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十七中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33676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市十七中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遵义市十七中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遵义市十七中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遵义市十七中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在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实施指导意见的指导下,我校结合本校实际,研究制定了遵义市十七中遵义市十七中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一、课程设置高中语文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素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突出选择性和发展性,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学期分两个学段,每个学段约10周,完成一个模块。必修课程含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方面,模块间有一定的顺序关系。每个模块36 学时,2学分,共10学分。选修课程分为五个系列,即: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设计为若干模块,模块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无选修先后要求。每个模块可36 学时,2学分,也可18学时,1学分。语文选修课程的模块分为两类内容:内容一是全省学校统一开设,学生必须从中选择的模块,3个模块如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语言文字应用;内容二是由学校视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的模块,11个模块如下:文章写作与修改、先秦诸子选读、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影视名作欣赏、演讲与辩论、新闻阅读与实践、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生修满必修课程的10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建议从选修课程中选修4个模块,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程的10学分,共计18学分;对于语文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建议在此基础上再选修若干模块。必修课程应在高一至高二完成,选修课程可在高二至高三完成,也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下面提供一种课程方案(供参考)高一 第一学期 必修1模块 必修2模块 第二学期 必修3模块 必修4模块高二 第一学期 必修5模块 选修模块 第二学期 选修模块 选修模块高三 第一学期 选修模块 选修模块 第二学期 总复习 总复习 二、课程目标(一)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总体目标体现为五个方面: “积累、整合” ,突出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的积累和语文素养各方面要素的整合。“感受、鉴赏” ,侧重语文的感性学习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思考、领悟” ,侧重语文的理性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应用、拓展” ,侧重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发现、创新” ,突出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二)必修课程目标要点阅读与鉴赏1、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2、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各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3、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4、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5、理清思路,概括要点。6、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7、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8、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梳理、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9、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10、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11、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12、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1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鉴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14、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15、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 善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乐于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16、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17、在文学鉴赏中,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1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19、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20、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21、能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处理信息。22、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学会选好书,读好书,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5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表达与交流1、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关注、思考社会和人生问题,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多方面积累素材。2、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3、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通顺、明了、得体、准确、鲜明、生动。4、写作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5、力求多写多想,力求又个性、有创意地表达。6、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7、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乐于切磋交流、互评互改。在8、45分钟能写7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3万字。9、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说普通话,自信,文明,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仪态大方,敏捷应对。10、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口语表达,借助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表达效果。11、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学会演讲、辩论,做到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讨论、访谈中能尊重、倾听、理解他人,积极、清晰地发言。 (三)选修课程目标要点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1、学习鉴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了解中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鉴赏作品,提高阅读鉴赏能力。2、培养鉴赏文学作品的兴趣,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3、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4、尝试写文学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5、尝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6、尝试对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新闻与传记1、阅读新闻、通讯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语言特色。2、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批判。3、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并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4、了解新闻、传记作品的基本特性,尝试新闻、传记的写作。 语言文字应用1、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文字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2、阅读有关著作,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了解和思考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增强语言规范意识,提高辨析和纠正错误的能力,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3、阅读应用文,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能根据需要,按照有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在学写应用文的过程中,培养对事负责、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4、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语言文字交流,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和演示文稿。 文化论著研读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及作者的有关情况,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立即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3、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个人见解,乐于和他人切磋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4、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三、教学建议(一)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1、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体现高中教育的共同目标,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有机整合,全面落实。2、课程标准从应用、审美、探究三个方面提出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应该要求学生在这些方面打下比较全面的基础,同时也鼓励学生在这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有侧重地发展。(二)针对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2、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注意语文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三)根据语文新课程的要求实施教学。1、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要倡导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式”教学。3、要注意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有不同侧重。4、要处理好文学知识与鉴赏能力的关系。5、要把课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6、要在选修课程实施中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四、课程评价建议(一)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具体表现为: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二)课堂教学评价1、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对课程标准的执行,对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也要关注是否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是看教学内容、过程和效果。 2、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点是:综合体现“三维”课程目标要求。突出语文素养的培养,有效达成知识能力目标。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有效互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发展。教学方法得当,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合理选用教学技术,优化教学效果。(三)教师评价1、对教师的评价应采取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开放式评价方式,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体制。要打破单以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2、教师能力评价的要点是:课程实施能力:能运用新课程理念,更新教学行为,有效实施新课程内容。课程开发能力: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发、胜任新的课程。教学研究能力:能对教育学教学实践深入反思、研究,教研结合,以研促教。教学创新能力:能拓展教学常规,注重探索创新,优化教学效果。(四)学生学业评价 1、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真正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 学习过程的评价应多样化,如成长记录,用于对学习全过程的评价,课外阅读记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等用于对各类学习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宜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结果可采用等级计分的方式。 2、学习过程评价的要点是:学习态度:学习自觉主动;乐于与同伴合作学习。学习方法:善于自学;善于梳理总结;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注重实践活动;有探究精神。课堂学习:认真学习,做好笔记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踊跃发言;努力完成练习要求。 课外学习:注重预习,有效完成作业;注重课外阅读,一个学期阅读名著不少于50万字;注重课外练笔,坚持做读书笔记;积极参加各类语文活动。 3、模块学业评价应包括过程性的对学习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和终结性的学业成绩评价两个方面。学业成绩评价要尽量做到综合能力测试与单项能力测试相结合、笔试和口试相结合、闭卷和开卷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