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省各市中考试题分类.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3345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江苏省各市中考试题分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年江苏省各市中考试题分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年江苏省各市中考试题分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江苏省各市中考试题分类文言文阅读【南京】【古文阅读】报恩塔明张岱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注释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窑器:陶瓷器具。斗榫(s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识:标记。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则报恩塔是也 是: (2)闻烧成时 闻: (3)半日方散 方: (4)必顶礼赞叹而去 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11.学校文学社为正在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3分)上联:造大窑器堪称奇迹下联: 【参考答案】9(4分)(1)这 (2)听说 (3)方才 (4)离开(每空1分)10(4分)现在塔上损坏了一块砖,把砖的字号报给工部,工部下发一块砖来替补它,像当初就砌在那里一样。11(3分)示例:成一金身信属鬼工【南通】(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创之。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扣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洛阳,树园圃,为逸老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选自续资治鉴卷五十二,有删节)【注】矫厉:振奋。重肉:两种以上的肉。义庄:一种慈善救国机构,由范仲淹开创。治第:建府宅。逸老:安享晚年。形骸:形体、身体。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一 时 士 大 夫 矫 厉 尚 风 节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每感激论天下事 感激: (2)吾今年逾六十 逾: (3)乃谋治第树园圃 树: (4)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 患: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译文: 11.文章结尾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用意何在?(4分)答: 1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请说说范仲淹的“仁人之心”在上文中的具体表现。(4分)答: 【参考答案】8 一 时 /士 大 夫 /矫 厉 尚 风 节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完成时,在理解语句含义的基础上,把主谓宾分开,同时注意划分两处。9.(1)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2)超过(3)种植 (4)担心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含义的理解。完成时可联系已学知识。比如(1)“感激”可联系出师表中的“由是感激”;(2)“逾”可联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不敢稍逾约”;(4)“患 ”可联系送东阳马生序 中的“无冻馁之患矣”。10.人如果有道义的快乐,身体都可以不要,何况是住的房子呢?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完成时,应抓住句中关键词“苟”“况”“乎”。11.运用侧面描写,描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突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仁人之心。 【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把握,此文描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意在表现范仲淹。12.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志向;把衣食施舍给别人,设立义庄赡养族人;不愿意为颐养天年而修建住宅。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完成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具体”两字,在文中找出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事迹。【附译文】范仲淹年少时(就)有非凡的志向,对于(个人的)富有、贫贱、赞美或诋毁、快乐或忧愁,一点都不动心,而是慷慨激昂有志于天下,经常自己诵读:“士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每当慷慨激昂讨论天下事的时候,不在意自己的身份,一时之间士大夫风气大大振奋,纷纷崇尚风格品节,这是范仲淹首先倡导的啊。(范仲淹)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家中贫穷,以后虽然显贵,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在里巷中设义庄,来赡养族人。他做杭州知府的时候,家中的晚辈就知道他有退隐的理想,趁着空闲的时候请求在洛阳建住宅,栽种树木花圃,作为他安享晚年的地方。范仲淹说“人如果有道义 的快乐,身体都可以不要,何况是住的房子啊?我现在超过六十风度,生命将没有几年了,竟然考虑建住宅种植园中的树木,但肯定住不上了。我所担心的是在高位上很难退下来,而不是退下来没有住的地方”等到他死后,谥号文正。安葬以后,皇帝亲手在他的墓碑上写着“褒贤之碑”。范仲淹为政主张忠厚,所到之处皆有恩义。他死后,羌族首领几百人,为他恸哭如推动父亲,斋戒三天才离去。【宿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10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宇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粱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摘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下相:古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境内项梁:项羽的叔父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辍耕之垄上 辍( ) (2)若为佣耕 若( )(3)毋妄言,族矣 族( ) (4)皆已惮籍矣 惮( )6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人敌,不足学。7甲、乙两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描写方法各有何共同点?