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3856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纪元法分类)以及各个阶段主要的建筑现象与理论0.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总平面、帕提农神庙、三种柱式(注意与古罗马柱式的区别)特点:一、: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二: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陶立克柱式,2.爱奥尼克柱式,3.科林斯式柱式,4.女郎雕像柱式。三: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四: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五: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1、4-15世纪:古罗马时期(拜占庭)特点,一、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二、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三、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四、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代表:圣索非亚大教堂、罗马万神庙(巴西利卡形式、柱式、帆拱技术、拜占庭建筑特点)2、10-12世纪:罗马式建筑为代表(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罗马建筑):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是10世纪晚期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罗马式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有时也用简化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用拱顶取代了初期基督教堂的木结构屋顶,对罗马的拱券技术不断进行试验和发展,采用扶壁以平衡沉重拱顶的横椎力,后来又逐渐用骨架券代替厚拱顶。平面仍为拉丁十字。出于向圣像、圣物膜拜的需要,在东端增设若干小礼拜室,平面形式渐趋复杂。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代表:德国沃尔姆斯大教堂、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 3、11至15世纪:以哥特式建筑为代表(一)结构特点框架式骨架券作拱顶承重构件,其余填充维护部分减薄,使拱顶减轻;独立的飞扶壁在中厅十字拱的起脚处抵住其侧推力,和骨架券共同组成框架式结构,侧廊拱顶高度降低,使中厅高侧窗加大;使用二圆心的尖拱、尖券、侧推力减小,使不同跨度拱可一样高。(二)内部特点中厅一般不宽但很长,两侧支柱的间距不大,形成自入口导向祭坛的强烈动势。中厅高度很高,两侧束柱柱头弱化消退,垂直线控制室内划分,尖尖的拱券在拱顶相交,如同自地下生长出来的挺拔枝杆,形成很强的向上升腾的动势。两个动势体现对神的崇敬和对天国向往的暗示。(三)外部特点外部的扶壁、塔、墙面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分,全部局部和细节顶部为尖顶,整个外形充满着向天空的升腾感。(右为米兰大教堂(四)装饰特点:几乎没有墙面可做壁画或雕塑。祭坛是装饰重点。两柱间的大窗做成彩色玻璃,极富装饰效果。4、16世纪至今:这一阶段分为若段干小阶得堡(平)+-(1)16世纪晚期:手法主义特点: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建筑史中则以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是是文艺复兴风格(狭义)到巴洛克的过渡。(2)17世纪18世纪:巴洛克式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特点:外形自由,追求动态,造型繁复,富于变化,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发面起了重要作用。代表:意大利,维尼奥拉的罗马耶酥会教堂。(3)18世纪20世纪:洛可可风格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演在室内装饰上。特点:细腻柔媚、精致纤小,但偏于繁琐,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模仿自然形态,变化万千,色彩上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明亮的色彩,线脚大多用金色。代表: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凡尔塞宫的王后居室。(4)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特点: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建筑方面古希腊罗马的柱廊、庙宇、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效法的榜样。采用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代表:柏林的勃兰登堡门,它以雅典卫城的山门为蓝本。浪漫主义特点: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代表:英国议会大厦、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曼彻斯特市政厅。(5)19世纪20世纪:折衷主义建筑和功能主义:折衷主义理论特点: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代表:巴黎歌剧院,巴黎的圣心教堂、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建筑功能主义理论风格特点:认为建筑的形式应该服从它的功能的建筑流派。自古以来许多建筑都是注重功能的,但到了十九世纪后期,欧美有些建筑师为了反对学院派追求形式、不讲功能的设计思想,探求新建筑的道路,又把建筑的功能作用突出地强调起来。随着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发展,功能主义思潮在20世纪2030年代风行一时。本来讲求建筑的功能是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重要观点之一,但是后来有人把它当作绝对信条,被称为“功能主义者”。他们认为不仅建筑形式必须反映功能,表现功能,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必须以功能为依据,而且所有不同功能的构件也应该分别表现出来。(6)20世纪20世纪中叶: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7)20世纪中叶至今: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代表: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美国费城老年公寓国波特兰市政大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