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植物激素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952882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他植物激素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其他植物激素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其他植物激素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其他植物激素大理州民族中学茶绍珍 本节为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3节的内容,属教学内容较松散、能力训练较难体现的章节。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 按新课标要求,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提倡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针对学生实际,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地位。学生将科学探究作为自己的常用学习方式,在课堂中自主产生和构建知识。在此基础上,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注重STS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习惯。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也能终生受益。2、理论依据其一,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他指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其二、STS教育的基本精神。3、设计特色(1)针对本节内容相对松散、简单的特点,增设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提升了能力要求。本节课“赤霉素的发现”教学内容的设计,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一科学研究方法与课堂教育有机的结合,为学生铺设了符合认知规律的思维轨迹,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验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较好的关注了学生主体,符合学生实际。(2)以“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和“问题引导式教学”等新理念,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结构。针对学生实际,通过对教材内涵的挖掘。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在启发引导、组织讨论中进行教学。(3)教学安排上突出了STS教育的内涵,即安排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内容,也安排有学生搜集、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负面影响的内容。摒弃了传统课堂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等不适应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的理念与方法。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其他植物激素一节,包括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两部分内容。除生长素之外的其他植物激素是本节需要重点阐明的知识。教材对几类植物激素用“以图代文”的形式作了大致的介绍。对这些内容的处理,教师容易平铺直叙地讲述,缺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力训练层次很低。教材对赤霉素的发现过程只做了简单介绍,本设计补充了学生探究科学家发现赤霉素的活动。2、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其学习能力较强。他们已能用前面储备的知识如“生长素的发现”等,初步分析和解释一些实验现象,具有初步设计实验的能力。他们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设计增加了“赤霉素发现”实验设计等内容,强化了学生能力培养。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2、植物体内激素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作用。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难点 1、植物体内的激素产生部位以及它们的生理功能。2、植物体内激素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作用。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植物体内除生长素以外的其他激素,了解它们的的合成部位及主要作用。2、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植物体内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3、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的应用。能力目标:1、进行“赤霉素发现”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的评价。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植物体是一个由多种激素共同控制的复杂的系统。3、由兴趣小组的同学来阐述他们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看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验赤霉素发现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精神。2、关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价值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四、教学策略和手段1、教学模式采用布鲁纳的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2、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1)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首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安排教学内容,重点放在“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其次,结合本节教材自身的结构和特点组织教学内容,既介绍植物激素的多样性,又突出重点,有选择地进行研究。第三,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内容,以“赤霉素的发现”入手,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重走科学家探索之路。(2)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学生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采取班级内的合作型学习小组方式进行。(3)教学方法与实施手段的设计本节教学采用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手段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教学为主。辅以图片、图形引导,以学案梳理巩固。从问题入手,利用多种渠道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引入】从“葵花朵朵向太阳”的植物特性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体内是不是仅有这样一种激素呢?学生有疑而问,开始主动探索学习。回答:还有其他植物激素创设情境,点出本节课的主线,引入新课的学习一、赤霉素的发现【问题情境1】利用PPT课件提供水稻恶苗病图片和科学家发现水稻感染赤霉菌后出现恶苗病的素材,引导学生思考,说出水稻恶苗病的原因。【组织引导】引导学生大胆推测作出假设。【组织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假设。【组织学生交流】小组长代表小组交流。【问题情境2】利用PPT课件给出对比试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并得出结论【问题情境3】进一步完善知识:怎样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呢?利用PPT课件给出“赤霉素发现过程”资料:v 1935年,科学家从赤霉菌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致使水稻患恶苗病的物质,称之为赤霉素(GA)v 1954年,从真菌培养液中提取出赤霉素v 1957年,科学杂志首次报道了在高等植物体内存在赤霉素v 1958年,科学家从连荚豆未成熟的种子中分离得到赤霉素结晶,说明赤霉素是高等植物自身能合成的天然物质学生大胆的作出推测:水稻恶苗病的原因有:赤霉菌本身引起患病;赤霉菌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引起患病。学生合作学习设计实验,进行交流学生得出结论:赤霉菌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使水稻患恶苗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学生思考问题,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注意问题情境的层层递进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逐步构建知识整体)突出科学研究的方法,训练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对照实验原则及单一变量原则。选取赤霉素发现的史实,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和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二、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问题情境4】教材P54页“图3-9”,完成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主要作用的列表,并对表格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学生阅读教材,在学案上完成表格填写,明确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植物激素合成部位主要作用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学生认知:赤霉素:合作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芽和幼根,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分,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材料阅读,训练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图表转换能力三、各类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问题情境5】利用PPT课件出示黄化豌豆幼苗切断实验研究材料。【组织合作学习】请用简要文字和箭头画出生长素和乙烯对豌豆幼苗切断作用的关系图解;思考植物激素是单独起作用还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巩固教材】实例检测【重难突破重拳出击】利用PPT课件出示下图, 思考:激素调节与基因组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画出生长素和乙烯对豌豆幼苗切断作用的关系图解。答案整理在学案上:该实验说明: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学生得出激素调节与基因组和环境因子都有关系不局限于简单介绍植物激素,而将其放在植物生命调节的背景中去认识。训练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并能表达信息的能力。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问题情境6】利用PPT课件出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图片,引导学生得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优点。【资料分析、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讨论下面问题:1、哪些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2、生产过程中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不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3、日常生活中施用生长调节剂需要注意什么?4、有人担心儿童吃了用激素催熟的水果、蔬菜后会引起性早熟?你持何种观点?教师对交流活动进行点评,提出并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利与弊。学生阅读教材说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优点。小组代表介绍本组观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学生主动探究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新内容,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突出STS教育。课堂小结【观看视频、反思总结、布置课外探究】教师播放有关“滥用膨大增甜剂江苏6千斤西瓜爆裂”视频,组织学生反思还有哪些疑惑?【布置作业】教材P56页练习观看视频,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否解决了疑惑,还有那些疑惑没有解决,课后怎么解决这些疑惑?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