲程末,气体体积要小得多。所以压强更大,温度更高,这个温度早已超过了柴油的燃点); 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靠火花塞点火。柴油机由于压缩气体温度已超过柴油燃点,从喷油嘴喷入雾状柴油便可立即燃烧。这种方式称为压燃式); 用途方面:柴油机比汽油机便宜,但汽油机一般比柴油机轻巧,所以汽油机通常用在飞机、小汽车、摩托车及一些小型农用机械上。而柴油机一般用在舰船、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以及发电机等大型设备上。 4.小结(略) 5.布置作业 (1) 简述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2)回答下列问题: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几次?曲轴转动几周?(四)说明 1.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看教学电影内燃机。 2.可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多缸发动机的知识。 第四章 电路 第四章 电 路 第五节 电路和电路图(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知道短路及其危害。 2.能画出常见的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二)教具电池两节,电灯、开关、电铃各一个,磁性黑板一块,导线若干根,电路常用元件示教板一块,投影仪,手电筒。(三)教学过程1.复习 (1)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2)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2.引入新课 实验:在磁性黑板上连接如图4-4所示电路,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先后取走电路中任一元件,观察小灯泡是否还能继续发光。将小灯泡换成电铃,重复上面的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让同学思考一个正确的电路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3.进行新课 (1)电路的组成 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一个正确的电路,无论多么复杂,也无论多么简单,都是由这几部分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电路都不会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 继续刚才实验1的演示,重做图4-4的实验,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这种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打开开关,或将电路中的某一部分断开,小灯泡都不会发光,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这种因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叫开路。 将小灯泡取下,即用导线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过一会儿手摸导线会感觉到导线发热。这种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绕坏,是不允许的。 观察:观察手电筒电路。看看这个电路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可让学生自带手电筒,作随堂观察)。 思考:手电筒电路的开关与我们演示实验中所用的开关是否相同?你在家里和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与此不同的开关?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2)电路中各元件的符号 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需要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为了简便,通常不画实物图,而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种元件。出示示教板或画有各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片,并作说明。(3)电路图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示范:画出图4-4的电路图(图4-5)。 让同学画出用电铃做实验时的电路图。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变换一下图4-4实验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 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 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4.小结(略) 5.布置作业 (1)完成本节教材后的练习。 (2)思考题:一个实际电路中的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有许多个。例如实验1中的小灯泡和电铃要同时在一个电路里工作,用同一个开关来控制。这个电路应怎样连接?你有几种方法?请试着画出电路图。第六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一)教学目的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二)教具磁性黑板,投影仪及画有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胶片,电池阻,小灯泡,开关,导线,投影胶片数张(上面可事先印好电路元件,为画电路连接图备用)。(三)教学过程1.复习 (1)用磁性黑板上如图4-6的电路,复习上一节电路的知识。 (2)利用投影仪、投影胶片,复习电路元件的符号。 (3)请同学画图4-6的电路图。 (4)找出图4-7中几个电路图不合要求的地方。 小结:在图4-7所示的三个电路中,图甲不应将灯泡画在拐角处;图乙的开关符号应为小圆圈,不是黑点;图丙电路的导线没有接在电路元件上,形成了断路。2.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在图4-6的电路里,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 有时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 (2)用一个电池阻,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要求合上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画出电路图(可画在玻璃板上,以便于在投影仪上进行分析和订正)。 (3)下面是几位同学所画的电路图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怎样将L1、L2连接起来的呢?