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36989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摘要】:知识源于生活,地理知识更是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也都应与生活相联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程标准基本的理念之一。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本文就来探讨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1、 研究目的“贴近生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程标准基本的理念之一。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是对现有以教材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知识,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地理兴趣,增强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的能力。二、研究意义1、有利于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地理学科具有科学、文化、生活、社会价值等诸多价值,特别是我们当前正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强调社会责任感,地理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保护地理环境的责任感。由于传统地理教学的弊病,使得原本非常生活化的地理离学生疏远了,以至于他们产生疑问:“地理学了究竟有什么用?”因此,突出“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地理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我需要地理知识,同时也建立了一种责任感学好地理知识是一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2、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鉴于学生缺乏生活技能的倾向,地理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操练,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的查询、观察、观测、分析、辨认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大自然的无限风光,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公正、客观、理性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更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品德。也许这样的学习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不可替代的。3、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的乐学心理。乐学,指学生喜欢学地理。学生要能乐学,就要培养其兴趣爱好,激发其求知求新的欲望。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只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经常将生活化的素材带入课堂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技巧,学生的兴趣会大大增强。而且地理教学生活化,真实自然,记忆深刻。良好的地理基础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将为高中地理的学习和走向社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杜威首先论述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从批判传统教育出发,他明确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杜威认为,在教育成为促进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的同时,教育本身也应该是一种美好的生活。因为正是在这种美好生活的过程中,生活扩大并启迪学生的经验,刺激并丰富学生的想象。他强调说:“学校的第一任务是教学生在他发现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里生活,理解他在这个世界上分担的责任,使他在适应社会方面有个良好的开端。只有当他把这些事情做得很成功,他才有时间或兴趣去从事纯属智力活动方面的修养。”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的生活过程,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来源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改造。陶行知认为杜威的观点只是把社会生活中的东西搬一点到学校里做点缀,就像鸟笼里放上一两根树枝一样。因此陶行知强调指出:“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教育即生活。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要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面向生活的中学地理教育很有启发,我们要把生活与教育,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让中学地理教育处处面向生活。 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面向生活的理论启示 维果斯基被认为是建构主义的直接先驱。维果斯基看来,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重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地位。因此,逐渐形成的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的基本思路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注重协作学习,提倡师徒式传授。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让学生自我探索。建构主义的基本思路与面向生活世界的教育的思路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中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挖掘真实的生活教育资源作为教学情景,指导学生对地理系统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当前教学体制下面向生活的中学地理教学最应该实现的方式之一。 4、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蕴涵的面向生活的教育理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在他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同掌握高深的知识、同积极的社会活动和劳动活动、同任意选择职业的可能性联系着。苏霍姆林斯基多次强调,学生不可能永远呆在学校,接受教育者的监督,他们早晚是要走向社会,走向现实生活的,如果没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他们就无法有计划地安排自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难以抵制不良倾向的侵蚀,其成长过程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他认为在孩子越小的年龄时,越多地把社会的现实情况教给他们,越有助于使其形成永恒的价值观。因而,我们应该使教育贴近生活,促进学生在生活中真实的成长。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1)对地理课程中蕴涵的生活实例的进行分析。(2)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地理的兴趣点的调查与分析。(3)优化和整合高中教材与校外课程资源中的“生活地理”,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 (1)按新课标的理念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2)按新课标的理念构建师生互动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是: 探索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教材中有关生活化地理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地理生活化教学方法。 5、文献法。采用文献检索手段,从有关书籍、报刊、文献中收集相关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结合教学实际找到新的生长点,避免重复和走弯路,为课题研究提供帮助。六、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一)地理课堂生活化1、教学情景生活化将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会产生共鸣,易于接受与理解,增加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师要善于随时捕捉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适时地将生活中学生随手可得的例子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接受地理,了解地理,掌握地理。3、积极进行“生活化”的技能训练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地理基本技能训练的“生活化”要求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二)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学生生活“地理化”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当今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时代要求我们学好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关注家乡的生态。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对于地理这门学科,观察更为重要。因此,地理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眼”,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的存在。让学生养成良好观察习惯,多看勤看,调动多种感官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创造良好的观察条件,把所学知识与观察对象联系起来。(三)做生活的有心人,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程资源是指一切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课程实施或达到课程标准的教育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世界就不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教科书或教材,多姿多彩的世界都能成为,也应该成为学生活生生的教材,成为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要使地理课程理念转变为有效的地理教学实践,实现地理教育功能,有赖于广大地理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相关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创造性的利用。七、研究工作的步骤及成果形式: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07年10月):课题组成立,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立项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A)撰写开题报告;B)通过谈话了解高中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地理学习兴趣点;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A)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B)整理高中地理教材中蕴涵的生活实例及搜集与生活相关的地理资料;C)课题组的老师每人上一节“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校际公开课;总结阶段(2009年3月2009年9月):A)整合专题讲义,形成校本教材生活中的地理知识;B)结题报告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形式:资料汇编(包括课件、小论文、视频等)、校本教材。八、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分工:杨博玲:负责课题的规划与统筹,撰写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负责服饰与地理环境专题。李红静:挖掘高一地理课程中蕴涵的生活实例和高一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调查与分析,负责中国民歌与地理环境专题。赵 旭:挖掘高二地理课程中蕴涵的生活实例和高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调查与分析。负责饮食与地理环境专题。罗晓萍:从新闻媒体、图书馆、互联网、社区资源等处搜集和整理与生活中的地理相关的具体材料。负责中国民间舞蹈与地理环境专题。马永娟:从新闻媒体、图书馆、互联网、社区资源等处搜集和整理与生活中的地理相关的具体材料。按新课标的理念构建师生互动的激励性评价机制。佟 金:挖掘高二地理课程中蕴涵的生活实例和高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调查与分析。负责民居与地理环境专题。刘海辉:挖掘高三地理课程中蕴涵的生活实例和高三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调查与分析。负责人的性格与地理环境专题。九、参考文献胡春: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与学互动生活化 教育学论坛;2013.11张淑娟:回归生活,高中地理综合性学习的应然追求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8赵霞: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摄取地理知识 地理教育;20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