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区初三下学期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537846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港区初三下学期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泉港区初三下学期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泉港区初三下学期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泉港区2015年春季初三年语文科试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5分)福建中青年作家小说创作正以其对生活独特的切入 和开掘 ,以对地y 文化的共同关注和独特的表现,以独特的叙事手段所形成的鲜明艺术风格,形成一个创作群体,正在 将要受到全国文坛的瞩目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2分)地y 瞩目 (2)划线处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深度 角度 及 B.宽度 深度 或C.角度 宽度 和 D.角度 深度 或2古诗文默写。(13分)(1)造化钟神秀, 。(望岳)(2) ,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3)散入珠帘湿罗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5) ,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6)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 。(关雎)(7) ,五十弦翻塞外声, 。(8)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陋室铭)(9)臣本布衣, ,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3根据课文内容。(3分)初中课本给读者展现了不少有关童年的画面,如:在鲁迅的故乡中,少年闰土向“我”描述了 、 等趣事;而在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中叙述了少年毛泽东 的故事,表现了少年毛泽东敢于抗争的性格。4.综合性学习(9分)学校团组织开展“走进社区,助老爱老”活动。请回答下面问题。老年人生活中最不满意的方面子女在外,没人陪伴生活困难、经济拮据体弱多病老年人活动、生活设施不完善老年人活动少、形式单一28%23%22%14%13%(1)根据以上表格,你认为开展“走进社区,助老爱老”活动,可以从哪三个具体方面做起?(6分) (2)有的同学认为,参加“走进社区,助老爱老”活动,会挤占学习时间,影响学习。针对这种想法,你会如何说服他,让他和你一起参加此类活动?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3分) 二、阅读(60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6分)(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遂成大学。(注:逮:到、及)5.解释下面加点词。(4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2)但当涉猎 但 (3)孰若孤 若 (4)遂成大学 遂 6.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自以为大有所益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B.鲁肃过寻阳 过故人庄C. 非复吴下阿蒙 唧唧复唧唧D.勤学而无烛 出淤泥而不染7.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8.甲、乙两个文段,都是谈学习的,结合选文,谈谈你读后的体会。(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以色列 的秘密2014年11月29日,我参加“凤凰名博走进以色列”活动,在特拉维夫与Step of Mind公司的科学家聊天,了解他们研发的一双带有芯片和传感器的鞋子。脑瘫患者、中风患者不能走路,并不是因为腿坏了,而是脑部负责运动的区域受到了损伤。这种让中风、脑瘫患者康复的鞋子,会根据实地情况向大脑传递信号,刺激大脑,从而达到修复受损大脑的效果,让人恢复行走能力。用专业术语来说,是科学家在混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开发这款改进运动机能的产品,指导人类大脑如何迈出正确的步伐。像这样的发明,在以色列创新界只是冰山之一角。中国人所熟悉的QQ,原型是以色列人发明的即时通讯软件ICQ,小马哥给拷贝过来,成就了如今财大气粗的企鹅帝国。英特尔的双核芯片也是以色列的研究团队设计开发出来的。不仅如此,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里,以色列的公司数量最多,多到是欧洲、日本、中国、韩国和印度的总和。访问了以色列理工学院、赫兹利亚跨学科研究中心以及几家以色列创新企业后,我得出了以色列创新能力之所以如此强的原因。当然,大家首先会认为创新能力强来自于犹太人的基因,然而再好的基因也需要教育。教育不是比拼哪个学生的分数高,而是教会孩子独立思考。以色列的教育做的就是这件事。从小学起,以色列孩子就挑战权威,不停地问问题;长大后更是充满挑战权威的精神,所以当以色列的老师很难。不过当以色列人的领导更难,因为你不能靠权势来发布命令,而是需要通过辩论来让手下人信服。这种不服从权威的思辨,俗语称之为“两个犹太人有三个脑袋”。其次,以色列的文化适合创新。这个国家的人不把失败看得很重,创立一家公司失败了,可以再创建一家,社会对失败的宽容度很高。因此,以色列的年轻人有个点子就开始干,不会瞻前顾后不敢动手。当然,失败也会付出代价,比如失去财产,老婆和你离婚,但以色列人没有社会压力。再次,以色列有完善的社会环境鼓励创业。风投从财务方面提供支持,政府从政策法规方面提供帮助,比如设立孵化器等。