分析:图甲是先接L1再接L2,如果这个电路里有三盏灯,灯L3应怎样连入电路?(接在L2的后面)那么这几个用电器在连接上有什么特点?是将它们逐个顺次地连接起来,就像串糖葫芦一样。 图乙的连接方法与图甲有什么不同?-开关S的位置不同。那么这两个灯还是逐个顺次连接吗?-是。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有无影响?我们一会再来讨论。再来看看图丙的连接方法与图甲、图乙是否相同?图丙是把两个灯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把这两点分别叫做A和B(图4-9)。当合上开关S后,电路中的电流从A点分开,到B点汇合。想想看,若有三盏灯,灯L3应接在哪?(AB两点间)3.进行新课 (1)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 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练习1)如图4-10(事先复印在投影胶片上)。请同学们用笔迹代替导线,将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画出它们的连接图,并画出它的电路图。 (2)讨论串联电路的特点 实验:请一位同学在磁性黑板上把图4-10中的元件连成串联电路。 合上、打开开关S,观察现象。 提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了?-两灯同时亮,同时熄灭。 调换开关S的位置对串联电路有无影响?有人说,开关必须接在电源正极和灯之间才起作用,若将开关放在灯和负极之间,即使开关打开,灯也能亮,因为电流已经流到灯泡那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你能否设计个实验证明一下? 小结: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想一想,你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电路属于串联电路?教室里的灯能用串联的方法吗? (3)讨论并联电路 (练习2):将练习1图4-10中的笔迹用湿布擦掉,再用新的笔迹代替导线,将L1、L2组成并联电路,开关S同时控制两盏灯,画出它的实际连接图。 可将几位同学所画的连接图,在投影仪上进行评析。(练习3):找出下面电路连接图中的错误和不足。 分析:甲电路为短路,电路中虽有用电器但没有接入电路。乙电路中L2没有接入电路中,造成L2部分断路。丙电路虽然连接对了,但由于导线交叉易造成混乱。在一个实际电路中,导线是可以交叉的,但我们画电路连接图时,为清楚起见,应尽量避免导线交叉。实验:找一位同学到磁性黑板上连接L1、L2的并联电路。 闭合、断开开关,观察开关S控制几盏灯? 熄灭一盏灯,观察另一盏灯的发光情况。 分析电流有几条路径? 利用投影片,在并联电路图上标出电流方向,找到分、合点A、B。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没有分支的地方叫干路,分开以后的路径叫支路。观察实验2中的开关S是在干路上还是在支路上?若想方便地控制使用每一盏灯,应该怎么办?(做课本上在干路和支路上都有开关的演示) 小结: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试分析教室里的灯是怎样连接的? 指导看课本中家用电器的连接图的和电冰箱内的电路图。讨论章末习题第5题。 4.小结(略) 5.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上节练习。 (2)完成课本上章末习题1、2、3。第七节 实验: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一)教学目的学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会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二)教具两只小灯泡,一个电铃,三个开关,两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导线若干条。 投影仪,投影片,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三)教学过程1.复习 (1)什么叫串联?什么叫并联? (2)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各有哪些特点?(3)怎样判断电路的连接形式?试判断下面电路的连接形式。(投影片)(4)可用计算机模拟演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也可用实物电路,教师一步步操作。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归纳小结: 首先将电池连接成串联电池组; 按电路图从电源正极开始,依电流的路径,把元件一个个连接起来(连接开关前,开关是断开的),最后连到电源的负极(也可反过来顺次连接); 连线时要注意导线两端必须接在接线柱上,导线不要交叉,不要重叠。 连接并联电路时,可按串联的方法先连接一个支路,找到电流的分、合点再将其他支路并列接在分、合点上。2.进行新课-学生实验 (1)组成串联电路 首先让同学将实验桌上的器材与做实验的电路图中需要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画出串联电路图。 弄清使用的电源的正、负极。 按课本中的步骤进行实验。注意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若电路连接完毕,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时注意检查发生故障的原因:检查电池之间是否连接正确;检查每个接线柱是否拧紧,导线是否连接好;检查小灯泡与灯座是否接触好(可用手向下轻轻按按)。在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可请老师协助检查。 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回答课本实验步骤中提出的问题。 (2)组成并联电路 认真画好并联电路图。弄清电路的分、合点,用字母A、B标出。标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分清哪部分是干路,哪部分是支路。 弄清电路中有几个开关;哪个开关是控制整个干路的;哪个开关是控制支路的。 按电路图连接并联电路,并进行观察,回答实验步骤中提出的问题。 3.小结(略) 4.布置作业 1.完成实验报告。 2.完成本章习题4,7。 3.思考本节的想想议议。第五章 电流强度 第五章 电流强度 第三节 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一)教学目的 1.会按照电流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 2.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二)实验器材 1.学生实验:每组一个学生用电源(或三节干电池),一只学生用电流表,两个阻值不同的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 2.演示实验:两节干电池,一只电流表,一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1)读出黑板(或投影片)上画出的电流表的示数。