(3分)思想性格: 描写方法: 【参考答案】5.停止。如果。抄斩门族。害怕,恐惧。6.读书只不过是知道名字怎么写罢了,学习舞剑只能够抵挡一个人,没必要学。7.思想性格: 清醒而敏锐的对 现实世界的感知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常州】(一)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共13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材料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苏州多产梅。或曰:“梅以曲、以欹、以疏为美。”固也。然梅之欹之疏之曲,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广贮苏杭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材料出自龚自珍病梅馆记)【注释】欹(q):倾斜。固:本来。孤癖:特别嗜好。鬻(y):卖。斫(zhu):砍削重价:大价钱。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芳草鲜美 鲜美: (2)渔人甚异之 异之: (3)遏其生气 生气: (4)安得使予多暇日 安得: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文: (2)然梅之欹之疏之曲,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译文: 9按要求从甲乙两文中摘录相关句子。(2分)(1)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2)描写作者“疗梅”方法的句子: 10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欲穷其林”与“穷予生之光阴”的“穷”用法一样,“悉如外人”“悉埋于地”的“悉”的意思相同。B甲文中的“豁然开朗”一扫武陵人的心中的疑惧,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乙文借梅议政,抨击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摧残,表达了思想解放的迫切愿望,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追求是一致的。D甲文语言质朴、生动,跟桃花源的氛围与人物浑然一体;乙文语言节奏铿锵,极富感情,形象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参考答案】7(1)鲜嫩(新鲜、鲜艳)美丽 (2)以之为异。即“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3)生机(朝气)(4)怎样才能(怎么能够)(共4分。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的小毛病,如写了一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8(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但是梅树枝干的倾斜、稀疏、弯曲,不是愚蠢的、只知赚钱的人以他们的智慧力量所能做得到的。(共5分,第1句2分,第2句3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9(1)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乙文: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共2分。答对一处得1分)10C(2分) 【解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的是诗人建功立业的心声。【参考译文】苏杭盛产梅。有的人说:“梅树以枝干弯曲、倾斜、稀疏为美。”固然如此。但是梅树的枝干的倾斜、稀疏、弯曲,不是愚蠢的、只知赚钱的人以他们的智慧力量所能做得到的。有人把文人画这士这种独特的癖好的隐情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让他们)砍掉端正的,培养倾斜的侧枝,剪去笔直的枝条,阻遏它的生机,这样来谋取高价,于是江浙的梅都树都病残了。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的酷烈,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啊!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残的。我为它们流了三天泪,于是发誓要治好它们。放松它们,让它们顺着自己的本性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都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的棕绳。唉!我怎样才能拥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大量贮藏苏杭的病梅,耗费毕生的时光来治疗这些病梅呢?【徐州】(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东阿王:曹植。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上下一白 一:( ) (2)从武林门而西 西:( )(3)即棹小舟入湖 即:( ) (4)取道石径塘而归 归:(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 才一举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二者不可得兼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8.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参考答案】5.(4分,每词1分,意思对即可)(1)全(2)往西走(向西去)(3)就,便(立即,马上)(4)回去(回来)6.(3分)D(得到 A.消失绝妙的,到极点的 B. 抬起发动 C. 来得及和)7.(6分,每句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于此的人啊!)(3)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次遇到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8.(3分)B(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附译文: 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的)心早已到西湖之上。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 花的美丽,就像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觉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这时候我想用一句话把这种境况描写出来,竟然不知怎么写。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小修过去住的僧房。游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走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到了十九日,收到了陶石篑的请帖,第二天早上,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扬州】(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秦兴师临周求九鼎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颜率请借救于齐。