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江苏版)9.38第七单元测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39067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江苏版)9.38第七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江苏版)9.38第七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江苏版)9.38第七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测试题第一部分:1将下面对应项连线:包拯辛弃疾后汉书董宣执法脱脱续资治通鉴岳飞范晔稼轩长短句西江月毕沅宋史2下面文句翻译有误的是()A、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译:征召暂时代理开封府府尹,升为右司郎中。B、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译: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的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C、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译:岳飞侍奉母亲最讲孝道,家里没有侍女。D、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译:士兵中有夺取老百姓一把麻束捆饮料草的,就让他站着斩首来示众。3下面各组字的意思和用法不一样的是()A、知: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徙知端州,迁殿中丞。B、尝:张俊尝问用兵之术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C、之: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其狗不知,迎而吠之。D、子: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4原句填写:(1)_,_。纤纤擢素后,札札弄机杼。(2)渡荆门送别的首联是_。(3)春望一诗的末句是_。(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_。(5)写出西江月的下阕:第二部分:(一)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5、诗中“抵”的意思是_,“浑”的意思是_。6、诗前两句描写出_的景象。7、诗中切题,表现“望”的内容的诗句是_。8、诗人对“搔头”“插簪”之类进行细节描写有何用意?9、解释下列诗句,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二)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0、这是一首_诗。11、解释下列字词:尽:大荒:仍:海楼:12、说说下列两句诗的含义: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13、诗的前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14、下列说法不妥的一句是()A、(3)(4)句写了山和水。B、(5)(6)句中,一“月”一“云”,一“天镜”一“海楼”,写在白天和黑夜两个时间欣赏到的江面上的独特奇观。C、这首诗想象瑰丽,意境幽远。D、题目中的“送别”意思是指荆门送自己离别蜀中之地。15、诗的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6、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佳作,请你写出他另外的诗一首(含题目):1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C、颈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平静时的夜景和白天云彩兴起变幻的无穷奇景。D、尾联点题,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1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三)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19、下面句中“此”字分别指代什么:(1)此公欲来。指代()(2)老人肯相引之此。指代()(3)此殊不缺也。指代()20、下面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落:落英缤纷居民之大聚落也B、果:未果,寻病终子果来C、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D、处:处处志之故可同处21、补出下面句子中的主语:()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出。22、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不求取食物。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24、翻译下列句子:(1)此公欲来,能相容否?(2)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第三部分:解读寓言,一是通过分析它的内容和形象,揭示其深刻的寓意,二是通过分析它的表现手法,了解寓言的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作品做出恰当的评价。读黔之驴或杞人忧天,并写出分析、评价。参 考 答 案1略2D3C4(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2)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5)略5值、相当;简直6战乱后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8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9拟人的手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因为战乱,诗人“感”“恨”交织,愁思万千,于是便移情于物,借物抒情。抒发了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悲伤之情。10五言律11略12略13点明了行程和出游方向。1415对家乡的思念、留念之情。16略1718一望无际的平野,滔滔奔涌的长江,烘托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19(1)杨氏(2)大穴(3)金珠锦绣珍异等物2021穴中人;杨氏2223这个人想到这里来,你们能容纳他吗?您亲自把他引来,那他一定是很人才能的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