(2)两位同学将两只电流表分别接入两个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出现如图5-3甲、乙所示的情况。发生这种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应怎样纠正。(3)请一位同学在示教板上将一只灯泡接入电路,并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同时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如下的表格,由学生当评委判断该同学实验操作过程是否正确。 表1 实验顺序项目是否正确1电路的连接在连接电路之前,开关应是断开的电路的连接2电流表的使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电流表+()接线柱的接法 电流表的量程(先用3安的量程,若电流在0.6安以内,应改用0.6安的量程) 试触 3读得电流表的示数2.引入新课 说明这节课的内容: (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2)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3.进行新课 这节课要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实验中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分两部分进行。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串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quot;、接线柱。 提问:你预料按你画出的电路图测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上的示数,哪次大,哪次小,还是三次都一样大? 请同学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课本表2-1中。在学生动手之前,除了要提醒学生先检查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和要记录的数据外,还要提醒学生,要按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 实验结束后,按完成的前后,把前三组的测量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内。表2: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测量数据 Ia Ib Ic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组织讨论:比较三组数据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2)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并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按在干路和两个支路上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 提问:你预料哪次电流表的示数最大?它跟另外两次电流表示数之间有没有关系?若有,有什么关系?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把实验记录填入实验报告的表格内。鼓励先完成实验的小组把测量数据写到黑板上相应的表格内。表3: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测量数据 干路IA 支路IB 支路IC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组织讨论:哪个电流最大?IA跟IB+IC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实验完毕,先断开电源,整理仪器,讲评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练习题: 例1.有一种节日彩灯,是串联着的20只小灯泡,已知通过第一只灯的电流是200毫安,通过第20只灯的电流是多少? 例2.如图5-4所示的电路中,已知A1的示数是0.4安,A2的示数是1.2安。通过灯L1、L2的电流各是多少? 4.小结 这节课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这可以用水流作比喻: 一条水管内,通过各处的水流大小都相等。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跟管内的水流相似。水管内通过干流的水流大小等于各支流的水流大小之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跟干流、支流之间的水流关系相似。 (四)说明 1.这堂课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正确使用电流表。学会使用电流表,学习使用其他电表就可以触类旁通,容易掌握了。因此实验中要有指导,实验后要有讲评,使学生严格按照电流表使用规则进行操作。另一个重点是要通过实验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串、并联电路,解决电路中的有关问题作准备。 2.在学生实验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因为是第一次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所以在实验前要先按要求画好电路图,在电路图中要把电流表的符号及它的、接线柱都标出,再按图连接电路。 (2)在连接电路时,电流表用3A量程,并进行试触,若电流在0.6安以下时,一定要求换用0.6A量程,这样做比较准确一些。 (3)在记录数据和读数时要写出单位,学生往往忽略这一点,要引起重视。在研究串、并联电流规律时,至少要提取三组学生实验的数据加以分析,才能使结论确信、可靠。 第六章 电压 第三节 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一)教学目的1.会按照电压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压表,会选择电压表的量程和试触,会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2.会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池组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压的关系。 3.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二)实验器材学生实验:每组一个学生电源(或三节干电池),一只学生电压表,两个阻值不同的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演示实验:教学电压表一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 (1)怎样区分电压表和电流表? (2)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规则上,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相同之处? 2.