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救周,而秦兵罢。齐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复诣齐。曰:“周赖大国之义,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楚,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臣窃为大王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敝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颜率:人名。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周君患之 患:() (2)发师救周 师:() (3)颜率复诣齐 诣:() (4)子之数来者 数:()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子之数来者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黔之驴) B寡人将寄径于梁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C齐王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发师救周,而秦兵罢 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13“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高度评价了颜率的谋略;“此特儿童之见耳”,宋人洪迈则在容斋随笔中对颜率的谋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对颜率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呢?请简述理由。(3分)【参考答案】(二)文言文阅读(15分)10. (4分)(1)以为患,担忧(2)军队(3)到(4)屡次【评分要点及说明】每个1分,提供两个解释的只要答出其中一个即可,看学生回答的问题是这些词的同义词,近义词,只要讲得通,亦可。11. (2分)B。A项,助词 /代词;B项中两个“于”解释为“向”或“从“;C项,“于是,就”/竟然;项,表示顺接/表示转折。12.(6分)(1)我空间从哪条路才能让九鼎到达齐国呢?【评分要点及说明】倒装句,“终”“致”,须翻译到位。(2分)(2)第一次击鼓,(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评分要点及说明】“鼓”名词作动词,省略句,肱翻译到位。(2分)(3)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并不相同。【评分要点及说明】“徒”“其”“实”须翻译到位。(2分)13(3分)【示例】说法一:颜率是聪明的,但他玩的是诡计。(1分)做人做事,信义为重,颜率的谋略是建立在诱惑欺骗的基础之上。所以,它可能救得了一时之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2分)说法二:颜率是睿智的。(1分)兵不厌诈,颜率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品才,挽救了国家的尊严,保全了国家的利益。(1分)【评分要点及说明】能对颜率的行为作出评价,给1分;若能如“说法一”一样,既看出计谋中聪慧的一面,但同时又进一步指出,这不是为人处世的长久之策,这样的计谋隐藏着祸患等等,给2分。若如“说法对开”一样,只提出诸如“兵不厌诈”的看法,给1分。【译文】秦发动军队兵临周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感到担忧。颜率请求到齐国借兵援救。(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王暴虐无道,想发动军队兵临周索要九鼎。(我们君臣商量),(与其把九鼎)给秦国,不如将九鼎送给贵国。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齐王非常高兴,发兵援救周,秦军撤退。齐(向周)索要九鼎,周君又为此感到担忧。颜率又去齐国,(对齐王)说:“东依靠贵国的义举(君臣得以平安),愿意献上九鼎,不知贵国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齐王说:“我准备向梁借道。”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梁的君臣想得到九鼎国宝,时间已经很久了。九鼎如果进入梁,一定无法运出。”齐王说:“人准备向楚国借道。”(颜率)回答说:“不可以(借道楚)。楚的君臣想得到九鼎国宝,时间已经很久了。九鼎(如果)进入楚,一定无法运出”。齐王说:“我究竟从那条路才能让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私下替大王为此事担忧。”齐王说:“您屡次来我齐国,还是不想(把九鼎)给我罢了!”颜率说:“不敢欺骗贵国,请(大王)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周的君臣听候命令迁运九鼎。”齐王于是打消了获取九鼎的念头。【无锡】(一)(12)李愬至唐州,亲行视士卒,伤病者存恤之,不事威严。或以军政不肃为言,曰:“吾非不知也。袁尚书专以恩惠怀贼,贼易之,闻吾至,必增备,吾故示之以不肃。彼必以吾为懦而懈惰,然后可图也。”贼果轻愬名位素微,遂不为备。李愬谋袭蔡州,遣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遇丁士良,与战,擒之。士良,元济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其心,愬许之。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愬曰:“真丈夫也!”命释其缚。士良乃自言:“昨日力屈,复为公所擒,亦分死矣,今公生之,请尽死以报德!”愬乃给其衣服器械,署为捉生将。李愬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李愬将攻吴房,诸将曰:“今日往亡。”愬曰:“吾兵少,不足战,宜出其不意。”遂往,克其外城,余众保子城,不敢出。愬引兵还以诱之,淮西将孙献忠果以骁骑五百追击其背。众惊,将走,愬下马据胡床,令曰:“敢退者斩!”返旌力战,献忠死,贼乃退。【注】元济:指判将首领吴元济。胡床:室具。6.下列句中的“其”与“遂往,克其外城”听“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其真无马邪 B公问其故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李愬以“不肃”示贼军,目的在于诱导贼军轻敌,不做防备。B李愬先要杀丁士良,后又重用他,可见李愬是一个爱将才的人。C李愬亲自询问投降士兵,可以看出他善待战俘,宽厚仁慈的品性。D李愬出其不意攻打吴房,并严令部下不许后退,充分表现了李愬用兵的机智与勇武。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贼易之 易: 遣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 将: 今公生之 生: 众惊,将走 走: 9.翻译下列句子。(4分)(1)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译文: (2)愬下马据胡床,令曰:“敢退者斩!”译文: 【参考答案】6(2分)D 7(2分)C【参考译文】李愬来到唐州,亲自去看望将士们,慰问抚恤受伤和生病的人,不摆威严的架子。有人进言说军中政事不够整肃,李愬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袁尚书专门用恩惠安抚敌人,敌人轻视他,(现在,)敌人得知我来了,必定要增设防备,我故意让敌人看到我军不够整肃。他们必定认为我是懦弱而又懒惰的,此后才能够设法对付他们。”