另外,以色列尊重知识产权,科学家的专利可以占25%的股份,不用担心自己的成果被窃取。还有一个特殊原因也不可忽视,那就是以色列全民皆兵。以色列法律规定,无论男孩女孩,年满18岁都要入伍,男孩3年,女孩两年。在军队服役的时间里,由于以色列生存环境险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大家学会了团队配合;一部分士兵被提升为指挥官,从而学会了管理技能,对于创业大有裨益。9.请概述文段的主要内容:(3分) 10.结合全文,请用一个词将题目补充完整:以色列 的秘密。(2分)11.作者认为“以色列创新能力之所以如此强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25分)最后的犁秋天的田野,空旷高远。靠近河滩的田地上,几个身影在阳光下晃动,那是刘桥村最后的耕耘者。“吁喔”根生老汉手举鞭子,高声吆喝着牲口。苍老的声音,在秋风中一颤一颤,像是一曲悠长的牧歌。老黄牛拉着一架犁,在前面不紧不慢地走着;老根生手扶犁把,走在中间;后面,是他10岁的孙子壮壮,正挎着一只竹篮子,朝犁沟里撒肥料。喝足了秋后的一场透雨,田里的土酥酥的、软软的。明晃晃的犁铧插进土里,将一块块带着湿气的黑土翻上来,枯黄的衰草和豆叶便被掩在土下。犁完一趟,调转头,扎好了犁,老根生便折回身来,帮着孙子撒肥料。竹篮有些沉,孙子趔趄着身子,努力挎着,小手麻利地抓起一把把肥料,撒进新翻的犁沟。看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小家伙,根生老汉的心里蓦地生出了一种暖意。老伴去得早,几年前,儿子儿媳又都到南方打工去了。整个家里,就只剩下这一老一小两个人了。有时候,老根生就想,幸亏留下了这孩子。不然,自己会多孤单呢!将肥料撒到地头,担心累着孩子,老根生问,“壮壮,累不累?累了咱就歇一会儿。”“爷爷,我不累。天晚了,咱还得多犁几趟地呢!”“好嘞,要是不累,咱就再干一会。”说着话,老根生扶起犁,喝了声号子。老黄牛就又不紧不慢地走动起来。正是秋种翻耕的时节,大片的田野里却冷清清的。蓝天黄土之间,一头牛,一架犁,两个人,排成一个小小的队伍。一来一去,一去一来,在秋日的夕阳下,定格成一帧发黄的影像。又犁了好几趟,见孙子脑门上已沁出密密的汗珠,根生老汉便喝住牛,扎稳犁,让这小小的队伍就地休息一会。温润的泥土被太阳晒得暖暖的。壮壮拣了一堆土块,跪在地上,玩垒房子的游戏。老根生就坐在新翻的土上,不紧不慢地燃着一支烟,日有所思地静静地看这空旷的田野。有风吹过,河滩对岸隐约传来机器的轰鸣声。老根生知道,那是推土机在推对面村里的房子。年前,镇里村里就开过几次会了,说是市政府要在这里流转土地,建什么工业园区。这一带的几个村子要全部迁走,迁到城市郊区的还原小区。并且还安排年轻人到附近的厂里上班,老年人进敬老院养老。政策一下,村里人就一拨又一拨的拿着拆迁费走了。可根生老汉一直没走,他跟村支书讲好了,无论如何也要等他再种完这最后一季庄稼。村支书尽管很不理解,但终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了。这些天来,夜夜睡不着觉,一季庄稼也就几十天,就怕日子一溜烟似的过了,因为他实在不愿离开这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以及伴他耕种的这头牛、这架犁。一群大雁排成“人”字,鸣叫着从天空飞过。老根生心中一酸,大雁飞走了,明年还能再飞回来,而自己呢?明年还能再回到这里吗?想到这,老根生长长叹了一口气,有泪水顺腮边落下。“爷爷,你怎么了?是想奶奶了吗?”听到根生老汉的叹息,玩得正欢的孙子停下来问。老根生摇摇头,又点点头,擦拭着眼泪,“没事,你玩吧,爷爷没事。”孙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说,“我知道了,爷爷一定是在愁搬家的事呢。爷爷别愁,听咱村的杠子叔说,那新家里有超市、有学校,还有能喷水的小公园呢,可好玩啦!”小家伙转动着两个乌溜溜的大眼睛,说得很是兴奋。根生老汉狠抽了一口烟,心想,小孩子家哪会想那么多,咱农民种了一辈子地,土地就是自己的亲人一般,这一旦离开了土地,今后的日子可咋过呢?夕阳斜射下来,将整个大地染成一片暗红。地边的草丛里,秋虫子断断续续地叫着,声音发着颤,有些凄婉和孤零。老根生掐灭了烟头,站起身,招呼孙子,“壮壮,来,歇好了,咱再接着干。最后一季庄稼了,可得好好种啊!”12.本文为什么以“最后的犁”为题?(4分) 13.文中写到“老黄牛拉着一架犁,在前面不紧不慢地走着”、“老黄牛就又不紧不慢地走动起来”,请分析“不紧不慢”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 14.为什么老根生听了孙子的问话后“摇摇头,又点点头”?(4分) 15. 正是秋种翻耕的时节,为什么大片的田野里却是冷清清的?(3分) 16.“有风吹过,河滩对岸隐约传来机器的轰鸣声。”一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17. 根生老汉和孙子在搬迁到城市郊区的小区居住这件事上,态度有何不同?(4分) 18.“几年前,儿子儿媳又都到南方打工去了。整个家里,就只剩下这一老一小两个人了。”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极常见,请谈谈你的感想。(3分) (四)名著阅读。(8分)19下列有关情节的叙述与名著不符的一项是( )。(3分)A.大鸦抢到一块肉,落在大树上,狐狸在树下夸赞大鸦,说大鸦能发出声就可以做鸟类的王;大鸦便放下肉大叫起来。结果肉被狐狸抢了。B.“雨小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这段话中,“坐车的”就是祥子拉包月的曹先生。C.简爱被舅母送进洛伍德学校后,生活艰苦,饱受折磨。在洛伍德学校毕业任教两年后,简爱谋得一个家庭教师的职业,她的学生名叫阿黛尔瓦朗。D.在荒岛上,鲁滨孙为了打发时间,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为了计算时间,在大柱子上刻画,自制一个日历;为了做面包,种植大麦和稻谷等。20.水浒传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燕青救的是谁?石秀的绰号是什么?石秀为何到北京城?劫法场的后果如何? 三、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赤橙青蓝红绿紫,人生要精彩,就要有属于自己的颜色。以上材料,你有何经历、见闻,或有何看法、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