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将教学电压表通过开关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见图6-6。提问: (1)这种接法行不行?测出的是哪个元件两端的电压? (2)在接线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注意:开关断开;接线柱流出;量程的选择和试触。) (3)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这个示数就是电源的电压。3.进行新课 介绍这堂课的实验目的和所研究的内容。 实验的目的是: (1)练习用电压表测干电池电压和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研究干电池串联和并联时的电压关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这次实验分两个部分进行。 一、先取三节干电池,分别测出每节电池的电压。再将这三节干电池按图6-7串联成电池组,测出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得的数据记到表1内。分析串联电池组的电压跟各节干电池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二、将两节相同的干电池按图6-8并联组成电池组,用电压表测这个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内。分析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表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 干电池的电压(V) 干电池的电压(V) 干电池的电压(V) 串联电池组的电压(V) 结论: 。 表2:并联电池组的电压 干电池的电压(V) 干电池的电压(V)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 结论: 。 第二部分: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一、按图6-9将L1、L2组成串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灯泡L1与L2串联的总电压U。要求: 先在作业本上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图6-10 二、按图6-10,将L1、L2组成并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A、B两点之间的总电压U。要求: 先在作业本上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 实验完毕,断开电源,整理仪器,进行讲评。 4.小结 由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得到的结论。 (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2)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在并联电路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 等,并且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练习题:(1)一个小电动机工作时,要求电源电压是6伏,要用几节电池,怎样连接?(2)在图6-11甲中,VA = 6伏,VB = , VC = ,在乙图中,V1 = 2伏,V =6伏,V2 = 。 (四)说明 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1.严格要求学生按电压表使用规则进行实验操作。 2.培养能力,其中包括:按要求画电路图,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第七章 电阻 第二节 变阻器(一)教学目的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2.知道滑动变阻器上所标规格的含义。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3.知道电阻箱的构造,会读出电阻箱的示数。(二)教具1.学生实验:学生电源一个,学生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一只,导线若干条。 2.演示实验:电源一个,演示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小灯泡一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条,电阻箱一个,有四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一个。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 (1)导线电阻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2)长导线比短导线的电阻大,这种说法对吗?应该怎么说? 2.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剧场里的照明灯是怎么逐渐变暗的?(将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做演示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 在不改变电源电压的条件下,在电路中串联了一个叫滑动变阻器的元件,移动滑片就能使小灯泡的亮度改变。这节课研究的课题就是变阻器。 3.进行新课 提出问题:滑动变阻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分析演示实验的电路:小灯泡的亮度变亮,说明通过它的电流变大,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应当减小电路中的电阻。 提出问题:根据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减小导体的电阻?哪种方法简便? (有四种方法:减小导体的长度,增大导体横截面积,选用电阻率更小的材料制成导体,降低导体的温度。其中用改变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导体的电阻简便可行。)做演示实验:将一根较长的镍铬合金电阻线AB、小灯泡、电源、开关和演示电流表按图7-4所示电路串联起来。其中P为金属夹制成的触头,当P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灯逐渐变亮: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灯逐渐变暗。 提问:触头P移动时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分析:当触头P向左滑动时,电阻线AB接入电路部分变短,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一定,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电流表示数变大,灯变亮。 