敌人果然轻视李愬名望与官位卑微,便不再作防备。李愬策划袭击蔡州,派遣马少良率领骑兵十余人巡回侦察,遇到丁士良,与(他)交战,将他擒获。丁士良是吴元济骁勇善战的将领,经常危害东部的唐州、邓州等地。大家请求将丁士良的心剜出来,李愬答应下来。不久(李愬)呼唤丁士良(上来)并责问他,丁士良没有畏惧的神色。李愬说:“丁士良真是一位大丈夫!”(他)命令为丁士良松绑。于是,丁士良主动说:“昨天我力不能支,又被您所擒获,我也料想这次可要被处死了,现在您又让我存活下来。请让我竭尽死力来报答您的恩德。”于是,李愬将衣服和器具又给了他,任命他为捉生将。每当李愬得到归降的士兵,一定要亲自领来询问淮西的底细,因此他对敌方的地形和兵力分布都了解清楚了。李愬准备攻打吴房县。众将领都说:“今天是不利前往的往亡日啊。”李愬说:“我们兵马为数较少,正面作战,兵力不够用的,适于采取出其不意的行动。”于是,李愬率军前往,攻克了吴房的外城,剩下来的吴房兵马防守内城,不敢出战。李愬率领兵马撤回,以便诱使吴房兵马出动,淮西将领孙献忠果然率领骁勇的骑兵五百人在背后追击。大家惊惶失措,准备逃走,李愬跳下马靠着胡床,下命令说:“有胆敢退却的人,一律斩首!”大家返回军中尽力作战,孙献忠阵亡,敌人这才撤退。8(4分)易:轻视;将:率领,带领;生:使活;走:逃跑。(每个1分)9(4分)(1)不久(李愬)呼唤丁士良(上来)并责问他,丁士良没有畏惧的神色。(得分点:诘;色)(2分)(2)李愬跳下马靠着胡床,下命令说:“有胆敢退却的人,一律斩首!”(得分点:据;者)(2分)【泰州】(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有仲长子光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雁、莳药草自供。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子”。虽刺史谒见,皆不答。终于家。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注】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凫:野鸭。莳:移植。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嘨”句,东皋由此而来。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无妻子 妻子:( ) 日与对酌 日:( )群有奴婢数人 数:( ) 终于家 终:(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绩爱其真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与(醉翁亭记)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遂 相 近 结 庐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虽刺史谒见,皆不答。(2分)译文: (2)例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2分译文: 11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请你概括出两点。(2分)答: 【参考答案】8(1)妻子儿女每天几,几个终了,结束 (2)C9遂 / 相 近 / 结 庐10(1)即使有刺 史来拜见他,他都不应答人家。(2)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11答:(1)辞官回家后就随便在仲长子光的附近盖了茅屋居住;(2)有刺史来拜见,都不应答人家。【淮安】(一)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5-8题。(17分)【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乙】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何坐 坐: 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 来源:学|科|网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 言和而色夷 夷: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译文: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译文: 7如果去掉【甲】文中加框的“酒酣”一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答: 8楚王称晏子为“圣人”,马生求学过程中“流辈甚称其贤”,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晏子与马生得如此高评价的原因有哪些?(5分)答: 【参考答案】5、(4分)犯罪同“嬉”,开玩笑拜见平和(评分说明:若使用意思相同、相近的解释也可,每词1分。)6、(4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百姓善于偷东西吗?(评分说明:抓住关键词“得无”、“善”,得无:莫非,善:善于、擅长、长于、喜好等。解释有误一个扣1分,2分扣完为止。)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见面礼物,言辞很流畅、通达。(评分说明:抓住关键词“书”、“以为”,书:信,以为:以之为,把它当作,作为等。解释有误一个扣1分,2分扣完为止。)7、楚王本想趁“酒酣”之时羞辱晏子,使之没有时间作出反应(“酒酣”之时是楚王认为羞辱晏子的最佳时机)(1分),这样写可以表现楚王的狡诈(1分),同时更加衬托出晏子的沉着机智,善于辞令(1分),如果去掉,就没有这样的效果,同时也不具体。(1分)(评分说明:如果学生从情节方面作答,如果为下文“楚王为自我下台阶、自我解嘲作铺垫”也可得1分。)8、他们在与人交往时都能注意自己身份(他们的言行符合自己的身份特点)如晏子以“使臣”的身份见楚王,马生以“乡人子”的身份见宋濂。他们都很有礼貌、态度恭敬。如晏子“避席而对”,马生“撰长书以为贽”“言和而色夷”。他们都善于言辞如晏子以橘设喻,巧妙反击,马生“辞甚畅达”等。他们都专心学习,善学善用。如晏子“习辞”以橘设喻,马生“用心于学甚劳”等。(评分说明: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二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答出四点得5分。)【盐城】(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15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墨子兼爱)10、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 分)委而去之 委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相攻国者亦然 然 具此而已矣 具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三处停顿。(3分)当 察 乱 何 自 起 起 不 相 爱 臣 子 之 不 孝 君 父 所 谓 乱 也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圣人以治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13、甲、乙两文都阐述了治政之道。前者强调了 ,后者强调了 。(4分)【参考答案】10.放弃 限制 这样 全都11.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12.前者:仁或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或,施行仁政得民心);后者:爱(兼爱,爱民、君臣父子都相爱)【附译文】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苏州】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几段文字,完成69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委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 于是入朝见威土 B皆以美于徐公 才美不外见(马说)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C受上赏 D闻寡人之耳者 乡为身死而小受(鱼我所欲也)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7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2分) A能谤讥于市朝 B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C相与步于中庭(记承灭寺夜游) D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8选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2分)9邹忌讽齐土纳谏一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它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请举一例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涸子。”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日讨求国家典故。徐阶辈皆器重之。注释:溷(hn):猪圈,这里是限制的意思。徐阶:人名,时任宰相。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少颖敏绝伦。 (2)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参考答案】6.C 7.D8.写燕、赵、韩、魏四国前来朝拜,从侧面衬托出齐王纳谏成果之大,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结论经。9.示例一:面对邹忌“与徐公孰美”的问题,妻、妾、客的“三答”,语意相同,句式、语气各不相同,生动地写出了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于我”的不同心理。示例二:把进谏的进程分为“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写出了齐王纳谏的不同情况及效果,表现了齐王的从谏如流。 (如答“三问”、“三思”、“三赏”等,言之这成理即可)10.(1)(张居正)年少时就聪慧过人。(2)巡抚顾璘对他的文章感到惊奇,说:“(这个人将来”是国家的栋梁啊。”【连云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周处刘义庆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选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2011版)【注】二陆: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河”)两兄弟,都是当时著名文学家。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并皆暴犯百姓触风雨,犯寒暑B或说处杀虎斩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乃入吴寻二陆寻向所志D为乡里所患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8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1)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2分)(2)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3分)10周处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参考答案】7(3分)A(A侵害冒着B有的人C寻找D祸害、灾祸)8(3分)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每处1分)9(5分)(1)(2分)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周处最为厉害。(关键词“谓”“剧”)(2)(3分)再说(况且),人总是担心立不下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关键词“患”“彰”,宾语前置句“志之不立”)10(3分)犯了错误的人,只要能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表意明确2分,语句通顺1分,能表明改过自新的意思即可。)【镇江】(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3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秦观龙井题名记)【注】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所遣篮舆:供雇佣的竹轿。霁:雨过天晴。酌:舀取。【参考译文】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 ,(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洗脚,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舀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房屋,灯火若隐若现,草木茂盛,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二更天的时候,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心乐之 乐: (2)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3)比出郭 比: (4)是夕 是: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林间月明,可数毫发。11读【乙】文第段,根据作者的行踪在横线上填空。(3分)从雷峰塔出发在 洗脚在 休息终点是 12【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方面有很多共同特点。请结合画线语句,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说明。(2分)【参考答案】9(1)以为乐 (或:感到快乐) (2)像狗的牙齿那样 (3)及,等到 (4)这10(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树林间月光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11惠因涧 龙井亭 朝音堂12示例一: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景。如【甲】文抓住潭水清澈来写,【乙】文抓住月夜寂静来写。示例二:都运用衬托或侧面描写的手法。如【甲】文通过写日光、鱼影来烘托水清,【乙】文通过水声来烘托月夜寂静。 示例三:都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如【甲】文中“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乙】文中“草木深郁”是静,“流水激激”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