用触头在电阻线上滑动,改变接入电路部分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这就是一个最简单?quot;变阻器。 提出问题:怎样改进,以方便实验的操作? 改进方法:把电阻线绕在绝缘的瓷管上,并且瓷管上各匝线圈之间互相不接触,使触头P在线圈上滑动。出示自制教具(图7-5),并用它替代图7-4电路中的AB部分,做演示实验。移动触头P,观察电流表示数和灯泡亮度的变化情况。并请同学上来分析。(分析过程同上,略)用自己桌上的滑动变阻器实物跟图7-5所示的自制教具对比,弄清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变阻器的构造要介绍瓷管线圈是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绕制而成,电阻线表面涂着绝缘漆,所以制成的线圈各匝之间相互绝缘,滑片就是自制教具中的触头P,为使滑片P跟电阻线接触良好,线圈上接触滑片的地方,绝缘漆被刮去,为了便于接线,将滑片套在金属棒上,金属棒右端安装有接线柱。 注意:要强调滑片滑动时,改变的是线圈中A-P部分的长度。来达到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目的。 小结:一、滑动变阻器1.原理:利用改变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2.构造、结构示意图和元件符号(图7-6)。提出问题:怎样使用滑动变阻器?利用投影幻灯片,也可以用电脑设计程序模拟电流流经变阻器的路径。同时配合演示实验。接法:将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要将变阻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常见错误有两个:一是将导线接到滑片上;二是将导线接到支架上,要注意纠正。) 分析过程要有序: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哪一段电阻线?滑片向右滑动时,这段电阻线的长度怎样改变?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怎样改变?电流表的示数和灯的亮度怎样变化? 学生实验:将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学生电流表接入电路。做下面实验: (1)滑片向右移动时,观察电流表示数和灯的亮度的变化。先分析再动手实验、观察。 (2)移动滑片使电流表示数变大,灯的亮度变亮。先分析再做实验。 (3)移动滑片使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先分析再做实验。观察变阻器滑片上的铭牌,说明铭牌上的一组数值表示的含义。用投影幻灯表示出铭牌,见图7-7。3.使用:(1)串联在电路中。 (2)弄清滑片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阻线长度怎样变化,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电流怎样变化? (3)使用前应将滑片放在变阻器阻值最大位置。 (4)使用前要了解铭牌。铭牌上标有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和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提出问题:变阻器不能表示出连入电路的电阻值,能否有一种可以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呢?引出电阻箱。 出示挂图,说明电阻箱的构造和读出电阻箱示数的方法。同时展示电阻箱的实物。 用投影幻灯片练习电阻箱读数三次。 小结:二、电阻箱 1.能表示出接入电阻值大小的变阻器。 2.读数:各旋扭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它们之和就是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练习题: 如图7-8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电阻线的_段,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_,电路中的电流变_,电流表示数变_,电流表示数变_,灯泡变_。发给每人一个有四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请学生先观察它的构造和接线柱。结合它的结构示意图(课本上有此图)进行讨论: (1)若将变阻器的B、C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变阻器的哪段电阻线连入电路?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怎样变化?做实验验证一下。 (2)把它连接在电路中,能有几种正确接法?说出每种接法所用的是哪一段电阻线? 4.小结 这堂课的重点是滑动变阻器。要知道它的构造、原理和作用。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其中包括了解它的铭牌,使用前把滑片放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要把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并能判断滑片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怎样变化。此外,要会读出电阻箱的示数。(四)说明 1.旧教材中使用的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连入电路的方法有四种。新教材用的是只有两个接线柱的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方法只有一种。跟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内容和要求都降低了,有利于教学。但在实验中往往用有四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因此,为了将知识扩展,使有条件的学生会使用有四个接线柱的变阻器,可以增加这一内容。 2.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关键是弄清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是哪一段电阻线,常见的错误是把金属棒接入部分也当成是电阻,这里应指出金属棒电阻几乎为零。 3.在滑动变阻器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不但知道滑片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电流怎样变化;反之,给出变阻器连电路的电阻变化或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也应会判定变阻器的滑片怎样移动。 4.关于电阻箱,新教材跟旧教材相比,突出了实用性,从道理上说明它的读数方法,只要求记住怎样读出电阻箱的示数就可以了。 第八章 欧姆定律 第二节 欧姆定律(一)教学目的 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二)教具 书写有问题和例题的投影幻灯片。(三)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